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1981 >

第301章

奋斗1981-第301章

小说: 奋斗198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光明厂的车间是二十四小时人歇机器不歇地生产,因为产品卖得很好。

    在光鲜的态势之下,能够冷静看到新光明厂顽疾的人,恐怕厂里就只有他王嘉庆一个人。一旦销量受到影响,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迅速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每个月的庞大的人员费用支出,尤其是三千多名离退休职工的保障费用。

    三千多人啊!

    郑凯韵不关心产品,也不关心产品的竞争力,更不关心新光明厂的市场竞争力。王嘉庆不行,他必须得关心。一拖已经发力,全国还有那么多拖拉机厂,甚至许多中小型机械厂也开始涉足拖拉机厂的制造。

    王嘉庆一直在考虑如何增强新光明厂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产品线是他的第一考虑,比如生产汽车。他为什么坚决反对香港永基集团的注资,因为那和他规划的发展战略完全的不符,而且会给新光明厂戴上一个枷锁。

    他最希望的是和红星厂展开深入的合作,进行汽车的生产。

    而另一个原因是外贸。

    郑凯韵知道外贸很重要,创汇是第一大任务,但他不一定对外贸对新光明厂很重要这种意识。王嘉庆预料到,未来国内的拖拉机市场会越来越难混,加强对外出口是保持稳健利润增长的最有效的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和红星厂保持密切的关系。

    谁知道红星厂是怎么做到和那么多国外贸易公司保持良好关系的?没人知道,但是红星厂就敢和新光明厂草签了对美国出口履带式拖拉机的合同!

    同样的承诺,等于是红星厂给新光明厂打了包票,创汇,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此,面对郑凯韵一帮人明显的针对李路出事后的一系列动作,触及到了新光明厂的利益,王嘉庆根本不会犹豫就做出了站在红星厂这边的决定。

    他怒怼省府领导凭借的不是情绪,而恰恰是因为他很冷静,非常清楚新光明厂应该如何选择才能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实际上,能够看到新光明厂隐藏着的顽疾,已经说明了王嘉庆这位国企领导人具有许多人不具备的远大的目光和洞察力。

    反对,不是简单的反对,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略微思索了一下,王嘉庆把香港永基集团要注资新光明厂的事情介绍了一遍,他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并且强调这是上面给的政治任务。

    余嘉豪于是明白了,这对新光明厂绝对是一记重拳。

    “王厂,我这边,能够提供什么帮助?”余嘉豪直截了当地问,鉴于李路和王嘉庆的关系,他也不会矫情。

    王嘉庆沉声说道,“奋远公司是港资合资企业,既然我没办法改变香港永基集团注资这件事情,那么只能再引进一家企业注资。”

    “你希望奋远公司注资新光明厂参与改制?”余嘉豪大感意外,随即马上心里为王嘉庆的这个策略叫好。

    这样的操作简直完美!

    余嘉豪感到,他还是小看了王嘉庆这个人,这个人太有头脑了。

第483章 得李路来决定() 
上级领导要求仅仅是港资参与改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的改制一波三折的情况下,省府非常的需要一次完美的改制案例。

    效益很好的新光明厂恰恰是因为效益好,这才被看上。既然效益不好的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改制遇到了重重困难,那么效益不错的新光明厂拿来改制,就不会有那么多困难了吧?

    这种简单的思维看着匪夷所思,却是当前领导们的常态思想!

    不交个二三十年学费怎么行!

    关键在于,新光明厂是部队移交的工厂,省府这边心里没有很大的负担。另一个原因在于,新光明厂的利益关系较为简单,毕竟接收不久。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则不然,那里面水深得很,各种利益关系纠缠。李路当时搞了一次,就惊动了那么多人,可想而知。

    这些情况余嘉豪是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王嘉庆的这个操作,可以说是起到了反败为胜的作用。原因再简单不过——既然你们认为新光明厂这塘水比较清澈,所以不管不顾不考虑现实情况地要求港资注资进行改制,那么我就把水给搅浑!

    你要香港永基集团注资,那我也拉一个帮手进来,而且是比你香港永基集团要更具优势的企业!

    奋远公司哪怕是在香港,也是名声在外的企业,和三蓝社的硬对硬对抗并且完胜就说明了问题!

    余嘉豪想通了这个关节,不由的笑着拍了拍手,“王厂,这是一步妙棋。”

    王嘉庆无奈地笑道,“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我是不会选择走这一步的。新光明厂有顽疾,这是客观事实,但绝对没有到要进行改制的地步。退一步说,哪怕要引资进来进行改制,无论如何香港永基集团都不是合适的对象。”

    长叹一口气,王嘉庆道,“我听得出来,香港永基集团要注资新光明厂这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得到了省委的允许,省府会要求尽快落实。五千万港币,我估计香港永基集团会要求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股份。”

    “这不可能。”余嘉豪吃了一惊,摇头道,“新光明厂手上的外汇订单都不止五千万港币。”

    王嘉庆摇头道,“余总,你不了解国企。单单从商业角度来看,新光明厂的估值起码值十个亿。可这里面不单单是商业方面的因素。”

    “省府会对股份的分配做出明确的要求?”余嘉豪皱眉道。

    他想到的是,倘若如此,奋远公司注资就没多大意义了。因为如果省府心里向着香港永基集团,铁了心要引进这个港企,注资的多少就成了次要原因。

    王嘉庆道,“基本上是肯定的。确切地说,是省府会主导双方的谈判,领导会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做决定。决定权不在新光明厂,机械厅也影响不了什么。”

    “这样一来,奋远公司注资,恐怕不会有多大效果,也许达不到你希望看到的结果。”余嘉豪很坦诚地说道。

    微微地摇了摇头,王嘉庆道,“没这么简单。奋远公司注资,我也不希望是单纯地注资。李路手里有大部分奋远公司的股份,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点来做文章。总而言之目的就是,香港永基集团注资之后,控制权依然掌握在新光明厂手里,而不是香港永基集团。”

    说白了,王嘉庆想的就是不管新光明厂的股权架构怎么样变化,控制权必须要掌握在他手里。

    他是国企干部,手里没有哪怕一分的股份,实际上新光明厂的百分百股份是国家的,根本就没股份制。但是一旦引入港资,那就要改成股份制企业。他考虑到的是这些。这位前机械厅里最具市场化意识的干部,头脑非常的清晰。

    王嘉庆把话也说得很透彻了,拉奋远公司注资入股参与改制,目的就是要拉李路下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香港永基集团想要注资红星厂这件事情?

    余嘉豪问道,“王厂长,你是怎么样计划的?”

    王嘉庆说道,“我分析上面可能不会对新光明厂的控股权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是我最担心的。国企改制,一旦控股权不在国家手里,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希望奋远公司能够以超过香港永基集团的资金注入。未来如果是三方持股,香港永基集团持最少股份,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王厂长,实话实说,我即便是有这个权利,恐怕也不好做决定。”余嘉豪沉吟了一下子,道,“倒不是钱的问题,奋远不缺这一两个亿的资金,甚至不需要从银行贷款。主要是李路对新光明厂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是我个人的判断。”

    “哦?”王嘉庆有些意外,“这个我倒是没想过。余总,说说你的判断。”

    余嘉豪整理了一下子,沉声说道,“我认识李路的时候,他是光明厂保卫科的副科长。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直接找到招待所里。那个时候我是电子厂的业务员,负责这一片的产品供销。我当时答应和他合作,其实是出于光明厂保卫科副科长这个职务。光明厂是大型军工厂,有这样单位背书我放心很多。”

    顿了顿,他说道,“然后就有了奋远公司,他独到的远见和大胆的作风,直接促使了奋远的大步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按常理来说,他应该会辞掉光明厂包括后来的新光明厂的职务,专心做他的大老板。”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道,“单单是奋远这边的资产,李路就超过了我认识的大部分香港富豪,你可以想象他到底多有钱。可是没有,他不但没有辞掉新光明厂的职务,而且还很用心的做这样一份工作,甚至对新光明厂公安保卫处的工作更重视。至少过去一年时间里,他是极少过问奋远这边的事务的,但是新光明厂那边的事情,他都做到了亲力亲为或者亲自过问。”

    余嘉豪看着王嘉庆,道,“这个现象不符合常理,因此,我认为李路对新光明厂,心里是早就有其他想法的。”

    王嘉庆一下子沉默了,他没想到过这一点。作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他不可避免的有同样的潜意识——做生意的都是没有地位可言的,社会地位最高的当属政府官员,甚至一名体制内的普通公务员都要比小有成就的老板要牛气。这样的状况会持续下去数十年得不到多大改变。

    银行一名普通职工因为心情不好就敢在当班时间把窗口关闭跑一边去休息,何况政府单位的公务员。

    因此,他下意识的认为,李路没有辞掉公安保卫处副处长这个职务,是因为这个职务能够给带来许多红星厂也好奋远公司也罢,都带不来的地位以及看不见的福利。

    又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是让事情变得事半功倍的重要因素。

    王嘉庆的认为没有错,但早已经今非昔比。确切地说,当李路谈下了和波斯湾两国两笔超级军火订单之后,他的社会地位甚至政治地位,都不是区区一个公安保卫处副处长职务能相提并论的了。

    由此,王嘉庆认为余嘉豪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合理性。

    良久,王嘉庆问,“李路打算什么时候回来?他打算什么时候出现?眼下这个乱局,不能再这么持续下去了。”

    余嘉豪微微一笑。

第484章 反转() 
李路出事后第十五天。

    明威依然的存了小心思,在那位神秘的郑先生警告了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利用这次机会壮实自己腰包的打算。在他的引诱下,杨艳芳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她买通了行长获得了高达一千万元的贷款。

    就在这天,这笔钱被转到了深圳分行,同时被转入深圳分行的还有打拐基金账户里的所有钱,一千三百多万元。

    这天深夜的时候,明威开了一辆经过了检修的红星帕杰罗V33来到了赵旭家,停在了门口那里。他没有带任何人,自己一个人快速进了赵旭家里,和杨艳芳把细软什么的搬到车里。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东西,除了金银财物,其他的全部放弃。杨艳芳这个人在这种时候还是很狠得下心来的,那些家电家具置办下来花了十几万,这堪称奢华了,但是为了轻车从简,她果断的放弃了,甚至不需要明威特意提醒。

    这会儿周遭的人家都睡下多时了,到处静悄悄的。得亏是在外面,若是还是住在新光明厂家属大院里,想不被任何人发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再一次检查了家里,杨艳芳抱着熟睡的儿子,最后恋恋不舍打量着住了还没几个月的家里,深深的叹气。

    明威低声道,“行了表妹,别感慨了,到了香港,那才是好生活,以后你到了美国,就可以真正生活在民主富强的国家里了。”

    杨艳芳腾出一只手抹了一把眼泪,问道,“表哥,赵旭出发没有?”

    “放心,我都交代好了,就算是绑,今晚也要把他给绑走。”明威道。

    杨艳芳终于放下心来了,这个要求是她提的,就算是绑,也要绑走赵旭。她已经把最后一步做了,早已经没了回头路,不拽着赵旭走,那么倒霉的就会是赵旭。话说回来,她和赵旭之间是有真感情的。只是在和赵旭结婚之后,她个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尝试到了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好生活之后。

    是一个被压迫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巨大变化,她本人也许都意识不到,爱她心切的赵旭同样没看清楚。

    “走吧,我们得赶很长一段路。”明威说道。

    杨艳芳抱着儿子还拎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小提包,也没让明威帮忙,锁上门毅然朝车那边走过去,上了车。

    明威连忙上车启动车子,六缸发动机低鸣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