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当皇帝那些年 >

第72章

我当皇帝那些年-第72章

小说: 我当皇帝那些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文士皱了下眉头,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但对于自已这个妹妹,他还真是忌惮六七分,“你不是玩过就甩吗?今次怎么认真了?”

    美艳少妇冷哼一声,“你的事,我不会插手,我的事,你也别管。”

    中年文士轻笑一声,“放心吧,哥哥保证你的心肝宝贝毫发无损,她可是我唯一可以依持的王牌呢,保护她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伤害她?不过,你也别忘了你的承诺!”

    美艳少妇傲然道:“放心好了,我还没把她们两个放在眼里,我先去钦洲收拾那个魔女,回头再对付妍月仙子,不会误了你的大事。”

    玄门妍月,魔门丽奴,年青一代最厉害的高手,传说已近神级的水准,在她口中,便如喝开水一般容易,可见她的武功有多厉害。

    美艳少妇离去后,中年文士负手站在窗台前,眉头紧皱,他自认家族千年传承下来的星幻奇术从未出现过失误,可今次的星相却让他有些看不懂,东方的那颗帝星明明已经暗淡得马上要陨落,可现在,不仅没有陨落,而且,金芒越来越盛,即将压过他所选择的那一颗惑星。

    他弄不明白原因,所以才暴如雷,花了数年心血,精心谋划了这一切,成功在即,要他放弃,他一点都不甘心!

    人生就如同一场豪赌,他已经把所有的宝都押下去了,想要退出,已经不可能了,暂时的挫折,丝毫不响影他的决心。

    ****************

    叶天没有想到,他才提出增设武举一事,便遭到众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不仅低调了好久的三朝元老,内阁首辅张廷登等一干重臣跳出来强烈反对,便是平时全力支持他革新的十几个文臣亦强烈反对。

    原因无他,英明神武的先帝东征西讨,用累累白骨创立了大周帝国,当时属于群雄割据的乱世,武将得予重用,太平盛世之后,一些武将拥兵自重,曾经起兵造反,一度造成大周的动荡。

    先帝颂布新政,设立科举制度,文人才得以出头,如今更是重文轻武,文人士子的天下,武将靠边站。

    叶天提出设立武举,武将是热烈响应,但几乎是所有的文臣都强烈反对,这可是吃果果的抢饭碗呐,打死都不同意!

第148章 朕很失望() 
武将手握兵权,本就带有风险,有时统兵在外,难受节制,风险加剧,很容易拥兵自重,不听令于朝廷。

    这是所有文臣强烈反对增设武举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先皇订下来的规矩不能坏了,自古只有文举,哪有武举一说?开创先河,不怕大陆诸大帝国笑话?

    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们,端坐龙椅上的叶天满脸黑线,低声咒骂道:“一群食古不化的老家伙!”

    侍立一旁的苏子伦何等的耳尖,面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强忍着没笑出声来,皇上也老大不小,偶尔还这么顽皮?

    皇上做什么事,弄什么革新,好坏与否,他从不多想,只要是皇上的意思,或者是圣命,他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当然,打心底里,他希望皇上是位圣明的君主,重振朝纲,恢复大周帝国昔日的辉煌。

    单看皇上大病之后的种种举措,全是为了振兴大周帝国,他打心底高兴,自已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皇上越来越圣明了,这是大周之幸,天下百姓之幸啊!

    “皇上,武举不可开啊。”

    “皇上,此先河,不可开啊。”

    “皇上,先皇遗训,不可坏啊。”

    “皇上……”

    满朝文臣黑压压的跪了一地,一个个一副若劝说不了皇上就誓不为人的坚毅神态。

    倏听宫外传来震耳的大吼声,“有刺客!”

    一道窈窕的黑影闪电般飞进金銮殿内,朝着端坐在龙椅上的叶天扑去。

    “有刺客,有刺客!”一群宫中甲士全都挤在殿门之外,没有皇上的命令,他们谁也不敢冲进来。

    金銮殿内两侧列有一排禁宫卫士,他们反应不慢,一个个持剑挺矛冲来,不过,却被位列前面的文武大臣给阻挡住。

    刺客来势来飞,几个纵跃,已跃前数丈,那群跪伏地上的文臣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拼命的找地方躲藏。

    有的奔逃得太急,摔成滚地葫芦,还把别个奔逃的官员给绊倒,有的平时走路慢吞吞的,这会嗖嗖几下便冲出金銮殿外,速度快得连奥运短跑冠军都自叹不如。

    叶天端坐龙椅不动,内侍监首席大总管苏子伦只是横移三步,站立在叶天身前。

    兵部尚书独孤晋、刑部尚书尚天华等几个世家大族的家主纷纷抢到皇上面前,组成一道人墙,一个个或拳或掌,蓄势待发。

    这几个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可都练有一身高深的修为,便是魔门的秋月姬也忌惮一分二分,刺客想要闯过他们这一关可不容易。

    突然闯进金銮殿内的刺客纵跃如飞,满朝文臣抱头鼠窜,也有十来个忠心耿耿的文臣拼着老命不要,上前欲阻挡刺客,却被刺客掌中寒光闪闪的长剑拍得哎哟哎哟的惨呼,飞抛一旁。

    站在最前边的兵部尚书独孤晋双手十指弯曲成爪,手背青筋暴现,已呈现超强的力道,眼见刺客冲近,他却徐徐散去全身凝集的真气。

    皇上,又在演戏了,嘿嘿,这帮反对增设武举的文臣面对刺客,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这下,他们可没话说了。

    皇上增设武举一事,几个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平时虽然相互倾轧,针锋相对,但武举一事,确实是对家族有利,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支持。

    世家大族中,族中弟子众多,但并不是人人都有一身过人的才华,天赋过人的,自然是重点培养,资质低的,要么学着经商,要么习武,须有一技之长在身。

    族中习武的弟子众多,有些极具天赋,身手已达超一流的境界,皇上开设武举,族中习武的族人就多了一分机会,每有一人入朝为官,家族便多一分势力,这是天大的好事儿,他们岂会傻到反对?

    皇宫戒备森严,如果是神级高手在晚上利用夜色的掩护摸进宫里,这还有可能,这大白天的,便是无敌于天下的绝代高手亦无所遁形。

    再说了,有哪个刺客这么傻呼呼的冲进金銮殿里行刺?

    想通了其中的原因,独孤晋悄然散去凝聚的内家真气,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淡淡笑容,心中却又感叹不已,皇上,越来越厉害了,龙威之盛,心思之慎密,令人敬畏,往后行事,得小心瑾慎了。

    若大一个金銮殿内乱成一团,保护皇上的吼声倒是响成一片,但那些个吓得魂飞魄散的文臣嘴巴嚷嚷得大声,一个个却抱头鼠窜,反倒阻挡了那些想要冲上前来护卫皇上的武将和禁宫甲士。

    刺客已冲至近前,站在独孤晋身后的刑部尚书尚天华拳头一紧,就要冲出,见独孤晋没有丝毫动手之意,心中一怔,随即想通其中的原因,心中暗骂了一声老狐狸,也徐徐散去全身功力,站立不动。

    刺客一身夜行黑衣,黑巾遮面,身材凹凸玲珑,一看便知是个年青女人。

    她冲至独孤晋身前丈外,突然跪伏地上,“霓裳惊吓皇上,请皇上降罪。”

    叶天站起,哈哈大笑道:“霓裳一出,群邪立避,巾帼不让须眉,哈哈哈。”

    谁都听得出他话里的讽喻,刚才一众抱头鼠窜,亡命奔逃的文臣们一个个老脸胀得通红,一个个衣冠不整,灰头土脸的,再看看满地掉落的官帽,这个脸,丢大发了,斯文扫地啊。

    叶天俯视下面那帮手忙脚乱整理衣裳,捡官帽戴上的大臣,脸色阴沉得吓人,“朕,很失望!”

    金銮殿内,绝大多数文臣都低下头,老脸胀得通红,他们满地找裂缝,恨不得钻进去,刚才可真是斯文扫地啊,早知道是演戏的话,就不用这么狼狈不堪了。

    有十几个冒死阻拦,却被凤霓裳用长剑拍飞的文臣虽然摔得青皮脸肿,此刻却昂首挺胸站立着,什么是忠心,他们刚才的表现就是对皇上的忠心。

    “你们。”叶天指着他们道:“临危不惧,朕甚感欣慰,名字,朕都记下了,来人,每人赏银一千。”

第149章 武举令() 
得到奖赏的官员昂首挺胸,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抱头鼠窜的官员们越发羞愧难当,一个个都低着头,害怕皇上找他们算帐。

    叶天冷眼看着他,淡然道:“来人,给张阁老看座。”

    “谢皇上……”内阁首辅张廷登张阁老的老脸胀红得发紫,他刚才逃命时,可是摔了一个滚地葫芦,官帽掉了,官袍都摔破了,两只膝盖更是血肉模糊,痛得他直冒冷汗,狼狈至极。

    叶天眯着眼睛,冷冷的看着满殿低垂脑袋的文臣们,沉声道:“如果刚才是真正的刺客,朕的脑袋就没了!”

    一众大臣拼命的低着脑袋,心中惴惴不安,担心皇上拿这事大作文章,借机发飚砍人脑袋。

    叶天冷声道:“朕也知道,众位卿家都非常的爱惜自已的性命,朕不怪你们,朕也一样爱惜自已的性命,所以,朕开设武举,就是要从中挑选武技高超的勇士保护朕,你们若觉得自已功夫不错,胜任朕的御前侍卫,朕直接任用!”

    一番话,说得那些反对增设武举的文臣们哑口无言,一个个满脸羞愧神色,刚才的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这些文人,写写文章,泡泡名妓,打打口水仗是可以,但要说打架,全都得靠边儿站着。

    他们心里也明白,刚才那一出戏,是皇上为增设武举而玩弄的诡计,可谁让他们一个个贪生怕死,跑得比兔子还快,置皇上于危险之中而不顾?

    这一记耳光,可是抽得可是非常的响亮,他们确实没话说了,再者,他们也害怕皇上借此发飚,砍人脑袋,唯有乖乖的把嘴巴闭上,默认了武举一事。

    皇上,越来越独断专行,越来越强势,天威也越来越难测,不想掉脑袋,最好还是不要再去触怒龙威。

    看着满殿哑口无言的文臣们,叶天咧嘴偷笑,卫无计献上的这一计,确实很管用,直接把这帮食古不化的家伙们堵得哑口无言。

    散朝之后,一纸开设武举通告又一次轰动整个皇城,并昭告天下,以示皇恩浩荡。

    武举令的内容:但凡习武之人,不论出身地位,只要出身清白者,皆可凭户籍在当地洲府报名参加比武大比赛,各洲府胜出的前十名,可持官府出具的获胜证明书来京城参加最后的决赛,胜出者不仅有赏银,经考核后更可直接为官,武状元直接官封六品。

    这一纸武举令告对于贫民来说,仅是茶余饭后的大八卦,看看热闹是可以,要他们报名参加武技比赛,还不如赏他们几文铜钱更实际,但却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江湖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些习武之人,想混口饭吃的,不是当大户人家的保镖护院,便是参军入伍,而大多数的武人闲得蛋疼,经常仗着一技在身,打架斗殴,也就是所谓的江湖比试,常常闹出人命,不少人更是以武犯禁,被官府通缉,一旦被官府抓获,基本是掉脑袋。

    重文轻武的年代,你再是无敌天下的绝世高手,在文人的眼里,也只是一介纠纠武夫,还不如他们的一支笔厉害。

    如今,皇上开设武科,对于习武之人来说,不仅仅是多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大道,更是令他们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你文人有科举,有文状元,如今,咱武夫也有武科,有武状元,都是圣上亲封,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狗屁话,咱一介武夫,同样能够出人头地!

    一时间,许多习过武技的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纷纷在当地的洲府报名参加初赛,他们当中,有的是家传的武功,许多人则来自江湖中的大小门派,便是一些道家、佛门的弟子也禁受不住诱惑,偷偷溜出来,化妆报名参赛,还有不少出身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但凡练过的,也奔着荣华富贵的路子而来。

    单说这皇城内,第一天报名参加初赛的武人便超过千人,邻近的习武之人听闻消息,亦匆匆赶来皇城报名,练了这么多年的功夫,好歹总要博一博,就算不能中武状元,中个几十名,也有机会入伍,当个小小的武官,如果立有战功,一样以够升官晋级,同样荣华富贵,光宗耀祖。

    武举令闹得全国沸沸扬扬,负责督办此事的官署忙得晕头转向,叶天素来都当甩手掌柜,把事儿扔给黑衣卫,无事一身轻,过程如何,他不感兴趣,他只需要知道结果便行。

    初赛在瑾皇后的册封大典之后举行,报名参赛的武者都在暗中摩拳擦掌,准备好好表现一番,他们热衷功名的心思,甚至比那些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