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171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71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昭面容严肃,沉声道:“糜竺的计策很不错,甚至堪称诡谲。但这一计策,却太毒。此例一开,说不定以后的冀州或者其他地方,可能借助这一计策针对青州。这样操作商业,导致的结果是民生艰难,苦的是百姓。计策是好计策,我认为此例不可开。”

    王炎却不管这么多,一锤定音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即使以后青州遇到难题,也可以解决,糜竺的计策可行。战争本就无情,考虑其他有些多余了。”

    胡昭轻叹了声,不再多说。

    王炎搁下糜竺的策论,重新拿起一卷。

    贾诩道:“这篇文章的人名叫蒯正,内容朴实无华,相当不错。”

    王炎微微颔首,仔细的阅览。

    看完后,王炎的眼中也流露出赞赏神色。蒯正的策论也是另辟蹊径,没有提及士兵以及武器,仅仅阐述了耕种的重要性。蒯正认为青州之所以比冀州弱,重在田地开垦不足,耕种不足,导致人口不足,进而导致兵源不足,以及青州疲乏等。归根结底,在于吸引百姓到青州。

    蒯正的文章,其实在青州和冀州的战事上,建议并不多,真正让王炎欣赏的,是蒯正对耕种以及农业上的精通,这是青州缺乏的人才。

    胡昭见王炎放下蒯正的策论,也说道:“虽说蒯正的策论不惊艳,却给人平实无华,犹如璞玉一般。再者,这样熟悉农田耕种的人,青州更是缺乏。在下认为,可以重用。”

    王炎微微颔首,又拿起一卷策论。

    这篇策论文采斐然,字体更是飘逸无比,从版面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王炎接着往下看,等看完后,啧啧称赞。

    策论的作者,是荀衍。

    相比于糜竺和蒯正的提议,荀衍的策论更具可操作性。

    荀衍建议合纵连横,联合曹操,共同抵御袁绍进宫;联合董卓,让董卓在并州和冀州一线出兵,让袁绍腹背受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联合公孙瓒。

    公孙瓒败给袁绍,至今还寻思着报仇。袁绍出兵青州的时候,冀州兵力不足,公孙瓒如果突然率兵杀入冀州,对袁绍绝对是大打击。

    王炎看到高兴处,忍不住哈哈大笑,赞扬道:“荀衍的计策,当真精彩。”

    郭嘉分析道:“就目前而言,北方以袁绍为尊,西面以董卓为尊。袁绍南下青州,一旦坐大,会威胁董卓的地位。故此,我认为联合董卓是可行的的。兖州和青州唇亡齿寒,让曹操贡献一分力量,也是可行的。北面的公孙瓒,更是容易说服。”

    王炎放下荀衍的策论,见自己案桌上再无其他的策论,问道:“其余的策论如何?”

    胡昭摇头道:“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半分操作性,意义不大。”

    王炎说道:“从目前来看,糜竺、蒯正和荀衍是必须招募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余的人都不管了。这些人中,足以担任一县的县令,或者一县的县丞的,是否有合适的呢?”

    胡昭一下哑然,好半响才开口道:“这一点,卑职没有统计,是卑职没有考虑周全。”

    王炎道:“既然是招贤令,就必须让来的人有所收获。能力差一些的,可以给与重要性较低的职务,他们眼高手低不愿意接受,那就罢了。如果愿意留在青州,也是青州之福。总之,只要不是来捣乱的,又有一定的能力,都可以考虑。诺大的青州,需要各种人充实。”

    胡昭心悦诚服的道:“主公英明,卑职会安排好的。”

    王炎打了个哈欠,摆手道:“忙了这么长时间,都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召见糜竺、蒯正和荀衍。”

    “诺!”

    胡昭等人连忙起身,便告辞退下。

第302章 黑脸和白脸() 
后院,依旧灯火通明。

    王炎回到院子中,貂蝉的房间依亮着灯光。

    屋子中,两道身影坐立,时不时传出清脆的欢笑声。王炎听着这声音,心情一下开朗了起来。他径直进入屋子中,看到貂蝉和羊雅妃正在做针线活儿,而两人周围摆放的物件,分明是小孩子穿的衣服。

    显然,这是给还未出世的孩子的。

    羊雅妃见王炎来了,兴致盎然的道:“夫君,看我和蝉姐姐做的衣服,好看不?”

    王炎坐下来,拿起一件小儿衣,连连点头称赞。

    只是其中的一两件上,针线竟有丝丝血迹。

    王炎看向两女,怜惜道:“你们两人都不善女工,这些活儿交给下人做就是了,没有必要自己动手的。”

    貂蝉轻轻摇头,道:“这怎么成呢?自己做的好。”

    羊雅妃接着道:“一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慢慢的就习惯了。反正在府中也没事儿,这样也可以打发时间。”

    王炎说服不了两人,便不再劝说。

    他留在房中,和貂蝉、羊雅妃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到深夜时候,先安顿了貂蝉,才和羊雅妃一道离开了房间。

    次日一早,王炎起床晨练后吃完早餐,就径直前往大厅,召见糜竺、荀衍和蒯正。

    郭嘉、贾诩、胡昭,以及诸葛玄,都来到了大厅。

    众人落座,王炎目光扫过三人,沉声道:“昨天晚上,本官看了三位撰写的策论,相当的出色,都别出心裁,也不是浮于表面的文章。关于三位的官职安排,本官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荀衍留在刺史府,担任本官的军师,替本官参谋军事,出谋划策。”

    “第二,蒯正担任户曹从事,负责管理青州的农桑、水利和民户。”

    “第三,糜竺担任金曹从事,负责管理青州的财政。”

    王炎看向三人,问道:“三位对于本官的安排,可有异议?”

    荀衍心悦诚服的道:“在下听从大人安排。”

    蒯正说道:“在下服从安排!”

    糜竺道:“谢大人!”

    对于王炎的安排,三人都非常满意。

    荀衍来青州,一是求官,二是想要一展抱负。在求官和抱负当中,最重要的是能一展所长。荀家诸子当中,荀彧、荀攸、荀谌名声显赫,都饱受重用。荀衍看到自家亲人的成绩,心中自然也想要有所建树。如今担任王炎的军师,最符合荀衍的想法。

    蒯正心中更是欣喜,他从荆州来,没有半点资历。甚至在蒯正的预判中,能担任郡守的属官都已经是了不起。没想到,王炎直接安排他担任青州的户曹从事,管理青州的农桑水利等,这恰恰又是最符合蒯正的,而且也是非常的器重。

    糜竺心中欢喜,却又是五味杂陈。相比于荀衍和蒯正,糜竺最大的缺点在于出身。糜竺出身商人世家,富贵无忧,却身份很低,在真正的世家大族面前,商人的身份让他很尴尬。

    来青州这一趟,糜竺早已做好了打道回府的打算。没想到王炎给了他如此重要的安排,竟是直接安排担任青州的金曹从事。

    三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三人的表情落入王炎的眼中,王炎心中一笑。

    看来,三人都比较满意这个安排。

    胡昭面沉如水,却是在这时候忽然站起身,朗声道:“主公,关于户曹从事和金曹从事的人选,下官恳请主公斟酌一二。”

    刷!

    顷刻间,蒯正和荀衍面色陡变。

    王炎都安排了官职,忽然间冒出一个人反对,两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蒯正和糜竺都不认识胡昭,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心中的怒火。

    王炎说道:“胡别驾,理由是什么?”

    别驾!

    ‘别驾’两字一出,蒯正和糜竺的眼神一下黯然了下去。

    胡别驾,自然是胡昭。

    蒯正和糜竺不认识胡昭,却知道青州的别驾是胡昭。两人虽然不认识青州的官员,却对青州官员做了大致的了解。胡昭作为别驾,是青州仅次于王炎的官员,位高权重。如今,胡昭突然开口反对,两人心中都七上八下的。

    胡昭看了蒯正和糜竺一眼,不急不缓的道:“从策论中看,蒯正和糜竺的确相当优秀。但纸上谈兵的人不是没有,下官建议暂时将两人安置在郡、国一级,管理一郡一国的户曹、金曹,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是纸上谈兵之人,给青州造成的损害不大。”

    “一旦两人真的是纸上谈兵之辈,主公却任命为青州的户曹和金曹,两人上任后,颁布下了一道道命令,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青州的局势不容乐观,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一旦行差踏错,青州便面临危机。”

    “青州的底子差,不能和冀州相提并论。冀州财大气粗,有无数的粮食和钱财支撑,不担心出现问题,可我青州却不同啊。”

    胡昭面色凝重,郑重说道:“下官不是排挤二人,只是希望两人从郡、国一级开始,做出了成绩,再上调到青州也不迟。”

    蒯正和糜竺听了后,心中便踏实了,胡昭的建议的确是老成之谋。

    两人最担心的是遭到胡昭排挤,现在看来并不是。

    王炎却是罕见的沉默下来,暂时没有给出答案。一时间,厅中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有开口提出建议。涉及蒯正和糜竺的安排,诸葛玄难以建议。再者,这是青州的人事安排,郭嘉和贾诩不愿意掺和其中。

    所有的人,都静等王炎的决断。

    良久后,王炎开口道:“孔明先生,有合适的户曹吗?”

    “没有!”胡昭如实的回答道。

    王炎又问道:“有合适的金曹从事吗?”

    胡昭仍是摇头,道:“也没有!”

    王炎大袖一拂,脸上流露出果决神色,毅然说道:“既然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用再考虑下放到郡、国去历练的事情了,直接赴任。本官相信他们能胜任,再者,他们在你的麾下任职,先生老成持重,必然可以督导两人不犯错。”

    胡昭见状,知道再劝说已经没有用,点头道:“主公安排了,下官便依照主公的意见,马上颁布任命。”

    王炎看向蒯正和糜竺,道:“你们二人,什么时候能赴任?”

    蒯正道:“随时都可以!”

    糜竺说道:“在下也是随时可以!”

    王炎微微颔首,吩咐道:“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明日到府衙上任。”

    “诺!”

    蒯正和糜竺点头,心中都欢喜不已。

    两人心中,更是一阵感激。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王炎如此信任,两人都是卯足了劲儿,要在各自的任上作出一番成绩,不让王炎失望。

第303章 一纸檄文起烽烟() 
太史慈、魏延、甘宁、蒯正、荀衍、糜竺六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各自忙碌自己手中的事情。五天后,六人已经完全习惯了,手中的事情也开始正常的运转。

    这一日,王炎召集了麾下所有人齐聚刺史府。

    王炎面色严肃,目光扫过麾下的众人,语气略显低沉的缓缓说道:“时至今日,还没有传出袁绍大举兴兵杀入青州的消息,但是,或许袁绍已经悄然调兵遣将进入平原郡,或许是还在暗中筹谋。但不管袁绍的准备如何,青州该出兵了。”

    此话一出,以管亥、典韦等人为首的武将兴奋了起来。战争来了,意味着他们即将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王炎目光一转,落在胡昭身上,问道:“胡昭,行军打仗的粮草准备得如何?”

    胡昭正色道:“一切准备妥当!”

    王炎又看向管亥,问道:“管亥,士兵调遣可曾准备就绪?”

    管亥抱拳道:“一切就绪!”

    王炎微微颔首,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时至今日,青州已经是完全准备好。不论是粮草,亦或是兵源,都已经彻底完成。王炎看向荀衍,道:“休若先生,青州和冀州马上就要开战,你写一篇檄文讨伐袁绍。”

    荀衍回答道:“卑职遵命!”

    王炎想了想,再一次说道:“今天之内,必须完成檄文。文章完成后,由王越将檄文传告青州各郡各县,动员整个青州。”

    “诺!”

    荀衍应下,眼中神色也是颇为期待。

    王炎和袁绍开战,变相的说,也是荀家内部之间的选择。荀谌选择的是袁绍,而荀衍选择的则是王炎。青州和冀州最终的胜负,决定了双方的选择谁才是正确的。

    王炎继续说道:“此战,胡昭、诸葛玄、糜竺留守临淄县,负责在稳定后方,其余人等,全部随我出征。”

    众人得令,齐齐回答。

    王炎挥手道:“都下去准备吧,明日一早誓师出征。”

    众人便起身,各自去准备。

    王炎则是回了后院,将出征的消息告知了王允、羊雅妃和貂蝉,和家人简单的聊了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