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位置。”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杨明志的话像是天方夜谭。
这里,尤其是一直旁听的多布洛夫和卡拉什尼科夫,两人都联想到一些诡异的画面,火箭弹不停调整自己的飞行方向,德军的坦克无论怎样逃跑,都逃不过被击中的命运。
两位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的多布洛夫,他虽没有卡氏的战场经验,多布洛夫好歹是上过大学的人,他立刻想到了将军说的可能是什么。
多布洛夫猛地开口:“局长,您说的,该不会是无线电遥控吧?”
杨明志大吃一惊,他惊讶的看着一度非常安静的多布洛夫,不由感慨他的想象力。
“多布洛夫,您能继续说一说吗?”
“嗯好的。”多布洛夫突然陷入兴奋,他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和局长对上了,这便兴奋的说:“美国人特斯拉将无线电操控机械变成现实,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无线电俱乐部的人也搞出了遥控小车。我想着,一个遥控器既然能遥控电动小车行进,换做别的东西,比如说船只、飞机,甚至是火箭弹,理论上绝对可以。您说对吧,将军同志。”
“当然!”杨明志激动的问:“多布洛夫同志,如果您有一些机会,您能否研发出可遥控飞行的火箭弹。”
“这……”一瞬间,多布洛夫想到几天前局长对自己说的话。所谓未来,设计局监督枪械生产的人可以是卡拉什尼科夫,而自己,不必在执着于枪械研究。设计局非常需要研发火箭弹的人才,现在的多布洛夫觉得自己的重大机遇就是现在。
“我能!”多布洛夫咬咬牙刚毅的说道。
关于搞无线电遥控,多布洛夫明白它的一套工作原理,剩下的是将其和武器结合,形成一整套武器系统,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但成果将是革命性的。
杨明志深深的点点头:“未来无线电领域的军事化发展有着巨大前途,多布洛夫同志,也许您能成为苏联这方面,乃至世界方面的先驱者。”
“啊!谢谢您的鼓励。”
“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什么无线电遥控火箭弹,而是有线遥控!”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的遥控,最终结果就是火箭弹飞行途中因地制宜的拐外,去击中走位最刁钻的德军坦克。
杨明志猛地拍拍手,把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自己这里。
“同志们,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大威力的火箭弹直接摧毁德军坦克,达成结果只需要一枚鲶鱼就够了,就是实现这一过程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利用科学技术,现在我想到了一个计划,我也非常确信,以联盟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它!”
就在这个小餐厅里,杨明志成为第一个提出“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炮”的人。
那么说,以苏联当前的科技水平真的可以实现它?
当然可以!
杨明志在沼泽地研发成功的“鲶鱼”,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其发射管内做了膛线,弹体的尾翼也做了一点角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箭弹失去了一点设计速度,却因为飞行时的旋转,整体具备很大的稳定性,因为弹体本体就形成拖着白烟的旋转陀螺了。
但现阶段的反坦克导弹,可不能要求它在发射时就开始旋转。
固然旋转式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它更容易抛出金属导线,但要控制较高速度旋转的弹体的飞行方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它虽然可以解决,1942年的苏联肯定是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
所以该用怎样的办法呢?在那个位面,战后不久苏联面对法国人搞出的反坦克导弹,马上研制出自己的。
毕竟某种意义上,那时候的反坦克导弹就是一个可以控制尾翼方向舵的特殊火箭弹罢了。
无论是控制方向舵还是矢量喷口,都是为了使弹体获得一个不同于中轴线的力量,实现弹体偏转。它实际是非常简单的技术,简单到可以快速实现。
弹体旋转有利于抛线,并不意味着不旋转就不能抛线了。金属导线实际只需要一根特殊铜丝就够了,铜丝缠绕在尾翼后端的弹体上。
铜丝非常的细,两千米铜丝缠绕在弹体上,实际也是薄薄的一层。金属色可以用胶粘接,而弹体起飞时的拉力,能轻易的将铜丝拉出。
现在的苏联喜欢用无烟火药赋予火箭炮动力,其燃烧的温度超过一千度。作为导线的通丝,其熔点比热焰温度高一点。即便如此,用通丝做控制导线也是合格的。
毕竟弹体在快速飞行,盘绕的铜丝不停被扯下来,一个位置的铜丝最多瞬间和热焰接触,就被抛在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熔化。
借助这根铜丝,射手调整方向舵,继而完成最基本的四个方向的运动调整。甚至对那个手柄进行一番改造,从而达到一个手柄控制全部方向舵的程度。
杨明志的这一番解释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绝非天方夜谭,分明就是展开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此,对他奇思妙想的再多赞誉都没多大意义,在做的各位都只有一个疑问——梦想何时变成现实。
巴尔岑急不可耐的问:“将军,您何时拿出实物让我们装备上。有了它,我就再也不担心德军最强坦克了。”
德军最强坦克?目前它应该是虎式。但德国的虎式还属于一个机密,对此苏军对它知之甚少。好在苏军在研发自己的重型坦克KV1的时候,就相信西方多个国家也在这么干。所以德国如果拿出一款重型坦克上战场,或许苏军会被突然打懵,缓过神来后苏军的反击会非常凶猛。
那个位面上,德军在1942年底派出虎式在列宁格勒参战,可惜四辆车里只有一辆能持续作战。哪怕一辆也够了!一时间苏军的多种反坦克炮不过是给老虎身上挠痒痒,而88毫米的防空炮射击地面目标,那威力实在恐怖。
苏军很快就有样学样,把自己的85毫米防空炮装上T34的地盘,如此T3485就诞生了。虽说T3485的单车性能不如老虎,胜在苏联一个月的T3485产量赶得上“德国动物园”半年的产量,苏军以极快的产量弥补单车性能不足。
即便是不足也是暂时的,等到更大口径主炮的IS2上场,老虎超过一百毫米的装甲已经没什么意义。
杨明志参与进来的位面,由于杨明志已经动了生产研发反坦克弹道的想法,战争必将发生重大转变。
他绝不是想想就算了!
就在这房间里,杨明志心里下定一个决心,这番回到新西伯利亚,首先给自己部下开个会,然后亲自去找李森科,要求他召集科学院里的一些人才。杨明志估计,只有这种手段,方可短时间内完成反坦克导弹的生产。
即便如此,他不敢奢望一个月能把理想变成现实,也不奢望生产完成后能交给老部下去破防帝国师的装甲防线。
终归它一定能量产,是哪些部队能最先装备呢?
当然是老部下的三个师,所以,他们经过一场大战后,已经要保存最基本的建制,在补充兵力的时候顺便补充反坦克导弹。除非,他们全军覆没……
第1896章 杨明志谈巷战(一)()
当下帝国师虽有四百坦克,数量目前基本保持在当前数量。他们迫于战局现状,帝国师师长不得不将它们相对分散的排布。
帝国师,它曾是莫德尔进攻的王牌,尔今已经是防御的底牌。
第九集团军现有八百多辆坦克,两千多辆步兵装甲车。其中一半都在帝国师手里。
毕竟莫德尔在消耗战中重装备不断减少,麾下的另外几支装甲师,一个师原本的四百辆坦克,仅剩下一百辆保有战斗能力。
帝国师成为防御底牌,在援兵和重装备足够充裕之前,帝国师之于斯摩棱斯克的盾牌作用,还会继续下去。
这就是所谓帝国师的上万老兵已经在东线作战一年有余,他们不得后撤休息的本源。
他们不能离开岗位,因为在他们面前,德军相信苏军的坦克已经增加到一千辆!
德军普遍看不起苏军坦克质量,对其坦克兵素质也是蔑视态度。
固然对敌人的蔑视是各个军队的常有反应,不过苏军当前坦克兵确实有自己问题。
T3476有自己的设计缺陷,车长和驾驶员的视野有很大盲区,因为车载无线电暂且只能安排到排,这些缺陷导致苏军是中型坦克的单车作战能力天生不高。
好在苏军总是把坦克作为突击力量,集群使用冲垮德军防线,达成这个目的后,之后的作战往往就是步兵负责。
所以,帝国师的上万老家伙们,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只要歼灭苏军进攻的坦克集团,苏军的攻击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可德军也不敢贸然进攻。
帝国师实际上有能力发动一次闪电进攻,但是之后呢?
苏军的反坦克能力根本不是废物,固然帝国师集结所有装甲部队奋力一搏,必然在作战初期能取得不俗战果。结果自己缺乏友军支援,终归就是一次愚蠢的孤军深入。
帝国师或许可以严重消灭苏军39集团军作战兵力,结果友军跟不上,帝国师很快就会陷入包围。而斯摩棱斯克缺少一面巨大盾牌,苏军会派遣其他部队猛攻,一旦斯摩棱斯克失手,莫德尔所有部队就该考虑放弃这坚守一年却在缓慢损失的阵地。或许莫德尔能夺回斯摩棱斯克,却也失去了夏季的全部阵线,苏军的“阴谋”也就得逞了。
自动勒热夫失守后,莫德尔知道自己所部已经陷入绝对的被动局面,能像现在坚守住当下的防线,恐怕并非德军的防线固若金汤,而是苏军在八月份的猛攻和九月份的消耗战,苏军的锐气已经丧失掉了。
按照常理,这种状况最适合全面反攻的!
莫德尔知道自己现在获得了一个重大战机,可是……手里没兵啊!
自己麾下有超过二十五万人的作战部队,其中还有一支堪称强悍又一支主张进攻的帝国师。然而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情况?正面的苏军作战兵力很可能是自己的三倍,而且苏军的兵力补充更为快速,他们也是群根本不怕死的莽夫。
莫德尔根本不看好苏军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组织大规模部队进攻损失总之非常严重,可他们还是能继续组织强大兵力开启下一轮进攻。
莫德尔非常有自知之明,苏军可以组织十次八次的进攻,每次损失了十万人,苏军还是能够承受这般损失,并快速补充兵力。自己的第九集团军就这二十多万人,把斯拉夫民夫或是来自西欧的志愿者组织一下,顶多凑够三十万的作战兵力。
那有如何?这点兵力在十月份展开进攻?真是疯了!
去年同时期,接近二百万人的精锐向着莫斯科猛冲最后也是失败了,区区三十万能做什么?全面进攻就是全面战败,其结果就是自己全军覆没,斯摩棱斯克被苏军占领。
莫德尔本人是个死硬派,他认同小胡子的各种主张,但他现在对小胡子强加于自己的军事命令满脑子就是怀疑。
德国虽然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念,莫德尔知道按照命令组织进攻意味着全面崩盘,他就是抗命,他知道小胡子拿他也没办法!
所以莫德尔现在不会命令帝国师进攻,狼堡方面,他们一度希望帝国师带头进攻,尔今狼堡的一众高级参谋、重要将军们也在力劝小胡子不要再命令莫德尔进攻。
好在小胡子的思绪都在南俄,其下令莫德尔“坚持不懈的进攻”,也是为了防止北方苏军南下增援,以求减少保卢斯所部的压力。
毕竟德军战略中心都在南俄,北方的莫德尔和路德维希的两个集团军,五十多万一线兵力,最好暂时稳定住现状,增强防御应对苏军一定会发动的冬季攻势。
是啊,俄国人自古以来就乐于发动冬季攻势,这在西欧各国都达成共识。
所以,小胡子有自己的考虑,莫德尔更有自己的考虑,前者是考虑整个帝国的命运,莫德尔是考虑他麾下二十多万将士的命运,这里面的矛盾不可调和。
只是这次狼堡的德国军事专家们,他们万万想不到,苏军新一轮冬季共识是有多大的魄力。
帝国师将面对不同以往的敌人,某种意义上,帝国师要面对曾有一战之缘又改头换面的老对手的新式进攻。
杨明志提出了有线制导火箭弹,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快速完成。
面对着惊喜的大家,杨明志郑重其事的保证:“同志们,我会像以前那样,尽快完成我的概念。我很可能迅速成功,但我估计即便快速成功,上级不会下令我立刻量产。即便如此我还会生产,就像我们在远东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