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56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56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也没有伤到王家的面子。

    如果王家识相,收到书信,便会借坡下驴,放了诸葛玄。

    诸葛瑾把书信装好,道谢道:“县令的大恩大德,诸葛瑾铭记于心。”

    王炎笑道:“救人如救火,快去吧。”

    “多谢县令,草民告辞。”

    诸葛瑾心中感激,行了一礼后,急匆匆的离开了。

    王炎看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也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诸葛瑾,现在也要找他办事儿,这种感觉颇为奇妙。

    处理完事情,王炎便把诸葛瑾的事儿扔到脑后。

    下午,王炎在书房看书。

    房间外,传来敲门声,侍从禀报道:“大人,府外有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孩童求见。他说,他的哥哥是诸葛瑾。”

    “请!”

    王炎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和期待。

    没想到,他和诸葛亮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换了一套衣服,王炎径直到大厅等待。不一会儿,一个十岁的童子进入厅中。

    此时的诸葛亮,没有成年后的器宇轩昂,卓雅不凡。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大眼睛,目光清澈,脸蛋肉嘟嘟的,长相精致的萌娃。进入厅中,诸葛亮一板一眼拱手行礼,说道:“诸葛亮见过大哥哥,家兄从南城县回到阳都县,就说大哥哥长得器宇轩昂,今日一见,果然英俊潇洒。”

    一番话,很老成,像是从大人嘴中说出来的。尤其是他年龄小,不似诸葛瑾,言谈举止可以稍稍放肆。称呼王炎为大哥哥,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然而,诸葛亮年纪小,心智却早已成熟。

    一言一行,都是仔细考虑过的。

    事实上,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十岁的他年龄虽然不大,却极为懂事,心思更是远比统领的人细腻。

    王炎微笑道:“能得到小亮的夸奖,我也很荣幸。你一个人来了,你兄长呢?”

    诸葛亮年龄不过十岁,还没有长大后喜怒不形于色的心态。提及诸葛瑾,诸葛亮眉头皱起,肉嘟嘟的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见此,王炎知道出事了,问道:“你兄长遇到什么事了?”

    诸葛亮握紧拳头,回答道:“兄长带着大哥哥的书信去王家拜见,可王家直接扣下兄长,让人拿地契去换人。王家见了大哥哥的书信,还这么嚣张,简直是目中无人,胆大包天。大哥哥身为阳都县的县令,匡扶正义,不能让恶人逞凶啊。”

    一番话,带了一丝的激将。

    王炎看出诸葛亮的意图,却没有拆穿,起身说道:“也罢,我亲自陪你走一遭王家。看看王家到底有多霸道,竟然扣人不放。”

第100章 总有人欠抽() 
王炎带着诸葛亮,以及两个侍从,乘坐马车便往王家行去。王家位于城南,占地极广,府邸雕梁画栋,气度恢弘,堪称阳都县第一望族。

    前往的路上,诸葛亮道:“大哥哥,王家虽然骄横,却也不是易于之辈。”

    王炎问道:“有什么来历?”

    诸葛亮说道:“琅琊王家,大哥哥知道多少?”

    王炎并未回答,微笑道:“说来听听?”

    诸葛亮稍作停顿,才不急不缓的开口道:“琅琊王氏的祖籍在临沂县,如今的宗族也在临沂。追根溯源,琅琊王氏最早能追溯到秦朝的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在大秦之内,王家可以谈得上声威赫赫。”

    “西汉宣帝时,王离长子王元的曾孙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汉成帝年间,王吉之子王骏官职御史大夫。”

    “王氏一门,在西汉时期,可以说荣宠不断。”

    “本朝光武皇帝开国,王吉的曾孙王遵,受光武皇帝器重,官至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王遵之子王音,担任大将军掾。王音之子王融,官至南康尹。这王融,便是这一代的王家族长。”

    “王家的宗族在临沂县,却是足以影响琅琊国的巨擘。阳都王家,是临沂王家的支脉。有临沂王家在背后撑腰,阳都王家少有人敢惹。”

    诸葛亮一一道来,把王家的情况,阐述得清清楚楚。

    王炎听后,脑中豁然开朗,明白了王家的情况。

    琅琊王家,不正是“书圣”王羲之的宗族吗?事实上,如今的王家,谈不上真正的兴盛。在东晋时期,王家的影响力,才臻至顶峰。

    西晋永嘉之乱,朝廷动荡,而北方又有胡人肆虐,北方的各大家族纷纷举族南迁。

    琅琊王氏,也在这一时期南迁。

    在这一时期,王家拥立了司马睿建立东晋,才进入最兴盛的巅峰时期。如果只是提及阳都县王家,王炎没有太大的印象,但琅琊王家,王炎却非常清楚。

    王炎微笑道:“小亮真厉害,年纪不大,却了解得这么清楚。”

    诸葛亮宛如骄傲的孔雀,昂着头,说道:“那是必须的,我可是过目不忘的天才。这一点,连兄长都自愧弗如。”

    王炎轻笑,伸手摸了一下诸葛亮的头,笑吟吟的道:“我记得,王融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王祥、次子名叫王览,两人是同父异母,对吧?”

    “呀,大哥哥怎么知道?你认识他们。”

    诸葛亮很惊讶,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他年纪小,却极为聪明。从刚才阐述王家情况时王炎的反应判断,王炎不知道王家。

    可是,王炎怎么知道王祥和王览呢?

    怪了!

    诸葛亮眨着大眼睛,分外好奇。

    王炎竖起右手,说道:“我有能掐会算的能力,掐指一算,便知道了。”

    诸葛亮肉嘟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迟疑。旋即,他肯定的说道:“我不信,大哥哥肯定是认识他们,或者听过两人。”

    王炎笑说道:“你小子,还真是聪明。”

    事实上,王炎之所以知道王祥和王览,是因为前世幼年读书启蒙,便看了《二十四孝》、《二十四悌》的连环画,知道了王祥和王览和典故。

    这两人,一个“卧冰求鲤”,一个“王览争鸩”,都是历史名人。

    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为人刁钻刻薄,对王祥很是苛刻。一年冬天,朱氏生病了想吃鲤鱼,天寒地冻的,河面结冰根本无法捉到。王祥为人至孝,为了满足朱氏的愿望,光着膀子卧在冰上祈祷,然后冰面裂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达成了王祥的愿望。

    这一故事,王炎是不相信的。一个年纪不大的孩童在冬天的卧冰求鲤,不冻死算是好的。再者,冰河中的鲤鱼主动跳出来,根本不可能。

    王览至孝,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极为善良。

    朱氏经常找理由打王祥,王览看到后,很不赞同母亲的做法,却不敢阻拦,只能事后道歉。等王祥长大后,创出了一番名堂。朱氏嫉妒之下,打算用毒酒毒死王祥。王览得知了这一消息,竟是抢了酒要喝,朱氏气急之下,把酒夺来摔在地上。因为这件事,朱氏幡然醒悟。

    诸葛亮话锋一转,问道:“大哥哥,王家如果不放人,怎么办呢?”

    王炎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自然知道。”

    诸葛亮似懂非懂的点头,肉嘟嘟的脸上挂着笑容,可眼中却闪烁着忧虑之色。

    马车在王家门口停下,侍从立即递上拜帖。

    不一会儿,大门嘎吱大开。

    府门内,一名身穿褐色长袍,相貌清癯,略微弓着背的老者,拄着一根拐杖走出来。在他的身后,跟着几个中年人,都是王家的主事人。

    老者走出来后,略微躬身,道:“老朽王铭,拜见县令大人。”

    语气给足了尊敬,却透着疏远冷漠。

    王炎面带笑容,说道:“老丈多礼了,本官上任半年,现在才来拜访,甚是惭愧。”一番话,王炎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没有一来就勒令王家放人,这不合适,容易把事情闹大。

    如果王家的配合,把诸葛玄和诸葛瑾放了,一切都好说。但王家不愿意配合,王炎也不是怕事儿的人。一个王家的支脉,不足以让王炎畏惧。

    王铭领着王炎、诸葛亮等人进入府内,在大厅落座。

    旋即,又有侍从奉茶。

    王炎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才微笑道:“听闻阳都王家和临沂王家一脉相传,都是武成侯王翦传下来的。今日一见,王家气度恢弘,家风严谨,果然不凡。”

    王铭的老脸上,浮现出一丝骄傲的神态。王家的荣耀,是每一个人为之自豪的。他知晓王炎的来意,可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道:“大人谬赞了。”

    王炎又说道:“本官姓王,出身太原祁县,乃是先秦之地。说不得,数百年前,和老先生更是一家人,都是武成侯的后人。”

    “哈哈哈……”王铭心中欢喜,觉得眼前的县令很不错,夸赞道:“老朽也认可县令的话,数百年前,有可能是一家人。”

    诸葛亮看在眼中,心中暗暗着急,怎么尽是废话呢?

    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谈到重点。

    王炎语气不急不缓,表情透着一丝热络,却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的姿态,又说道:“正所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本官这一次来,是为了王家百年声誉而来。”

    此话一出,王铭老脸顿时发生变化,他知道王炎要说什么了,正色道:“事关王家数百年的清誉,请县令明示。”

    王炎轻叹声,微笑道:“本官的叔父诸葛玄,因为一点摩擦和王家起了冲突。现在,诸葛叔父却被扣在王家。诸葛瑾带着本官的书信前来拜谒,也被扣下。其实,本官认为这都是芝麻大小的事儿,不值一提。把人放了,事情到此为止。老丈,您认为呢?”

    王铭面色微冷,浑浊的眸子盯着王炎,宛如一头老豺,透着内敛的凶狠。他深吸口气,缓缓道:“县令大人有所不知,诸葛玄涉及偷盗我王家的玉器,此事人证物证俱在。纵然县令求情,这件事也不能就此罢手。”

    一个诸葛玄,王铭不看在眼中。

    王铭看重的是王家的威信,王炎登门拜访,王家立即就释放了诸葛玄,意味着王家向王炎服软了,以后再想领导阳都县的各大家族,便非常困难。

    如果换了一个有身份的人找王铭求情,或许,王铭会释放诸葛玄。但王炎登门,事情已经不仅仅是王铭和诸葛玄的事情,更上升到了阳都县和王家的权威争斗上。

    这件事,不可能罢手了。

    王炎盯着王铭,语气微冷,道:“老先生这点面子,都不给本官吗?”

    王铭说道:“国有国法,老朽也无可奈何。”

    王炎哈哈一笑,俊朗的面颊,渐渐地流露出一抹森冷笑容。王家打算一扛到底,那么便不能怪他动手。机会已经给了,可王铭不接下,他便不会留情。

    一个王家,王炎没有放在眼中。

    王铭把脸凑到面前,王炎自然不会吝啬给一巴掌。

第101章 有兵就是任性() 
当着王铭的面,王炎没有翻脸,话锋一转,面带微笑,“本官执政阳都县半年,老丈对这半年的变化,有何感受?”

    突兀的转变,让王铭这个历经风霜的老狐狸都愣了下。

    莫非,眼前的小子服软了?

    王铭琢磨了一下,觉得王炎才十六岁,欺软怕硬也实属正常。他也是人精,避而不谈诸葛玄的事情,回答道:“县令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堪称典范。阳都县遇到县令,百姓之福、阳都县之福。”

    王炎道:“老丈过奖了,当不起这样的赞誉。”

    两人谈笑风生,完全忘记了之前的争执。

    诸葛亮却是小脸纠结,一颗心沉甸甸的,郁闷无比,最终只得轻叹一声,无精打采的坐着。原本想依靠王炎救出叔父和兄长,没想到还是靠不住。

    王炎和王铭交谈了一刻钟,又邀请王铭前往县衙做客,才起身告辞。王铭礼仪做周全,亲自带人送王炎出门。

    上了马车,诸葛亮直接道:“我要回家,麻烦大哥哥送我一趟,谢谢。”

    王炎轻笑道:“小亮认为我怕了王铭,不敢帮忙了?”

    “难道不是吗?哼,欺软怕硬。”

    诸葛亮撇撇嘴,肉嘟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鄙夷之态。他对王炎抱了极大的希望,没想到王炎事到临头,却成了软脚虾,直接就怂了。

    王炎轻敲诸葛亮的脑袋,笑骂道:“傻小子,无可救药。”

    “大哥哥,你是故意敷衍王铭的?”诸葛亮人小鬼大,心思极为活泛,一下反应了过来。他也不管王炎敲他的脑袋,明亮的眼眸中,浮现出浓浓的期望。

    王炎表情肃然,道:“朋友落难,我若是置之不理,那还算朋友吗?刚才和王铭说话,只是为了降低他的警惕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