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江点点头:“文长比你晚了半天回来,昨天晚上就醒了,结果你倒好,一觉睡到现在,肚子饿吗?我去给你弄些早饭。”
郑光笑着点点头,的确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睡了两天,从前天上午一直睡到现在,方才还没什么感觉,现在三叔一说,郑光顿时感到饥饿感如潮水般涌来,他整个人都充满了强烈的进食**,郑江让下人送来了很多食物,郑光便敞开肚皮大吃大喝起来,差不多吃完的时候,徐渭揉着眼睛打着哈欠来到了郑光屋里。
“听说你刚刚才醒来?我睡得比你晚,起的还比你早,怎的,在考场上消耗太多精力了?”徐胖看上去并不是很饿,郑光猜测,他应该是昨天晚上起来之后已经吃了太多的东西,吃饱了就睡,所以现在并不饿,便笑道:“那我也比你早半天交卷,自然前面就要比你多消耗半天的精力,比你多睡半天,也是应该的。”
徐胖伸了个懒腰,看了看桌子,笑道:“那倒也是,不过,你这食量也真是像个武人,那么多东西,你这肚子里是怎么塞得下去的?就算这样,也没见你胖啊,你这吃的都到哪儿去了?”
郑光看了看徐胖的一整块腹肌,一伸手拍了一下,大笑道:“我虽然吃得多,但我天天练武,你可见我什么时候没有练武?练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把我吃下肚的食物都给消耗掉,把能长出你这一肚子肥膘的多余的东西都给消耗掉,只剩下增长气力的腱子肉,你且看看,我这身肉,是不是硬邦邦的,和你那软绵绵的肉,哪个更有气力?”
郑光伸出自己的胳膊放在徐胖面前,摆出一个健美姿势,让徐胖看看自己强壮的肱二头肌,徐胖一脸便秘之色的捏了捏郑光硬邦邦的肌肉,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样的说辞,无奈地摇摇头,抓起一只包子就塞到嘴里,嘟囔道:“你不会是第一个交卷的考生吧?我交卷出来的时候听有人说是你第一个交卷的,而且三场都是。”
郑光也没什么好瞒的,点头道:“对的,的确是我第一个交卷的,三场考试都是,我就是用正常的速度写的卷子,这也没什么奇特的吧?”
徐胖点了点头,说道:“这倒是没什么所谓的,不过,你的文章是怎么写的?那三道四书题,还有后面那莫名其妙的策论,你是怎么写的?”
郑光瞧了瞧徐胖,笑道:“察觉出了什么吗?”
徐胖也瞧了瞧郑光:“你说说看。”
郑光笑道:“这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不过是陛下看到了南北同时获胜,认为这是大明重振国威的最好时机,而会试出题也绕不开陛下,所以出了这些题目,也算是顺应皇帝的心意,会试不过是小试牛刀,若我所料不差,殿试之时,咱们的皇帝陛下的这份心思,就该人尽皆知了。”
徐渭的面色稍稍动容,叹道:“你说,天子真的打算对倭寇和蒙古人动手?现在,真的是大好良机吗?”
郑光收敛笑容,说道:“如果你觉得不是,什么机遇摆在你面前,你都可以装作看不到,但是如果你觉得是时候了,就算有千山万水横在面前,你也一样可以跨过去,倭患以及蒙古之患是大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什么时机不时机可以决定的,只要皇帝有信心,皇帝支持,那么,这件事情,咱们就能办成!”
徐渭抿了抿嘴唇,缓缓说道:“那你说,皇帝是会先选择对付倭寇还是先选择对付蒙古人?”
郑光说道:“我所写的策论是支持先对付倭寇,再对付蒙古人,倭寇势力再强,也是大明子民为主要力量的,所谓的是一口饭,一条活路,而不是颠覆大明,所以倭寇之乱只是地方之乱,非全国之乱,而蒙古人有足以攻入中原颠覆华夏的兵力和实力,为了不让二百年前的惨剧再演,大明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以,我认为应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把东南地方之患解决掉,收拾倭寇的同时,练出一支百战精兵和善战之将,组成一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队,与此同时,整肃地方,使得东南税收恢复,朝廷财政有所富裕,即可支持北方大打出手,蒙古人不是倭寇,三五万军队就可以平定,太祖和成祖乃至于英宗北伐,哪一次带的军队也不下十万。”
徐渭担忧道:“那你所期待的,皇帝派你回东南平倭的事情,你可想好要怎么做了?既然皇帝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你就要做好准备了,我觉得,皇帝应该也很看好你才是,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你这厮到底能考到什么程度,万一一个不好考到了三鼎甲成了翰林,你要是不在翰林院里待上几年,怕是出不来的。”
郑光也有些烦恼,无奈道:“我也知道这些,但是如果不是翰林,今后的成就顶破天也就是六部九卿和地方大员,绝对没有可能进入内阁,实现我等胸中抱负,但如果我真的侥幸成为翰林,或者被选为庶吉士,没个几年的时间怎么可能顺利外放呢?要是有这几年的时间,朝廷允许我练兵对付倭寇,我定然有把握将陆上倭寇一网打尽。”
徐渭端起豆浆喝了起来,而后说道:“扫平东南可不仅仅是把倭寇一网打尽那么简单,咱们可都明白,这倭寇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除非朝廷开海禁,但朝廷要是开了海禁,又免不得遭到那些人的阻碍,怕不是几年的时间可以弄完的,与此相对,对付蒙古人反而更容易一些,只要打就可以,没那么多顾忌。”
郑光摇了摇头,说道:“文长,有句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我们现行对付蒙古人,而放着那些人在朝中的耳目不作为,他们会看不出来咱们收拾完蒙古人下一步就是收拾他们?而且,你可听说过朝廷里势力最大的晋党?山西那一块儿,可全部都是晋党的势力范围,比起东南海商,晋党才是最难对付的。”
徐渭的面色变得很难看,无奈道:“怎么就有那么多的阻碍呢”
郑光到不担心,要是没有阻碍,又怎么能算作改革呢?再说了,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自己能否考到那个位置还不一定,万一考不到,也不用担忧了,直接请求外放就是了,大不了不入内阁,要是真的那样,只能说自己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上天有意不让自己达成目标就是。
徐渭一想也是,便没有更多的担忧。
会试的放榜大约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考生可以用来好好儿的恢复元气,不过因为一想到即将放榜的事情,那种压抑的气氛就会抑制着考生们无法放纵的玩乐,除了有些自知肯定无法考中的没心没肺的家伙以外,大多数渴望考中的考生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是嚣张如徐胖,也是如此。
放榜前一日,以张居正为首的一群人又来到了郑光家中举办聚会,打着大家一起等待考试结果的旗号,之前聚在一起学习的一群人再次聚齐了,李春芳什么也不做,首先就来感谢郑光,说自己本想一考完就来道谢,但是一回家就病倒了,一直到今日才缓和一些,看着他苍白的面色,大家都不怀疑,不过对李春芳所说的“道谢”究竟是什么,大家还是有些兴趣的。
待李春芳略微讲述之后,众人纷纷为郑光敢于和锦衣卫搭话的勇气感到折服,不过郑光很轻描淡写的说道:“世人都说锦衣卫杀人不眨眼,但是我在东南杀掉的倭寇也不比他们少,为什么要怕他们?”
众人为之绝倒。
待到晚间,大家越来越紧张了,就算是郑光也不免的有些紧张,会试的成绩某种意义上可以主导殿试的成绩,会试考不好,殿试也无法翻身,大家到底是成为上流人物还是成为极品人物,都只能看这一次考试了。
一百七十三 夜谈(下)()
讲心里话,如果说郑光不紧张,那是瞎说的,就好比以前考试的时候,表面上喊着不紧张,其实不管是谁,就算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也还是会紧张,甚至紧张程度会超过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郑光,而且,他想做的一切,真的需要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起点,很多事情很多承诺都只是空想而已。
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大家都无法入睡,无奈之下大家决定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心,等心情宽松之后,说不定就可以入睡了,郑光便吩咐下人准备些茶水和小菜零嘴,大家围成一圈坐在桌子旁,或者坐在床铺之上,谈天说地,不停的说些有的没的,说些自己的宏图大志之类的,不过到最后,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郑光平倭的故事。
他们对于倭寇都有些一知半解的感觉,这也是因为倭寇从未威胁到大明内地,局限于东南之地,不是出身东南的士子基本上对倭寇没什么了解,而就算是东南之地出身的士子,对倭寇的了解也不见得就有多少,不知多少人不知道倭寇的真正内幕,还认为倭寇是来自日本的海盗,而和本国人无关。
这些未来的官员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未来会参与到平倭之策之中,所以,郑光觉得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倭寇的真实情况,对大明的未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未来会成为首辅的李春芳和张居正,如果他们更早的了解到倭寇的真相,或许也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也说不定。
所以郑光坐在椅子上,吃着花生米,喝着茶,慢慢拉开话匣子。
“你要说这倭寇多凶猛多难对付,我是不认同的,否则,那近万倭寇的脑袋又算什么?我用三千兵就能正面击溃四千倭寇,追而剿灭三千余倭寇,这就说明,大明之兵绝对不是对付不了倭寇的,倭寇没有传言中那么凶狠狡诈,那么强悍,他们也是人,也会被杀死,也会流血。
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们,这倭寇,最早的确是倭国内乱之中失败的将军手下的溃兵组成的海盗,但是,到现在,这倭寇的组成部分里,十之八、九都是大明人,剩下那十之一二才是倭人、佛朗机人和其余小国的海盗!而几乎全部的主导,都是大明人,不是那些异族人!”郑光一开口就爆出猛料,他注意了一下,除了李春芳面色不太自然、徐渭早就清楚了然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满脸的震惊之色,其中以张居正为最。
“什么?!全是大明子民?不是异族人?”张居正一下子站了起来,双目圆瞪的盯着郑光看,不可抑制的大声问道,李一元也极为惊诧的看着郑光,手里拿着刚要送进嘴里的花生米掉在地上,凌云翼瞪大了眼睛,一不小心茶碗从手上跌落,他却丝毫没有感觉,朱笈和杨豫孙双双愣住,刚才还在不停嚼动的嘴部顿时凝固。
郑光点了点头,说道:“在和倭寇对战之前,我就怀疑过,为何我们所知道的倭寇头领都是大明人,之前还以为是一些数典忘祖之辈投靠倭寇做事,被倭寇当作带路人从而重用,直到家师唐荆川先生向我揭露倭寇的真相,我还不相信,等我自己去面对倭寇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所抓住的俘虏里,基本上全部都是贴一片假胡子换一身假衣服装成倭国人的大明子民,一点倭语都不会说,全是浓浓的东南口音,不在当地待个十年是绝对说不出这种口音的!
我杀掉林碧川之后,还特意审讯了一批倭寇,从他们嘴里,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倭寇之起源,来自于倭国内乱走投无路之败兵溃卒,但是倭寇之壮大,直到为祸东南,朝廷难以剿灭之祸,起源于海禁,正是因为海禁,使得沿海居民赖以为生之海上贸易断绝,以至于大量失地民众无法糊口,除少部分得以入内陆做工,以各种方式求生之外,大部分人无法生存,只得铤而走险,以走司为生。
朝廷厉行海禁之后,亦大举打击走司之业,但是人是要吃饭的,没人会等着饿死,只要有把力气,都敢于为了性命一搏,武装走司就如此诞生,后来他们意识到一人走司,极有可能连累家人,而倭寇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于是他们改名换姓,换上倭寇的衣服,随便喊上两句倭语,就自己当了倭寇,自己去抢掠,去走司,以此求生存。”
张居正急道:“可是,可是朝廷之前也有厉行海禁,自太祖时期就有海禁之策,诏沿海居民片板不得下海,一直以来,大明都未曾取消海禁之策,即使是成祖下西洋,也不允许沿海居民私自和外藩做生意,为何,为何一直到如今,东南局势才败坏至斯呢?”
这也是大家的疑问。
郑光缓缓答道:“太祖时期,天下初定,张士诚余孽之流纷纷逃往海上,仍然为祸内陆,太祖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遂下令禁海,试图以此让那些余孽与海上倭寇失去内陆的支持,从而自己消失,再也不来内地,这是有道理的,况且当时天下户口大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