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66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66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判断,非常肯定,仿佛是既定的事实。

    但王炎为什么如此的笃定,让诸葛玄心中疑惑,无法想明白。深吸口气,诸葛玄收起心中的思绪,吩咐士兵收敛孙三福、王铭、王初和王绪的尸体,然后便返回县衙。

    不知道是不是王炎的话起了作用,自从王家被剿灭后,诸葛玄接下来的时间中,全身心的处理阳都县的政务,甚至许多时候,晚上都还在熬夜。

    曾经,诸葛玄认为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阳都县只有九镇十八乡,就那点地儿。

    但真正治理起来,却并不容易。

    尤其是他和胡昭接触的时间多了后,胡昭把和王炎定下的三月之期告诉了诸葛玄。所以,胡昭在很多时候,涉及到处理具体的政务都诸葛玄去做,以至于诸葛玄更是忙碌。

    五月十三日,这一日对阳都县而言,一如往常,没有任何变化。

    然而,王炎却清楚记得,天子刘宏在这一日驾崩了。

    这一天的朝政争斗,必定是极为激烈。

    在王炎的记忆中,刘宏临死前,嘱咐心腹蹇硕,扶持皇子刘协为帝。蹇硕得了命令,便意图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然而,蹇硕的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暗中把消息告诉了何进,以至于何进有惊无险的避开了这一杀劫,导致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皇子刘辩以继承帝位。

    事实上,也是如此进行的。

    何进避开了危机之后,刘辩正式登基。

    天子刘宏驾崩,刘辩登基,本是崭新的开始。只是,这并不是崭新的开端,而是一个乱世的开始。

    汉末的大序幕,开始徐徐拉开。

    不过,消息从洛阳到徐州琅琊国,再从琅琊国传到阳都县,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阳都县不可能得到消息。

    时间一晃,进入六月。

    六月十八日,天子驾崩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阳都县。

    王炎下令全军缟素,象征性的祭奠天子,然后日子照常过。到现在为止,他在阳都县担任县令,也已经接近一年时间。

    这一年,阳都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池拓宽,商业繁茂,再加上今年的庄稼长势非常好,必定是一个丰收年。

    王炎在阳都县百姓的心中,早已是青天父母官的形象。

    同样,县衙的官员在百姓心中,也有极高的威望。在胡昭、诸葛玄、杨贺、何益主持政务期间,盗贼基本上全部杜绝,流浪到阳都县的百姓也都安置下来,得以在阳都县生存。可以说,现在的阳都县,称得上是琅琊国最为兴盛的县城之一。

    除此外,阳都县九镇十八乡开辟的沟渠,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全部贯通。这个速度,不得不令人赞叹。

    六月十九日,这一日。

    王炎晨练完毕,便打算前往军营巡视,刚走到县衙门口,便碰到了胡昭。看到王炎,胡昭拱手行礼,道:“大人,下官找您有事情商议。”

    “请!”

    王炎放弃了巡视的计划,带着胡昭前往书房。

    宾主落座,王炎说道:“先生一早来,有什么事情吗?”

    胡昭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说道:“大人忘记了吗?我和大人定下了三月之期啊。时至今日,三月之期已经满了,我志在山林,请大人实现诺言。”

    王炎身子一僵,骤然想起了这件事。原以为胡昭会渐渐的融入阳都县官场,习惯现在的生活,没想到胡昭仍是不愿意出仕为官。

    再者,王炎也放松了警惕,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看着胡昭坚决的面庞,王炎心说:“看来还要费点心思,才能把人留下来。”如今胡昭仍是要离开,王炎一旦不阻止,意味着胡昭将会彻底离开。

    这一去,再想要招揽出来,便再无可能。

    王炎早有想法,不急不缓的说道:“先生要离开阳都县,我不会阻拦。之前答应的事情,也绝不反悔。不过,三个月的相处,先生和阳都县上下的官员,或多或少都有了感情。今日,我在县衙设宴,为先生践行,可好?”

    胡昭愣了一下,旋即恢复过来。他没想到王炎会这么干脆,如此一来,他倒不好拒绝,点头道:“多谢大人,那我明日再离开。”

    王炎笑道:“先生放心,明日一早,我不会阻拦先生。”

第118章 三个月的情谊() 
月如圆盘,柔和的月光洒落下来,照亮了阳都县。

    这一夜,县衙中灯火通明。

    大厅,正上方。王炎今天穿了一袭白袍,头戴纶巾,气度儒雅。在大厅的下方,左侧首位坐着胡昭,往下依次是诸葛玄、杨贺、何益等阳都县的文官;右侧首位坐着黄忠,往后依次是管亥、典韦、羊雅妃等军中的武将。

    诸葛玄要离开的消息,已经公布开,众人得到消息后,都觉得不舍。

    三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三个月内,胡昭身为阳都县功曹,尽心尽力为阳都县谋划,更尽心尽力的指点文官武将,为阳都县的发展出谋划策。打心底,众人都习惯了由胡昭主持政务。

    然而,胡昭突然要辞官归隐,众人都很不适应。

    王炎端起酒樽,言辞诚恳的说道:“三个月前,我答应了胡先生,只要胡先生辞官离开,我绝不阻拦胡先生。如今,胡先生提出要归隐,我不能阻拦。故此,今日在县衙为胡先生践行。来,满饮此杯。”

    说完,王炎仰头一饮而尽。

    麾下的文官武将,也纷纷喝下杯中酒。

    此情此景,令胡昭平静的心绪,突兀的生出了一丝涟漪,更没来由的生出了一丝不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三个月的时间,他也融入了其中。只是,他心中生出的一丝不舍,瞬间又被归隐山林的意愿压下。

    相比于整日忙忙碌碌,他更愿意寄情于山水。、

    王炎说完后,胡昭斟满酒,也回敬了王炎一杯酒表示感谢,又和其余的人敬酒。

    今天的羊雅妃,身着甲胄,一身男儿装束,端的是英姿飒爽。

    她手中端着酒樽站起身,诚恳的说道:“三个月前,阳都县遭到管亥围攻,局势紧张,已经到了濒临破城的地步。在最危急的时候,先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阳都县,避免了阳都县的百姓陷入水火中。没有先生,便没有今日的羊雅妃;没有先生,便没有今日的阳都县。这杯酒,雅妃敬您。”

    胡昭微微一笑,端着酒杯道:“妃将军客气了,阳都县陷入困境,百姓即将陷入水火,我不能坐视不理。说起来,我还得感谢妃将军,如果没有妃将军的无私信任,我也不可能拖延时间,而且真正的中流砥柱,还是妃将军。没有妃将军的誓死坚持,也不可能等到县令的援军到来。”

    羊雅妃笑了笑,便坐下。

    管亥见状,立即站起身,恭敬的说道:“胡先生,三个月前,我带兵攻打阳都县,是先生拖延了时间,才让我不致于犯下大错。也因为先生出现,致使我没能攻破阳都县,我才有机缘追随主公。”

    顿了顿,管亥又道:“再者,我曾经带着人攻打阳都县,或多或少,对阳都县造成了损失,是胡先生不计前嫌,处处为我考虑,处处照顾我,让我在最短的时间融入阳都县。不管是阴差阳错,亦或是机缘巧合,我都谢谢先生。我敬先生,请。”

    胡昭摇头道:“管将军严重了,我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不值一提。”

    管亥摇头,道:“不,没有先生,就没有今日的管亥。”

    胡昭轻轻摇头,又说道:“管亥将军客气了,事实上,管将军之所以能快速的融入阳都县,是你愿意改过自新,有向善之心。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便是如此。再者,落草为寇本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是形式所迫,不是你愿意如此。”

    管亥再次端起酒樽,遥敬胡昭,然后便一饮而尽。

    诚然,现在的他不再聚啸山林,不再有以往那般的自由,不再有以往那般的随意洒脱,但现在的事情,是他真正愿意去做的,心里面也有一种成就和自豪感,让他能不断的为之付出。

    这一切,胡昭在里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诸葛玄又端起酒樽,他心悦诚服的说道:“先生,我敬你一杯。我担任阳都县令史之后,就一直和先生公事。“

    “能在先生手下做事,很荣幸,更是我的机缘。“

    “以往,我觉得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有着满腹的韬略,别说是一县的县令,就算是一郡太守,也不在话下。“

    “然而,不主政,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诸葛玄神色愈发恭敬,沉声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处理一个小县城的政务,也需要斡旋各方面,要从中协调。我在真正担任令史后,才发现事情难以想象的困难,很多事情都无法开展。“

    “这几个月,我犯下了许多的错误,是先生一力承担;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是先生从中斡旋;我做事书生意气,直来直往,缺少方法,是先生谆谆教诲。“

    “论年龄,我比先生大一些。然而,先生之能力,却深不可测。“

    “这几个月的时间,多亏先生斡旋指点,让我从书生意气,渐渐变得游刃有余,能轻松处理现在的政务。“

    诸葛玄一脸感激的神色,说道:“先生此番离去,我是真的不舍。只是……哎,多的不说了。先生,一切尽在酒中!”

    一仰头,诸葛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胡昭饮酒后,望着诸葛玄,眼中的情绪波动也愈发浓烈。

    诸葛玄一番话,打动了他的心。听着诸葛玄深切的话,他甚至想留下来。他深吸口气,平复了躁动的情绪,缓缓道:“诸葛兄客气了,在我看来,诸葛兄满腹经纶,至少是郡守之才,胜任一郡太守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诸葛兄此前闭门造车,胸中有万千韬略,却缺少历练,处理问题的方法需要磨砺。“

    “诸葛兄,请记住一句话。人情练达,是一种学问,同时也是一种艺术。“

    “治大国如烹小鲜,道理是正确的。但是,这句话是建立在了解下面的情况,是一个明白人才能成功的。一个不懂的人,怎么能做到游刃有余,怎么能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呢?所以,诸葛兄一定要把基础夯实。“

    “以诸葛兄的能力和悟性,我相信很快就会成熟起来,未来不可限量。“

    胡昭目光一转,落在了王炎身上,缓缓道:“至于县令,他年纪轻轻,论处事的手段,亦或是胸中的智谋韬略,都堪称一流,甚至是毫无瑕疵。以县令的能力,将来必定是封侯拜相的。“

    说到这里,胡昭的脸上,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片刻后,胡昭才缓缓说道:“我甚至看不透县令的未来,在当前乱象丛生的情况下,县令甚至可能成长为堪平乱世中兴大汉的能臣。诸葛兄跟随县令,必定能一展胸中所学。现在的令史,只是给你奠定基础的,诸葛兄飞黄腾达,是早晚的问题。

第119章 早有计策() 
诸葛玄笑了笑,他对于王炎,也非常的看好,点头说道:“我也赞同先生的说法,县令前途不可限量。”

    黄忠面色严肃,直接问道:“先生,难道不能留下来吗?你既然如此的看好主公,为何不帮助主公呢?”

    胡昭闻言,表情略微一怔,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在座的众人都希望他留下来,但是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离开。黄忠情意拳拳,在这样的场合拒绝,有些伤黄忠的脸面。

    正当胡昭难以回答的时候,王炎主动的接过话,沉声道:“汉升,人各有志,先生要归隐山林,我尊重先生的决定。今天晚上,只有践行,不能让先生难做。你认可先生,那就敬先生一杯酒。”

    黄忠轻叹一声,端起酒樽,道:“孔明先生,多的话我就不说了,黄忠敬你一杯酒,希望你能时常回来看看。阳都县,是你一点一点建造起来的,阳都县也是你的家,这里有你的亲友。家在这里,请你能记得,任何时候,都欢迎你回家。”

    胡昭身子一震,红润的面颊上多了一丝伤感。

    心中,五味杂陈。

    一时间,胡昭也是怔怔不说话。

    好半响后,胡昭才恢复了平静,端起酒樽,语气严肃的说道:“多谢汉升兄!你放心,我虽然归隐山林,却不是遁入空门。阳都县是我的家,我会经常回来看看的。”

    典韦站起身,他面容粗犷,大咧咧的说道:“先生,我是一个大老粗,不会说话。咱们话不多说,请!”

    一仰头,杯中酒一饮而尽。

    胡昭也没有矫情,斟满酒,直接就喝了下去。

    接下来,杨贺、何益、李元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