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67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67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昭也没有矫情,斟满酒,直接就喝了下去。

    接下来,杨贺、何益、李元等阳都县的文官武将纷纷起身敬酒。

    所有的人,都感谢胡昭。

    面对着一张张真诚的面孔,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一声声诚恳的“先生”,胡昭的内心更是动摇。

    在此之前,胡昭没有入仕为官。

    他隐于山林中,在人情方面,没有太多的纠葛。

    在阳都县的短短时间,胡昭结识了一个个人。此时此刻,面对众人的拳拳心意,是否留下,在他的心中盘旋。最终,仍是归隐的心思占据了上风。胡昭压下心中的别离情绪,面带笑容,和在座的每一个人一一应酬。

    只不过,王炎做了开场白之后,以及黄忠开口导致胡昭尴尬时出来解围,便再没有说话,都是和其他人一起敬酒。

    胡昭本就是心思细腻的人,他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再看到王炎略显忧愁的面容,心中认为王炎舍不得放人,但王炎又不得不放他离开,所以情绪不高。

    对此,胡昭无法安慰劝说,只能快刀斩乱麻,不提离开的事情。

    一顿酒宴,从晚上开始,持续到后半夜才结束。

    县衙的官员一轮一轮的敬酒,胡昭喝的酒最多,因为面对官员的敬酒,胡昭不可能拒绝。一杯杯酒水下肚,到最后,他至少喝了两斤酒。

    喝完后,直接在县衙趴下了。

    反倒是王炎和黄忠,仍然是面不改色。

    宴席结束,众人离去后,王炎和黄忠在书房中落座。

    黄忠面色凝重,沉声问道:“主公,难道您真的眼看着胡昭离开吗?阳都县有胡昭主持政务,主公一是不用操心,二是身边有智者出谋划策,对主公的帮助很大。主公,我认为应该再劝一劝,再挽留一下。我注意了胡昭今天晚上的神态,面对众人情深意切的话语,他也流露出不舍的神情。我认为,还是可以挽留的。”

    王炎脸上的凝重之色消失,也不复之前的忧愁,笑道:“胡昭才华出众,我怎么可能坐视他离开呢?放心吧,我已经安排好了。有了杨贺、何益等文官武将敬酒践行,胡昭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明日给胡昭送行,一定会留下胡昭。“

    黄忠顿时笑了起来,朗声道:“我就说主公爱才如命,一遇到有能力的人,恨不得全部都招到麾下,怎么会让胡昭离开呢?原来主公早有计策,害我白担心一场。尤其是为了留下胡昭,我可是听说主公曾经夜下追胡昭,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呢?“

    顿了顿,黄忠又道:“主公,明天需要我做什么呢?“

    王炎想了想,道:“既然汉升也想参与一番,明天就再加一把火。你回到军营后,这样做,如此……,如此,……,到时候,必定让胡昭无法离开。“

    “妙,妙啊!主公这一计策,当真是直指内心。“黄忠脸上流露出心悦诚服的表情,说道:”如此一来,胡昭想离开都不可能了。在这样的场景下,在拳拳心意下,谁能离开啊。“

    王炎点点头,说道:“场面弄得这么大,是无奈之举,但也值得;同时,胡昭主政的这三个月,阳都县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昭的所作所为,百姓都铭记在心。所以,我的计划才能实施。“

    黄忠起身道:“主公,夜已经深了。我还要回去安排一番,告辞。“

    “去吧!“

    王炎摆手,黄忠便转身离开。

    王炎一个人坐在大厅中,静静的思考着。对于胡昭的安排,他已经安排了下去。现在是一切就绪,就等明天的到来。

    “踏!踏!“

    脚步声,自大厅外传来。

    只见羊雅妃身穿一袭白色长裙,款款走来。她手中端着醒酒茶,走到王炎的面前,说道:“喝点茶水,晚上喝了这么多的酒水。“

    王炎接过茶杯,牛饮了一口,一股凉意在心底蹿升,心中顿时舒坦了。

    羊雅妃搁下茶杯,在一旁坐下来,安慰道:“孔明先生离开,我知道你心中难受,有什么想不通的,说出来吧,心里会好受些。”

    王炎轻笑两声,伸手刮了下羊雅妃的鼻梁,微笑道:“你看我的样子,哪里像是难受的?放心吧,我好得很。不要被表象迷惑了,今天晚上的践行,是为留下胡先生做的铺垫。明天,我会真正的留下他。”

    “啊!”

    羊雅妃惊呼一声,流露出惊讶之色。

    没想到,王炎竟然还留了一手,还有着把握留下胡昭。

    王炎轻轻握了下羊雅妃的手,然后松开,说道:“晚上你也喝了些酒,夜深了,早些回去休息。明日,让你见识一下大场面。”

    羊雅妃心中疑惑,但王炎发话了,她也不再询问,转身回去了。

第120章 十万百姓送胡昭() 
六月二十四,清晨。

    一大早,东方的天际便红霞遍布,金灿灿的阳光升空,普照大地。

    王炎起床晨练完毕,洗了个冷水澡,然后吃早饭。刚吃晚饭,县衙的侍从便急匆匆的赶来,禀报道:“大人,胡功曹吃了饭后,便开始整理行囊。今天上午,他可能就会离开。”

    王炎点点头,吩咐道:“不用阻拦,我自由打算。”

    “是!”

    侍从得令,变转身退下。

    约莫过了一刻钟,胡昭带着行囊求见。

    大厅中,王炎看着身穿一袭灰色麻袍,衣衫朴素的胡昭,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此时的胡昭,脸上有着浓浓的倦容,眼中还有丝丝血色,显然是没有休息好。王炎微微一笑,说道:“先生昨夜喝的酒太多,怎么不多休息一会儿?”

    胡昭摇头道:“已经休息好了,这一次来,是向县令告辞的。”

    王炎嗯了一声,道:“马车我准备好了,我送先生。”

    “县令不必相送。”

    胡昭摇头拒绝,他心中隐隐生出不妙的预感。总觉得王炎这一送,说不定又要生出事端。

    王炎神色肃然,眼中有着恳切,说道:“先生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这一程,先生都不让送吗?”

    胡昭嘴角轻轻抽搐,心说,您昨天就是以这个理由为我践行,然后把我灌得酩酊大醉,到现在,脑子都还是晕乎乎的。

    这一送,说不定又要整出幺蛾子。

    只是,他看到王炎那真诚的面孔,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拒绝。

    终究,胡昭点头同意了。

    王炎大喜,道:“先生,请!”胡昭转身往外走,王炎则跟在后面。两人走出县衙,王炎摆手道:“先生,上马车吧。”

    胡昭摇头道:“我这一去,不用马车,走到哪里,便是哪里。县令如果真的要相送,便随我走一程吧。”

    王炎也不拒绝,道:“也罢,遵从先生的意见。”

    离开县衙,两人往西边儿的城门行去。

    从县衙到西边儿的城门,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两人往前面走了不到一百丈的路,来到了一处宽阔的街道处。这一处街道,是一个十字路口,王炎和胡昭径直往前走就是。但胡昭却在这时候停下,脸上露出惊愕之色。

    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放眼望去,都是百姓。然而,街道的左右两侧虽然堵得水泄不通,但径直往前走的道路,却只有道路的两侧站着百姓,街道中心的位置,留下了一条宽五尺的道路。

    这五尺宽的道路,是专门为胡昭留出来的。

    显然,百姓知道了胡昭要离开。

    胡昭看向王炎,满脸无奈的神色,说道:“我就知道你一送,准没有好事儿。现在,又是你搞出来的吧?”

    王炎笑了笑,说道:“怎么能说是我搞出来的呢?我只是把先生要离开的消息传出去,城中的百姓感念先生的好,才主动来送行。先生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离开,百姓依依不舍,而不是拿鸡蛋砸你。”

    胡昭轻笑两声,道:“这么说,我还要感谢你啊。”

    王炎不接话,说道:“先生,走吧。”

    胡昭深吸了口气,不再停留,继续往前走。不多时,便已经进入了百姓空出来的道路。走在人群中,胡昭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时间,难以形容自己的心中是什么滋味儿。

    “胡大人,您等一等。”

    人群中,一名老妇人牵着一个十岁不到的男孩走出来。

    胡昭闻言,又幽怨的看了王炎一眼,心说,这都是您弄出的幺蛾子,如果不宣传离开的消息,便不会有今天的事情。

    无奈之下,胡昭只得站出来,道:“老人家有什么事情吗?”

    老妇人面容布满风霜,却有着满足的笑容,说道:“胡大人,您是好人啊。老身家中只有我和孙儿相依为命,日子很艰辛。因为开辟沟渠,孙儿才能讨到一个差事。他每天中午给挖掘沟渠的人发馒头,他也能得到三个馒头。您别小看了这三个馒头,有了这三个馒头,他能吃饱。”

    顿了顿,老妇人又满脸希望,满足的道:“今年风调雨顺,田地里面的庄稼长势很好,肯定是一个丰收年。只要粮食成熟,家中也不用为粮食担忧了。没有您,我恐怕要带着孙儿讨饭了。狗儿,快给大人磕头。”

    男孩儿扑通就往下跪,胡昭连忙阻止,说道:“老人家夸奖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县令的功劳。”

    老妇人道:“孙儿只知道您,老妇人也只认您。”

    狗儿坚持磕头,然后才站起身。

    胡昭受了这一礼,鼓励了狗儿一番,然后继续往前走。

    只是,他几乎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百姓涌上来,有的要送礼,有的要感谢,以至于,胡昭几乎是寸步难行。到最后,胡昭干脆什么都不接受,而百姓见他坚决,才不得不跟着送别。

    这一路,道路两侧站着无数百姓。

    道路的中央,始终留了五尺宽的距离。

    从县衙到城门口,原本只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但胡昭整整走了三个时辰,才来到了城门口。

    抵达城门口,胡昭看到城外的一幕,更是惊呆了。

    城外的百姓更多,满山田野都是百姓。一个个百姓翘首以望,目光都汇聚在城门口,盯着从城门口走出来的胡昭。

    眼看胡昭走出来,气氛一下爆开了,无数人挥手呐喊。

    “大人,留下吧,我们舍不得您。”

    “阳都县不能没有大人。”

    ……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城外响起。

    与此同时,城内跟来的百姓,跟着起哄大喊。

    胡昭立身于人潮人海中,耳旁回荡着一个个百姓的深切呼唤。他看了旁边的王炎一眼,知道要达到眼前的效果,肯定是王炎在幕后引导的结果。

    但事实上,如果他主政期间,对百姓不好,百姓绝对不会买账的。一切的根基,还是因为胡昭主政期间,为百姓争取了切实的好处。

    “大人,请您一定留下。”

    城外的人群中,忽然,一名百姓扑通一声跪下。

    “大人,留下吧。”

    又有一名百姓跪下,口中呼喊。

    城外的四面八方,一个接着一个的百姓跪下来恳求。顷刻间,情绪蔓延了开来。无数的百姓接连下跪,请求胡昭留下。城外下跪的举动,仿佛波浪般不停的涌动,一波一波的百姓跪在地上。很快,城内也效仿,纷纷下跪。

    城内外,百姓跪地,竞相呼喊。

    这一幕,震撼了胡昭,令他心中的壁垒轰然破裂。

    这一刻,胡昭再难以抑制住心中的情绪。

    他环视了周围的百姓一眼,眼中闪烁着晶莹光芒,扑通一声跪地,向周围的百姓道谢。面对淳朴的百姓,面对深切的恳求,他无法拒绝。

    一个人请求,他可以毫无负担的拒绝;

    十个人请求,他仍然可以拒绝;

    百个人请求,他也能转身离开。

    然而,数万人的请求,他无法拒绝。这一份情谊,重于泰山;这一份信任,重于泰山。

    王炎脸上有着慧心的笑容,伸手搀扶起胡昭,恳切的说道:“先生,留下来吧。阳都县的百姓需要你,他们也舍不得你。”

    胡昭连连点头,哽咽难言。

    此情此景,将铭刻在他的心中,永生永世难忘。

第121章 前往洛阳() 
胡昭留下,对阳都县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时的王炎,文有胡昭、诸葛玄、杨贺等人,武有黄忠、管亥、典韦等人,军中更有四千精锐。

    除此外,还有小股骑兵。

    阳都县的战斗力,放在整个琅琊国,堪称一流。

    王炎一门心思练兵,壮大实力,是在等待崭露头角的机会。一旦董卓进入洛阳,而曹操离开洛阳,征募军队,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