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644 >

第31章

大国崛起1644-第31章

小说: 大国崛起164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朝中官员怎么想,底下的老百姓怎么想,这都不重要,最终结果,还要等三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第二十八章是时候装逼了() 
知府衙门内,李鸿飞安排一应官员招待王承恩带来的随从,自己则与这东厂厂公在书房内品茶聊天。

    “这知府衙门可真够寒酸的,看来李先生这是要做清官啊!”王承恩端着茶杯闻了闻,却并未饮茶,反而说起了知府衙门的陈设。

    王承恩可是朱由检身边的人,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这茶叶一闻就知道不是什么上品,而且看这书房内的陈设,想必这知府衙门并不宽裕。

    李鸿飞是“仙人”,无须理会这所谓的表面功夫,可这衙门代表了皇家脸面,王承恩自然要提醒一番。

    “这可怪不得本官,都是上任知府太清廉了,而且本官上任之时,圣上连一两银子的路费都没给,如今又定了个三年之期,哪有余钱进行修缮?不过公公这一路过来,想必是捞了不少油水,要不支援一点,至少让本官将这衙门修缮一番。”李鸿飞不仅哭穷,更是反过来找王承恩要钱。

    对于古代特使出行那一套,李鸿飞可是门清,那基本上是走到哪里,收钱就收到哪里,苏州距离南京虽然不算太远,但这一路过来,都是富庶之地,赚个十来万,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大明之中,除了朱由检,估计也就只有李鸿飞,敢开口找王承恩要银子了。

    “李先生啊!倒不是咱家舍不得,而是这次圣上交代了,一路收取的好处费,圣上要拿走七成,剩余的三成,也仅仅够维持东厂开销的,咱家手里可真没余钱。”王承恩才不吃李鸿飞这套。

    可以说就算是王承恩手上有余钱,也不会给李鸿飞一文钱,因为朱由检找王承恩要好处费,还是李鸿飞篡撵的,王承恩平白无故少了七成好处费,还怎么可能拿钱给李鸿飞。

    李鸿飞当初说的很直白:“手下的人爱财可以,但不可贪赃枉法,像东厂这些特殊机构,有时候为了方便行事,便于情报探查,定然要收些孝敬钱,这种钱财收取之后,可以向皇上报备,之后再由皇上决定,分出其中一部分作为奖励,如此一来皆大欢喜,手下的人办事也有了动力,同样也不会因为受人好处,担心对方揭发,而徇私枉法。”

    既然贪污止不住,那就明着来,你愿意给钱孝敬,那我就收着,但却不会卖你任何好,反而会将这种事记下来告诉皇上,让皇上抓住你行贿的把柄,

    虽然如此一来,最后得到的银子少了,但至少这些银子都拿的心安理得。

    所以这次传旨,朱由检特意允许那些传旨的太监收取孝敬钱,但不可强行索取,而且最后还得向朱由检报备,这才能分走三成应得的那一部分。

    如今的朱由检,对钱财方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看来圣上也不容易啊!听说史可法大人的军队,如今连粮饷都难以凑齐,本官如今才刚上任不久,也没弄到多少银钱,就先支援纹银五十万两,拿去给史大人应应急吧。”李鸿飞轻飘飘地说道。

    作为一个现代人,装逼打脸那是必备技能,你丫不是哭穷么?

    你丫不是嫌弃我知府衙门寒酸么?

    劳资就用白花花的银子砸死你!

    “五。。。。。。五十万两?李大人,您不会是将府库里的银子都拿出来了吧!地方衙门可是要留有一定现银,用来应付突发状况的!况且。。。。。。。。况且皇上交代了,苏州如今刚刚成为特区,而朝廷因为战事吃紧,没有钱粮支援苏州,所以大人这边的银钱,可以暂时留作己用,第一年的税收也不必急着上缴,只需报备一番,将所得税银用作发展经济,编练新军才是最主要的。”王承恩很惊讶,以为李鸿飞乃是“仙人”还不明白这钱生钱的道理,所以赶紧跟李鸿飞解释起来。

    其实朱由检之所以规定这个三年之期,也是出于对大臣们的妥协,明朝可不是朱家一言堂,如果没有令那些大臣无法拒绝的理由,苏州特区根本没办法实施下去。

    既然明面上不能帮助李鸿飞,但朱由检暗地里还是在想办法进行帮衬,比如第一年的税收留用,不必上缴朝廷。

    若是在太平盛世,这根本不算什么,可如今是战乱年代,朝廷连维持军费都困难的情况下,放弃一座富饶之地一年的税收,这是朱由检给出的最大诚意了。

    “替我谢过皇上了,既然是规定,我就必须要遵守,这五十万两纹银,就算是提前上缴的一部分税收吧,剩下的年底再补齐。”李鸿飞说道。

    明朝的皇帝都不好当,李鸿飞不想朱由检难做,何况第一年是苏州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比别的州府做得更好,才能吸引各地的商人前来投资。

    李鸿飞是做销售的,前期越是行情不好,越要花大力气打广告,否则苏州特区的热度一消,谁还记得这个特别的地方?

    “可是地方府库若没有足够的现银。。。。。。。。。”

    “放心吧,府库内还有一百二十万两现银,足够下半年的用度了。”李鸿飞打断道。

    都已经决定装逼了,怎么还能让人打脸呢?

    这次收到的那些补税,募捐,以及官办企业红利,李鸿飞是一分钱都没动,拿出来的这五十万两纹银,全都是之前衙门府库里的银钱,剩余的一百二十万两,已经足够今年的开销用度了。

    弄明白李鸿飞是如何赚钱之后,王承恩已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了,不愧是神仙下凡,都不用任何仙法,就让一群视财如命的商人,乖乖拿着账本前来交银子。。。。。。。。。。

    “李先生果然是高人,那咱家恭敬不如从命,替圣上收下这笔银子了。”

    既然李鸿飞有钱,王承恩也不在推脱,南明刚刚建立不久,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对了,这次咱家过来,可不是空手过来的,知道先生此处急需人才,特意命东厂番子,去江西奉新,请来了刚刚辞官不久的宋应星宋知州,相信过不了几日,宋知州便能来苏州上任了。”王承恩说道。

    “宋应星?此人是谁?”李鸿飞一脸懵逼。

    “李大人不是说过,《天工开物》乃当事奇书吗?这《天工开物》的作者,就是宋应星,宋大人啊!”

    王承恩更是奇怪,难道神仙看书,都只看内容,不关心作者名字的?

第二十九章强行喂软饭() 
原来之前李鸿飞为了学习明朝汉字,曾在一个月时间内,阅读了大量明朝书籍,其中就有《天工开物·上卷》。

    《天工开物》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崇祯十年),由于宋应星当时公务繁忙,还只撰写出了上卷,剩余的中、下两卷,是在1644年辞官之后,才开始全力撰写的。

    上卷的内容大多属于农业,手工业方面的知识,所以此时的朝廷并未引起过多重视。

    要不是李鸿飞来自后世,对《天工开物》这本书如雷贯耳,知道将来必定是一本旷世奇书,他才不会仅仅只看过上卷后,就敢轻易下结论呢!

    李鸿飞看书,大多只知其书,不知其人,之前写《军器图说》的毕懋康,李鸿飞同样也不知道本人是谁,是否还活着,故而当王承恩说到宋应星时,李鸿飞才会一脸懵逼。

    李鸿飞粗心大意,但王承恩身为朱由检的宠臣,自然得懂察言观色,“上仙”都如此推崇此书,其作者定然是拥有大才之人,所以王承恩正式当上东厂厂督后,便命令手下番子,去找寻这《天工开物》的作者。

    幸亏李鸿飞推崇的是发明家,科学家,否则若是推崇秦淮河的艺妓,这王承恩还真有可能给他拉皮条了。。。。。。。。。。

    “《天工开物》的作者?那可是人才啊!具体什么时候能到?”李鸿飞急不可耐道。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华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更是称它为“华夏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如果说毕懋康是军器研究专家,那宋应星就是农业,化工业全才!

    抛开农业方面的技术不说,宋应星光是工业方面的成就,绝对是当时大明第一人。

    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华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

    而铜锌合金更不得了,要知道后装步枪的弹壳,基本上都是黄铜弹壳。

    因为黄铜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还能耐高温,并且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而不发生破裂,韧性足够好。

    而宋应星合成的,就是这种铜锌合金。

    如果在配合武器专家毕懋康,说不定两人合力,能提前一百多年,将后装燧发枪给捣鼓出来,这样的人才,李鸿飞能不心动么。

    “先生别急,东厂番子前天已经飞鸽传书了,估计十天之内,宋大人就能抵达苏州。”王承恩说道。

    “王公公,您这人情我记住了,他日有机会,本官定当报答。”李鸿飞感激道。

    王承恩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如此费尽心思帮李鸿飞,还不是因为对方有个“神仙”头衔。

    虽然只是个没有法力的神仙,可就连朱由检都得卖李鸿飞面子,朝中尔虞我诈数不胜数,王承恩如今又是树大招风,保不齐哪天出个什么事就栽了,所以与李鸿飞打好关系,卖个人情,说不定将来有大用。

    该拿的好处已经拿到,王承恩也不愿意多待,毕竟连茶水都如此寒酸,待会儿的酒席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匆匆寒暄几句,便命手下将李鸿飞准备的五十万两饷银装车,随后启程离开。

    有顺风车就是好,若是这饷银由李鸿飞派人押送,来回开销用度需要一大笔不说,万一路上有个什么闪失,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而王承恩就不一样了,他是传旨钦差,一路上都由各地官府全程护送,安全方面完全不必担心。

    送走了王承恩,还没来得及歇口气,江浙总兵戚红英又来到了衙门,而且这次她还是带着陈圆圆一道过来的。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愁一桌子饭菜没人帮忙消灭呢!”李鸿飞笑着招呼道。

    饭菜是早就安排好了的,谁知道王承恩没吃,如今李鸿飞刚刚成为苏州大佬,一众官员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哪敢跟李鸿飞坐在同一桌子上吃饭,一到下班,纷纷找借口溜了。

    “敢情把我们当成过来蹭饭的了?”戚红英说归说,却是一点也不避讳,直接坐到了饭桌前。

    “妾身见过大人。”陈圆圆一如既往的文静。

    不过自从上次喊李鸿飞夫君后,或许是有人跟她说了什么,如今见到李鸿飞,打起招呼来又变得生分了不少。

    “几日不见,我家圆圆又漂亮了不少啊!”李鸿飞看着陈圆圆,眼睛都挪不开了。

    陈圆圆被李鸿飞狼一样的目光,看得害羞起来,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然而她越是如此模样,李鸿飞越是肆无忌惮,反正以后都是自己媳妇儿了,现在多看几眼也算不得调戏。

    “行了,要腻歪等我走了再腻歪。”戚红英看不下去了。

    然而李鸿飞却并不理会,开什么玩笑!你走了,美人儿不也跟着走了么,不趁着现在多看两眼,那岂不是傻?

    “喂喂喂!我跟你说正事呢!”戚红英被无视,已经忍不住要爆发了。

    “什么正事?”李鸿飞下意识地问道。

    “我要走了!”

    “这才端碗就要走?难道饭菜不合胃口?”

    “我是说,我明天就要离开苏州,带兵驻守崇明岛了。”戚红英解释道。

    崇明岛在江北,由于那里是一处重要的港口,更是大明水师驻地,所以朝廷不能轻易放弃,也是目前南明为数不多的几处江北军事要塞之一。

    “哦。。。。。。原来是要带兵出征了,放心吧,本官明日一定亲自送将军出城。。。。。。。。等等,你刚刚说等你走了再腻歪?难道是。。。。。。。”李鸿飞忽然一惊一乍道。

    “没错,便宜你这大色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