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铁骨 >

第695章

大明铁骨-第695章

小说: 大明铁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两年中都物价骤贵,猪肉,每斤值钱40余文;羊肉,每斤值钱40余文;牛肉,每斤值钱20余文;驴肉,每斤值钱20余文。江南各地大抵也是如此。”

    “涨的这么厉害?”

    两年涨了不止两倍多,这样的涨法着实吓了朱明忠一跳,

    “怎么,在报纸上没见报道?”

    “因为很少人关注这些,相比于肉价,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得到!”

    这下无论是朱明忠,亦或是方以智都惊呆了。与内地不同,在东北想填饱肚子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稍微花点儿力气开点儿荒种地就有玉米面饼吃。玉米这种既耐寒又耐旱的高产作物一直是早期移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至于想吃肉的话也很好解决,东北地区的草原林地里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野鹿、野羊、野鸡是成群结队,野鹅、野鸭等野物飞起来同样也是遮天蔽日,只要肯出门打猎就有数不尽的野物吃。哪怕是自己没工夫出去打猎、到集市上购买的价钱也非常便宜,甚至可以说是便宜得离谱。自然不可能有买不到的问题。

    “怎么价格高了还买不到?”

    方以智惊诧的问道。

    “价格高是因为市场上的肉食供应不足,而供应不足,是因为百姓吃的多。”

    百姓吃的多?

    朱明忠诧异的睁大眼睛,百姓要吃多少,才会吃供应不上?

    “陛下,现在大明乡间百姓人均土地不下十数亩,仅依靠土地所出就可以衣食无忧,他们养猪、养羊除自食之外,往往都是卖往城镇,可依然满足不了城镇百姓的口腹之裕,就臣所知,兴乾元年,江南普通家庭每隔三日可食一次肉,而现即便是北方乡下,每隔两日也会吃上一次肉,若是碰着喜食肉食的家庭,每日吃上一顿肉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百姓吃得多了,这百姓养猪养羊供应不上,自然也就出现了肉荒,就臣所知百姓趋利,乡间百姓已经纷纷养猪养羊,若是家里养上几头猪,所出肯定超过土地粮食的产量,甚至乡下还有以粮喂猪的事情,现在粮贱肉贵,百姓自然乐意如此,所以,以臣看来,肉荒是暂时情况,但是棉荒……”

    朱大咸的话,让朱明忠不禁有些瞠目结舌,不过只是短短六年,天下的百姓就富庶如此了?想来也是,毕竟现在人少地多,自然而然也就是“盛世”了。

    看着陛下,朱大咸摇头说道。

    “这种棉采棉可以说极为辛苦,与其如此辛苦,还不如多养几头猪羊,所以,即便是现在棉价日高,百姓也不愿意种棉,实在是因为百姓见种棉无利可图,所以这棉荒以臣看来,非但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甚至可能会愈演愈烈,毕竟,现在百姓都不差那点钱置办新衣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194章 不差钱 (第二更,求支持)() 
    不差钱!

    兴乾六年的大明百姓是不差钱的,甚至可以用普遍富庶来形容,究其原因,固然有几十年战乱、屠杀之后的人少地多产生的直接效益,商业上的高度繁荣也使得城市市民阶层迅速恢复了元气,或者在江南等地类似晚明时的那种奢侈之风,还未显现,但是至少在生活上,已经恢复了旧日的富庶。

    对于兴乾朝的诸臣来说,这正是他们最为欣喜的,即便是他们也未曾想到,天下会恢复的如此之快,其实这种恢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尽管从郑氏北伐,再到清虏西逃,期间经历了几年的战乱,但是在天下人心思明的情况下,但凡伐清者无不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清虏窃据之地,如此也让百姓最大程度上免遭战火之苦。

    也正因如此,社会稳定之后,尤其是没有了满清的横征暴敛,百姓的日子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之前的吃糠喝稀终年不知肉味,到现在的衣食无忧,甚至百姓生活趋奢。

    不是亲眼目睹,谁能相信变化居然会如此之快?

    “陛下,当年臣游走天下时,非但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诸处,人民皆是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簸稗子以为食,即便是数十年不闻饥寒的江南,大抵也不过如此。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民穷财匮如此,官无赈济不说,且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如今,臣从北直隶一路南下,沿途所见,虽不比江南,但百姓却也是衣食无忧……”

    说出这番话后,方以智又冲着陛下长揖道。

    “天下百姓今日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皆是陛下之功,若是没有陛下当年起兵于草莽,逐建奴于西域,又岂有今日天下百姓的好日子。”

    这个马屁拍的很舒服,朱明忠也很受用,但是在受用之余,他却仍然神情严肃的说道。

    “肉荒……这确实出乎意料,这件事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我看来年可以和蒙古那边沟通一下,可以从蒙古把牛羊贩运到内地嘛,不要只是专注于的马匹……”

    想到另一个时空中,因为每到冬天满清都要赏赐京旗上千万斤羊肉,那些晋商便从蒙古赶着羊群沿着张库大道,一路进京,每年少则也要贩运几十万只活羊,可即便是如此,仍然不能满足京师旗人的“消费”,到后来更是发展出了只运羊肉的冻羊肉运输。

    相比于满清,大明现在与蒙古的贸易主要集中于马,每年贩运马最少有两万匹,最多时曾达到五万匹,而且半数是母马,这些母马主要用于改良军马,为了改良军马,早在江北初定的时候,朱明忠就授意商人从马尼拉引进了50多匹安达卢西亚马,后来又先后通过各国商人从中东地区的600多匹阿拉伯马种公马,这些种公马在各地的马场与从蒙古购进的雌马或者西南马杂交,按照计划在杂交至第五代再将其后代横交固定,即可产生与阿拉伯种相似的新型轻乘马。在东北、江北以及四川等地的军马场中,这样的杂交选育已经进行了第三代,其育成的军马体高、姿态都远超过蒙古马。不过,现在看来,对蒙古贸易似乎太偏重于“军用”了。

    “朕听说,每年蒙古都会冻死上百万只牛羊,因为数量太多,所以牧民们只能把死去牲畜的皮毛给割了下来,然后肉随意的丢弃在草原上,以朕看来,咱们可以和他们进行贸易嘛,嗯,现在就可以……”

    蒙古的冬天非常寒冷,最低温度甚至会达到零下三十到四十度。所以一到冬天,他们的生活就变的十分艰难,因为他们放养的牛羊常常会被冻死。在朱明忠看来,这正是商机。

    “他们的牛羊会冻死,与其白白冻死,不如让咱们用茶砖布匹去换回来,虽然张库大道冬季沿路草少,而且有冰雪,赶运活羊往内地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直接贩运冻牛羊肉到京师,也可以从那里装上船,一路南下,卖到江南,毕竟现在是冬天,冬天的肉不会变质。”

    回忆着在另一个时空中,晋商贩运冻羊肉的办法,朱明忠沉吟片刻,然后说道。

    “这冻羊肉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先将羊宰杀后,剥皮,去头蹄五脏,仅剩两张肉板,剔去骨头,卷成肉卷,夜间把肉放在席子上,一夜冻好后,将肉放在“冰房”里。所谓“冰房”就是四周和顶子用木板搭起,房内的地上泼上冷水,放上冰块。运销时将肉从“冰房”取出包好,不让透风,以保持肉的鲜美。然后用车辆运到内地。对,就是这样……”

    说完冻羊肉的制作之后,朱明忠看着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朱大咸和方以智,便笑着对他们说道。

    “怎么样,两位,有没有兴趣与朕一起合伙做这个买卖?现在可正是吃羊肉的时候,羊肉的价格这么高,利润肯定是极为可观的。”

    拉着大臣做生意,也就只有朱明忠会这么做,而朱大咸、方以智他们早就已经适应了陛下“不耻言利”的作风,甚至他们本身也是一些生意的参与者,对此自然不会排斥,而他们之所以惊讶,完全是因为没想到可以从蒙古贩运羊肉。

    “陛下,这从蒙古也能贩羊?”

    朱大咸不无诧异的说道。

    “怎么不行,宋朝的时候,开封半数的羊肉都是从辽国运来的,夏秋贩运活羊,冬天运冻羊肉,其实,即便是夏天,也可以运贩鲜肉的。”

    转身年看着方以智,朱明忠说道。

    “这一点,东北有优势,冬天可以直接在湖里、河上以及海边取冰,然后再把冰送到冰窖里储存,这些冰到了春天的时候可以直接装在船舱里,冷冻鱼肉、牛羊肉,然后再运往内地,这样内地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鲸肉了,而不像现在这样,只能腌制。”

    相比于牛羊肉,或许鲸肉是一种价格更低廉的肉食,毕竟鲸海的鲸鱼数量极为丰富,想到这朱明忠便对方以智说道,

    “现在东北就可以尝试一下嘛,可以考虑一下鲸鱼肉,把新鲜的鲸鱼肉直接装船运到江南,运到中都,缓解一下百姓的肉食不足的困境。”

    “臣遵旨,”

    对于陛下的旨意,方以智自然不会拒绝,而且对东北来说,这也是件好事。

    “若是此法能成,非但可以缓解内地肉食不足的困境,也可以为东北开辟新财源,密之,你看中都这一趟,你可算是来对了,来一趟不当紧,陛下还给你指了几条财路,蒙古可以养牛羊,东北一样可以,而且还有鲸海的鲸鱼,这次东北可算是发达了。”

    说罢朱大咸转向陛下笑说道。

    “陛下如此心怀百姓,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气,想来今年百姓是不需要为肉食犯愁了,这年节将至,有了这些肉,百姓也能过个好年。”

    身为皇帝的朱明忠,总需要面对太多的恭维与马屁,对此早就适应的他,只是笑了笑。

    “过去建奴入寇的时候,百姓是吃不起肉,而现在却是因为肉食不足导致欲食肉而不得。”

    朱大咸随后又说道。

    “不过陛下请放心,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待到将来蒙古和东北的鲜肉运来之后,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倒是现在市面上的棉荒、纱荒以及布荒,眼下一时间还解决不了,甚至还有可能愈演愈烈,毕竟,中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故而对布匹需求也在逐日猛增。加之百姓现在家用充足,买布添衣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所以,臣以为朝廷最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曾几何时,朱明忠还曾考虑过布匹出口,甚至需要为其出口开辟新市场,但是谁能想到,现在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呢?

    “现在布荒的根源是纱荒,而纱荒又是因为棉荒所导致,而百姓又因为棉花种植费时费力,不愿意种棉,但想解决布荒,必须先解决棉荒。”

    “棉荒……”

    朱明忠有难以置信的点着头,毕竟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在历史上还有桑争稻田和棉争粮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种植桑棉的收益超过种粮,而现在百姓之所以不愿意种棉,是因为种棉费事,种棉的收益,远不如养殖的收益。

    “进口吧!”

    沉吟片刻,朱明忠直接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然棉花等原料的短缺,造成纱荒、布荒,国内的产量既然满足不了百姓的需求,就从海外进口原料,印度棉,还有……我们不是从美洲引进了新棉种吗?现在的试种驯化正在进行中,它的产量比土棉的产量高,等将来也可以推广开,从海外进口棉花,就像进口粮食一样是为了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凭着来自后世的经验,朱明忠直接作出了在他看来最合适的选择,就在他作出这个决定之后,那边有人禀报道。

    “陛下,海州急电!”

第195章 遣明使(第一更,求支持)() 
兴乾六年十月二十三,看起来这一天,似乎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当从长崎驶入海州的“新福安号”驶入海州港的时候,立即在海州引起了轰动。

    倭使来访!

    尽管倭使来华,看似并不是什么大新闻,可是对于海州的那些从事对日本贸易的商人而言,他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嗅到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日本锁国已经几十年了,按日本的锁国令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的都要处以死刑,所以,一直都只有大明船往日本贸易,而不见日本船来大明,尽管这次日本的使团是搭乘大明的商船来的海州,但是这些商人们仍然感觉到危机,他们担心对日本的贸易垄断会被打破。

    而商人们的担心,尤其是以北洋商会的反应更为强烈,

    “这可如何是好!”

    作为新任北洋商会会长汪明川神情显得有些不安。

    其实能够成为北洋商会的会长,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