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龅厍蚪坏溃⌒氖×Γ⑶矣姓哐有暮么Α�
就是这么一个地区专署常务副专员的秘书,也不敢来南华大酒店吃个饭,一方面说明周秘书是低调务实的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南华大酒店的消费水平之昂贵。
梁红兵电话里说李路要请他吃饭,其实正中他下怀。他正头疼怎样请李路吃个饭谈点事情呢,于是就顺水推舟,并且先一步过来,自己要了个包间等候着。
周秘书遇到的事情无非就是工作上的事情,并且当前这件事情,关系到他的前途,很关键的一步。
但他拿不住李路会不会帮这个忙,又或者,李路有没有能力帮他这个忙,那毕竟是一件需要投入很多钱的大事。
不安与焦虑之中,似的他很难静下心来享受八十八最低消费起步的高级餐厅服务。
不一会儿,李路和张卫伟以及梁红兵到了南华大酒店,问了一番周先生的所在,马上有服务员把他们领进来。
周秘书站起来,李路大步走过来,道,“周秘书,这个怎么好意思。”
“李路,咱们不说客气话。”周秘书请李路在身边坐下,指了指服务员,道,“同志,可以上菜了。”
已经有了当官的风范。
李路道,“周秘书,我订好了包间了的。你怎么又搞一个。”
周秘书正色道,“这顿饭我请,你别跟我争,原则问题。”
梁红兵满不在意的说道,“吃个饭别上纲上线的,老周,言重了。”
“今晚这个饭,该我请。”周秘书知道张卫伟是李路的心腹,当即也不避讳,直接说道,“小李,实不相瞒,你今晚不找我,我也要找你。”
进来的时候,李路已经看出来了,周秘书似乎又遇到了什么难题,而且比上次处理罚没车的事情还要大。
梁红兵也瞧出来了,周秘书有事要找李路帮忙,于是便说道,“要不等上菜了边吃边聊,怎么说,喝什么?”
李路笑道,指了指张卫伟,张卫伟起身出去了,他对周秘书说,“周秘书,咱们别客气了,你有什么指示随时说。”
周秘书道,“小李,我还真的不打算跟你客气。不过这个事情,你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能办就办,不能办是绝对不能勉强的。做生意嘛,那是要有利可图才行,我是理解的。”
李路笑道,“好,我明白。”
周秘书整理了一下措辞,缓缓说道,“滨海区靠港务局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建筑物,连同那块地皮,因为历史遗留的因素,前些年荒废了下来。早些年那里是行署的机关大院,后来行署合并改为专员公署搬到了西城区,那里本该还给滨海区,但是滨海区新建了机关大院,那里就空置了下来,后来有一段时间作为市政协的机关驻地,又因为一些原因政协找了新地方就搬走了。”
李路忍不住插话问道,“周秘书,你说的是红楼吗?”
“没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红楼。苏联风格的建筑,外墙敷上了淡红色的瓷砖。解放前那里是国民政府地区行署的驻地。”周秘书说。
忍着激动,李路试探的问道,“滨海区的意思是,觉得那里风水不好,要卖掉?”
周秘书有些尴尬,公务人员信风水这个说法,多少是有些扯淡的,但是公务人员也是人,陆港地区的风水习俗又那么的厚重,由不得你不随俗。他之所以绕着弯子模模糊糊的说了那么一通,就是出于掩饰政府机关要卖掉红楼的真正目的。
每一个在红楼里驻扎过的机关单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滨海区为什么会对这一处位置那么好的建筑物以及整块地皮都表现出了嫌弃之感。
周秘书没想到李路这么轻易就猜中了缘由。他另一个担心的原因也在这里,李路是当地人,显然也应该有很强的风水观念的。一块风水不好的地,先不看价钱,他愿意不愿意要还得两说。
“陆港市出台了五年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滨海区的定位是,依托港口建设成现代化滨海商务区。陆港市前年划出来的两个区,滨海区和西城区,滨海区虽然说有依托港口的优势,经济层面比作为老城区的西城区要好许多,但是财政收入方面,依然是很紧张。要发展经济,就得有钱。红楼那栋楼的质量是不错的,地方也够大,滨海区这边就打算卖了,增加财政收入,可以把钱用到其他方面的建设上。”周秘书介绍了一遍情况。
毫无疑问,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在周秘书这里,他说出来就只有这个原因。
李路的心已经在狂跳。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得来全不费工夫。
仔细的想了一遍,滨海区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再过十几二十年,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卖地。不这么干,正如周秘书所言,哪来的钱搞建设。那些基础建设,个个都是吞金兽,必须得有雄厚的财政实力提供支撑。
李路沉思的神情在周秘书看来就是在犹豫,周秘书想了想,说,“小李,你的红星拖拉机厂离市区实在是太远,那里太过于偏了。以后规模上去了,总得有个总部吧?红楼的位置很好,距离港口也近。你不是还有一个进出口公司吗?把进出口公司放在那里,报关什么的也要方便得多。”
回过神来,李路笑道,“周秘书,你可能误会了”
“小李。”周秘书打断他的话,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先别急着拒绝,考虑考虑,地方是不错的,面积也很大,放你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不成问题。至于价钱,这个完全可以和滨海区商量着来嘛。”
李路无语了,他本想说的是我求之不得呢,结果被误会为有顾虑。这让他很无奈啊!原本以为需要费些功夫找人托关系才能买到手的一块地,结果却是人家巴巴的送上门还苦口婆心的说服你接受!
第116章 买就买()
张卫伟敲了敲门走进来,后面是跟着上菜的服务员。
之前他一直站在外面,不让任何人打扰里面的谈话,这会儿开始上菜了,他才放开门口。
菜肴流水一般上来。
周秘书暂时停下了话头,招呼着大家动筷子。酒杯倒满了,先走三个,然后再推杯换盏。
这个时候,梁红兵问周秘书,“老周,你一个常务副专员秘书,怎么这么关心滨海区的事情。老实说,你最近是不是要有什么变动?”
这话一出,马上提醒了李路。
他早该想到这一点,但是这个年代行政机关的架构形式,让他没能及时的悟到这一点。
是啊,地区公署常务副专员的大秘怎么为下面一个县级区的事情这么的劳心劳力不惜掏腰包请客吃饭呢?
原因不言而喻。
李路当即举起酒杯,笑道,“周秘书,这样的大好事怎么不说出来大家高兴高兴。来,为周秘书的高升,咱们走一个。”
周秘书呵呵的笑着,一起走了一个,放下酒杯的时候,梁红兵指着他说,“老周,不够意思啊,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不早说?区长还是区高官?”
摆了摆手,周秘书谦逊的笑了笑,说,“就是这几天的事。什么区长书记的,代理区长。”
“那就是区长了嘛!”梁红兵大喜,老同学一步迈过副处与正处之间的坎,并且是实职正处,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
周秘书叹了口气,道,“地区和市里对滨海区的经济发展非常的重视,给哦很大的压力。规划要求滨海区五年之内初步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区,滨海区的同志对此都没有很大的信心。什么原因,归根结底,没钱。”
说着,他看向李路,道,“小李。你我是相熟的朋友,你的能力我是见识过的。红楼所在的那块地,并无半点强迫你买下来的意思,但我思来想去,这么一块地放在谁手里可以最大的挖掘出它的作用?除了你,我想不出其他人。那块地的位置很重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就是在滨海区的中央区域,我认为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错的。”
梁红兵不由的插话说,“老周,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漂亮。红楼那块地哪个老百姓不知道。你说说那边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就红楼和邮政大楼孤零零的在那里。你从地图上看,位置是不错,但是那里除了一些工厂的宿舍,什么都没有。”
他不知道李路请周秘书吃饭的目的就是红楼,这个时候生怕李路头脑一热答应下来,就赶紧的点出问题来。红楼那块地很大,再便宜也要不少钱。关键是买下来之后除了用作办公场所,根本不能产生其他经济效益。李路的工厂才起步,梁红兵担心李路的资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他这么一说,周秘书沉默了。换个角度思考,梁红兵说得是没错的。三十年后,红楼所在的那个区域会是陆港市区最繁华地价最贵的地方,而且那个时候地方政府已经富裕到看不上十亿八亿的卖地钱。
但,这会儿是1981年。
周秘书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做了决定,对李路说,“小李,这个事情,你不要有其他顾虑,从你们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红星拖拉机厂以及红星进出口公司是市里挂了号的重点发展企业,决不能因为替政府排忧解难而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李路点了根烟抽起来,抽了两口,这才说道,“周秘书,其实我早就替红星进出口公司物色办公楼了。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今天你这么提起来,我觉得红楼那里是再合适不过。距离港口不过两三公里,交通又方便,地方宽敞,简直就是完美。”
周秘书都愣住了,惊讶的看着李路,“你,你确实是这么想的?”
“不是我这么想,是事实如此。”李路笑着举杯,“周秘书,错了,周区长,明天我就到区府那边去谈这个事情,还希望区府能割爱,把红楼那块地卖给我。”
周秘书非常的激动,李路的话他是根本一个字都不信的,他认为,如果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李路不会答应这个事情。不是三瓜两枣的事情,却更加让周秘书心中感动。
“小李,不多说了,喝酒。”周秘书揽了揽李路的肩膀,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要买地,就得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别到时候钱不够,就闹大笑话了。吃完酒,李路直接去了奋远公司那边。港务局区域,深夜时分,除了码头作业区亮着灯,就只剩下奋远公司所在的大院灯火通明了。
当初买下的那栋门型大楼,有大半的房间被当做了仓库来使用。原本一楼那几个用来放卡车的大车库,早已经满足不了奋远公司日常商品的流转需求。
每个三天,都会有好几个车皮的商品从省城那边过来,也不再局限于电子产品,逐渐的囊括了一个家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自行车,缝纫机,电冰箱,电炉,洗衣机,电视机,收录音机,除了这些大件,包括服装鞋靴、床上用品、日化品等,也开始进入了奋远电器商场。
这些变化,余嘉豪向李路汇报过。只是,当李路到了奋远公司,看到这彻夜忙碌的场景,还是有些震惊。恰逢回来一批货,大仓库这边,工人们不断的把货卸下来按照种类堆积在大仓库里,然后另外有人按照种类把各种商品分散到各个专门库房里面去。
另一边,又有工人按照单子给卡车装货,一辆一辆的,装满了的就移到一边等候,一个方向的货全部装满,车队出发,把各个地区所需的货物再送过去。
就这样完成了商品的简单流转,尽量的减少商品在仓库停留的时间,争取出来的时间就是利润。
余嘉豪早早的就看见了李路的车,从楼上下来。
“老余,奋远现在怎么搞这么大了,夸张了点吧?”
李牧劈头就问。
余嘉豪一愣,道,“之前我不是跟你谈过吗,扩大经营范围,还是你出的主意,让我把扩展的方向往日用品和服装上面来。”
李路指了指忙碌着的现场,苦笑着说,“但我没说把规模搞到这个程度啊。我刚才看了一下,出去的车队起码有三十吨的货。你这还是要发哪里去?”
那些家用电器日用品什么的,重量几何,一台卡车能装多少,李路是门儿清的。三十吨的货,差不多够一个县城一个月消耗的了!
余嘉豪居然也苦笑着说,“老李,你多久没过问过奋远的事情了?你这段时间都扑在红星那边,我看奋远的账户里有多少钱你都不知道!”
“我还真的不知道。”李路笑道。
余嘉豪没好气的说,“咱们陆港地区有多大你不会不知道吧?往北的周边地区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吧?近千万人口的市场,同志哥,这是近千万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