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铁骨 >

第498章

大明铁骨-第498章

小说: 大明铁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时说的话到不是虚言。而是发自于肺腑。毕竟欠一下这个人救命之恩。当然还有一层关系是因为明珠知道。已经无处落身的他,现在所能依靠的恐怕也就是这个救他一命的救命恩人了。如果眼前的这个救命恩人不能送佛送到西的话估计撑不了几天,他还是会冻死在西安街头。

    李大明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无心之举,居然救了一个皇亲国戚,而一旁的王三等人也傻了眼,他们同样也没想到,这人居然是皇亲国戚。更没有想到她的遭遇居然会这么悲惨,尽管他是满洲人,可是周围的伙计听着他说着自己的遭遇时,倒也是同情起他来了。

    “瞧你说的,李某救你,那里是为图报。”

    李大明连忙安慰道。

    “明珠,你遭了那么多的难,能活下来,已经是老天保佑了,你在这西安可有什么亲人可以投奔?”

    明珠摇了摇头说道。

    “早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就是有,这时候,恐怕也不知道有没有活着到西安。”

    李大明点点头,明珠说的是实话,虽说清朝的朝廷逃到了这里,可不少人都丢在了路上,不知多少人的亲眷丢在了路上。即便是有亲人尚在,有没有活着来到西安也是未知数。即便是活着到了西安也不一定就能够联系的上,毕竟现在西安城里这么多人,谁也不知道那个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沉吟了一会儿,李大明对明珠说道。

    “既然如此你就先在这里住下吧。你既通文墨,又有是皇亲国戚,将来不愁没有个进身的机会。他日若是有机会,我也可以帮你引荐几位王爷贝勒,请他们帮衬一二,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给你寻一份差事。对了,鄙人李大明,洛阳人,在这儿做买卖。”

    明珠本来就是绝顶聪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先前动那份心思现在听对方已经同意他留在这里。自然是感激涕零起来,他立即再次挣扎着从床上下来,在地上接连忙叩了三个响头。

    “恩公,明珠此生绝不负恩公救命之恩!”

    到也没有其它的说词,这个时候,也不需要说太多。说的多了反倒没有什么作用。从此,在李大明的关照下,明珠就住在布庄里头,一边将养身体,一边像其他的伙计一样干着活,毕竟这年月除了大清国之外,可没有人养闲人,也没有养闲人的地方。

    他们两人虽说是一满一汉,可倒也十分谈得来。有时候,明珠也会就他了解的一些事情,给李大明点拨些许,而凭着他的点拨,倒也和那些旗人谈妥了几笔不大不小的生意。

    而期间,李大明也特意向几位王爷贝勒举荐明珠,其实作为皇亲国戚的明珠那里轮得着他去举荐,只是现如今这西安城里乱哄哄的,谁又能顾得上明珠,反倒是李大明这个商人,在为能在几个王爷面前说上话,这么一递话,反倒让明珠在验明正身之后,又得已进了宫,成了宫里的侍卫。虽说离开了布庄,不过明珠仍然住在这里,只是身份大不同于以往,变成了李大明的“兄弟”。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作为大内侍卫的明珠都是住在宫里头。只有逢假的时候,才会出来。

    这一天,李大明和河南来的布商,正在那谈着生意,毕竟现在西安城里所用的棉布都是从河南进来的,而那些河南商人又是从江北进来的货,按道理开说,这可是资敌,可是江北那边似乎没有什么忌讳,压根就不介意这些东西流入到西北。二人正商量着价格的时候,棉帘一掀,王三走了进来,有些紧张的低声说道。

    “东家,方才宫里头孙太监来采办棉布,一应全是素色白布,他说,说皇上驾崩了!”

    “皇上驾崩了!”

    这消息不胫而走,不过只是几个时辰的功夫就传遍了全城。但在朝廷明发诏旨之前,这西安城里的人们还只能躲在一旁悄悄地看,私下里在那里煞有介事地比划一番。

    “你说皇上才多大岁数,年纪轻轻的,怎么会说驾崩就驾崩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李大明整个人都惊呆了,甚至就连一旁原本正谈着生意的那个河南商人也是惊诧的看着刚进门的王三问道,

    “这怎么可能,那那皇上的年说可不大啦。”

    可不是顺治不过只有20来岁,怎么好好的,突然说没就没了。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寻常百姓们倒也不是特别的在意,与其它地方的百姓不同,这西安城的百姓,这二十年前后经历了两位皇帝,而且两个皇帝都是穷途末路来到了西安,自然大抵也都是在那寻思着,不定这一位也是如此。

    但谁都不敢说,毕竟,谁都知道,那满洲大兵不讲理。这西安城与其它地方不同,打从顺治二年起,这城中就有驻防八旗,也正是凭着城内的五千步马八旗,才使得在天下纷乱的时候,这陕西仍然是大清国的地方,让仓皇出逃的顺治君臣有个落脚的地方。

    相应的,因为满洲兵的存在,也让这城内的百姓,在这大明中兴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不敢妄言。

    寻常百姓们等着朝廷的诏旨的时候,作为生意人的李大明却已经开始忙活了起来,他一面吩咐着伙计多备素布,除此之外,为了探听消息甚至特意到宫外去见明珠,因为汉人进不了满城,所以他不得不花上几两银子,才让那守城的满洲兵答应去替他传话,这一等,差不多就在是半个时辰,才看到明珠从城门洞那边往这里走过来。此时的明珠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他身上穿着大内侍卫的黄马褂,一柄腰刀胯在腰间。这身打扮的明珠那里还有丝毫旧时的落魄之感。

    “大哥,您怎么来了?“

    明珠拉着李大明的手,将他拉到满城城角,看了一下左右,然后问道。

    “大哥你差人喊小弟,可是有什么事情要问?”

    李大明连连笑道。

    “我这不是有阵子没见你,想俺家兄弟了嘛,”

    说着话,李大明便一把拉着他的说道。

    “走,咱们哥俩到那边的太白楼里聚一聚,好好的喝上两杯!”

    被李大明这么一拉,明珠连连说道

    “今个不行,今个不行”

    说完这句话,明珠又看了看四周,放低了声音说。

    “哥哥,顺治爷已经归天了!”

    

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 
满城!

    故名思议,就是满人住的城,在西安府城东北隅有一座居住着清一色满族人的城中之城,人称“满城”。由于八旗驻防兵分屯其内,人们又称它八旗驻防城。

    满清入关后,其八旗精锐兵半数以上驻扎于京师,称为“京营”,随后又在西安、江宁和杭州三个城市“驻防”。当年之所以选择西安驻防,不仅只是因为其东连晋豫,南通川鄂,西接秦陇,北邻蒙古,对于稳定西北、西南至关重要,而且李自成、张献忠所领义军骨干多为陕西人,如果这里被他们给占据了,那么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所以自然要大军驻守。

    早在顺治二年,李自成撤离西安,顺治就诏谕西安驻军:“会城根本之地,应留满洲重臣重兵镇守。”随设八旗驻防营于西安,将易名为顺王府的秦王府拆毁,西安城内东北隅兴建八旗驻防城,拆毁了秦府外城萧墙,将内城砖城改建为“八旗校场”,作为满蒙八旗军队训练的场所。满城内精锐八旗马甲人数高达5000人,连同眷属共计2万人,除了满清龙兴之地盛京,西安兵将人数在全国各八旗驻防城中居于首位。

    也正得益于这满城内的驻防八旗拱卫,在天下纷乱的时候,让大清国总算还有一个去处。也正因如此,尽管大家对于皇上丢掉了江山有些怨言但是在来到西安之后却又不得不佩服皇上当初的远见,毕竟,现在再怎么着大清国,总算是还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尽管有了落脚的地方,可是这城里头一下子挤进了十几万人马,自然是变得极为拥挤,往日里住着一家人的地方,现在更是挤进了十几口人。十几万旗人就是这么在西安城内的满城里挤着。

    不过即便是如此,相比于那些汉军旗来说,他们至少不用在帐篷里躲避着这刺骨的寒风。可是难免的,他们仍然会继续抱怨着,抱怨着皇上把大清国的江山给丢了。

    “哎,大清国啊,轮着这个皇上算是完了……”

    即便是在行宫外守门的御前侍卫,在忍受着刺骨的寒风时,仍然忍不住在那里抱怨着。

    “不要乱说话。小心让别人听到了,要了你的脑袋。”

    他这边话音未落,一旁就想起了其他人的训斥声。

    “说说也就是说说罢了还能传到皇上他老人家的耳朵里。”

    穿着黄马褂的大内侍卫,在那里嬉皮笑脸的笑着。

    “要是大家伙儿的话真能传到他老人家的耳朵里,那也是功德一件不是。”

    “那是别人,咱们可是在宫前,在行门口少说两句死不了你。”

    顺治西狩之后,虽然秦王府大抵不在,可满城的将军署却仍可做为行宫。只不过相比于旧时的皇宫,这行宫未免有些太过寒酸了。甚至就是这门外的侍卫,也不过只有区区十几个人罢了。

    不过对于此时居住于其中的福临来说,他并不会因为这宫室寒酸,而有丝毫不适,此时,他整个人都病倒了。

    他的身份本身就不好,这两年屡遭打击之后,这身子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再加上当初在济南沉迷于女色,身子骨自然大不如以往,待一路逃至西安之后,便长病不起了。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顺治自然想撑着身子,看到大清中兴的一天,可是他自己个却知道,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他七岁登基,十五岁时趁多尔衮身死之机,剪除多尔衮党羽,掌握大权,随后扫平南明,在这之后,又开科取士,刻意网罗汉人人才。四海初定时,他也才不到二十岁,就在天下诸事皆定,大清国将要坐稳江南的时候,大清国的气势好像到头了。

    从郑成功海路入寇,再到江宁陷贼,然后达素兵败,再然后……想着这几年,大清国一日不如一日的局面,顺治只觉得眼前一黑。

    难道,这就是大清国的气数?

    难道,当真应了那句“胡人无百年国运”?

    可是大清国不过才几十年啊!

    为什么要轮到我做这个亡国之君?

    此刻,他那烦乱的心绪渐渐平息了下来,独坐殿中,一种莫名的惆怅忽然袭上心头。鎏金三足鼎里焚着的香料香味味委实太浓了一些,顺治不耐烦地叫人将鼎中香全撤了出去,然而却依然还是坐不住,一甩手便走出宫殿,站在走廊下深吸了一口气,好像要用这室外清冽的寒气驱散胸中的郁闷。

    可是,这郁闷的心情,却还没有驱散丝毫。甚至越来越发的烦恼了。

    即便是没有任何人当着他的面发过任何牢骚,但是作为皇帝,他仍然能够感觉到似乎现在所有人都在背后议论着他,议论着他是怎么样丢掉了大清国的江山。

    当然。他还知道在这城里头肯定也不少人。现在就在那里诅咒着他因为他把他们的家人都丢给了蒙古人。

    作为大清的皇帝。所有的一切罪责现在都在他的身上,是他丢掉了大清国的江山,是他,八旗子弟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他们一定在背后疯狂的诅咒着他。

    可是即便听到了。他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他不会因为那些话而动起杀人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这大清国的江山是在他的手中没有的。

    即便是他们骂,用力的骂上几句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铅灰色的天空,那天上的乌云缓缓地向南移动,福临仰望着天空却是默默不语。一阵寒风袭来,身子单薄的他只觉得浑身打了个寒颤,他下意识地抱了下肩,一直跟在旁边侍候着的吴良辅立刻走过去,将将一件貂皮裘轻轻披在他的身上。

    瞧着这貂皮裘,福临皱了一下眉头,他的手忍不住抚摸着这身上的皮毛。

    “天下也就只有满洲才产貂皮,自此之后,恐怕朕再也没有机会再见满洲的山河了。”

    有很多东西在的时候并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现在。他甚至后悔,后悔为什么当初非要进关。如果不进关的话。有哪里会有今天这么多的事情。

    可惜当年。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但是现在他却要为当年满清入关若下来的罪孽去负责,所以他才有些不甘愿。

    听了这话,吴良辅平静的说道。

    “万岁爷,瞧您说的,现如今,陕西甘肃稳固如泰山,朝廷更有二十余万大军于此,待到明朝君臣内乱时,我大清自然可以重新君临天下……”

    听着吴良辅的话,福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