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凉州辞 >

第68章

凉州辞-第68章

小说: 凉州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旭日东升之时,不管凉州军卒,还是谷中流民,亦纷纷在各自头领的呼喝之下拆去栖身的窝棚,带上了一应之物,又是踏上了北去凉州的路途。

    李延昭取过地图,细细勘察一番,见此地离大河也不过四五十里路程,便出言激励一众流民,言道今日渡过大河,到了凉州境内,府君接济之粮亦必然准备妥当,过境之后便可无忧。流民们听闻这番激励,都是满面向往之色。随着大队向北开拔而去。

    而当这日黄昏,大部流民终是到达了大河之畔时,望着河面上紧急调集来的诸多船只,和对岸遥遥在望的凉州土地,这些流亡多日的流民众,都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欢呼!

第九十三章 安置从筠() 
渡河之后,询问了北岸留守的接应士卒,李延昭方才知晓,太守接信之后,连夜往北岸调运了足堪数千人支用旬日的粮草等物,甚至还派出了郡府医官王郎中亲自出马,率领众多医馆掌柜,携带草药前来北岸临时营寨中,准备为流民们看诊。

    郡府紧急调用的几十条舟船不过只用了个把时辰的光景,便将滞留在南岸的流民们纷纷渡过北岸去。北岸留驻的凉州兵营外,也早已支起郡府紧急调运的数十口大锅,锅中飘出喷香的粟米粥的味道,使得刚刚踏上凉州土地的流民们,也放下了紧张戒备的心情,看着北岸这一副忙碌景象,面上升腾起对新生活的憧憬向往。

    李延昭见郡府为安置这些流民,准备可算充分,因此也是心下稍安。忙召集起流民中颇有话语权的宗老里吏等其协助,组织流民中的伤病前往就医。这些宗老里吏对郡府的周全准备赞叹不已,连连跪地向北叩首,口中连连称赞府君大恩大德。

    见这些宗老里吏以及流民们情绪安定,李延昭放下心来,而后又召集曹建的一什人马,随同自己渡河前往南岸,接应那些照顾掉队流民的骑卒们。

    待到了夜色深沉之时,南岸最后一拨流民与骑卒,亦是纷纷渡过大河,踏上北岸的土地,李延昭方才感到一股深深的倦意。昨夜神经紧绷,几乎彻夜未眠,加上一整日组织流民前行的奔波操劳,早已掏空了他身体中的力气。

    他带着骑卒们又巡视了一番,确认北岸袍泽们帮忙新建的流民临时营地中,一切情况如常,方才带上那小女郎,去得骑卒们的营地之中,而后将自己的小帐让给那小女郎住,帐外还设了个哨,不准军中士卒进帐打扰,自己便跟着曹建去一旁睡大通铺去了。

    那小女郎名唤作倪从筠,小名叫做巧儿,日间骑乘李延昭军马,与牵马而行的李延昭攀谈了一番,彼此之间早已熟稔。李延昭知这女郎父母双亡,如此一来刻意避开与其父母相关的话题,言谈之中只是与这女郎讲一些凉州风物,以及军中趣事。倒是使她忘却了些许父母及家中老仆钟叔皆亡的阴影,变得开朗了些许。

    心中细细梳理了一番近日来的诸多繁杂事务,李延昭便沉沉入睡。帐中一时鼾声如雷,显然这些骑卒们,经历连日的奔波,都是疲累不堪。

    次日晨,李延昭一俟醒转,便起身,看着仍是熟睡的曹建属下这一什众骑卒们,顿时有种哭笑不得之感。

    眼见众人横七竖八的睡姿,还有如雷的鼾声,以及帐中弥漫着的汗酸气味,李延昭打心底里佩服自己,昨夜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入睡的。

    醒转之后,发觉此地并不宜久留。李延昭连忙穿起衣裤、皮靴,慌慌张张拿起自己的盔甲便冲到帐外,而后大口呼吸了几口帐外的新鲜空气,方才穿戴起盔甲来。

    前后不过十几息的功夫,穿戴完毕的李延昭大口呼吸着,方觉自己仿佛是获得了新生。于是披挂整齐,去找到此时正在营地周遭带人值守巡哨的刘季武。李延昭将诸事嘱咐一番,并直言道须将小女郎送回郡城之中,托付给刘仲康老人家关照一二。

    刘季武听李延昭如此一般安排,连连应承。并道让小女郎去与家中父母做个伴,也是再好不过。于是李延昭便去得临时马厩处,牵过自己的马,随后回到帐前,将马缰交给帐外哨兵,自己进帐去唤醒小女郎。

    李延昭进得帐去,看小女郎正在地上用干草临时铺就的蒲团上熟睡,身上盖着自己给她使用的那条毯子,半边脸露出毯子外,均匀地呼吸着,只是两只眼睛略有红肿,脸上还犹自挂着干涸的泪痕,显然是昨晚睡得不安稳,又想到伤心处,不知哭了几鼻子。

    李延昭上前,轻轻抓住女郎盖在身上的毯子,推了几下。小女郎感官敏锐,一俟李延昭的手碰到她,马上便从干草铺就的蒲团上弹起,一双眼睛如受惊的小鹿一般怯怯望向四周,直到发现帐中只有李延昭与她两人,方才心安下来。

    李延昭见她这幅模样,神情有些尴尬,不过还是温和地淡淡嘱咐她起床,待会便要带她前往新家去,小女郎听闻,一语未发,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延昭到帐外等不多时,那小女郎便掀开了帐帘,款款而出,李延昭将其扶上马背,而后自己才跨座上去,对那小女郎嘱咐抓紧马缰,而后便一夹马腹,纵马向郡城的方向飞驰而去。

    到了郡城之内,李延昭便轻车熟路地直奔城北军户巷而去。不多时便到了刘、曹、牛、崔四家军户合住的那间大院之外。李延昭吸取了上次丢马的教训,直接牵着马便走进院中。

    此时各家方才早起,正在准备早饭。牛二壮的母亲见有人牵马进院来,连忙迎出屋,李延昭见到她,忙躬身问好。那妇人亦是满面笑着裣衽为礼。

    听得院中人声,正房之中的刘仲康也抱着小孙子迎了出来,见到李延昭,亦是笑着问好。只不过看到马背上的小女郎之后,面上闪过一抹狐疑之色。李延昭将马拴在院中井栏之上,而后扶着小女郎下了马,便来到刘仲康跟前。

    对于小女郎的来历,当着她的面,李延昭并未向刘仲康多做解释,只是言道须将这小女郎托付给刘家照看些时日。刘仲康闻言连连应承下来,随即便引着小女郎进到正屋之内,由于心有疑虑,仍想听李延昭对其解释一番,便让长子刘季文将小女郎带到屋中歇息,而后便与李延昭一同行至屋外。

    听了李延昭言明小女郎的一番身世来历之后,刘仲康正色道:“当初在陇西郡外,这小娘子的父亲,对我等乡人亦是有一番活命之恩,如今他虽已是遭遇不测,然而承其恩泽,我等对其后辈行抚养照拂之责,亦是应有之义。”

    见刘仲康答应照顾这小女郎,李延昭方才放下心来。不由分说取了些铜钱硬塞给刘仲康。刘仲康坚辞不受。然而最终还是拗不过李延昭,便收下了。

    见刘仲康收下铜钱,李延昭方才得了些许心安,抱拳道:“如此一来,便多多倚仗刘老了。”言罢便去井栏那边解开马缰,便要离开。

    刘仲康见李延昭留了不大会便要返回,连忙出言挽留。李延昭却只道军务繁忙,不便久留。挽留无果,刘仲康便由他去了。

    返回营地之后,李延昭匆匆啃了几口干粮,便将流民们的情况汇总完成,而后简单写了封报告,着秦大勇即刻送往郡府。

    到了日中之时,广武大营又派出一营数百士卒浩浩荡荡来到此地,接管临时营地的流民们一应事务。李延昭放眼望去,见这支队伍竟是营中所余大部弓弩手以及少量步兵混编。带队者乃是射声都尉孙建雄。

    孙都尉言及千人督体谅赵都尉及李卒长连日奔波,劳苦功高,特派他率部前来接应。请二位即刻率部回营修整。

    李延昭与赵程志便即刻率部整队回营。连日奔波在外,加之给养也消耗殆尽,正是需回营修整,于是对于千人督的一番美意,二人也是却之不恭。

    回到阔别已久的大营,本来神情倦怠,疲惫不堪的骑卒们纷纷欢呼着将马牵回马厩之中,而后得到李延昭解散之令,便各自返回帐中歇息去了。然而李延昭与赵程志却是还未及坐上一坐,便被大帐来的传令兵请到千人督处了。

    杜杰见二人行至帐中,忙令麾下亲卫搬来矮榻几案等二位将官坐下。李延昭又正襟危坐在矮榻之上,顿感浑身不自在起来。

    显然杜杰也并不会顾及他此时的感受,只是面色沉静,双眼来回在帐中两位将官面上扫来扫去一番,随即便开口道:“府君近日从西平郡购置了一批军马,不几日便将到达。意欲扩编我军骑卒。不知二位怎么看?”

    “扩……扩编骑卒?”李延昭闻言,一副惊愕之色,嘴张得老大,下巴都仿佛要掉到地上去了。

第九十四章 扩军之议() 
“既是要扩编骑卒,可是打算由我步卒营中选取士卒,充任新编骑卒?”暗自好笑李延昭的一番惊愕表情,坐在另一侧的广武军步都尉赵程志,却是一语戳中要害。

    “不错,前日府君至大营中,正与杜某有此计议。”千人督杜杰颔首道,一边用左手敲着面前的几案,一边用右手抚着胡须:“步卒择优者充任骑卒,自先汉以来,军中便不鲜见。何况我广武郡兵成立之时,便意欲独编一营骑卒。只不过一直缺少马匹,才一直只保持着百人规模。”

    李延昭也曾疑惑过,别的营都是一名都尉带一营四五百士卒,独独骑卒这边,先前只有一名都尉带领百余骑卒。如今经过杜杰的一番陈述解释,方才算是解开了他心中的这一疑团。

    虽然李延昭心中对于军事,是赞同走精兵路线的。不过这不意味着数量就不。以现在广武骑卒的训练和技战术水准,已足堪精兵之称。然而倘若让他带着这支骑卒去战数百敌军,不论步骑,他都还尚未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千人督与太守所达成的这一共识可称是至为的决策。

    而赵程志,对郡府以及千人督所共同作出的这一决定,显然略有不满。他身为广武军中一介悍将,所属部下虽不能笃定便是一支悍卒,然而跟随这都尉日久,部下士卒接受的训练都甚为严格,称之为劲旅,亦绝不为过。

    听着自己辛辛苦苦训练调教出来的士卒,只是两位上官上下嘴皮子那么一碰,便要调离自己麾下,从而变成骑卒营中人,赵程志虽然嘴上并未激烈反对,然而面上紧皱的眉头已经昭示着他心中的极度不满。

    李延昭看着赵程志,心知他所想为何,同这帮武人打交道就是这点好,喜怒哀乐基本全在脸上,不用费尽心思去揣度他们心中所想。而李延昭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优选步卒充任骑兵队伍,这几乎早就成为军中常例,因此见到赵都尉这番姿态,他也不知如何出言劝解。

    坐在上首的千人督杜杰亦是明了。然而上次平叛之事,已是让郡府明白,依本郡现在的军力,稍微遇到这种大一点的动荡或是变故,便力有不逮。莫说平定这些变故,届时即使自保,亦是心有余,力不足。因此扩军之议,可说早就摆上了郡府亟待解决的事务前列。

    李延昭细细思虑了一番,随后抱拳为礼,向上首的千人督发问道:“不知二位长官,欲将郡兵扩展至何种规模?”

    “骑卒增编两百,步卒与射声营各增编一百。”杜杰沉声答道。

    李延昭听闻杜杰的回答,心中已是有数,扩军此议,便是欲将广武郡兵由先前一千五百人左右的一军,扩充至两千人左右。如此一来人数虽然增加不多,然而应对郡府周边的威胁等等,已是足称游刃有余。

    况且,李延昭感觉这其中还没有那么简单。太守很可能欲将这数千流民也多数编为军户,甚至于试行辅兵制。而那些辅兵户,多半就由这些流民之中选取了。

    李延昭设想,太守如若推行此议,势必要为这些流民另辟一块地方居住。因为此时不论是广武郡城,还是下属三县,已足称满员。即使分拆打散,这几地也绝对无法轻松容纳如此众多的流民进城居住。而且现有的农田,伴随着这些年陆续有流民入境,亦是安排得满满当当。

    因此,若要安置这些新来的流民,很可能另辟一处屯堡,给予这些流民以物质上的,令他们开垦荒地。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另一方面也使得郡府有了新的税收来源,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这个方法唯一的缺陷就是,初期这些开垦的荒地还未产生收获的时候,需要的先期投入。平心而论,李延昭最为担忧的也是郡府无法拿出这笔巨大的先期投入,安置不妥,从而使这些流民生变,由衣食无着的流民,变成无恶不作的暴民。

    若到了那时,且不说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弹压。光是这些本来可用作建设的民众,转而变成破坏者,这样毫无必要的人力损失,才是李延昭最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