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644-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郑成功居然说出了意思相近的话语。
不过郑成功说这样的话,确实是有底气的,因为他的蒸汽战船速度足够快,要不是需要补充弹药,郑成功甚至不会将战船开回武昌,而是直接保持与清军水师五十里的安全位置,等到明天白天,再继续向清军舰队发动攻击。
第二日,探子传来消息,清军舰队果然往下游逃走,顺风顺水之下,一夜之间走了一百八十余里,到达了九江境内。
不仅如此,清军抵达九江后,并未进港休整,而是直接穿过九江,继续向东逃走,看来他们是想与郑成功拉开足够的距离,然后走京杭大运河离开。
郑成功岂能让其如愿,待舰队补充完弹药后,立刻率领七十多艘蒸汽战船(战斗沉没了二十多艘)对其展开追击,并于第三日上午,在池州附近追上敌军战船,阿济格为了快速脱离,再次调派了二十艘楼船,两百多艘大小战船,进行拦截。
郑成功也不贪心,就像吃饭一般,一口一口慢慢消化,等到第五日,清军水师逃进京杭大运河之时,仅剩楼船一百艘,中小型战船三百余艘了。
要不是连日作战,士兵疲惫不堪,蒸汽锅炉也是一路使用最大功率,导致负荷过重,甚至炸毁了两艘战舰,郑成功真想追进京杭大运河,将这股水师全部吃掉。
“大年三十,咱们在南京吃个团年饭,让那些残兵败将在水上喝西北风去!”这是郑成功的原话。
然而一众士兵,哪有心情吃东西,等战船刚刚停进港口,一个个直接在锅炉房旁边倒头就睡。
这几日他们轮班睡觉,基本都是在锅炉房附近,虽然条件苦了点,但至少这里暖和。
水师战船停进南京港口,却没见到一名士兵走下战船,这让负责接待的官员诧异不已:难道这些都是“鬼船”不成?
这也不对啊!他们是接到通知,而且港口负责的官员,亲自接洽过,知道进来的是国姓爷率领的水师,否则这会儿过来的就不是他们,而是岸防部队,以及火炮了。
郑成功倒是没睡,不过他入港后的第一时间,便前往皇宫汇报战果,所以这群负责接待的官员,如今被人“晾在”岸边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这些官员小心翼翼登上一艘战船,等到发现那些已经熟睡的士兵后,一个个瞬间明白了。
“派人将附近的厨子都给我找来,就在这港口生火做饭,保证他们睡醒后马上就能吃口热乎的!另外,去附近布庄,给我买大量布匹棉被,布庄不够,就去老百姓家里买,绝对不能让这些士兵冻着!”领头的官员,赶紧下令道。
虽然锅炉房里足够暖和,但现在已经停船熄火,温度肯定会慢慢下降,而且士兵们大多都是躺在地板上睡觉,容易受潮着凉。
不过这些人刚刚睡下没多久,现在叫醒,去外面吹冷风,更是容易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加盖棉被,先让对方睡个好觉再说。。。。。。。。。。。。
华容县一战,明军水师再次夺回了水路控制权,不仅全歼左梦庚船队,更是将阿济格的水师舰队打残。
在郑成功率军,千里追击阿济格的时候,施琅率领的水师联军也没闲着,他们再次回到了华容县的战场,先是用火炮将对岸的陆军清走,然后开始打捞清军沉船。
清军水师的大多数战船,已经报废没法再使用,但是火炮却能用啊!
仅三百多艘楼船上面的红夷大炮,就有7000多门,没错三百艘楼船的火炮数量应该说是七千二百门,这也是为何满清集全国之力,也只造出五百余艘楼船的主要原因。
红夷大炮原本属于进口武器,一门火炮远渡重洋后,能卖到近千两白银,后来经由徐光启改良,加上明朝工匠本身技术就不比西洋人差多少,只要知晓其工作原理,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而仿制的红夷大炮,射程与威力,甚至略微高过进口火炮,算上废品率,每门火炮的最终造价,大约在二百两左右。
满清同样掌握有造炮技术,所以才敢一次性上马如此之多的红夷大炮,五百艘楼船就是一万两千门火炮,再算上其它中小型战船,以及陆军的火器装备,其火炮数量多达两万门。
就算是按照成本价二百两,那也是四百万两白银,在算上两千艘战船,以及各式弹药,满清为了装备这些火器,足足投入了三千万两白银。
结果这一战,基本拼光了家底。。。。。。。。。。
仅施琅率军打捞出来的火炮,就已经赚回了这次明军西征的弹药钱,如果在算上清军各地官府收刮的民脂民膏,军费也有了着落。
如今长江被封,豪格跟吴三桂还有四十万大军滞留在长江以南,等到消灭了这股力量,清军在国库空虚,又损失了大量兵力的情况下,真的就回天乏力了。
而豪格等人在得知长江水战的情况后,对第一集团军的攻击力度明显下降,知道不会再有援军渡江之后,豪格更是主动放弃了进攻,撤回岳阳打算死守。
可守又能守到什么时候?
城内食物紧缺,甚至都不需要明军进攻,要不了两个月,大家伙都得饿死。
城外以被明军团团围住,找粮食肯定是行不通了,就连云贵地区的“西宁伯”李定国,也率领五万精兵赶来参加这场决战,兵力对比上,清军已经没有了优势。
豪格此番,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吴三桂可不想死在这里,既然没有希望获胜,那便极力劝豪格突围。
降?
吴三桂不敢降,也不能降!
豪格也想突围,可如今没有水师掩护,能往哪里突围?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扎木筏,趁夜向北岸突围,能否逃出生天,纯粹听天由命。
不过这样一来,以城内如今的木材数量,又有多少士兵能顺利渡江?
逃走,最少要死伤大半,还不如留下来,与眼前的明军决一死战,拼掉多少算多少。
豪格越想越憋屈,最终反而硬气起来,打算率军主动出击,哪怕全军覆没,只要能拼掉明军一半的兵力就算获胜。
他是满人,更是满清皇室,自然明白如今满清朝廷的处境,只有打疼了西征的明军主力,使对方无法在短时间内渡江北上,才有可能为满清赢得喘息时间。
虽然他心里痛恨多尔衮,但却并不妨碍他为满清尽忠的决心。
豪格想以命相博,吴三桂却不想,见无法劝说豪格,于是转过来篡撵鳌拜。
鳌拜是不怕死,但他也不想豪格就这样死去,于是鬼使神差之下,答应了吴三桂的提议。
一次例行的军事会议上,鳌拜出手将豪格打晕,让吴三桂带领手下亲兵五百余人,趁夜渡江北逃。
而鳌拜本人,则全权接收豪格留下的军队,向包围他们的明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鳌拜这种做法,是想一命换一命,他是豪格的心腹,自然得为豪格卖命,如今留在岳阳的,除了豪格,就属他跟吴三桂的兵权最大,吴三桂又是汉人将领,满人士兵难以服众,所以让豪格离开,鳌拜留守是最佳选择。
这也是吴三桂篡撵鳌拜的主要原因,他根本不怕鳌拜不让他渡江。。。。。。。。。。。
第一四九章天下大势()
吴三桂制定的这个逃跑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
因为事发突然,以至于城内明军探子,根本无法及时传出消息,当施琅得知消息,率领联合舰队封江之时,吴三桂已经带着五百多人,逃到了北岸。
丢下四十万大军逃走,就连史德威也没想到清军主帅会这样做。。。。。。。。。。。
鳌拜确实是“大清第一勇士”,但此人在军中威信远远比不上和硕肃亲王豪格。
满人士兵得知被抛弃,心里虽然不满,但为了自己在后方的家人,不得不随着鳌拜一起拼命。
可那些汉人降将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本就是明朝降将,这会儿再次转投,又有何不可?
尤其是关宁铁骑,连年征战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说,如今又被主帅抛弃,他们为了活命,自然不愿继续战斗下去。
至于原本就留守江西,湖南等地的那些汉人将领,主将或许怕遭受责罚,不敢轻举妄动,但下面的副将、参军之类的,却没有那么多顾忌,甚至有人开始密谋,除掉自己的主将,开城投降。
凭良心说,明朝当初的覆灭,既不是李自成的骁勇善战,也不是满清真有无敌之军,即使是三方(明朝、大顺朝、满清朝)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那也是明朝占据绝对上风。
为何明朝最先顶不住?
第一个原因就是:内部文臣勾心斗角,东林党迫害有志之士,不是将其赶到了李自成麾下,就是迫使对方远走关外,为满清所用。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朝的军户制度,使得士兵为了不至于家族后继无人,在战场上往往以保命为第一要素。
这仗还没开打,就先考虑投降的事宜,能打胜仗才有鬼!
士兵的厌战情绪,带动了上面的高级将领,有些未战先逃的将领,由于保存了足够的实力,加之朝廷当时被各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非但不敢责罚这些拥有兵权的将军,更是反过来表彰他们,毕竟人家“保存实力”了吗嘛!
久而久之,这些将领越发放肆起来,在他们看来,即使吃了败仗,只要手上有足够的兵权,朝廷根本就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反之,如果手上没有实力,又吃了败仗的,那么便会成为朝廷杀给猴看的那只“鸡”。
拥兵自重的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少一腔热血的将领,不是被猪队友出卖,孤军奋战,战死沙场,就是损失惨重,墙倒众人推,为了保命转投敌人。
文臣被东林党排挤,武将被保守派祸害,这样的明朝怎能不亡?
如今朱由检重掌大权,隐约有一代雄主的风姿,之前无论被迫,还是跟风投敌的,现在又想转投回来,可以说只要南明能给个明确信息,不追究以前的罪责,那么看清楚局势的汉人将领,绝大部分都会选择转投。
但朱由检是什么人,在他危难之际,你们各自奔了好前程,如今形势逆转了,还想再回来,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不过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朱由检听取了李鸿飞的建议:只诛首恶,任何投敌的军队,主将绝对不能轻饶!同时只要能将主将的人头献上,那么余下之人,以前的罪过一笔勾销。
此话一出,等于直接封死了所有降军主将的退路,不管你是被迫,还是投机,只要你敢做汉奸,有一个算一个,宁杀错,不放过!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以前为了保命,做出的一切决定,如今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李鸿飞这招可谓是狠毒之极,副将是什么?那是主将的心腹!
这则规定一下来,不少降军主将,都开始提防起了自己的心腹,今后这仗还怎么打?
就拿岳阳守军来说,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原江西、湖南的汉人守军,内部忽然变得微妙起来。
甚至有不少汉人副将,被自己的顶头上司,随便找了个借口杀害,一时间人心惶惶,气氛十分微妙。
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当前线鳌拜孤军深入之时,那些汉军降将却在后方搞风搞雨。
首先是关宁铁骑主动出城投降,虽然关宁铁骑仅剩三万多人,但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三万关宁铁骑,甚至可顶十万汉军八旗兵。
有了关宁铁骑这个榜样,不少汉军降兵纷纷效仿,先是一哨、一队地,趁夜小规模叛逃,之后更有一镇总兵王遵坦,于府中饮酒时,被手下参将派人击杀,随后全军出城投降明军。
而王遵坦的人头,以及府中财物,全都被这名参将,当做“投名状”交由史德威处置。
一个镇的汉八旗叛逃,加上第二日,这些人居然出现在战场上,而且不是被当做炮灰,只是作为辅助兵种,不过却给城内守军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第一,明军真的说到做到,只追杀首恶。
第二,明军不会事后报复,让他们充当炮灰。
这仗眼看就要打完了,至少清军在长江以南,没有了任何胜算,这时候若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再等下去就没机会了。
很快,战场形势逐渐明朗,史德威的部队越打越多,鳌拜的军队越打越少,而且清军内部不稳,不少副将,副统领,无故被杀,就算那些没有反意的将领,在遇到这种情况后,也开始积极谋划起来。
号称五十万大军的满清,在鳌拜领兵不到半个月时间里,锐减至十万。
锐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