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极品书生 >

第6章

大明极品书生-第6章

小说: 大明极品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究还是圣母情节,沈无言订下三两银子之后无数次的这样骂自己,然而却也没办法改,三两便三两,大不了想办法多挣一些就是了。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月儿早就知道,她不明白的是少爷为什么要找来这些小乞丐,又为什么将他自己写的一份告示拿去书坊,让帮忙印几千份。

    此时那几千张被称为传单的纸就堆在房间角落里,一旁还横着一张巨幅画作,上面是沈无言亲自用纯色染料画的一些花草,以及几句诗词和端端正正的‘醒八客’三个字。

    月儿跟着沈无言多年,自然也懂一些书画之类,但沈无言这般的画作却第一次见到,这完全不合古韵的书画她竟然怎么都看不懂。

    后来沈无言又解释了一番,什么西洋画风,突出主题,这样能让顾客眼前一亮,总之都是些稀奇古怪的词语,很难理解,也就没有在意。

    “其实第一个月的任务并不难,只用你们把这几千张传单发完,尽量发到每一个读书人的手里,让十全街的读书人都知道,在大儒巷这边有‘醒八客’这样一间茶楼就好。”

    沈无言要的就是前期宣传工作,无论是用这些鲜亮的格调做广告牌,还是派发传单,都是为了先将茶楼名声打出去。

    少年们经过安排任务之后,都纷纷将分配好的传单装好。

    说到底不是那些整日被家里娇生惯养的孩子,这些孩子们苦惯了,所以做起这些事来也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反正要在街上转悠,做这些事也只是顺手的事。

    简单的安排了任务地点之后,五个孩子就出了门,各自往各自的方向走去。

    这一幕却被路过的王少卿看到,他本就是教书的先生,如今看到这些穿着儒袍的孩子,心中暗想着,难道这沈公子也教起了书?只是听他言谈之间,似乎对于儒道并不感兴趣。

    也是正巧无事,他便走进正在装修的茶楼。

    沈无言正在给月儿解释一些疑问,看了看一脸疑惑的王少卿走进来,已然猜到了他想问些什么,却依旧打趣道:“少卿先生可是这‘醒八客’的第一位客人,却要点些什么呢。”

    王少卿为人严肃,此时听沈无言开起玩笑,倒也笑道:“在苏州地界上,若是不点壶碧螺春倒是有辱斯文了,不过说是龙井也不错,贵店可有?”

第8章 王少卿的说和做() 
其实对于茶之一道,沈无言纯属外行,只是前世有过一些简单的了解,回到这个茶文化极度灿烂的时代却连门都未入,根本难登大雅之堂。

    此时被王少卿这般一问,他顿时就有些头晕,这些大明饮茶上的习惯他只是略有了解,还是昨夜无事从书本上得来的,根本无法应付王少卿。

    所以他转而不谈此事,微笑道:“先生可是对那几名穿着儒袍的少年有疑惑?”

    王少卿本就对此事疑惑,但他素来为人谨慎,即便是一人独处之时,也颇为用心,自然也知道这对于一间店铺来说,其实是属于机密性的事情,故而不问最好。

    此时被沈无言点出,他便也不在隐瞒,只道:“先前看那些个穿着儒袍的孩子们从店里出去,我当无言你要开学堂当先生呢,这般看来却不是这样的。”

    沈无言摇头微笑道:“先生终究不离老本行呢,的确不是教学生,他们是我雇来的伙计。让他们穿着这身衣裳,去帮我宣传铺子。”

    “伙计?”王少卿神色微变,心中暗暗想着这沈公子虽说经常会说些奇怪的话,但却不像是坏人,怎的会找这些孩子们来当伙计。

    早就充满好奇心的月儿,此时也不在沉默,忙道:“就算要找伙计,为什么要找这些小乞丐,还要给他们穿这身衣裳,他们怕是除了讨饭什么都不会做吧。”

    月儿这般一说,王少卿更是迷糊,又是找伙计,又是乞丐的,沈无言到底要干什么?

    其实沈无言要小乞丐的最初观念在于,一来人好找,毕竟这不是前世就业压力如此可怕,在大明这边想要找个伙计其实也不容易,特别是这样能去街上发传单的伙计。

    小乞丐就好说了,他们好满足,吃喝管饱,还能发一定的银子,那么随意上街发单子,也都很好完成。

    对于这些小乞丐来说,他们并非一无是处,首先他们混迹于市井之间,对于什么样的人,都看的很准,这些人富贵与否,一眼都能看出来。

    其次他们并不畏惧,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敢去要钱,那么现在让他们去发传单,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并不畏惧也就能顺利完成。

    沈无言并非没考虑过找一些普通的伙计,或者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来做这些事,最终都被他否定,这些人一来很难接受这样的任务,二来根本不具备那些素质。

    至于为何要穿着这身衣裳,除了统一着装之外,也将店铺的形象打了出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醒八客”这间茶楼,就是文雅之处,适合文人墨客前来消遣的场所。

    对于沈无言的解释,王少卿终究还是难以认同,毕竟他为人便是如此,多年来钻研儒学,商人本就是末流,现在商人与读书人结合起来,未免有些不舒服。况且又多年为这般年纪的孩子们讲学,故而心中还是有些心结。

    “既然他们选择做乞丐,无言何必又让他们来做这些事,怕是他们心中另有想法,但又在重利之下,只能选择做这些事。”

    根据这几日的交往,对于王少卿,沈无言已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轻易不语人对错,便是徐文长那般的老朋友,他也常常闭口不语,今日能说这些,大抵也是对于沈无言这个人有了一定的认可。

    沈无言其实也知道来自两个时代的人,在观念上终究有些偏差,然而终究还是要讲清楚,他道:“先生所言的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无论是封侯拜将,还是平庸一生,我们都不能去对其否定,只是在世人看来还是有所差别。”

    “所以无言不想让这些孩子永远的做乞丐?”王少卿忽然笑了,他看着沈无言,眼中浮现一抹赞赏之意。

    这的确是沈无言所想,当然更多的还是为了省钱,而后来给出三两银子的高薪,便是因为王少卿这句话,他点了点头,苦笑道:“可惜如今我也自身难保,只希望茶楼能开起来,这五个孩子今后也能有份正当营生。”

    一旁月儿也许才是最惊讶的,她全然没想到少爷做这些事之前想了那么多,从前那个略显白痴的少爷如今竟然变成了这样,难道是因为老爷的在天之灵?

    沈无言不知道少女的心中竟有如此奇思妙想,他微微叹息道:“倒也不瞒先生,其实这铺子也只是有房契,地契是别人的,保不准哪天主人过来收租,怕是就要睡大街了。”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无论如何以沈无言的能力,也不至于睡大街,然而的确是事实,所谓的新开的客栈,其实只有房契,地契早就被沈无良提前卖了。

    王少卿深深叹息一声,只道:“其实这几日交谈可以感觉到无言并非凡类,何不投身官场?以你的能力进入官场,今后的前途却是无量。”

    前世便混东混西,无非比别人多读几本书,多走一些路,或者说多受了一些罪,所以在某些方面就比常人强一些,比如权谋,因此所谓位高权重也都是相遇不想之间。

    只是从到了那个高位之后,沈无言就知道其实权利也不过如此,后来从事自己喜欢的,虽说最终遭遇不幸,但他自信在给一次生命,他依然愿意去那样做。

    而今真的重新又给了他一次生命,他依然愿意去做那些事,故而每天的锻炼并没有少,如今只用等待那个机会,他相信会有的。

    王少卿是个聪明人,至少比很多人都聪明,他了解沈无言性子与自己一般闲散,耐不住官场的声色犬马,只是今日见对方见解如此,却不由又为之可惜了。

    轻叹一声,他又道:“无言年纪轻轻,又何必和我这个老东西一样。……至于收租,这件事我先帮你压着吧”

    “先生可不老。”沈无言淡淡一笑,道:“其实地租还是交得起的,只是晚几天更好一些。……徐先生的性子也不适合入朝,他性子太激进,怕是后来难熬。”

    对于徐文长,王少卿可谓十分了解,这些年的交往也知道对方身上的诸多弱点,此时听沈无言一说,也十分认可:“便是因为性子激进,所以连续七次都未能及第,后来在胡总督那边做幕僚,说是兵法韬略很是惊人。”

    在胡宗宪那边做幕僚这件事,之前三人聚会时,倒也提到过,只是没想到这个看似狂傲的书生,竟然还懂兵法。

    “前几年倭寇猖獗,胡宗宪那边有戚继光俞大猷两人倒也有过不少胜仗,只是终究还是损失较大。后来文长去做幕僚,运筹帷幄之间,打败徐海,又用计招安了那首领王直,若非白痴王本固贪功杀了王直,也不至于如今两浙百姓如此受苦。”

    这些关于徐文长的光荣事迹,沈无言并不了解,只是前些年的倭寇猖獗却早有耳闻,当年倭寇十多人就逼着大明派去大军绞杀,最终杀敌数十,自损八千。

    至于招安王直这件事,如今在市面上已经有编成戏曲的了,大抵讲的就是胡宗宪劝降了倭寇头目王直,却被朝廷派来的使臣王本固杀掉,最终导致倭寇群龙无首,至今还流窜在两浙一带,对百姓造成极大的威胁。

    王少卿这样平日里讲话极其谨慎的人,此时也耐不住骂王本固白痴,倒也足显此人自有白痴之处。

    “只是胡宗宪终究是严党,文长无论是帮他给朝廷写祥瑞,还是写文章吹捧权相严嵩,这些都让人很难理解,以他的性子本不该如此。”

    ……

    这一下午还算闲散,其实也没有其他事做,所以就在铺子里与王少卿闲聊许久。

    王少卿平日里寡言少语,今日与沈无言聊起,也算打开了话匣子,一时之间说了很多,一部分关于徐文长,一部分关于他对如今朝廷的看法。

    大概说到最后,王少卿也有些无奈,早些年朝中就有人举荐他为贡生入国子监的,他都以父亲年事已高拒绝,而今双亲具离,说来还是有入朝的心思。

    沈无言看着一脸愁容的王少卿,笑道:“先生既然有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实入朝也并无什么问题,这般一味担心将来会面对的冲突,终究还是会一事无成。”

    王少卿应了一声,表示赞同沈无言的话:“明年若是再有推举,我便入朝。”

    谈话之间,天色已然不早。

    将王少卿送到门外,正巧碰到发完传单回来的少年们,看着他们欣喜的外表,似乎完成的不错,吩咐下去等候吃饭,这才与王少卿道别。

    “无言开茶楼竟然不懂茶?”

    道别之际,却还是没有忍住,王少卿稍带调侃意味说着:“其实我也不怎么懂,只是有位先生精于此道,若无言需要,改天可以请来做个帮手。”

    这其实也是沈无言如今最大的麻烦了,他对于饮茶方面并不了解,急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忙,此时经王少卿这般一说,欣然答应。

    ……

    日暮。

    装修直到此时才完,这也是装修的最后一天,看着这逐渐雅致的茶馆,沈无言满意的一笑。

    此时在大儒巷口某个黑暗的角落,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青年正偷偷摸摸的看着沈无言这边,他目光中露出一丝诧异,口中喃喃道:“刀子明明插进心口,怎么会没死?”

    大概又扫了几眼确定正是要找的人之后,青年才闪身到一边,冷冷道:“总不会是鬼,上次没能干掉你,下次会有机会的。”

    自言自语之间,他向着远处走去。

第9章 意料之中的三两事() 
茶楼这一行当其实在如今的苏州还是冷门,只有少许几家贵人们开茶楼,却也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结交这些文士。

    十全街丁香巷集仙居算是一家,说是来头不小,但到底幕后站的是那个大家族,无人能说得出,但也算是有些名头的老店,说是当年茶道大家顾元庆也有过造访。

    顾元庆多年前著称茶谱一书,在饮茶一行有着独到的造诣,集仙居能请到他也说明有不凡之处。

    这也为集仙居打下了一定的名声,以至于后来一些文人墨客的造访,使得这里也成为苏州有一定名头的茶楼,吸引大批文人来此闲坐。

    此时在集仙居便有几名书生在此饮茶闲谈。

    “昨日青山兄那副佳作着实惊艳,隐约着有唐韵在内,也算是这几年苏州少有的佳作了。”

    叫做青山的书生名叫顾青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