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太子重生-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整天打来打去的?”接着,他又把多兰那云的事和达奚望说了一遍。
达奚望从来没听他提过多兰那云失踪一事,现在是第一次听说,他问独狐忠:“纥骨力怎么可能同意退婚?”
“是啊,我也没想到,估计是汉军给了他什么好处,不过这也不要紧,只要他不追究此事就好。”
达奚望明白了,从独狐忠那出来的时候,达奚望已经知道自己不能再左右大局了,汉军通过各种手段,将东胡实力最强的拓拔、西乌桓、多兰、青牛等部都拉拢了过去,而且现在东胡各族都不想再与汉军打仗了,他知道停战已成事实,只有耐心的等待时机才有可能重新统一东胡。
在达奚望与东胡各部渠帅、小帅与汉军统帅张全见面之后,东胡与大汉之间的战争正式结束了,按照草原上的规矩,双方喝血酒,发毒誓就算认可了停战的有关条款。张全不放心,可他也知道现在没有签署协议这一说,于是找人在石碑上把事情的经过刻下来,石碑正面刻着东胡之战的经过,背面刻着有关的条款。然后他又以要把条款禀报皇上为由,找来一张羊皮把条款又抄了一遍,双方在羊皮上按了手印,最后把这张羊皮送到长安保存起来。
汉军终于撤了,新军第三师与一部分边军步卒暂时留在大泽及柳城地区,新军第一师和第二师则在郑度的带领下返回长安,赵破虏的边军铁骑也撤回了大漠,而张全带着自己的警卫营,以及李锋、郝平山、李陵等人随赵破虏返回大漠。而陈文博已经向独狐忠提亲了,独狐忠爽快地答应了,可惜他的身体还不是很好,于是派了自己的儿子步六弧与陈文博一道,去渔阳接多兰那云,再回长安成亲,张全答应他,一定找皇上来给他赐婚。
张全名义上是要向赵破虏请教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带大家去飞鹰的家里瞧瞧。他们一进入大漠,就与赵破虏告别,然后快马赶到了野狼坡。
张全是第三次来这,一次是跟着霍光在此伏击匈奴人,另一次是跟着刘据与匈奴决战之后返回时从这绕了一圈。现在距离那时已有六年了,野狼坡的变化很大,那时因为战乱,这里没有什么人烟,现在飞鹰手下近百人生活在这里。而飞鹰自己几年来只回来过三四次,每次也就一两个月,所以他根本顾不上这个家。
晚上,飞鹰把大家安置下来,然后亲自动手给张全等人烤了只全羊。张全笑着问他:“飞鹰啊,我们一下来了几百号人,会不会把你吃穷了。”
飞鹰装着认真地想了想,然后说道:“住上一个月没问题,可要是住上半年就不行了,那我真要饿死了。”
大家全都笑了,接着张全又问了一句:“现在这里的人都能活下去吗?不用再抢来抢去了吧?”
“那是,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每年秋天大家都会去南边换点粮食布帛什么的,过一个冬天没问题,你们就是想喝茶我这里也有。”
李锋故意装作很遗憾的样子说道:“可惜了,当初一顿饭就把这么好的地方给了你,要知道是这样,打死我也不给你。”
飞鹰急了:“什么一顿饭?你们从中午吃到了第二天,那一次就够我吃好几年的。”
大家又笑了,郝平山在一旁安慰他:“放心,没人要到你家抢东西,下次有这样的封赏,你还要不要?”
“要!当然要!”
“那你还请不请客?”
“这个么……到时再说!”
大家又是一阵轰笑,张全笑得很开心,他自己都记不得有多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第1章 军校新丁(1)
东胡的硝烟算是暂时散去了,张全也得胜还朝了。刘据虽然有很多事情想找张全好好地聊一聊,可他还是先让张全回家过了三天,因为他知道,张全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张全总算有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陪陪妻子与一岁多的儿子,远离战场上的硝烟。
不过这种日子只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刘据派人把张全和李仲元都找了来,他们把宫女、太监都赶走,单独在一起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秘密商议。
张全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刘据了,不过这么长时间刘据的变化不大,除了开始留胡须之外,看上去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
刘据亲自端起桌上的茶杯递给张全:“来,庆功酒还要过几天才能喝,我先敬你一杯茶,算是给你洗尘。”
张全笑了,他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咂了咂嘴,把茶杯放了下来,说道:“据哥,虽然这是好茶,可我辛苦了这一年多,你总不能只给这个奖赏吧?”说着,张全指了指旁边狼吞虎咽的李仲元:“瞧瞧,仲元在这儿什么都没干却还有的吃。”
刘据还没开口,李仲元不干了,分辩道:“什么叫什么都没干?你以为我这段时间天天都在玩儿啊?你不想想,要是没我,你能在前方打得那么顺吗?”
张全懒得跟他计较,转过脸来问刘据:“据哥,我离开了一年多,朝中没什么大事吧?”
刘据笑了:“大事有不少,不过都是好事。仲元说得对,他这段时间的确出了不少力,虽然盐铁之利让给了国库,让国库的收入翻了一倍还多,可有仲元在,少府的收入是有增无减。现在,连我都不知道他有多少钱了。”
“这么有钱?我说仲元啊,你赚了那么多钱,有没有我一份啊?”
“有!当然有!我想好了,等再过几年,我也办个跨国股份公司,然后分你一半股票。”
刘据也插了一句:“你放心,仲元他不是贪财的人。去年黄河发大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有的人都开始卖儿卖女了,多亏了仲元,短时间内调集了大批的物资,这才解了燃眉之急,他现在比国库和少府还有钱。”
李仲元笑了:“据哥,你开玩笑吧?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这还不是因为少府和国库拿点钱出来,需要大臣们不停的商议,可我就不用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长江流域不敢说,至少黄河沿线已经在我的控制之下了。”
“听到没有?”刘据开始诉苦了,“这可是他自己说的,现在连我都不敢得罪他,他只要不高兴了,就能让全国的物价上涨一倍,那样的话还不把我忙死?”
张全装作吃惊的样子问李仲元:“怎么?你想造反?”
李仲元连连摆手:“哎!这可不是我说的,这些都是据哥的主意,是他要我把钱都划到自己名下的,本来我是想把钱都给他,可他不要。”
“为什么?”张全奇怪了,问刘据。
“这个以后再告诉你们,今天找你们来是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什么事?这么急?”张全奇怪,自己回来才三天。
刘据正色说道:“是这样的,这次平定朝鲜半岛和东胡,你的功劳不小。不过恐怕最近两年很难再有这样的大仗了。南边哀牢虽然紧靠交州和巴蜀,可惜山高林密,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征伐,而要想平定西域诸国更需要耐心,贸然兴兵只恐劳民伤财,所以只能等待时机。至于日本诸岛则是海军的事,周家羽在那做的有声有色,我已经准备给他弄个总督干干了。”
张全一听这话来了精神:“好哇,跟他说一声,下手狠一点,下手越狠他的官职就会越高。”
“呵呵……”刘据笑了两声,接着说道,“这几年,大汉的国土大了一倍,父皇已经收回了各番王手中的特权,现在新占的东越、南越,以及西羌的当地士族多数都被我们迁到了内地,还算比较安定,可我还是对北边不太放心。”
“北边?”张全没明白刘据的意思。
“对,就是北边。整个草原我都不放心,要知道,如果以后外界还有什么能影响我们大汉的,就一定来自草原,我想这个道理你是明白的。”
张全想了想,反驳道:“不对呀?这次我特意到大漠绕了一圈,那里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没发现有什么不妥啊?”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现在那里刚刚平定,我们在那里又驻有重兵,当然不会有人冒出来。可日子一长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后一定会向西发展,那样的话就不可能在大漠驻扎重兵,而且马上东胡各部也会进入大漠,如果真是这样,汉人、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西域各国的人,以及以后还可能出现的扶余人,整个草原就可能再次出现争斗,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中原或西域各地。”
张全还是有点不相信:“不会吧?只要我们给他们吃饱穿暖,谁还会造反?”
刘据摇摇头:“这不是吃饱穿暖就能解决的事,人就是这样,你总要给他点事做,当初活不下去的时候,人们就想能有口吃的就满足了,可一旦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就又会出现新的要求。其实我们暂时还不需要那里的牛羊矿产,我们现在只需要那里的战马。”
“不,我们还需要那里的一样东西。”张全突然想起来了。
“什么?”
“士兵!草原各族都是天生的骑手,他们都是很好的战士,我们如果以后西征,他们是必不可少的。”
刘据点了点头,可他还是不放心:“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我对他们总是不放心,这次你在东胡的做法好,设立总督府。我已经决定了,把护羌中郎将和护匈奴中郎将都改成总督府,再加上马上要成立的日本总督府,我们大汉就有四个总督府了。以后我们可以把这变成一种模式,用于对新占之地进行管理,你们看怎么样?”
第2章 军校新丁(2)
听说要建总督府,李仲元突然插了一句:“日本这个词不好,要想办法换一个。”
张全反问道:“换什么名字?东瀛?倭岛?扶桑?好象都差不多啊!没一个好听的。”
“嗯……是差劲点。”李仲元想了想,然后说道,“干脆就叫东海群岛,怎么样?”
“东海群岛?”刘据嘀咕着,并没有什么意见:“行,你们没意见就这么定了。就建立这几个总督府对新占之地进行管理。”
“就这点小事啊?”张全没想到找他来就为了起一个名字,“害得我急急忙忙从家里赶过来。”刘据接着说:“你别急呀,我还没说完了。马上没有什么仗打了,你想去哪儿?眼下,包括你岳父在内的一批老将军年龄都大了,需要培养一批新的骨干,我想把你的第一师抽出部分人来,送到各个部队去,也好巩固你在军中的地位,至于你的位置我帮你想了两个,一是去大汉帝国军事指挥学院当院长,二是去总参谋部当总参谋长,你自己挑吧。”
张全想了想,说道:“既然最近没什么战事,那我还是去军校吧。”张全不愿去总参谋部,因为至少现在看来,总参谋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连一次象样的作战计划都没有,几乎就是后勤补给机构,考虑的只是如何为参战部队准备粮草。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刘据也有同样的想法,“至于你的人如何安排,你自己看着办吧,不仅新军各师,就是边军和郡国军也要安排人。”
“为什么?”
刘据解释道:“一来刘丹的事过去几年了,可我们一直没有清查他在边军和郡国军中的余党,借此机会正好把这些人清除出去。二来我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事改革,把边军和郡国军改为国防军,也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全国除了现有的十个师之外,再编三十个师,六十万人,然后将各师主要军官到军校进行轮训,以便为日后的西征创造条件,你看怎么样?”
“好,不过我有个想法,现在一至九师是大汉的主力,可以编为禁卫军,作为对外征战的主力,第十师我建议进行扩编,编为三个师,称为御林军,编三个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御林军的战斗力,平时一个师担任宫廷守卫,一个师训练,一个师在外征战,这十二个师都采用三旅九团的大编制。而国防军各师可以采取两旅四团的小编制,这样更灵活一点,需要时可以进行扩编。整个国防军就可以达到一百个师,每师六千人,这样的话整个汉军人数就将达到一百一十二个师,近一百万人。”
“嗯,好!还是你有经验。”
“我还没说完了,国防军可以采用征兵制,每年进行征兵,除去军官和骨干外,一般服役期为三年。三年之后可以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也可以进入禁卫军或御林军,这两支部队都采用募兵制,服役期可以在十年以上。”
刘据明白了:“你是想用征兵制保证兵源的质量?”
“对,一年征召二十万人,十年就能有二百万人的兵源储备。而禁卫军和御林军也可以通过募兵制保证他们的战斗力,至于草原上的各个民族,可以就近组成民兵师,平时放牧耕种,战时参加作战或进行后勤补给。”
“好,就这么定了。我就知道你的鬼点子多,这样的事找你最合适。对了,你才从东胡回来,你觉得谁担任东胡总督最合适?”
“陈文博。”张全想都不想,“你不提他我还忘了,这次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