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114章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14章

小说: 三国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可以说标准。荀缉的姿态让王炎心中一动,这绝对是世家出来的,没有世家的规矩和底蕴,教导不出这样的人。

    荀缉话锋一转,认真道:“王县令,晚辈有一个问题请教,恳请王县令不吝指教。”

    王炎说道:“先生和你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再者,这外面天气炎热,不如先随我回县衙,然后再详谈,如何?”

    “可以!”

    荀威接过话,直接同意了。

    王炎、荀威等人各自上了马车,往城内行去。

    抵达县衙,一行人进入府内,宾主落座。

    荀缉极为较真儿,再一次问道:“县令,我现在可以向您请教了吗?”

    “请说!”王炎道。

    荀缉说道:“我和伯祖父进入阳都县后,发现阳都县处处都是一派祥和之景,百姓安居乐业,恬然自得,不知道,县令对治理阳都县有什么秘诀呢?”

    王炎微笑道:“四个字,知人善任!”

    荀缉不满足这样的答案,道:“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知道县令是怎么做到的呢?能否具体一点。”

    王炎解释道:“在我看来,一人智短,唯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成功。”

    “我麾下的文臣武将很多,要一一阐述每个人,太耗费时间。”

    “不过,我可以简单的例举一二。”

    王炎伸手指着胡昭,缓缓道:“此人名叫胡昭,字孔明,是我麾下的官员。他不仅文采斐然,更胸藏治国之术。故此,我将阳都县的政务托付于他。有胡昭主政,我便放心。”

    “再如我麾下的猛将黄忠,他善于行军打仗,更善于练兵。故此,我把麾下军队交给他掌握。如今,阳都县兵力强盛。周边贼匪,没有赶来侵犯的。”

    王炎神色自信,朗声道:“再简单的说,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选择了人,就要相信。正如先生任命我担任阳都县的县令,却从不插手阳都县的政务。正是如此,我才能放开手脚,在阳都县全力以赴。”

    荀缉似懂非懂,道:“这样一来,我似乎觉得,你像是什么都没做。”

    荀威呵斥道:“荀缉,注意说话的分寸。”

    荀缉极为认真,道:“伯祖父,您教导我做学问要追根问底。侄孙不懂,自然要仔细的询问。平日里,父亲教我读书,也说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荀威看向王炎,微笑道:“这小子说话不分场合,脾气颇为执拗,你多担待。”

    王炎说道:“肯求真务实,这是好事儿。”

    胡昭接过话,说道:“小友,你的问题,由我来回答,可否?毕竟,我作为主公麾下的人,体会最深刻。”

    “可以!”

    荀缉回答道。

    胡昭说道:“阳都县的发展,离不开我的付出,也离不开县衙大小官员的付出。但你知道这其中,主公付出了多少精力吗?”

    “阳都县的集市,是主公提出规划方针,由我安排执行。”

    “阳都县九乡十八镇串联起来的沟渠,可以使得阳都县土地肥沃,不受旱天影响。这也是主公亲自考察定下的方案,然后由我执行的。”

    “阳都县的稳定,是主公招募军队,剿灭贼匪,才让阳都县不受贼匪的侵犯。”

    “阳都县人才济济,是主公费尽心思招揽,才能有今天的人才规模。”

    胡昭微微一笑,微笑道:“小友看到的阳都县繁盛,以为是我以及其人的功劳,却忘记了阳都县的规划、部署,都是主公日夜冥思苦想而来的。”

    “人处世间,位置不同,考虑的不同,或劳心,或劳力,或劳人。”

    “下人劳力,中人劳心,上人劳人。”

    “主公做的,便是让我们去执行,去贯彻大的方针政策。”

    胡昭言语肃然,认真的说道:“小友现在明白了吗?主公不是没有做,而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荀缉听后,深吸口气,起身拱手道:“我明白了,多谢您的教诲。”旋即,他又看向王炎,说道:“王县令,之前小子误会了您,请您见谅。”

    王炎微笑道:“不妨事!”

    荀威接过话,道:“王炎啊,这一次来阳都县。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阳都县交接的事情,需要和你沟通一下;第二件则是荀缉的事情。”

    王炎道:“请先生明示!”

    荀威说道:“阳都县的交接,我已经安排了新任县令,你直接前往即可。我相信,你会做好。”

    顿了顿,荀威又道:“反倒是荀缉的事情,有些麻烦。荀缉是我族侄荀攸的儿子,如今荀缉出来游学增长阅历。我把他安排在其他的地方,不放心,也担心他学不到知识。故此,希望你能带上他去赴任。该怎么教,按照你的办法即可,不需要有任何顾及。”

    王炎眉头一挑,问道:“荀缉是荀公达的儿子?”

    荀缉道:“王县令认识家父吗?”

    王炎微笑道:“我前往洛阳时,曾拜会了慈明公。当时,提及了荀公达,所以知晓。”慈明公,便是荀爽。

    荀缉一听荀爽,马上问道:“曾祖父身体好吗?”

    荀攸是荀爽的侄孙,到了荀缉这一代,已经是荀家的第四代人。对于荀爽,荀缉是无比的崇敬。

    王炎微笑道:“见到慈明公时,他老人家身体尚好。”

    荀威话锋一转,道:“王炎,老夫的请求,你看如何?”

    王炎不假思索的道:“可以!”

    事实上,王炎也非常愿意留下荀缉。通过荀缉,王炎可以和荀攸搭上关系,如果能拉拢荀攸,这便是最好的事情。

    荀威敲定了荀缉的事情,脸上露出笑容,心中一颗大石落下。

202。第202章 衣锦还乡() 
进入盛夏,天气日渐炎热。

    王炎在阳都县逗留了半个月,新任县令上任后,便卸任离开。跟随王炎离开的人,囊括了阳都县的文臣武将,文臣有胡昭、诸葛玄、贾诩、郭嘉等人,武将有黄忠、管亥、臧霸、史阿等人,以及黄忠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

    事实上,阳都县的兵力,自然不止一千人。但王炎离开,不可能搬空阳都县的兵力,否则琅琊王的面上过不去,一旦琅琊王不高兴了,荀威就可能遭到牵连。

    故此,多余的士兵,王炎没有带走。

    不过新任县令对王炎带走文臣武将的做法,很是赞同。王炎主政阳都县,打下的烙印太深,他上任后,可能左右掣肘,难以施展抱负。如今大量的人跟随王炎离开,空出了无数官职出来,他便可以拔擢自己的人,做事情不会掣肘。

    王炎离开阳都县地界后,朝泰山郡南城县的方向行去。

    昔日,王炎迫不得已离开。

    今日,衣锦还乡。

    当时带着黄忠等人离开阳都县,王炎告诉麾下的人,不荣华富贵,绝不还乡。

    如今,王炎已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返回。

    队伍离开琅琊国,便进入了泰山郡。大队人马一进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王炎身为新任东莱郡太守,更是青州刺史王允的儿子,他一出现,立即引起了沿途各县的躁动。

    沿途官员,送粮送钱,极尽热情。

    这一路,速度很慢,耗时近一月才抵达南城县。

    军队刚到南城县,县令便主动拜访。南城县的县令,仍然是泰山郡郡守的亲戚,是昔日挤掉了王炎县令的人。

    不过此人谈吐不凡,在他治理下,南城县也是一年比一年兴盛。对这样的人,王炎倒是没有为难,一番交谈便揭过了当初的事情。

    下午,王炎带着羊雅妃、史阿进城。

    马车缓缓进入城中,王炎透过马车窗户,打量着南城县的一切。看着繁华富庶的南城县,脸上不自觉的有了笑容。

    这个地方,是他第一次主政的地方,是他的崛起之地。

    如今回到南城县,当真是颇为感慨。

    羊雅妃这一次回家,她恢复了未出阁的发髻,避免发髻的变化导致长辈糟心。她坐在王炎身旁,她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昔日,她带着一腔的热情去了阳都县,今日回来,已经得偿所愿。不过羊雅妃此刻的心情,却有些忐忑,近乡情怯。

    王炎握住羊雅妃的手,安慰道:“放心吧,一切交给我。”

    羊雅妃嗯了声,偎依着王炎,眼神坚定。

    马车在羊家大门外停下,王炎、羊雅妃下了马车,朝大门口行去。

    羊雅妃亲自叩门,不一会儿,房门打开。侍从走出来,刚要开口询问,目光便直愣愣的盯着羊雅妃,忽然惊呼道:“妃姑娘回来了,姑娘回来了。”

    他停下脚步,转身往府内跑去。

    这一下,反倒把羊雅妃、王炎和史阿晾在了原地。

    羊雅妃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她听着侍从大惊小怪的声音,忐忑的心在踏入府内的刹那,一下沉静了下来,再无之前的忐忑。

    王炎说道:“走吧!”

    羊雅妃嗯了声,和王炎联袂往府内行去。

    刚走出几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嚣声音,从府内传了出来。

    旋即,苍老的声音响起:“妃儿在哪里?这丫头真是不让人放心,一走就是一年多,连一个消息都没有,急死人了。”

    老祖母费氏的声音,自远及近传来。

    “娘亲,您慢点,别着急。”

    “老祖宗,妃姑娘回来了,不会再离开的。您别激动,很快就可以看到人了。”

    一句句声音,传入了羊雅妃耳中。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羊雅妃眼眶酸酸的,泪水更是难以抑制。

    片刻后,费氏带着一众羊家老少,出现在视线中。

    费氏拄着拐杖,她看到落落动人的羊雅妃,苍老的面颊上流露出笑容,欢喜道:“我的妃儿终于回来了,好,好,回来就好。”

    羊雅妃走到费氏身前,挽着费氏的手,道:“祖母,孙女也想您的。”

    “死丫头,你要是想我,怎么一直都没有消息,让老婆子牵肠挂肚的,觉都睡不好。幸好满天的神佛保佑,我家乖女终于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费氏握住羊雅妃的手,一脸溺爱之色。

    “娘,妃儿回来了就好。您不要激动,容易影响身体。”羊雅妃的母亲,担心老太太大悲大喜伤身,连忙劝说。

    此刻,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羊雅妃想到站在一旁的王炎,便脱出身来,介绍道:“祖母,这是王炎,见过的。”

    费氏知晓王炎,更明白是眼前的小子拐跑了自家孙女,没好气的道:“王家小子,你一声不吭的拐走了妃儿,连个音信儿都没有,这事儿做得地道,欠考虑。”

    王炎语气诚恳,点头道:“老夫人教训得是,小子的确做事欠妥当。”

    羊雅妃的母亲哼了声,却是道:“妃儿这一次回来,正好可以见一见陶家公子。”

    此话一出,羊雅妃一怔。王炎也是稍稍愣神,没想到这次回来,还遇到情敌。只可惜,他早已经得手了,羊雅妃只可能属于他。

    “老夫人、婶婶,晚辈有礼了。咦,今儿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

    彬彬有礼的声音,自大门口传来。

    王炎回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博领大衫,面容俊朗,一身儒雅气度的贵公子走了进来。

    他年纪不大,年仅二十岁。

    这年轻公子一进入府内,羊雅妃的母亲脸上流露出欢喜之色,连忙道:“陶公子,你来得正好,正巧妃儿回家了。”

    陶公子目光一转,落在羊雅妃的身上。

    刹那间,陶公子便惊为天人,觉得眼前的女子既妩媚动人,又有着一般女子不具备的阳刚自信,那落落大方的姿态更令陶公子为之沉醉。陶公子一瞬间便觉得喜欢上了羊雅妃,上前道:“妃姑娘,在下陶熙,徐州刺史陶谦之子。此番前来南城县,便是为了姑娘而来。”

    王炎一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怂了,也上前说道:“妃姑娘,在下王炎,青州刺史王允之子。此番前来南城县,也是为了姑娘而来。”

    王炎照搬陶熙的话,羊雅妃顿时噗嗤一笑。

    刹那间,明媚生辉。

    陶熙看得呆了,他看向王炎,很是认真的说道:“王贤弟,做事得有个先来后到。我先开口,所以请你离开。”

203。第203章 打赌() 
王炎一副懵懂模样,问道:“我不明白,什么事情需要先来后到?”

    陶熙昂着下巴,理直气壮的道:“自然是提亲的事,我先拜访,自然是我提亲。其实,你比我仅仅晚了一步,但就是这一步,让你失去了机会,现在,你必须离开。”

    王炎不假思索的道:“按照你的说法,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