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嘉靖攻略 >

第36章

嘉靖攻略-第36章

小说: 嘉靖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揖筒蝗ゲ握剑佣盟罩莅偻蛉艘虼硕溃娴目梢月穑�

    当年父亲就是不愿眼睁睁看着苏州从人间天堂变成人间地狱,才慷慨赴死,今日,我作为父亲的儿子,怎能眼睁睁看着苏州万劫不覆?要是真那样做了,我怎配做父亲的儿子!怎配为郑氏子孙?!”

    说完,郑光看着范庆,开口道:“府尊,郑光请战!”

    范庆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没有开口,郑光一把拽住了范庆的袖子,挣脱了赵蝶儿的拉扯,迅速往外走,而后大喊道:“阿勇!把府门关上!我回来之前,不许让任何人出来!否则,我唯你是问!”

    郑勇猛然反应过来,一下子冲上前,把府门关闭,这时,女人们才反应过来,一下子涌上前,又是哭又是闹,乱作一团

    听着渐渐远去的哭闹声,范庆无奈道:“郑兄,你这次,可把我害苦了啊,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也没脸活下去了。”

    郑光用看人渣的眼神看着范庆:“明明是你自己来我府上点将的,现在却说我害了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范庆哑然失笑,过了一会儿,摇头说道:“但是,无论怎么说,今夜之后,郑氏一门,满门忠烈,这是毋庸置疑的。”

    郑光无奈道:“府尊,府尊!我还没死呢,您这话的意思是,今夜之后我就要死,然后坐实这满门忠烈的称号,是吗?”

    范庆注意到自己的语误,连忙道歉:“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当年令尊为苏州而死,七年后,其子又要为苏州挺身而出,怎能不为一段佳话呢?若是此番苏州得保,你又立下大功,定然有人将这段故事谱写成传奇小说,四处流传,你郑光的名声,自然大大提高了,并且自此,你郑氏在苏州的地位将无可撼动,就算是苏州知府,也要谨慎对待了。”

    郑光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开口道:“你知道我的表字吗?”

    范庆疑惑道:“你不是尚未及冠,没有表字吗?唐荆川为你取过了表字?”

    郑光摇摇头,说道:“是我父亲。”

    范庆惊讶道:“难不成,是在令尊遇难之前就为你选好了表字?”

    郑光长叹一声,说道:“七年前,我祖父临终前,把所有人都赶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对我说,父亲决定舍生取义之前,对祖父说过,他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不能亲自为我主持及冠,觉得非常对不住我,所以提前为我想好了表字,在我及冠的时候,正式说出来,可是祖父撑不到那一日了,就提前告诉了我,告诉我,在及冠之日,冠以此表字,并终生奉行,为之而奋斗。”

    范庆询问道:“是何表字?”

    郑光说道:“平之。”

    范庆默默念道:“郑光,郑平之?平之?平之”忽而范庆恍然大悟:“光复失地,平定倭寇?”

    郑光点点头:“父亲昔年游历各地,亲眼目睹倭寇占据各地之暴行,深恨倭寇,发誓有朝一日要平定倭寇,还东南朗朗乾坤,可惜父亲等不到那一日了,就将这个誓言托付给了我,为我取名光,意为光复被倭寇占据之失地,表字平之,意为平定倭寇之乱,扬我大明国威,所以,这是父亲托付给我的誓言,父亲为此而死,作为他的儿子,我怎能释怀?

    从得知的那一日起,我便发誓,今生今世,若不能平定倭寇,或不能为此而死,我就没有葬入郑氏祖坟之资格,因为作为父亲之子,我没有完成父亲的誓言,甚至没有因此而死,我有何脸面面对父亲?也因此,我一定要和倭寇战斗,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倭寇彻底被消灭为止,我也发誓,倭寇平定之前,绝不在北京为官,定要平定倭寇,收复失地不可!”

    突然,范庆看见郑光咬牙切齿道:“区区倭寇,竟敢祸乱华夏千里海疆,深入内陆腹地,如入无人之境,大明之兵不可抵御,眼睁睁看着倭寇横行,进不能战胜倭寇,退不能保境安民,岂不为大明之耻,华夏之辱也!我既为男儿,岂能熟视无睹!现在居然流窜至苏州,妄图祸害人天府之国,我岂能坐视不理!”

    范庆正要感叹,却又听得郑光说道:“其实今日你即使不来,等到明日,我安排好家人之后,也会来找你,协助守城。”

    范庆无言以对,良久,长叹一声,继而说道:“你若战死,苏州必然不保,苏州城破之日,就是我范庆自戮以谢苏州父老之日,若侥幸得保,我也会在你坟前自戮,随你一起上路,向你父亲谢罪。”

    郑光愣了愣,继而笑道:“为何都是以我死为前提?你就那么希望我战死,苏州不保?为何不敢期盼我等成功保卫苏州,一起受赏?”

    这回换成范庆发愣了,随后,他苦笑起来:“你这小子,还真以为自己是不世出的兵法大家?告诉你,城外倭寇但凡上了一千之数,哪怕手里只有一架云梯,换成你老师唐顺之来,苏州也难保!我现在是病急乱投医了,要不是我一点不通兵法,苏州也没有靠谱的大将,我才不会来找你,堂堂府尊不能保苏州安全,却让你这小秀才上城送死!这事被苏州父老知道了,你若死,我还有脸面活下去吗?”

    郑光不满道:“你竟如此小瞧于我?”

    范庆无奈道:“不是小瞧你,实在是倭寇之凶悍,卫所兵之无能,你无法想象罢了。”

    郑光询问道:“说起这个,我记得之前府试的时候,见过一支兵马,看起来十分强悍,杀气四溢,似乎是和倭寇正面交手过之悍卒,那支兵马呢?我也一直想问你,府试的时候,为何题目如此简单?我当时还以为是倭寇要来了,所以你才急匆匆的如此安排,结果现在乡试结束了,倭寇才来?怎么一回事?”

    范庆开口正准备回答,却突然间听到一声响箭的声音,不由得把目光转移到声音来源处,继而瞳孔一所,面色一变:“响箭?有敌来袭?倭寇居然要攻城?真的要攻城?”

    郑光闻言,也面色一变,刚要说些什么,五支响箭接连在空中爆裂开来,范庆的脸色越来越差:“不会吧不会这样吧”

    郑光忙问道:“怎么回事?”

    范庆面色惨白,眉头紧皱,开口道:“倭寇人数之多,远远超出预测,初步估计,足有二千人以上,完了,苏州之兵加在一起也没有两千,完了”

五十一 苏州乱(五)() 
“两千倭寇?!”郑光大惊失色,饶是以他九年征战之心态,也被如今的情况所震惊,正如范庆所说,通过唐顺之的描述,郑光了解过大明东南卫所兵的孱弱和无能,也知道倭寇的凶悍和善战,更别说是苏州这种商业重地,戍卒从来不是强悍的,人数也不多,商业功能主要的前提下,连政治性都给压了下去。

    这样的城市,在如今的大明,不可能拥有强悍的武力,所以文治昌盛的苏州盛产文官,却不曾听说过某一位猛将出身苏州,应该说再强悍的军队和将军到了苏州来驻防,时间一久,都会被苏州的繁华和快乐所侵蚀,这种纯粹的商业重镇,就不该让强悍的军队介入,也天生和兵务相克,这是大家对苏州的直接看法和传统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苏州主动排斥军队,排斥战争的观念也就十分浓厚,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的能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强悍的倭寇的人数还比守城军队的人数多,那是什么情况,什么对比,傻子都看得出来。

    所以郑光大惊失色之下,直接抢了一匹马,就冲向了城墙处,范庆一着急,也抢了一匹马,可怎么着都上不去,麾下卫士看不下去了,一托,范庆才上了马,往城墙方向冲了过去,急匆匆地追赶着一骑绝尘的郑光。

    就在此时,传自城外的倭寇军队的大喝之声轰然响起,连带着剧烈的击鼓之声,像是要攻城的前奏,只是夜间攻城非常不利,除非是真正的精锐或者兵力充足的前提下,否则夜间攻城会造成比日间攻城更大的损失,为兵家之大忌,就算守城兵不休息,攻城方也是要休息的。

    所以听闻此声,郑光和范庆都是大惊失色,倭寇此时大喝擂鼓应该不是为了攻城,而是威慑,让苏州城自己乱起来,这样一乱,基本上就不会遭到多大的抵抗了。

    城墙上,最先闻讯赶来的张思成已经吓得面如土色,蹲倒在城墙上宛如一只瑟瑟发抖的鹌鹑,城墙上二百多个大头兵也是一样的面如土色,双腿瑟瑟发抖,少数几个没有发抖的也是一脸忧虑的看着城下那逐渐汇聚成一片火海的火把所照映着的黑压压一片倭寇,那数量,按照王威多年经验的判断,起码不下于二千。

    “完了,完了”饶是经验丰富,且和倭寇有深仇大恨,王威也不得不对此刻的绝望表示臣服,如此巨量的倭寇,加上丝毫没有实战经验的苏州兵,还有这面破败的城墙,只要倭寇有一架云梯,就足以造成威胁,如果还有火炮之类的火器,苏州一天不到就要被攻破!

    “队队长这么多倭寇,咱咱们可怎么办啊这要死的咱们都要死的”赵松已经思维混乱,无法正常的言语了,至于其他人,要么和张思成一样失去了胆量蹲在地上,要么就是傻傻的站着——被吓傻的。

    这些毫无实战经验的苏州兵,遇上了那些百战精锐杀气十足的倭寇军队,如同小绵羊遇上大灰狼,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一旦在野外打起来,定然是一边倒的屠杀,就算是攻城战,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郑光一骑当先冲到城墙脚下,一下子跳下战马,冲上城墙,看见的是令人绝望的场景,紧随而至的范庆气喘吁吁的登上城墙之后,然是见过大战场面的他,也瞬间变了脸色,几乎连喘气都要忘了,感觉这仗不用打了,直接献城投降算了,搞不好还能和倭寇谈判,让他们不能屠城,只能拿财物,虽然没了面子,没了气节,至少命是保住了。

    这也只能想想,如果大明堂堂知府向倭寇这种“贼寇”投降,就算倭寇不杀,等待范庆的也绝对是来自朝廷的诛九族。

    “平之这这可怎么办?”咬住自己的舌头,用剧烈的疼痛唤回理智,范庆开口就询问郑光,完全不通兵法不懂战阵的范庆虽然看到过战场,但是并不懂,面对如今的极端劣势,更是没有丝毫对策,而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在郑光身上。

    郑光并没有害怕,也没有慌乱,毕竟当初面对蒙元铁骑之时的恶劣程度远超如今,可棘手的是,当初自己的部下们都是敢打敢杀的战士,即使面临绝境也敢和蒙元铁骑玩对冲,那是正宗的蒙元铁骑,没一个汉人,全是忽必烈从草原调集的铁骑,虽然经常失败,可郑光也面对面击败了蒙元铁骑数次,斩杀不少蒙元悍将,逼得忽必烈玩起了汉人的兵法谋略。

    而如今,他环顾四周,全是被吓破胆的鹌鹑,少数几个站着的也是被吓破了胆甚至连动都动不了的废物,根本没有一个敢战之兵,这样的军队,来上两万,郑光也没有胜算,战斗,两军对垒,最忌讳的就是兵无斗志,一旦一支军队失去了斗志,或者压根儿就没有斗志,一定会失败,更别说是一群丝毫没有实战经验的杂役兵。

    土木堡之变以后,正统成化以来,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造成军队战斗力不断的下降,北方边境因为常常遭遇威胁,军队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而东南腹地的卫所兵因为承平日久,战斗力迅速退化,加上朱元璋推行的卫所世袭兵役制度,更使得兵无斗志,实际上,这一段时期,卫所制实际上已经崩溃,甚至无法承担维持治安的任务。

    也因此,苏州的这支驻军实际上是和民兵差不多等级的战斗力,挂了一个卫所兵的名头,实际上战斗力远不及之,比起大明普通的正规军还有所不如,就更别提其他方精锐军队了,就这样,还人数少,少于倭寇,刀口舔血度日的倭寇会被这样的民兵打败?

    所以一个闪念,郑光就放弃了组织这样的军队和倭寇面对面硬刚的想法,转而开始注重远程打击,避免直接的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劣势,转而使用远程打击抵消短兵相接战斗力的不足。

    “府尊!苏州可有火器?”郑光扶着城墙如此发问,范庆顿时明白了郑光的打算,说道:“有,有很多,而且还很新,还有很多佛朗机铳,都是运到苏州储存,准备调拨前线正规军的火器,别的我不敢说,火器火药,要多少有多少!可是”

    郑光长吁一口气,也没管他之后的话,快速说道:“那就好办了,只要有火器,我至少有把握坚持到抚台的援军来援,倭寇近战强悍,我军只需扬长避短,避免近战,借助城墙之高之利,以火器远距离击杀倭寇大军,使其不得接近我城墙,更不得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