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刹徊椋粝乱晕粢繁粢ㄇ鸵纷詈玫谋ㄇ鸵ㄔ诘度猩希芬恢艽蚴ふ痰谋虼耍驼庵炙捣ㄔ诹繁道锸峭蛲蛐胁煌ǖ摹!�
朱纨思考再三,便提笔开始写奏折:“这件事情老夫无法私自做主,毕竟老夫不是浙江巡抚,如果是的话,也就无所谓了,现在,这件事情还是要陛下同意才行,然后直接把政令下达到金华知府处,让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配合,不过平之,义乌之地,当真可以招募到合适的士卒?”
郑光点头:“民风越彪悍,民越不服管制,当地农民山民乃至猎户就越是合格的兵源,这样的地方,大明很多,但是距离咱们最近的,可以最快成军的,就是义乌,而且属下以为当地官员不会多做阻挠,咱们把那些刺头和闹事的全部招募走,整个义乌就安静了,他们不会不愿意的。”
朱纨下笔飞快,说道:“老夫相信你的眼光,平之,老夫会以加急将此请求送抵京师,请陛下允许,然后,你便去义乌募兵,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人,否则,苏松的财政很成问题,这几日老夫也有些头痛,苏松的问题一大堆,老夫都来不及处理,之后的练兵,可能要全权委托给平之和文长了,若有需要,就与辅良商议即可。”
郑光和徐渭躬身行礼:“属下遵令。”
等待朝廷政令抵达的日子里,郑光就在家中一边温书一边拟定练兵大纲,对于先天条件极佳的士兵,规范军纪军法,使之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士兵的搏击能力很强,很多都在官府无力过问的械斗中杀过人,一点儿都不害怕战斗和鲜血,这恰恰是最难克服的问题,而现在,有了优质的兵源,这些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朱纨的奏折以最快的速度,十三天抵达了京城,当天就被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里,嘉靖皇帝虽然不大处理繁琐政务,但是有些奏折是他点名一定要拿给自己看拿给自己批阅的,比如人事安排,比如花钱的地方,比如兵务。
“哦,朱纨还真的把郑光纳为了代理练兵守备,让郑光为他练兵,郑光提出苏松卫所之兵不堪大用,不应当把钱花在他们身上,想要招募浙江义乌人组成新军,询问朕是否答应陆炳,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嘉靖皇帝把手上奏折递给了坐在一旁的陆炳,方才是他们奶兄弟之间时隔多日的叙旧小会,氛围轻松,突然间来了一封奏折,还真叫陆炳有些忐忑。
一听这个事情,陆炳就放下心来,笑道:“朱纨也真是敢做,不怕耽误了郑光的会试,让天下士子口诛笔伐?”
嘉靖皇帝把奏折放在桌面上,笑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想做些事情让朕看到,不过这郑光倒是有趣的紧,真就答应了,也不担心自己的科举,要求还挺奇怪,苏松人不要,现成的兵不要,偏要义乌人,陆炳,这义乌是个什么地方?有何特殊之处?”
陆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义乌此地,臣了解的也不是太多,大概就是穷乡僻壤,民风彪悍之地,那些地方宗族之间为了土地和水源的斗争还真不少,这郑光有意思,专挑这些地方募兵,募来的全是刺头,虽然的确很能打就是了。”
嘉靖皇帝有了些兴趣:“能砍下一千多倭寇首级的能人,朕不觉得他会信口开河,把朕的信任当作儿戏,朱纨也是老臣了,有不少军功,不会信口开河,既然能为郑光做说客,那就意味着朱纨也是认同的,这郑光能打仗,能考试,还会练兵?”
陆炳笑道:“要真是个会练兵的能人,练出一支强军,那臣估计九边的那些总督们就会向陛下要人了,会练兵还能练出强军的人才,这些总兵总督什么的,可是非常渴望的,出了一个绝对被当成香饽饽抢来抢去,他要真会练兵,还是个进士,那对大明来说还真是好事。”
嘉靖皇帝看着那封奏疏,便对身边的黄锦道:“拿朱笔来。”
黄锦立刻照办,递上一支朱笔,嘉靖皇帝接过之后就在奏折上批下一个“准”字,递给黄锦:“你亲自交给内阁,告诉夏言,尽快下达苏松巡抚。”
黄锦说了一句“遵旨”,立刻就飞奔着跑出去了,陆炳好奇道询问道:“陛下这就答应了?跨省募兵,这还真不是常见的事情。”
嘉靖皇帝皱起了眉头,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到不完全是因为这个,连一个少年都看得出来东南卫所兵不堪一用,甚至都不愿在他们身上花钱,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些卫所兵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了,朕还要再看看,再等等,这新军是否真的善战,若当真如此,朕还真的要动一动东南了,十几万大军的军费一分不少的下去,就给朕拿出这样的结果!那孩子都在劝说朕不要浪费钱了!”
嘉靖皇帝的声音愈发低沉,眼神也越来越冷,熟悉嘉靖皇帝的陆炳自然清楚,皇帝生气了,又有人要掉脑袋了。
奏折下达到内阁之后,首辅夏言看了这本奏折,看着看着就把眉头皱了起来:“让苏松巡抚去浙江义乌募兵?这算什么事?黄公公,这个,真的是陛下亲自批阅的?还有,郑光不过一黄口孺子,尚未及冠,一次大胜,又能意味什么?”夏言坐着,抬起头直视黄锦,把黄锦看得心里发虚。
“阁老,这是陛下亲自批阅的奏折,吩咐小人告诉您,立刻下达给苏松巡抚,不能误事,这是陛下的原话。”黄锦小心翼翼的如此说道,夏言自然相信黄锦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弄虚作假,心里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下达了,坐在不远处的严嵩一边批阅一些公务,一边小心翼翼的时不时的偷瞄一下夏言,似乎在想着些什么。
黄锦离开后,夏言摇着头叹息一声道:“郑光再有才华,也不过十七,尚未及冠,一个小儿,如何可以为他而改变国家规定呢?唉!”
严嵩放下笔,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道:“夏公多虑了,这封奏疏乃是苏松巡抚所上,现任苏松巡抚朱纨可是个能人,在蜀地平定过不少次的叛乱,立下不少军功,这才被陛下调任苏松巡抚,主持抗倭大局,这样的老臣,又如何会被一个黄口孺子的信口开河所误导呢?既然朱纨还是上疏了,只能说,他也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
听了严嵩的话,夏言看了严嵩一眼,便把目光移开,开口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郑光不过一举人,年不过十七,如此年轻就被陛下和朱纨如此器重,恐怕对他的未来不太好,更何况他还是今科举人,明年二月就要赴京参加会试,此时此刻还要帮朱纨练兵,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吗?
老夫倒不是说他一定是信口开河,就凭他能用苏州兵斩首一千五,老夫也会对他另眼相待,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突然的提拔,对少年人并不是好事,但愿他能考取进士,甚至是被选庶吉士,这样的少年人,要多在翰林院里磨练一些时日,才能真正的大用。”说着,夏言再次拿起一封奏疏,看了几眼,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连忙把奏疏合上,这才看到了奏疏外面刚劲有力的五个大字——请复河套疏!
九十二 出发去募兵()
等待的日子里,郑光深刻的感受到交通和信息传输的落后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和烦恼,要是在现代,一个电话打过去,有没有结论,三五分钟就解决了,现在却要等上将近一个月,等待皇帝的最终结论,这实在是很难熬,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三千兵马需要的物资基本上准备好了,郑光的练兵大纲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连功课都温习了不少,朱纨也有足够的时间把让人焦头烂额的政务处理处理,好尽快的让自己从政务里脱身,投身到抗倭战争里,孙挺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苏松周围的倭寇的存在,以及设计对付这些倭寇,徐渭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混吃混喝,然后在训练场上被郑光虐。
顺便郑光还会时不时的和赵蝶儿一起放放闪光弹,把徐渭这个有老婆还要丢在家里不带出来的混蛋给好好的气一气,闪瞎他的狗眼,当然了,郑光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也是有那方面的需求的,一有空闲就去找赵蝶儿培养感情,也是想要揩揩油吃吃豆腐,不过赵蝶儿相当传统,严守着大婚之夜前不行的传统观念,把火气旺盛的郑光逼得靠殴打徐渭和郑勇来压制。
至于郑勇,这一次,郑光没有再开玩笑了,直接和范庆打了个招呼,把苏州城防营里被郑勇认同的七八个好友一起捞了出来,成了新军的第一批兵马,范庆还老大不愿意,直言自己手下最精华的部分都没了,通过这些日子的锤炼,郑勇已经越发强壮威武,越来越有统兵大将的样子,郑光也时不时的把自己的枪法传授给他,让他掌握一些必要的武艺。
直到朱纨的召唤来到,郑光才知道自己的请求终于被允许了,拿着嘉靖皇帝的命令,就可直接去金华府义乌县招募三千新兵,用以训练新军,对抗倭寇,金华知府和义乌知县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现在,平之可以一展才华了,老夫在这里,等着平之把队伍带回来!”苏州城门口,朱纨握着郑光的手,满脸期待之色,郑光笑着回应道:“必不负抚台期望!”
带上徐渭做狗头军师,郑勇当打手小弟,还有七个苏州兵里的佼佼者,在之前的战斗力斩首超过三个的精锐,一行九人,骑着快马,火速赶赴义乌县。
义务距离苏州差不多也就是苏州到南京的距离,不过路线稍微曲折一些,大约需要四天的时间赶赴,时间紧迫,容不得郑光欣赏沿途美景,再者说了,不知道何时何地会蹦出来一队倭寇烧杀抢掠,郑光也必须注意自己的安全,虽然自苏州之战以后一直都没有听说有倭寇大规模出动的消息,似乎被苏州之战那一千五百级首级给打怕了。
不过想一想,也觉得的确是这样,他们到底还不是合格的强盗,而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加入倭寇求一口饭吃的可怜人,他们可以跟着大流一起向前冲,但是遇到真正的生命危险的时候,得知朝廷编练强军来对付他们的时候,这些人是不会往前冲的,他们有家人,家人要吃饭。
郑光要以强大的武力压迫这些人,用朝廷的政策给这些人以希望,在在最恰当的时候以商鞅的方式取信于他们,最终成功瓦解倭寇!
一念至此,郑光的内心更加火热,更快速的催动马匹向义乌方向冲去,却累坏了不怎么骑马的徐胖。
待到他们出使召令和路引进入金华府的辖境之后,郑光就敏锐地察觉出了金华府和苏州府之间的一些不同,遇到的人行色匆匆,都好像是被什么人追赶着一样,在这里,郑光看不到苏州人脸上长常有的笑容和对生活的期盼,看不到亮晶晶的眸子,只有如一潭死水般灰败的眼睛。
不过郑光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管这些事情,一行人火速赶往金华府治所,向金华知府出示了朝廷的召令,金华知府虽然有些不解为何这些苏松巡抚的手下要来他的辖境招募兵马,还是从义乌那种刁民集中营里招募兵马,但是既然皇帝的手令在这里,也有苏松巡抚的公文,他也没做什么阻拦,写下手令交给郑光,让郑光直接去找义乌知县就好,他们会全力配合。
临行前,金华知府还是向大名鼎鼎的苏州文豪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若要募兵,遍地都是流民,一纸召令,多得是想当兵吃粮的人,平之为何要舍近求远,来这等不毛之地寻那些刁民?那些刁民好勇斗狠,不服管教,如何能当兵?”
郑光很认真的回复道:“大明百姓的赋税,不是用来养那些只想混口饭吃的兵油子的,要养的是可以保护百姓,真正可以打败倭寇的强军。”
金华知府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很礼貌的送客了,至于在背后是嘲讽郑光太年轻还是太想当然,郑光是不知道的,也没有兴趣知道,拿到金华知府的文书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义乌县,那个戚家军的诞生之地。
郑光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大宋时期,郑光也是在义乌县招募到了第一批愿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兵马,这批两千多人的士兵大多数战死之后,活下来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后来成为军中骨干的一群人,一直到凌霄城的最后一天,最后三个跟随郑光九年的义乌兵与郑光一起战死,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九年抗争,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义乌兵背叛过郑光。
郑光对这里的感情很特殊,虽然限于条件,没有在义乌久驻,但是要是没有义乌,怕也是没有之前可以力抗蒙古铁骑的精锐军队,两百年前,义乌兵跟着自己和蒙古人拼死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