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644 >

第127章

大国崛起1644-第127章

小说: 大国崛起164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以北地区,如今都在军方的驻守下,地方官员上任,有李鸿飞这层关系在,很快便能从军方手中接过管理权,这对急于表现的官员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加上高宏图暂时放弃了针对李鸿飞的打压,所以李鸿飞只需要每个州府,安排一名“自己人”,很快便能在地方官员占有率上,压过东林党跟朱由检。

    甚至解决土地兼并方面,李鸿飞也用了同样的办法。

    江南各地对土地的兼并,已经接近尾声,那些大地主们,已经将大量资金投了进去,这时候去动他们,无疑是在捅马蜂窝,李鸿飞可不想陷阱泥潭里。

    倒是中原大地,由于常年战乱,人口大幅度缩减,不少房屋田地都成了无主之物,这便是李鸿飞所能利用的资源。

    所有李鸿飞派系的官员,前往地方任职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丈量当地的土地,区分有主或无主土地的同时,还要对农耕地与工业用地进行分类。

    一经区分完毕,这些官员便会对无主田地进行回收,同时对超过百亩耕地的地主们,进行增加农耕税的处罚。

    北伐才刚刚结束,那些大地主们空有田地,却没多少佃农耕种,哪能交得起如此繁重的农耕税?

    李鸿飞甚至还得感激多尔衮,要不是多尔衮在后期对中原大地展开劫掠,造成地主家不仅没有余粮,甚至连值钱的物品都被一扫而空。

    以那些地主老财的性格,肯定借此大发战争财,不说别的,如今北方的土地,便宜到令人难以置信,要不是这些地主老财手里没有余钱,早就大肆购买了。

    农耕税繁重,地主手上又没有现银,最终只能向官府变卖土地,多尔衮劫走了他们的财物,朝廷又买走了他们的土地,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不少地主老财,差点没挺过去。

    至于反抗?

    人家可是带着军队前来收税,谁又敢反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改革总得有一部分牺牲,以往的政府,为了获取乡绅富豪的支持,选择了牺牲平民百姓。

    比如对战后重建地区,实施免税政策,实际上坑害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朝廷是免税了,可地主照样要收租,老百姓根本得不到任何实惠,反倒是令地主阶级加速了财富累积,加速了土地兼并。

    而这次李鸿飞,选择了牺牲这些乡绅富豪。。。。。。。。。。

    不过真要就事论事,李鸿飞这项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在帮助这些人,毕竟手上的现银都被多尔衮劫走,除了变卖土地,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快速累积财富了。

    官府收回了大量耕地,并将其中一部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出售给了当地老百姓,只要这些人努力劳作个七八年,便能真正拥有这些田地。

    此举很快便在北方各地,引起老百姓的热情拥护。

    可即便如此,由于常年征战的缘故,北方各地人口稀少,以至于官府手中,剩余的土地还有很多。

    这些耕地必须要种植作物才能有收获,不然留在手中有什么用?还不如让这些地主兼并过去呢!

    于是,新一轮的迁徙热潮来临,这次不是逃难,而是回家,对于几年前逃难去往南方的百姓而言,重回故土,并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才是他们的最终梦想。

    大量百姓北迁,既解决了北方农耕地的问题,又使得南方不少工厂,出现了用工荒。

    不过这在李鸿飞看来,反而是好事,北伐结束之后,部分军工企业甚至与军工有关的企业,订单数量急剧减少,裁员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工业社会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工人失业。

    结果一波北迁来得太及时了,非但没有让工人失业的问题出现,反而造成了用工荒。

    不少厂家,不得不增加工资,从而挽留或者招募足够的工人。

    于是,连锁效应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南方不少佃农,受不了高薪的诱惑,选择进厂打工。

    这下可苦了南方的那些地主老财,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就算他们不耕地,也不用缴纳一分钱的农耕税,但地主们不一样,官府才不管他们的地,是否闲置在那里,该收的农耕税一分钱都不会少。

    为了留住佃农,地主们也是绞尽脑汁,最常见的便是减租减息,从以往的七成地租,减至六成五或者六成,同时对于佃农们收成不好时,拆借的粮食,也进行了相应的利息减免。

    区区一个北迁计划,居然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虽然损害了地主与商人们的利益,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就连农耕方面的土地兼并问题,也被顺利化解。

    剩下的,似乎只剩下工业用地的问题了。

    好在整个大明工业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事情可以提早进行解决。

    对此,李鸿飞一出手就是大刀阔斧,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亲自拟定政策,将全国各地,划分出不同的经济区。

    作为全国改革的发起人,李鸿飞自然明白如何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省份,都适合搞工业发展,比如那些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比如那些土壤肥沃的产粮基地,让那里的老百姓搞工业致富,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所以与他一个派系的官员们,在上任之初,都得到过一份详细的发展计划书,哪些地方适合做什么,哪些地方应该以什么样的经济发展作主导,这些都有详细的说明。

    那些水道四通八达,适合货物运输的城市,将重点发展工商业。

    而那些土壤肥沃,适合粮食种植的地方,则继续以农业为本。

    古人生活的地域还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不适合农业发展,那么这块地方,将很快变成荒地。

    所以想要获得足够的工业用地,开荒便成了势在必行的举措。

    而且北方还有大量军队闲置,动用军队开荒,成了李鸿飞手上的大杀器。

    南方不是有地主大肆收购工业用地吗?

    那就鼓励商人去北方投资建厂,让南方的炒地皮团伙,狠赔一笔。

    总而言之,李鸿飞对付土地兼并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开发北方各省。

    俗话说:破而后立。

    反正经过北伐之后,整个北方一片萧条,拿北方作为改革的试点之地,反而比错综复杂的南方,更容易掌控节奏。

    至于资金方面。。。。。。。。。当初李定国截获满清的,价值近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财物,是不可能退还给那些世家大族了,如今正好让李鸿飞捡个大便宜,用来进行北方的重建工作。

    PS:最近好不容易上推荐,厚着脸皮在这里向大家求一波全订跟推荐票。

第174章兵变() 
没有高宏图等人的捣乱,李鸿飞的土地整改措施,终于赶在迁都之前彻底完成。

    崇祯二十二年(1649年11月),朱由检颁布昭令,正式迁都北京。

    然而就在朱由检携高宏图、史可法、李鸿飞等朝廷命官,乘坐阎应元的长江水师战船,走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改变大明王朝历史走向的事件。。。。。。。。。。。。。

    因为李鸿飞在最后时刻,还是忍不住发动了“兵变”。

    原来,在大家都忙着迁都事宜之际,李鸿飞借用实施土改的名义,让李定国将大部分北伐军,从京城等地调离,当然这些都不是李鸿飞的嫡系部队。

    李鸿飞的嫡系第一集团军,以及戚志丰的第二集团军,则趁机接管北京天津两地的防务,并在王国兴的五万禁卫军前来换防之际,忽然发动兵变,一举扣押了整个禁卫军。

    北伐军大部被打散下放到各省,禁卫军被悉数扣押,整个京畿重地,落入了李鸿飞的掌控之中。

    之后李定国以王国兴的名义,向南京报告了“顺利接防”的事宜。

    朱由检急于迁都,也没过多犹豫,便带领一众大臣,乘坐长江水师战船前往北京。

    结果战船刚刚驶离南京,所有朝廷官员,包括朱由检在内,都被限制了自由,直到此时,朱由检才明白,有人发动了兵变。

    “李梦回!你什么意思?我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吗?你就这么急着上位?”朱由检恼怒道。

    没错,他与李鸿飞有过协议,只要李鸿飞能够压制住东林党,他就慢慢将权力移交给对方。

    最近这段时间,朱由检也在逐步放权,似乎真准备做个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了。

    可是如今李鸿飞忽然变卦,这让朱由检心里很气愤。

    “圣上,您这样说就没意思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口头协议真的有效?或者说,您真打算迁都北京之后,便主动履行协议?”李鸿飞反问道。

    朱由检有朱由检的情报来源,李鸿飞自然也有李鸿飞的小道消息。

    自从上次与朱由检密会之后,李鸿飞就发现朱由检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而且他本就是穿越者,熟知朱由检的反复无常,所以凡事总得留个心眼。

    之后,李鸿飞便利用南巡之际,开始动用一切手段,想要摸清楚朱由检的真实意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鸿飞手下两名特种兵,在南京皇宫潜伏了一个多月,总算是摸清楚了朱由检的全盘计划。

    其实早在北伐刚刚开始之际,朱由检就已经计划除掉李鸿飞了,不过他掩饰得很好,就连心腹王承恩也不知道。

    甚至为了不让李鸿飞察觉,朱由检向王承恩透露的消息是:之所以打压李鸿飞,就是为了考验对方。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王承恩不向李鸿飞泄密。

    魏忠贤给他的教训太深刻了,以至于他担心王承恩会向李鸿飞透露消息,可见朱由检的疑心之重,就连身边的心腹,都不会轻易交底。

    原本李鸿飞那次入宫面圣,朱由检已经安排好了枪手,只要李鸿飞敢先动手,绝对让其死无葬身之地(在皇宫里杀朝廷重臣,就算是朱由检,也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好在李鸿飞没有做出“不明智”的举动,反而误打误撞,开出了一个让朱由检十分心动的条件。

    朱家王朝长盛不衰,这或许是朱由检最希望完成的一件事了。

    李鸿飞还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自然杀不得,而且朱由检也曾有那么一瞬间,还真想全盘答应李鸿飞的计划,于是两人便达成了所谓的“口头协议”。

    只可惜朱由检操蛋就操蛋在他的反复无常,将李鸿飞的计划思索几天之后,朱由检忽然觉得,貌似自己来实施,同样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一定要让李鸿飞来实施呢?

    不过既然是李鸿飞想出来的,由他完成前面的步骤,由他去得罪士大夫阶层,由他去背这个黑锅,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朱由检便在这杀与不杀之中摇摆起来。。。。。。。。。。。

    当李鸿飞得知朱由检的真实意图后,也是十分吃惊,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吃过一次亏的李鸿飞,不在寄希望于朱由检良心发现,而是将之前的正面对抗,转为秘密发展。

    朱由检利用李鸿飞完成初期的改革步骤,顺便清除东林党人的威胁。

    李鸿飞同样将计就计,不断找朱由检索要权力,索要资金,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

    未免提前暴露自己的意图,甚至连郑成功一再提出的“清君侧”计划,都毫不犹豫地推掉。

    果然,从两人刚刚回到南京,朱由检就向李鸿飞询问郑成功一事可以看出,要么郑成功有问题,要么郑成功身边的人有问题。

    所以这次兵变,李鸿飞压根就没让第三集团军参与其中。

    李鸿飞在南巡期间的表现,让朱由检放心不少,加上刚一回京,李鸿飞便提出了土地兼并问题,这让朱由检的杀心再次降低。

    杀人,等到将对方剩余价值榨干后,再动手也不迟。

    反正朱由检已经安排好了后手。。。。。。。。。。。。

    “如果我所料不差,等我随您前往京城后,便会遭遇满清余孽的行刺吧!”李鸿飞直言不讳道。

    没错,明面上加害李鸿飞根本不现实,而且李鸿飞在南方有不错的群众基础,暗杀很容易走漏风声,最好的选择,便是在刚刚收复没多久的北京实施“借刀杀人”。

    只要王国兴掌控了京城,一旦有“满清余孽”作乱,来个全城封锁,轻易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魄力,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朱由检询问道。

    对于李鸿飞前面的解释,他并不想反驳什么,如果能重头来过,他甚至会在李鸿飞回南京的第一时间,便向对方下杀手。

    “放心,您继续做您的皇帝,我只是想让您履行当初的承诺罢了。”李鸿飞说道。

    “就这么简单?”朱由检不大相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