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夙秦 >

第39章

夙秦-第39章

小说: 夙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侍有些不解,说道:“丞相,秦灭我故国,我何不灭秦?”

    “秦国…毕竟是天子之国,亥之残暴,皆因赵高而起。”赵高语气有些冰冷,“若山东的大军进了关中,便是你我性命了解之时。”

    内侍闻言一颤,说到底,赵高还是怕死。

    “丞相,改上早朝了。”

    “嗯。”赵高将竹简放下,朝咸阳宮走去…

    麒麟殿上,数百名文武大臣左右而坐,一个个都是忧心忡忡。

    现在还能够坐在这里的,不少人都慑于赵高的权势,但他们虽然贪生怕死,可也有不少真心为大秦付出。

    不同于大难临头各自飞,在此的官僚大多都是秦人,哪怕如今赳赳老秦的精神早已消逝,可秦国就像一方孤舟,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保住这个孤舟。

    函谷关的战事早就传遍咸阳,如今咸阳不过只有五万守军,只要是个人都会慌。

    秦二世胡亥缓缓从后面走到殿上,坐在高高的龙案前。

    “吾皇万岁!大秦万年!”

    秦二世抬起慵懒的眸子,高声道:“诸位爱卿,有事便奏,无事退朝!”

    说罢,他打了个呵欠,身子斜斜地依在一旁,显然是昨日没有睡好。

    “陛下,臣有罪啊!”还未等其他人说话,赵高便抢先一步,噗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还请陛下责罚老臣。”

    其他大臣一个个都摸不着头脑,这丞相…又发什么疯?

    秦二世也吓了一跳,下跪可是大礼,更何况赵高是他的老师,一个激灵坐正身子,方才的瞌睡一扫而空:“丞相,有话便说,何必行如此大礼?”

    赵高哽咽道:“陛下先恕老臣的罪,老臣便起来。”

    胡亥不耐烦地道:“朕恕丞相无罪,丞相有话直说。”

    “陛下,六国余孽造反,已成气候,如今打到函谷关来了!”赵高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活像个可怜的老头。

    胡亥大惊:“丞相,你曾告诉朕,这些不过是一些小毛贼吗?如今竟能兵临函谷关?”

    秦二世的声音回荡在麒麟殿中,周围的大臣大气都不敢喘,赵高捶胸顿足道:“所以,这一切都是老臣疏忽了,老臣有罪啊!”

    见赵高这副模样,胡亥再大的气也撒不出来了,有的只是惊恐:“那函谷关有多少叛军?”

    一个大臣走出来道:“楚王胜命周文率三十万,称一百二十万大军进攻函谷关…陛下,如今山东大部分都已经被六国余孽掌控了…”

    秦二世大怒:“什么楚王,这天下只有大秦皇帝!不过一群盗贼流寇也敢称王,朕要御驾亲征!明日便出动!”

    “陛下,万万不可啊!”众大臣吓得魂不附体,“想当初始皇帝也少有亲征过,此时山东局势不明,若陛下出征,谁来主持咸阳大局,安定人心?”

    秦二世冷静下来,他也不过是三分火热罢了,随后道:“诸位可有出征将领的人选?”

    一人道:“王离将军为当今名将,可派他前往山东,剿灭盗贼。”

    “王离远在九原,还要防备匈奴,如今函谷关城破在即,远水如何救得了近火?”另一个大臣确实摇了摇头。

    秦二世心急如焚,看向了赵高:“丞相可有人选?”

    赵高早就内定好了人选,轻声道:“少府章邯。”

    “可是当年先帝东巡遇刺,那位救了父皇的英勇将军?”胡亥大喜,“还不宣他来面见朕?”

    赵高口中的章邯,曾经是一员宫廷禁卫的小将,当年张良刺杀秦始皇之时,便是这位小将救了秦始皇一命,被封为少府。

    当初,天上有一只大鸟一直盘旋在始皇帝的车顶赵政烦不胜烦,随即令人将此鸟射下,又是章邯,开三石硬弓,一箭便将其射下,始皇帝命令将此鸟煮食,当时胡亥就在旁边,把章邯定义为当世勇将。

    不一会儿,章邯便走了上来,众人不断打量着,只见此人身长八尺有二,须及耳郭,剑眉星目,魁梧,英武非凡,就连赵高都不禁赞叹了一声。

    “末将章邯,见过陛下,陛下万岁,大秦万年。”章邯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秦二世连说了三个好字,章邯的这一身好皮囊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凭添自信:“章邯,朕问你,如今函谷关大敌当前,山东盗贼肆掠,你可愿意统帅大秦锐士前往剿灭?”

    章邯早就知道山东的事,日夜担忧大秦的未来,不过碍于人微言轻,所以不敢透露分毫,如今机会难得,怎能推辞?

    “陛下,末将愿往!”

    “好!章邯,朕便拜你为大秦上将军,负责剿灭山东盗贼!”秦二世大喜,直接将兵符赐给了章邯。

    “谢陛下!”

    胡亥还有些不放心,问道:“章邯,如今函谷关有几十万大军,朕如今能调动的不过五万人,你觉得该当如何?”

    章邯回答道:“陛下,骊山囚徒有二十万人,希望陛下能够赦免他们的罪过和劳役,发给武器,便不愁军队了。”

    胡亥点头,当即下令赦免骊山囚徒,拜章邯为上将军,率二十万称七十万大军,东出函谷关。

第五十二章:南征() 
公元前二零八年,秦二世二年,这一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

    二月十三,夏国都城沮阳护城河通水,而各地涌来夏国的百姓多达一万三千户,因夏国耕地不足,所以只分配了答应的一半土地,这其中有一半人都来到了沮阳城落户,沮阳人口翻倍,一跃成为大县。

    一万三千户人,按照大夏律一户最少出一男丁服役来算,就是一万三千人,但如今处于特殊时期,即将到来的春耕,每一户则至少留一个成年男丁务农,这一万多户人有不少家中只有一个男丁,所以只征到一万人。

    而除去骑兵,赵凡如今手下的步军足有两万人,比之以往多出不少,而虎豹骑也扩张到了五千之众。

    如此一来,夏国的全部兵力就有两万五千人马了,但相比班余来说也还是少了一多万人。

    去年班余败退后,便一直留在居庸县休养生息,四周其他诸侯义军无人有能力吃下班余的三万大军,所以倒没有人敢去触碰这个霉头。

    回到居庸过后,班余总算将军队召完毕,总兵力近四万人,这数量在当今天下除了陈胜和秦国之外,也属于最多的那者了。

    要知道,哪怕在巨鹿之战时,楚国全国也只有十万人,其中精锐四五万,如今陈胜的几十万大军,实际上不光是“楚国”的,还有其他诸侯义军。

    沮阳校场。

    赵瑞和赵凡等人在点将台上检阅军队,校场之上,亮甲银盔,一片人海,夏国的大臣们见了皆是眼前一亮,大赞为雄师。

    “大夏的勇士们,秦二世胡亥残暴不仁,本君自起义以来,没有一刻不想带领你们冲进函谷关,将二世皇帝的头颅割下,以祭数十万亡魂的在天之灵。”赵凡望着校场上的数万人马,内心也是澎湃无比,这些人,是自己白手起家,经过三年努力才得来的,实属不易。

    下面的士兵们屏住呼吸,只剩下战马的喘气声,赵凡与赵瑞对视一眼,一抹自豪浮现在两兄弟脸上。

    “将士们,你们是不是如本君所想,到咸阳将那残暴昏庸之君的头颅割下?!”

    “想!”

    “吼!”

    士兵们举起手中武器大喝着,自天下一统后,始皇帝便开始大兴土木,胡亥继位过后,更是变本加厉,使得天下民不聊生,他们,都是其中的受害者!

    赵凡见到士兵如此态度十分满意,待众人安静下来过后,道:“可惜,那居庸令班余愚忠,愿为胡亥爪牙,自去岁起,便挡在我等身前,尔等当如何?!”

    “杀!杀!杀!”

    声音如海浪般传遍校场,就连数十里外都清晰可闻,赵凡哈哈一笑:“本君正有此意,诸位将士,今日,我大夏上将军赵瑞,便带领尔等南下征讨班余,将之挫骨扬灰!”

    “吼!吼!吼!”

    “出发!”时辰已到,赵瑞没有废话,与李玟、赵瑞告别过后,便带着大军出动。

    蒸蒸两万大军,如潮水一般涌出校场,对于此次出征,赵瑞信心满满!

    经过数月的时间,锁子甲已经做出两千多套,赵凡当即就成立了一支重步兵军队,持圆盾长剑,戴铁盔,在这个年代堪比战场绞肉机!

    相比后世,锁子甲可能是普普通通、只为便捷的铠甲,可在秦代,却可以完全当成重甲使用,除去弩箭,这个时候的其他兵器很难刺进甲缝之中!

    而据闻班余经过一个冬日,粮草即将消耗殆尽,去岁初冬便是一日三粥,如今更是一日两粥,而且干货量极少。

    不少秦军腹中常常饥饿,好在冬日消耗甚少,倒也没发生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班余也非常着急,当初粮草被烧,剩下几万石粮食按照正常情况只够几万大军吃一个多月,如今硬生生维持了一个冬季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已实属不易了。

    居庸县,班余在房中来回踱步着。

    “哎,这可如何是好,粮草已不足一千石,哪怕一日两粥,也只够吃三日了…哎…”

    一旁的妻子王氏安慰道:“夫君着急有何用,你从早上到现在都未进食,可莫要坏了身子。”

    说罢,她将一碗热粥放在桌上,心疼道:“还是吃点吧。”

    班余叹了口气,重重地跪坐下来,从一个月前他便开始茶饭不思,若不是这段时间有爱妻劝慰,恐怕早就积劳成疾。

    “哎…清妹,大秦如今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是有心无力啊。”班余喝了一口粥,面色稍微红润了一点儿,恐怕当今天下的郡守县令,也只有他能秦国而茶饭不思了。

    王氏不懂什么天下大事,更不能为夫君排忧解难,只能安慰道:“夫君所做的一切,天上的神仙都看着呢,哪怕做不成了,也没人能怪罪夫君你。”

    班余摇了摇头,他何止仅仅是为大秦做事,如今六国义军四起,大秦这座山岭即将崩塌,他要的是匡扶社稷啊。

    可是,现在虽有重兵在手,却是腹背受敌,粮草殆尽:“清妹啊明日你便收拾东西,我派人护送你和孩子回关中吧…”

    班余痴情,一生就娶一人,便是青梅竹马王氏,两人成亲以来已有三十年,却只育有一子,可惜的是这个儿子并不争气。

    “不,夫君,当年成亲之事恍若就在昨日,当日清儿说过,要与夫君白头偕老的…”话音刚落,王氏便摇头拒绝,她与班余乃是青梅竹马,可以说是在一起了大半辈子,如今要她离开夫君苟活是不可能的。

    “哎…”班余闻言心中一暖,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也罢,你让武儿走吧,回到关中后,靠着爵位他也能安度一生罢…”

    一个府中小厮这时在门外道:“主上,有重报传来。”

    班余阴沉道:“可是军中又有人闹事了?”

    数月以来,因吃不饱而闹事的士兵越来越多,刚开始只有几个人,到后来每次闹事者至少都有数十人了,这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依旧值得重视。

    “不是,是,伪夏来犯。”

第五十三章:老秦赴国难() 
“嗯?”班余闻言,深吸了口气,目光悠悠,“这赵凡是脑袋被驴踢了么,老夫没有找他便是幸运了,竟然敢自己送上门来?阿福,盗贼有多少人?”

    阿福抬头看了一眼班余,见主人心情平稳,便道:“有两万人,其中有五千骑军,与去岁攻击公子的骑军一般无二。”

    班余瞳孔微缩,去年攻打沮阳之时,对方也只有一万八千人马,还损失了五千人,听闻匈奴北患让其骑军损失过一千,如今即将春耕,哪怕能够从民间补充顶多也只有几千人而已…

    难道,盗贼没留一兵一卒,是倾巢出动?

    他如此想到,问道:“情况属实?”

    阿福肯定地说道:“属实,不过…主上,前些日子从赵地和渔阳、广阳等地有百姓迁徙到夏国…”

    砰!

    班余将手中的粥碗扔到地上,瞬间碎裂,吓得阿福一个激灵。

    “为什么没有告诉老夫此事?!”班余怒吼道。

    阿福被吓得不轻,连说话都有些结巴:“是…是……主母担…担心主上,所以没让小的告诉主…主上的。”

    话音刚落,王氏就从屋内走出,几个侍女走进来收拾着地上的碎渣。

    “夫君莫要怪罪阿福,那日夫君因国事操劳一夜未眠,是我让阿福暂时压下此事,夫君若要责罚,便罚我吧!”王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轻声道。

    “清妹,你这是何意?”班余一惊,连忙将王氏拉起,随后长叹一声,“也罢也罢,阿福,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