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点上就得去问问交引库和市舶司了,做为国有银行,抵当所的大部分投资都是流向这两个部门的。前者是证劵交易所,后者是海关兼商业部海外贸易司。
交引库是干嘛的呢?它是负责发放盐引、铁引、茶引和香药引的。这几种大宗商品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禁榷物质,私人是不能无证买卖的。
但是宋朝政府比较具备经济头脑,他们知道如果全部让官府买卖的话,必须是把裤衩也赔掉的节奏,于是就变通了一下,弄出了几种引据。商人们拿着这些凭据就能去政府仓库里提货,想卖到什么地方就卖到什么地方。
从古至今,但凡是政府管控的物资就必须利润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放到宋朝也一样。既然盐茶铁香料不愁销路、不愁利润,商人们必须会来争夺这几种凭证,有了凭证才有合法销售的资格嘛。
然后宋朝政府又耍了一个很高明的商业手段,他们说了,想要凭证没问题,但大家得帮朝廷一个忙。也不是白帮,就是利润低一些、风险大一些。啥忙呢?军队的后勤!
宋朝军队自打建国以来,隔三差五的就得和北方国家打一仗。骑兵打仗可以一个人两匹马、三匹马的自己驮着给养走,步兵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他们的给养必须靠后勤部门往上送。军队进攻五十里,后勤部队就得跟着往前送五十里。
可是这么多物质光靠军队从全国各地调集过来,路上的损耗就不好控制,一不好控制就得出现各种贪墨现象。到头来一百斤粮食从后方北运,到了前线能省五十斤就不错。
这咋办呢?要不说宋朝君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奸商出身呢,他们打仗的本事很一般,但做买卖的天赋确实比历朝历代的人高明很多。
他们捏住了商人趋利的脉门,颁布了一个折中法。朝廷不再负责从全国各地往北方前线调派物资了,改由商人们自愿按照政府的采购价格向前线运送。
按期按数量送到之后也不给钱,而是发给交引,主要是盐引、茶引、香药引、矾引和犀象引。商人拿着这种政府颁发的提货凭证,就可以到各地的榷场去提货,继而再拉到认为合适的地方贩卖,从中获利。
这样一来,帮着朝廷运送物资虽然不赚钱,可一旦拿到各种交引,明显就是赚钱的好买卖啊。大家都不是傻子,不图利谁早起。但这句话反过来说,图利早起有错吗?
显然没错。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为了挣钱,商人们会比厢军对待货物认真一百倍,想尽办法降低路途上的损耗、减少运送时间,保质保量的把军用物资运到前线。
然后他们就可以拿到交引换取禁榷物资去赚钱了,国家不吃亏、商人们也不吃亏,军队的后勤还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都不是双赢了,而是三赢!
其实不仅仅是三赢,具体几赢洪涛都算不清楚。原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变通之法,却让证劵交易和证券交易所出现在了大宋国内。到底拉动了多少内需、多少经济增长,反正洪涛是算不出来。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更看不全。
不管是盐引、茶引还是香药引,都是不记名、不挂失的,也就是说这玩意是可以转让的!当初设计这套办法的人真让洪涛好奇,这孙子会不会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呢?保不齐还是个玩金融出身的。
仅仅就是可以转让这么一个小细节,就让原本朴实无华的提货凭证瞬间身价百倍,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有价证劵。
商人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与其拿着这张提货凭证去榷场提货,然后再去辛辛苦苦的贩卖,不如直接把它加价出售给更需要的商人。这样虽然利润少一些,但却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并且节省时间。
钱流动快了必须是好事儿,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更是在后世天天喊。于是乎,很快就有商人专门干起了倒卖交引的买卖。
他们一手去加价收购、一手再加价出售,具体该加多少钱买、加多少钱卖,全靠对未来一段时间此种货物价值的预判。花钱买对未来价值的期望,这不就是有期货股票嘛。
在宋代的大城市里,类似的证券交易非常发达,冲要州府都设有交引铺。富姬描述说,汴梁城内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引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概意思就是说,交引买卖都是大宗交易,买卖家必须身家万贯,商铺也就跟着高大雄壮。
为了显示自己资金量足,很多交引铺就在门口摆上成堆的金银铜钱,谓之看垛钱,只是为了让潜在的客户心理踏实。
这倒是和后世的证劵交易所差不多,建筑先得气派,没见一家交易所藏在胡同的小平房里,旁边还挨着公共厕所的。
050 信托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商人总是逐利的,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管太严了不成,不管也不成。就拿这些交引为例,既然是有价证劵可以自由交易,那会不会有人趁机囤积炒作牟取暴利呢?
毕竟交引还不是纯粹的股票,还兼顾着提货单的功能,还是大宗的生活必需品,一旦流通数量太少,肯定会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秩序。
答案是肯定的,古人做起买卖来一点不比现代人心善,战乱年代囤积粮食的事情都能干出来,炒作一下交引根本不算事儿。
那该怎么办呢?派皇城司的探子去挨个监控,谁敢囤积炒作就杀谁的头?或者干脆发一道圣旨,规定交引的价格,不许大家炒作获利?
在这方面宋朝政府又给洪涛上了一课,他们的道德底线真比后世人高很多,非常守规矩。既然是政府倡导大家玩证劵,那就不肯自己抽自己大嘴巴,主动去破坏游戏规则,更不耻于用行政命令来强行干预市场规律。
他们采用了一个看似很麻烦,但实际上更高级的办法,就是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去,利用国有银行的庞大资金量,亲自坐庄平抑价格。
炒作没关系,这玩意不炒热了也没法盈利啊。但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了安全值,宋朝政府的国有银行就要发大招了。你不管不顾的做多是吧?那我就反过来做空,看谁本钱足,谁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反之亦然。
为此宋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做买钞场。当证劵市场上交引价格趋低时大量买入,一旦交引价格居高不下,立刻大量卖出,用市场的手段做到了自然稳定价格的作用。而且执行的还挺完美,从来没出现过价格失控的现象,由不得洪涛不竖大拇指。
可惜的是这条金融街在东城,与今天的方向不顺路,洪涛暂时还无法去亲身体会下一千年前的股民是个啥摸样。但他已经和富姬说好了,一腾出时间就得带着自己去城中各处转转,只要有热闹的地方全不放过。
抵当所和交引库都搞明白了,还有个检校库呢?这个机构更有意思,也更符合商业社会的原则,那就是诚信。
诚信到什么程度了呢?后世里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叫信托责任。没错,检校库玩的就是信托,这个概念要到18世纪才在英国诞生,但宋人在11世纪就已经把它弄成了一种习惯。
最开始这个机构并没有金融色彩,它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国民处理遗产。比如说有个家庭遇到意外,父母都死了就剩下一个孤儿。
这个家庭留下的房子、土地、家具、钱财该由谁继承自有官府来判定,但之后怎么来确保这些遗产不会被恶人侵占呢?总不能指望人性本善,大家都不会去趁机霸占孤儿的财产吧。
还有就是孤寡老人和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总不能说人死了这些财产就全归政府,就算这么想,也得把吃相弄得好看一些,别让国民觉得政府太没品。
于是检校库就出现了。它专门代为清点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具体的法条是:
“揆之条法,所谓检校者,盖身亡男孤幼,官为检校财物,度所须,给之孤幼,责付亲戚可托者抚养,候年及格,官尽给还。”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以下的意思:对亲人离世的遗孤,政府有责任将他们的财产核查清楚、登记在册,存入检校库代为保管。并定时从代管的财产中划出若干,发给遗孤作为生活费。等遗孤长大成人,政府再将代管的财产给还他们。
宋朝政府希望通过官方的检校制度,使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权益获得保护,免遭他人侵夺。除了大方向之外,还有具体执行的法律条文和制度。
一、“诸身死有财产者,男女孤幼、厢耆、邻人不申官抄籍者,杖八十”。
宋朝的检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凡符合检校条件者(亲人故去、只留下孤儿与财产),均须报官检校,否则就挨板子;
二、“州、县不应检校辄检校者,许越诉”。
不符合检校条件而官府强加检校的,允许受害人越级控告;
三、“辄支用已检校财产者,论如擅支朝廷封桩钱物法,徒二年”。
官府如挪用检校人户的财物做他用,要追究法律责任,判刑两年;
四、“州县寄纳人户物色在官库者,若有毁失,依弃毁亡失及误毁官私器物律备偿”。
检校库的人户财物如有损坏或遗失,官府须给予赔偿;
五、“孤幼财产,官为检校,使亲戚抚养之,季给所需,资蓄不满五百万者,召人户供质当举钱,岁取息二分,为抚养费。”
用利息的收益来支付遗孤的生活费,就不存在坐吃山空的问题了。
这些法律条文合适不合适洪涛也无法做出评判,但从最后一条里就反映出检校库不仅仅是个管理机构,它还兼顾着投资获利的责任。否则就得亏本啊,自己先坐吃山空了,还怎么帮孤儿保值财产。
除了保值和升值之外,检校库和遗孤之间已经是完整的信托责任了,只不过这份合约是由国家强制背书的,达到条件自动生效,不管你乐意不乐意。
“早知道现在比南宋落后不了多少,我还犯什么傻去抢着背黑锅啊,直接当个金融大鳄不好吗?只要把交引库改一改变成真正的股市,不是照样能给皇帝提供一个可以平衡新旧两党的获利点嘛!”
听完了富姬的介绍,洪涛不仅没高兴起来,反倒蔫头耷拉脑袋了。他恨啊,恨自己没早出来转转、没早把这些事情打听清楚,就急吼吼的冲出去当救世主了。
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也不用缺了八辈子徳去开启潘多拉魔盒,依旧可以挽救新政、挽救这个让人不得不爱的朝代。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花膏的事情比较好理解,皇帝和宰相都能听懂,也都认可。股票交易这个玩意自己心里明白,可真不能整套整套理论的讲出来,尤其无法深入浅出的让皇帝和宰相们理解。
而且这些后世的金融理论放到现在会不会好用洪涛心里也没底,毕竟他不是玩金融专业的,很多细节问题不可能提前想得那么周到。
051 城管()
“官人可是饿了?我们去前面的瓦子里买些吃食,还有傀儡戏可看!”洪涛自己小声的嘀咕,却被莲儿听岔了。
这次出门没有走内城,而是先向顺着金水河出了梁门,再折向南。前面不远的街面上人流又多了起来,应该就是莲儿所说的瓦子。
瓦子也叫瓦市,有点像解放前的天桥,有吃有喝有玩有用,属于一种官府默许、民间自发的商业娱乐综合街市。
这种地方洪涛在南宋临安城里逛过,怎么说呢,要是按照后世的标准,只要不是特别喜欢热闹的人,并不觉得太有意思。
但通过它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内容,因为在这种地方留恋的,大多数都是社会底层民众。
“休要忽悠大官人,我不饿,怕不是你又馋了吧!官人我今天还有事情,改日再来逛瓦子。”这次洪涛没从善如流,体察民情哪天都可以,自己短时间内也不会离开这座城市,来日方长。
“……那劳什子慈幼局有何稀奇,让富姐姐去就好嘛。”眼看已经走进了瓦市的街面,看着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杂耍棚子,莲儿的嘴都快噘成猪了。平日里她也很难有机会出来逛街,小孩子脾气尽显。
“官人是要去收养小童,你我儿时都在局中厮混,早一日遇到慈善人家就早一日有了盼头。尚有官人教授技艺,迟几日去瓦子有何不该!”
洪涛一直拿莲儿当小孩子,但在宋人眼中,已经快十四岁的女孩子基本就算成年人了,真不用惯着。比如富姬,当下就把莲儿厉声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