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夙秦 >

第12章

夙秦-第12章

小说: 夙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凡思考了一会儿,比了一个数字:“五百匹。”

    “赵贤侄,五百匹是否少了些?”李珂看看李玟,又看了看赵凡,显然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

    “我要全部换成粮食和盐铁,若李公有足够的粮食和盐铁,晚辈不介意提高交易量。”赵凡淡淡地说道。

    李珂闻言有些无奈,现在他手头的粮食大概也就价值二百多金,加上盐铁也凑不齐四百金的量。

    赵凡现在对钱财并不那么看中,之前他就以中原的马匹交易价格得到了五百金,韩广这种人也知道粮食物资的性,估计不可能用粮食和盐铁来和自己换,所以,在这方面自己就把目光盯上了李珂,甚至周通。

    “若加几十金的布匹不知可行否?”李珂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粮食和盐铁,粮食在这个年代尤为紧缺,朝廷是不允许粮食走私的,他也是好不容易才从关中和淮阴商人手中搞到这批粮食,盐铁虽说没有收为国有,但产量并不高。

    可李珂爱财如命,五百匹马能够给自己带来一百金甚至两百金的利益,今年胡人没跟他交易,如果现在不把这些物资出手恐怕等到春天一过今年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布匹我不要,若实在不行,李公可以用青铜兵器交换。”

    这个年代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顶峰,青铜兵器比起铁兵器更为坚韧锋利,秦剑就是一个例子,但兵器并不是哪个商人就敢随便走私的,毕竟这是属于军用物资,而且秦律规定民间不得私藏兵器。

    李珂其实有不少青铜兵器,都是曾经在上谷郡的燕军所留,这些年来他一直都不敢大批出手,现在还剩下一千多把青铜剑和数百青铜长戟。

    “也罢,这些兵器在老夫手中多年,如今还剩下不少,不如都给这赵凡,趁着现在咸阳混乱,否则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李珂想了想侍女们下去后,轻声道“赵贤侄,这兵器交易可是犯了秦律,还请两位贤侄不要让第四个人知晓。”

    赵凡大喜,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李珂还真有兵器库存,自己现在没多少可以准备的时间了,到时候一旦响应反秦,定然会遭到附近几个郡的秦军围剿,招兵买马临时拼凑军队,短时间是不可能有那么多兵器的。

    自己手下的王牌就是留在塞外的那支骑兵,但在中原他还需要一支步兵,可手下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器库存,这下子也算是解决了部分问题。

    “李公还请放心,晚辈知晓利害。”赵凡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而李玟也在一旁为赵凡做担保。

    其实,这么大的交易量,这何止是私藏兵器和走私,还涉嫌造反,虽说咸阳那位秦二世皇帝也不一定能够知道。

    赵高…嗯,据说是个曲线报国的份子…

    “既如此,老夫就放心了。”李珂松了口气,见房间内的下人都早已屏退,道,“赵贤侄,其实老夫手里还有两千多件软甲,不知贤侄是否需要?”

    赵凡和李珂闻言都是目瞪口呆,在大秦那么多的兵器私藏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没想到这家伙还有两千多套软甲,这家伙钱胆子还真是肥到了家!

    凡是甲胄在古代来说比兵器还要稀有珍贵,大秦的军队除了骑兵少量配有软甲,秦锐士实际上都是单衣作战,防御力相当低!

    战国初期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就是全副武装的军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配合方阵几乎无敌于天下。

    软甲虽说防御力并不是那么好,但面对游牧民族的弓箭还是很有效的,这也许就是燕国当初在上谷郡用来防御胡人的军队所留。

    李珂拥有这么多兵器和甲胄都没有被朝廷发现,看来他能够成为沮阳县长,并为北地几郡的巨富还是很有本事的…

第二十章:失望而归() 
“既然李公这么有诚意,那么晚辈就多赠与五十匹。”对于这种唯利是图的人,就应该给他点好处尝一尝,李珂自然高兴地接受。

    五十匹战马也算得上一笔财富,毕竟算起来那可是相当于整整五十金甚至更多,不少普通百姓一户奋斗十年也无法得到这么多财富。

    李珂一扫之前心中的不快和烦闷,他原来就觉得这是一次赚钱的机会,以前每年他的战马交易量其实也只有一两百匹,这次的交易额却已经达到了五百金,若成功全部倒卖出手,他至少能获得两百金的利润。

    一宗达到至少两百金利润的交易,放做秦代商人身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赵贤侄啊,你这次可来的巧,算是帮了老夫两个大忙,若日后有什么需要老夫帮衬的尽管提。”李珂连忙给赵凡和李玟斟上一杯酒,满面春光地说道。

    赵凡连忙称不敢劳烦,但借着酒意,故意道:“呃,李公,晚辈真有一事相求。”

    李珂脸色不动分毫,实际上心里很不是滋味,赵凡帮他把烫手的兵器甲胄给换走了,再加上也算是解决了他大批物资的仓储,可作为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商人,那什么无偿帮衬他也只是用来客套的话,谁能想到这赵凡脸皮如此之厚?

    “赵贤侄尽管说!”

    李珂虽然不情不愿,但这么大的交易量和可预见利润都是赵凡带来的,所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栽,当然,只要要求不过分的话。

    赵凡看到李珂这一副死了妈一般的表情,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而李玟也是早就知道李珂这种性格,对此除了无奈也就只有无语了。

    “晚辈听闻李公府上门客众多,慕名已久,今日前来,是向李公打探一个人的。”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战马一下子就去了这么多,赵凡也是很肉疼,之前与韩广的交易虽说没有实用的物资,看起来没有李珂这一桩划算,实际上作为知道历史的赵凡可是赚大了。

    因为,韩广,必然会成为燕王,上谷郡当时也轻松落入他的手中,而若是韩广不同意将上谷郡拱手相让,那么自己就会随时处于后世刘备的境况,可以说,有了地盘才会拥有一切,所以赵凡并不觉得亏。

    “竟只是此等小事。”李珂脸色恢复如常,在沮阳打听人在他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更何况这人还是他的门客?“不知此人唤作何名?”

    “此人名叫黄石,赵凡听闻此人精通道家之学,于是想求得养生之法。”赵凡把早就编好的借口说出,黄石公传说中是修成正果,被道家封神封仙的,即使没有这么夸张,黄石公对于道家的研究绝对达到了很深的程度,想来名气稍微透露点儿出来让自己知道也没什么不正常的。

    李珂疑惑地看着赵凡,突然忍不住一笑。

    见李珂如此,赵凡也不生气,难道这里边有什么猫腻?还是说自己真的想多了,此黄石非彼黄石公?

    “现下诸子百家道家确实有黄石此人,他将道家精髓了然于胸,其博学与才华在大秦堪称罕见,但黄石公喜于过着隐士的生活,没有人知道黄石公身在何处。”

    李珂叹了口气,他虽然贪财,可更喜欢养士,这黄石公是天下难得的大才,虽然凭借他小小一个县长不一定能够招揽过来,但李珂还是觉得可惜至极:“老夫门下之黄石非彼黄石公,不过一武夫罢了。”

    赵凡这才想到,秦末时期黄石公好像隐居在下邳一带,张良就是在那碰到黄石公的,之前赵凡还怕黄石其实也就是人们捏造出来的,在看到李珂的门客名单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后世关于黄石公太过于神话赵凡不得不怀疑此人是否真实存在,没想到,黄石公不但真实存在,看来他在秦末也比较有名,黄石公的能力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

    “原来如此。”赵凡轻轻地叹了口气,还以为遇到了大才呢,结果不过是黄粱一梦。

    如此残酷的现实虽然不至于难以接受,但赵凡岂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于是要求见了一面李珂府上的黄石。

    这不见还好,一见吓一跳,看着眼前这个魁梧,说话粗犷的家伙,身上没有半点诸子百家的味道,而且这人看起来有些傻乎乎的,据说几年前李珂亲自押送货物时碰到匈奴人,这家伙所在的村落被前者破坏,全家都是为匈奴所害,黄石当场就疯了,李珂将此人收服后,知道此人也只是脑袋受了刺激,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

    难得的,李珂那恐怕是他对外人唯一一次动恻隐之心。

    见到黄石过后,赵凡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秦末豪杰名士虽然比之后世三国也不遑多让,但大部分人都是贵族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其他的不是隐士就是早早地被人招揽。

    熟知历史的赵凡知道,不管在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人才最为可贵,而乱世中的武将和谋士则尤为。

    到现在,赵凡手下能够担当大任的也就只有赵瑞,而李玟还处于纠结之中,对于李玟这个人,赵凡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的到来,恐怕此人就算不死也要被送到北海,不然按照李玟的才华怎么都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

    文武仅仅只有两人,而且还是准二人,一人勉强处于成长中,一人还在挣扎内心。

    在见过黄石过后,赵凡失望地回到客栈后就让人着手接收交易的物资,这时候红马军潜入的几十人已经和自己联系上了,连忙从中调取了几人,在城中和城外买了不少庄园他们将后面到来的红马军全部集中在城外的庄园中,并调了十五六人看守粮食辎重。

    如此之多的粮食辎重,加上最开始在黄权那里买的,凭借字据从周通那里进行实现最后的交易后,自己手中的粮食已经有了四万石,剩下的也有几万斤的盐铁等辎重。

第二十一章:秦末起义 一() 
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四万石的粮食也只够三千人三四个月,好在春天到来,那些战马已经可以不再吃人的口粮了,偶尔可以给点儿大豆。

    按照自己的预算,赵凡觉得至少得存个三四十万石的粮食才能保证自己养活足够的军队,但在上谷郡粮食太过于难得了,羊肉还好说,这年头羊肉还没有稻谷贵,但活羊在这个年代是不可以大规模宰杀的,因为大型牲畜在古代是很难量产的。

    赵凡只能把目光盯着上谷郡的那些土地上。

    上谷郡的土地除去北部,其他地方还算肥沃,甚至还有海盐产出地,人口在北地几郡中也算得上多的了,赵凡相信只要稍加整改,粮食高产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部署在上谷郡的力量,赵瑞传信来说他已经在北部地区暗中招了两三百人,这让赵凡很是满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红马军一个接一个到达了沮阳,赵凡逐步将他们安插在城中各处。

    韩广在上谷郡的那些士兵也逐渐朝着渔阳那边转移,上谷郡的形式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李四,你带人去把北城门给布置好,千万不要出纰漏,另外,盯好郡守府。”赵凡桌上是整个沮阳县的地图,“至于县长府…暂且不去管,相信到时候李珂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沮阳县如今总共有六千户人,在上谷郡算是比较少的,其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是上谷郡治和北防重镇,也是战国时期燕国西防赵国的屏障,其实上谷郡还有其他十五个县,其中大县三个,小县十二个,加上沮阳县共十万户人,人口约三十五万,其中青壮大致有六万人,总兵力大概为两万郡兵,想要攻克沮阳,赵凡还需要从上谷关起,攻克上谷郡北部五个小县,但这五个县的兵力总数只有三四千。

    秦灭六国后,主力军主要分布于关中、九原郡、上郡和岭南,其他地方都只是用来维护领土的郡兵,其县长令和郡守大多数都是秦人,但也有不少地方例外。

    而军队其实都是掌握在郡尉和县尉手中,这些人都是秦人,就算如此,秦朝还是将六国故土的郡县兵力控制在一定数量中,一个县的兵力在几百到两千不等,就是防止造成叛乱的后果。

    历史上项梁能够迅速将项家军滚雪球般从最初的八千人到数万,就是因为江东一带的郡兵皆为楚人,只要秦国的军官一死,很容易因为家仇国恨而响应起义。

    郡兵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用的简陋的长戟和戈,觉大部分都是以弓箭兵为主。

    上谷郡的郡兵大多数都是燕赵之人,但百主以上的军官有七CD是秦人,虽说自己有信心能够拿下上谷郡,但赵凡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自己手下加上刚招的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三千人都是骑兵,即便自己将骑兵配上马镫,并对兵器搭配进行改良,算得上是准重骑兵,可骑兵根本就不擅长攻坚战。

    赵凡连忙传信让赵瑞吩咐郑渠他们现在全部造攻城器械和箭矢,也让赵瑞加紧时间招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