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人也就足够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浴巾,也就是毛巾,不敢乱来,每人一条,然后每天早晚都要漱口,这个用饭碗来代替也可以,至于洗衣服这件事情,郑光觉得让士兵抽出时间洗衣物显然是不合时宜,而且这时代哪里会有男人自己洗衣服?军队的衣物都是放给当地县府找人去解决的,一般都去找一些妇人,给些小钱,让他们帮这些粗鲁的军汉洗衣服。
这个在义乌当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郑光找到陈大成,让陈大成去联络一下地方,看看有没有想要找活干补贴家用的妇人女子,给一些小钱,让他们帮着军队洗衣服鞋袜就是,这样的女子很好找,一些闲散的妇人女子就集合起来为这些家乡子弟兵洗衣服,也没什么不好的。
花了不少功夫,郑光才勉强地把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必须方面给捋顺了,让大军放心训练没有后顾之忧,等大家伙而齐心协力把一万人居住的房子全部搭起来之后,已经是半个月之后,大军的训练刻不容缓了。
为了便于训练,正在早在主力都去建军营的时候,抽调了一批本身武艺底子非常不错,在当地很有名望的人,以他们作为军官苗子,开始对他们进行直接的特训,郑光一个人不可能直接训练一万名士兵,这个时候就需要这些基层军官承担起这个责任,把他们教会了,合格了,再让他们去训练别的人。
这一批二百三十六人的军官苗子,郑光决定最终留下二百人,淘汰三十六人,这二百人每人带五十名新兵去操练鸳鸯阵,操练令行禁止的军规军法,负重越野跑,长枪突刺,战剑劈砍等等基础动作,士兵并不需要去学会什么高深的武艺,只要把十八般兵器里面的基础招数学会了,比什么都强。
刺砍劈挑,一个人用出来的确是不怎么样,但是一群人用出来,列成整齐的军阵,一齐使出来,那比什么都强,朝鲜战场上明军单挑挑不过日本的战国精锐,但是一旦结成军阵,不管多少日军冲锋过来,明军都能把他们戳成筛子,死掉一地。
军阵的巨大威力不是一人可以瓦解的,更别说明军的火炮远远强于日军的火炮,日军的火炮不能对明军军阵造成打击,火炮和火枪队被明军火炮摧毁之后,明军军阵也就是无敌的了。
郑光现在想的也是,义乌兵的素质很高,单挑也能收拾得了那些沿海倭寇,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支昙花一现的特种部队,而是一套可以推行全国都有用的类似于秦军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练出强大的国家军队,不管在哪一位将军的带领下,都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练兵真的很重要。
郑光不惜一切的为士兵提供刺杀训练的靶子,还有真的长枪和战剑,不及损耗的让士兵劈砍刺挑,就是要训练士兵熟练使用这些武器,并且善于结成军阵配合,训练士兵结成军阵的速度,方式,力度等等,动不动就派人假装倭寇突袭正在训练的一组士兵,看他们结阵的速度快不快,能不能达到瞬间反击的要求。
一旦发现不达标的,立刻去跑操,跑成死猪为止,练兵的军官就会面临一人砍伐树木到天黑的惩罚,并且没有晚饭吃!
给你们吃三顿饭,是要你们豁出命来打击倭寇的!朝廷不是闲钱多,把钱全部投到你们身上来,朝廷比谁都缺钱,却依然咬牙挤出一笔钱给你们使用,为的就是你让你们可以彻底的把倭寇赶走!不负你们这身军装!不负你们手里的武器!不负你们背后父老乡亲的期望!不负整个东南对黑旗军这三个字的期待!
你们不是丘八!你们不是贼配军!你们是募军!是我郑光,这个状元亲手训练出来的黑旗军!你们每个人都会识字,每个人都能写字,你们不是低人一等的贼配军!你们是大明朝可以倚为长城的精锐军队!黑旗军!现在!告诉我!你们是什么!?
二百三十七 士气()
每当军队里面发生争执,发生消极训练,发生消极怠工等等情况的时候,郑光就不厌其烦的满军营发表演说,把以前学来的那一套鼓动人心的说辞一股脑地掏出来,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义乌兵素质的优势了,要是换作那些商业都市的市井小兵,谁睬你?只有这些悍勇的乡民山民,才能接受你这一些说辞。om
当然,郑光也是不愿意把义乌这么好的兵源地因为经济发展的因素给毁掉了,搞得大家以后都去读书做生意,一代人两代人之后义乌兵就成了神话传说,这不是郑光的本意,所以郑光只要一有空,就去街上和义乌的人民们亲切交谈,并且一而再再二三的向他们传达一种思想。
所谓文贵武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读书人为什么瞧不起当兵的呢?原因在哪里呢?
因为不识字啊!大字不识一个,什么东西写出来都不认得,那些读书人,哪怕是个酸秀才,他也能瞧不起你,但是你去整个东南问问,谁敢瞧不起黑旗军?战斗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你们知道吗?因为他们都识字啊!
训练之余,郑光在军队里面喊口号,贴大字报,号召军队里每一个新兵“每天认识一个字”,军队的训练要求高啊,大家没那么多功夫像那些秀才一样读书识字,但是,我这个状元亲自授课,每天交给士兵们一个字,让他们去认,去读,去写,傻子都能做到一天认识一个字!更何况咱们义乌的小伙子傻吗?
不傻!
义乌的人们欢笑着说道。
那就对了,郑光如是说道。
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可以被称为精锐军队,但是你很难得到哪些骄傲的文人的认同,他们还是把你看作丘八,但是呢,你如果识字,会读会写,你想想,一个酸秀才跑到你面前指着你喊丘八,你当场把丘八两个字写给他看,告诉他这个字念丘,这个字念八,好好学学,不会的话爷教你!想想,多爽快?!
义乌乡民们大笑。om
而且啊,说真的,作为一个走科举之路考上状元做官的人,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你们知道当初,最低一级的县试有多少人参加吗?五千多人!选几个人?一百!
然后啊,府试,一个府治下的数个县那些选拔出来的士子,又是数千人,又去参考府试,又只选出可怜的数十人到一百人,然后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能考到进士,多么不容易啊,大明朝百万读书人,每三年只选两三百人做进士,你们想想,这个概率是多低?
我出生在苏州,我亲眼所见的,我去参加考试的时候,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丈,颤颤巍巍的住着拐杖就来考试了,那是真真的考了一辈子,儿子都被熬死了,孙子都开始参加考试了,他老人家县试还没有考过,这样的人,何其多也?一生的大好年华全部蹉跎在了考场上,你们只看到我这类进士的风光,那些一辈子都考不到功名的读书人,又是何等的凄惨呢?
我办学,不是说希望整个义乌的孩子们都一股脑的削尖了脑袋去考科举,我是希望义乌们的孩子们都能识字,都读过书,知道真正的道理,至于考科举,那是少数天赋异丙的孩子才能去做到的,否则,一辈子就完了,诸位,你们要仔细想想,如果自己的孩子实在不能去考科举,识字,读书知道道理之后,干脆不要去考科举,去做些别的事情。
考科举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家也不是当不了官就活不下去,参军也是一条明路啊,你们知道现在识字的人参军是多么罕见的一件事吗?识字的人一参军就能当军官你们知道吗?所以说啊,不要老是把目光盯在科举上,数百万读书人,只有数百人可以考上进士做官,万里挑一的概率,诸位,你们可要好好想想啊!
郑光在义乌大街上说的这些话,不断的传传传,传遍了整个义乌,那些为了义乌快要开办的学府而跃跃欲试的家长们不由得开始怀疑,开始担忧,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成为那万里挑一的进士,如果不能,把数十年宝贵光阴全部赔进去,到头来一事无成,那该是何等的无奈呢?
相反,识字,读过书,知道圣贤道理,却还去参军,那可是香饽饽,到时候一进去就混个军官,好歹也是军爷,欺负不了大官,欺负那些小混蛋不还是杠杠的?
义乌人的思想就在郑光的宣扬之下,缓缓的发生了一些在未来引起巨大改变的变化。
为了改变明朝文贵武贱的传统习俗,为了改变文人普遍瞧不起军人的情况,为了改变军队素质每况愈下,成为垃圾的代名词的恶劣情况,就要从士兵的成员组成里下手,首先第一步,要让士兵做到识字,明道理,知道为何而战,有了信念的士兵,就是精兵的苗子,反之,就是兵油子,扶不起的阿斗!
军队的训练缓缓步入正轨,经过郑光演说炼心的军人们,慢慢的明白了他们手里抓起刀枪剑戟之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也逐渐明白了他们当兵是为什么,不是为了混饭吃,不是为了报恩,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这个四个字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很近,只要你与倭寇战斗,你就是在保家卫国,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你每杀死一个倭寇,就意味着一个作恶多端的恶贼死掉,就会有很多人免于遭灾。
一群手无寸铁的乡民被一群倭寇逼到死角,眼看着就要被杀死,这个时候,手握着武器的你,就必须要挺身而出,站在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孺的面前,为他们战斗,保护他们,哪怕为此而牺牲你的性命,你也是光荣而伟大的!
你们手里的刀枪剑戟,是用来保护背后的同胞乡亲们,而不是用来欺负他们的!你们要欺负,就去找倭寇,狠狠的欺负倭寇,不管你们怎么欺负倭寇,打也好骂也好杀了也好,就是不准欺负自己的民众,否则,你们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教你们识字,教你们懂道理,就是要告诉你们你们为何而战,你们是什么人,站在什么立场上,你们不是兵痞子,不是无可救药的贼配军,你们是黑旗军,是东南柱国!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东南柱国!
郑光练兵期间,三省总督张经三次视察军营,浙江巡抚、苏松巡抚和福建巡抚也来了好几次,每一次来到这个军营,都会被军队里热火朝天的训练气势所震慑,那绝对不是临时装出来为了应付上官检查的,那种娴熟的手法,亲密无间的配合,突如其来的袭扰和应对,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和其他军营士兵们普遍低迷不振的境况不同,这支军队,士气极其高昂!
高昂到了让看遍了卫所兵营大失所望的张经心惊的地步。
二百三十八 军营视察(上)()
张经不是什么不知兵的腐儒,相反,经过年轻时代屡次战阵搏杀的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统兵征战经验的统帅,他十分清楚士气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古人云,哀兵必胜,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气,因为哀兵的士气,已经高到了极限,他们已经无所畏惧,为了那份悲哀,他们无所畏惧。
这样的士兵是最可怕的士兵,同样,通过别的原因激发出士气的士兵,也很可怕,他们根本不会怯战,也不会后退,更不会临阵崩溃,一支军队的士气高昂,甚至有些明白的敌军统帅会主动退却,当年宋真宗亲临前线激发宋军士气,宋军高昂的喊叫声连十里之外的辽军都听得到,而辽军刚刚失去了大将,士气衰落,无法再战,于是澶渊之盟才最终确立。
这就是士气!
但是士气的保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士气的激发可以通过某些临阵事件而达到,从而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是若要长久保持那种临阵士气,是很难的,所以自古以来,统兵战将都会注意到如何在临阵之时激发士兵的士气,用以作战,而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士气的大明军队,张经征战数十载,也仅仅见到了这一支。
还是尚在训练中,没有上战场的士兵。
他们的叫喊声十分高昂,训练简直就是实战,张经亲眼看到刚刚还在训练的五支新兵小队,突然有四支毫无预兆的向剩下来的一支发起了进攻,而那支被进攻的小队不慌不忙,迅速结成了铜墙铁壁军阵,猛烈反击,双方用手里的木棍打的天昏地暗,最后虽然那支被围攻的新兵小队全被打趴下了,但是围攻他们的四支小队也损失惨重,一名军官严厉斥责了四支小队的配合问题,奖励了那支防御的小队,虽然他们全军覆没了。
对于这种事情,张经提出了疑问,而郑光的回答很有意思。
“倭寇者,十之八、九乃沿海通倭之民,言语习俗相貌着装与我无异,然心存恶念,时常装扮为难民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