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166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66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曹操和戏志才都更趋向于王炎,毕竟王炎是经历大战小战的,经验丰富。而且,王炎麾下的谋士武将,也并非泛泛之辈。

    ……

    青州境内,陈琳的《讨青州王炎文》飞速传开。

    文章一传出,无数人舆论纷纷,纷纷谈论陈琳的文章。在这时代,论文采斐然,陈琳是最厉害的之一。

    在文人当中,陈琳有很高的声望。

    正因为这样,文章一出,很快便引起了轰动。

    胡昭得到了消息后,忧心忡忡,拿着誊写好的《讨青州王炎文》,急匆匆往刺史府行去。到了府内,胡昭在书房见到了王炎。

    此时,王越、史阿正和王炎谈事情。。

    王炎接见了胡昭,问道:“孔明先生面色凝重,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胡昭将手中的文章递到王炎案桌上,禀报道:“袁绍让陈琳撰写了一篇文章,将主公骂得一无是处。主公,陈琳的文章传出后,对主公的影响颇大。”

    王炎笑了笑,却是不以为意,问道:“孔明先生有什么打算吗?”

    胡昭道:“卑职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反击。”

    王炎再一次问道:“青州境内,或者说本官麾下,文采上谁能压制陈琳?”

    胡昭轻叹道:“没有!”

    王炎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满不在乎的说道:“既然没有能在文采上压制陈琳的人,何必要自讨没趣反击呢?让人撰写文章反击,只会让陈琳更嚣张得以。最重要的是陈琳骂就骂了,我就当做是耳旁风,一边进一边出,丝毫不受影响。”

    胡昭皱起眉头,道:“可这篇文章,在青州影响很大。士人当中,影响更甚。”

    王炎道:“可曾影响军队?”

    “没有!”胡昭道。

    王炎道:“可曾影响官员?”

    胡昭道:“仍然没有,青州官员各司其职,不过他们忧心主公。”

    王炎大袖一拂,道:“既然军队和官员没有受到影响,那还担心什么呢?大多数的百姓大字不识,陈琳的文章对他们而言是对牛弹琴,效果不大。至于青州的士子,我只需要稍稍引导一番即可。陈琳的文章,不用管了。”

    当即,王炎抓起案桌上的书信,扔到胡昭手中道:“拿下去烧了,别碍眼。”

    胡昭闻言,只得退下。

    王炎看向王越,吩咐道:“王老,关于陈琳撰写的这篇文章,我不打算反驳的,打口水仗也没有任何意义。你下去后,立即派人煽动青州的士子,让他们站在青州的角度,为青州打抱不平即可。只要青州的士子站出来,事情就行了。”

    王越道:“主公放心,老朽一定完成任务。”

    王炎目光一转,又看向史阿,道:“招贤令发布后,有多少人来毛遂自荐?”

    史阿回答道:“至今,有三十六人。其中,二十五人是文人,十一人是武者。所有的人,都暂时统一安置在驿馆中。”

    王炎点点头,吩咐道:“你立即去安排,今天下午,我在府衙召见所有的文士。然后,我会在军营考校所有的武者。”

    “诺!”

    史阿答应下来,当即和王越下去准备。

第293章 闹事() 
府衙,大厅。

    宽阔的大厅内,端坐着一个个不同年龄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的已经是白发苍苍;有正当壮年,眼神坚毅,自信从容;也有的初出茅庐,正式二十出头。

    所有的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谁都没有相互搭话。

    以至于,厅内静悄悄的,全无一点议论声。

    对在场的许多人来说,王炎发布招贤令,这是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抓住了,说不定就可以飞黄腾达。以至于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都带着一丝的戒备和敌视。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不是队友,而是竞争的敌人。

    这些人中,蒯正赫然在其中。

    蒯正和甘宁从荆州北上,一路急赶,最终抵达了临淄县。

    此时,蒯正闭目养神,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在荆州蒯家宗族,蒯良作为家主,蒯越作为蒯家在外的代表,两人主持蒯家。即使蒯正有能力,却始终在蒯良和蒯越的阴影下。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蒯家独自发展,可脱离了蒯家的支持,他走的必然很艰难。

    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蒯家支持他在青州发展。那么,蒯家必然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只要他有足够的能力,就不会被埋没。机会摆在了眼前,蒯正不会错过。

    “踏!踏!”

    沉稳的脚步声,自大厅外传来。

    “刺史大人到!”

    洪亮的声音,骤然在书房外传来。

    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一道颀长瘦削的身影,大步行驶而来。此时正值午后,初夏的阳光金灿灿的,最是耀眼,而且阳光并不灼热。光芒照耀在王炎身上,他颀长的身影,映衬得高大伟岸,仿佛天神一般。

    阳光刺眼,蒯正只看了个大概。当王炎进入厅内,那相貌清晰的映入蒯正的眼中。见到王炎,蒯正心中忍不住赞道:“好一个丰神俊朗的人!”

    王炎走到首位,转身落座。他目光一一扫过麾下的众人,朗声道:“本官发布招贤令,意在抡才取士。在做诸公既然主动前来,那就表示有足够的能力。”

    众人一言不发,静待王炎说话。

    王炎顿了顿,继续道:“此次抡才,以才取士。故此,还有考验。”

    “敢问刺史,如何考验?”

    在大厅左侧第八排,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人开口询问。

    王炎眼神平静,问道:“阁下何人?”

    中年人不卑不亢,回答道:“在下东海朐县糜竺!”

    王炎闻言,眼中骤然闪过一道精光,旋即又恢复了平静。王炎微笑道:“考验的标准很简单,此番取才,我会出一道策论题,由诸公答卷。所有的策论收上来后,由我评定。”

    看着糜竺,王炎的心中欣喜。

    糜竺是徐州首富,糜家更是和北方甄家齐名,是一等一的大商。糜竺作为糜家的家住,得知了招贤令后,主动来投,这对王炎来说是极大的喜事。

    虽然糜竺的文采不行,武艺不行,评价却不低。

    曹操评价糜竺:“偏将军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三国志》中,陈寿评价说“糜竺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不管是曹操,亦或是陈寿,对糜竺都称赞有佳。

    糜竺听完王炎的话,心中却是轻叹,也不再开口。

    论文采,糜竺远远比不上在座的诸公;论武艺,他可能更是垫底。他擅长的并不是文采,是经营之道,但糜竺却不可能让王炎单独出题,所以心中失望。

    王炎收回目光,沉声道:“策论没有固定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故此,策论题目公布后,诸位最好是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写出最精彩的策论。”

    糜竺一听,心中又欢喜了起来。

    没有固定的答案,意味着他也有极大的机会。

    “来人,上笔墨纸砚!”

    王炎下令,顿时,大厅外早已经准备好的侍从鱼贯而入,将一张张精美柔滑的左伯纸摆放在每个人的案桌上,又将笔墨摆放整齐。

    待所有的侍从退下,王炎道:“诸位,策论题目为《论青、冀之战》,诸位思考后,请按照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各抒己见,谈一谈如何才能击溃袁绍。如果诸位认为青州必败,那没有必要写策论,当然,本官相信在做的诸位笃定青州会取胜。”

    众人闻言,脸上流露出一丝的沉吟之色。

    青州和冀州之战,早已酝酿许久,谁都看出即将开展。

    此时,王炎提出这个题目,相当有难度。

    王炎却不管众人心中的想法,继续说道:“答卷的时间为两个时辰,我想,两个时辰的时间应当足够了。”

    “现在,诸位可以动笔了。”

    王炎下令,但大部分人都没有立即动笔,而是拿起墨条,卷起袖子缓缓磨墨,思考该怎么样切入正题。

    一刻钟后,有人动笔了。

    两刻钟后,所有人都开始提笔书写。

    寂静的大厅,传出沙沙沙的落笔写字声,一个个奋笔疾书。王炎在大厅中巡视了一番,便走出大厅,把史阿喊到身前。

    史阿抱拳道:“主公有何吩咐?”

    王炎问道:“大厅中所有人的名单,拿一份给我。”

    “诺!”

    史阿当即去拿来,递到了王炎的手中。

    王炎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眼中喜色更浓,因为他在名单上,看到了荀家的人。来的人明教荀衍,字休若,是荀彧的三兄。

    在荀家诸人中,荀衍也是才华卓越,不过相比于荀彧、荀攸的名气,却差了许多。

    历史上,荀彧、荀攸效力于曹操,荀彧的四兄荀谌则效力于袁绍。如今,荀衍来了青州,显然是王炎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引起了荀家的注意。

    除了荀衍和糜竺外,其余人的名字,王炎却是没什么印象。

    王炎问道:“史阿,这些人的底细都调查清楚了吗?”

    史阿回答道:“有的查证清楚,有的暂时没有查出详细的底细。”

    王炎眼神严肃,沉声道:“此次招贤,袁绍可能会让人捣乱。因此,这些人中,可能有袁绍的人,务必要查清楚,避免出现差错。”

    “不写了,不写了!”忽然间,不满的嚷嚷声在大厅响起:“听闻王炎礼贤下士,到了临淄县后,却被闲置了几天,现在还要写什么策论。这哪里是求才取士,没有半点诚意。”

    王炎剑眉一挑,转身就往大厅内走去。

    听着大厅中传出的声音,王炎知道摊上事儿了。闹事的人,必然是袁绍派来捣乱的,故意要搅乱王炎的计划。

第294章 杀鸡儆猴() 
“策论的内容是《论青、冀之战》,依我看,分明是王炎没能力解决袁绍,无奈之下,向我们征询意见。没能力也就罢了,但考评的标准也以王炎的意见为最终意见,实在是荒谬。”

    “王炎很厉害吗?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王炎真的很厉害,就不会惧怕袁绍,更不会遭到袁绍攻打。如果王炎认为答案错误,可事实上,写的策论恰恰又是对的,该怎么办呢?这根本就是荒唐。”

    大厅中,一个面容俊逸,眼神阴沉的人开口。

    他扔掉手中的毛笔,起身环视四方,显得非常激动,更把王炎贬得一文不值。

    王炎进入大厅,下令道:“扰乱秩序,罪不可恕。来人,将人轰出去。”

    “我看谁敢?”

    见士兵上来,邹虚猛然一喝。

    上前的士兵闻言,停下来看向王炎,等候王炎发话。

    王炎眼神冰冷,说道:“在青州境内,本官有什么不敢?”

    话虽这么说,王炎却明白如果蛮横的把人撵走,肯定会落得个恃强凌弱的评价。要拿下邹虚,必须堂堂正正,让邹虚无可辩驳。

    如此,袁绍才无法借此抨击他。

    王炎没有命令士兵强制带他出去,邹虚心中一下有了底气。

    面对王炎,邹虚深情骄傲,朗声说道:“世人都说王炎礼贤下士,如今看来,却是名不副实。你的礼贤下士不是出自真心,是装出来的。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会容不下批评的话吗?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只是说了刺耳的话,你就喝令爪牙动手,何其残暴!”

    言语锋锐,姿态更是嚣张。

    大厅中的众人见状,一个停下毛笔,观望王炎怎么处理此事。

    他们对王炎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听到的消息,没有真正见到王炎的处事风格和手段。邹虚突然起来闹事,正好能判断王炎的能耐。

    君择臣,臣亦择君。

    王炎挑选人才,而这些人才也同样要考量王炎的能力。

    王炎目光扫了眼周围,见众人一副期待的眼神,知道邹虚的事情处理不好,后果必定严重,至少会影响到他在所有人心中的印象。

    正当此时,史阿走上前。

    史阿的手中拿了一本书册,低声道:“主公,此人名叫邹虚,书册上详细记录了邹虚的情况。此人,是袁绍的人。”

    王炎接过来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面颊冷下来,目光更是冷峻无比。

    冀州!

    邹虚来自邺城!

    果然,邹虚是袁绍的人。

    王炎制止上前的士兵,询问道:“你叫邹虚是吧?”

    “正是!”

    邹虚昂着头,骄傲无比。

    此时面对王炎,邹虚心中很有底气,丝毫不觉得王炎能把他怎么样?

    王炎说道:“你三十出头,来青州之前,在何处高就?”

    邹虚双手背负在身后,朗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