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有毒 >

第268章

大宋有毒-第268章

小说: 大宋有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74 黄雀在后() 
帅司大人亲自参赛,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报名的人群就更踊跃了,很多原本并不打算参赛的人也纷纷假如。他们觉得和帅司大人一起肯定没危险,啥暴风雪都得躲着刮,这是半神啊!

    不光有精神作用,还有物质刺激。帅司大人说了,谁能赢了他就奖励加倍,输了也不惩罚。这么好的事儿凭啥不去碰碰运气呢,冬日的北地是危险,但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三日后,凉州城西黑压压的云集了几千人,啥摸样的都有,参赛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骑马的,这是艺高人胆大,打算用最快的方式赢得比赛。

    有骑白骆驼的,这种动物不光耐干旱,比它们的表亲双峰驼还多了一项本领,耐低温。即便在暴风雪中依旧能存活好几天,哪怕被埋成一个雪堆,风雪一停照样站起来就走。只是骆驼脾气慢,走不快,但比马好伺候多了。

    选择用骆驼参赛的人数比较多,他们更看重安全,反正也不是短距离赛跑,来回二百多里路,比得就是耐力。

    还有驾狗拉雪橇的,他们大多数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否则光这几只大型獒犬就喂不起。但这么做也有劣势,按照比赛规定,凡是使用车具参赛的至少得双人。也就是说雪橇上只有一个人不成,这样就大大消弱了雪橇的优势。

    洪涛的参赛工具最特别,是一架趴在冰面上的风力冰橇。按照规定必须两人以上,他的冰车上有十个人,完全符合赛会要求。

    至于说冰橇个头太大,装二十个人都没问题,那就管不着了,规则就这么定的,没说参赛工具不能超过多大尺寸,也没说非得从雪地上走,有本事飞都没人管,只要你能。

    “官人这是作弊!”别人可能不清楚这架冰橇的速度,宸娘必须知道,她坐过不止一次。可她为何要提出反对呢?因为羡慕嫉妒恨!

    官人这次比赛不带她去,只带了西迪和八名特种兵,理由就是赛会规定参赛人员必须年满十五岁,且不能超过四十五岁,防止有人被利益冲昏头白白送死。

    “傻丫头,你家官人哪儿是去参赛,他是故意想躲开我们呢。”富姬也没被选中参赛的队伍,但她不羡慕也不嫉妒。

    “为何要躲着我们?”宸娘不太认同这个理由,自己是养父最疼爱的女儿,出征都可以带着,还有什么不能带的呢。

    “还不是那头母豹子惹的祸……等你再大一大就明白了。”富姬倒是真没吃西迪的醋,相反,她更希望驸马别整天缠着自己,雨露均沾一些比较好。

    在这一点上她从来没担心过被冷落的问题,也没有争宠的打算。以自己的条件,能被驸马从正门抬进府并得到长公主的首肯就是福气,再多的真不敢奢望。

    “宸娘明白了,西迪是不是和莲儿姐姐一样被官人逼着温习功课了?”可惜宸娘真不是普通小孩儿,她虽然还不太懂男女之事,可架不住从小在驸马府的长公主房里长大,可谓见多识广。

    “嘘,不可乱说,走,跟姨娘讲讲你们族里的话,以后说不定姨娘也会碰见说这种话的族群,到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来凉州找你了。”

    富姬闻言脸都有点红了,啥叫温习功课她也懂,而且还温习过不止一次,再在这个问题上聊下去,保不齐就会被宸娘说到自己。

    比赛的结果用大脚趾头都能算出来,出发的号声一响,黑压压的人群就顺着石羊河西岸向北滚滚而去,此时冰河上趴着的那架冰橇还在搬运货物呢,基本都是补给品。

    洪涛就算知道不会出现太大意外,哪怕碰上暴风雪也照样能顺着冰河滑回来,依旧要准备好够十五天吃喝的食品和固体酒精。还和讹力命交代了,超过三天不回来立马顺着石羊河向北搜索,不得有误。

    但是半个时辰之后,这架冰橇就和长了翅膀一般顺着冰河猛的冲了出去,不到十分钟就看不到影子了。

    来回二百三十多里路,洪涛只用了两天就跑完。这还是巡航速度,夜里也没有赶路,否则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回来,连早饭都不耽误。

    没人指责帅司大人以权谋私,冰橇的速度大家都看见了,这玩意不用吃不用喝,只要有风且帆不坏,真可以每天奔跑七八个时辰不休息。没风?那是不可能的,北地的冬日可以没太阳、没雪,唯独不会没风。

    唯一能限制它速度的就是人手,假如只让一个人参赛估计就不能跑这么快了,毕竟人不能像风一样从早刮到晚,总得吃饭休息。

    现在人们能做的就是赶紧跑到城门口去看布告,看看帅司大人犯规没有,没有的话,再看看第二名奖励啥,一百亩地肯定没了。

    还有一些脑子机灵的则想方设法的靠近冰面上的怪家伙,想仔细看看构造,琢磨着能不能仿造出来一架,即便没这么大,小点也可以。

    布告上说了,这个赛事会和夏天举行的足球联赛一般每年都有,今年拿不到好名次没关系,总结经验、提升装备,明年、后年再搏嘛。

    “拿来!”西迪刚刚回到卧室,脸上的笑容还没散去,一只小手就伸到了她面前。

    “什么?”看着宸娘一脸的阴沉,西迪觉得肯定没好事儿。

    “地契啊,一百亩,归女王所有了!”宸娘义正言辞的提出了一个很不讲理的要求。

    “为何?这是属下赢回来的,是私人财产!”西迪当然不会给,下意识的捂住了腰带上的小皮包。

    “哼,根本不是你赢的,这是官人给你的!你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若是我写信告诉长公主,你猜你会怎样?长公主就是官人的娘子,还是大宋皇帝的妹妹,没有长公主的允许你就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这就是死罪懂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宸娘把忽悠人这项技术也学得惟妙惟肖,话里百分之八十是真,但都没啥意义,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瞎话才是关键。

    “……”西迪傻眼了,宸娘说的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可一百亩土地啊,真舍不得交出去。

    “我又不是私吞,这些土地就算族中的公产,暂且由本女王保管。”眼看西迪已经开始犹豫,宸娘又在天平上加了个砝码。

    又受冻又受累,还得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捂着嘴和帅司大人肉搏,生怕被同行的特种兵听到异响,结果到头来财产全充公了,西迪真是委屈,一个人趴在床上留下了伤心的泪。

    “哼,让你们瞒着本女王偷偷去开封抱粗腿,等着吧,这只是收点利息,大头还在后面呢!”屋外的宸娘却是一脸坏笑,拿着地契向三位皇子的房间走去。

    为了防止地契再被官人要走,她打算先花出去。但什么东西能值一百亩地呢?这事儿早在西迪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谈妥了。

    三位皇子答应未来不管他们谁坐上了皇位,都要封宸娘一个不能低于知州的大官,用来偿还这一百亩土地的价值。而这张地契就成了皇子们的零花钱,可以用转让出去得来的钱去购买想要的玩具、零食、衣服。

    自打来到这里三位皇子就和儿童团里的孩子一样,每月只有定额的花销,且少得可怜,三个人的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人花。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儿童团什么都不发,额外的需求只能用钱买。没有一个凉州人会因为你是儿童团的孩子就白送东西,更不能泄露皇子的身份,这可难坏了他们。

475 棉花() 
这次宸娘真是把洪涛也算计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儿,西迪不敢说,土地转手不转手他也不会过问,送出去就送出去了,谁会整天盯着这点小玩意。

    没错,在洪涛眼里一百亩荒地就是小玩意,凉州啥都缺,唯独不缺可以耕种和放牧的土地。之前分配出去的荒地只是靠近凉州城的一小圈,再往外扩的话,距离每多十里,面积就好多出好几倍。

    之前没有扩大垦荒范围,一是不确定朝廷的态度,先小小的试试水。二是没能力确保安全,万一西夏人派兵骚扰自己顾不过来。

    现在朝廷默认了垦荒令,西夏和大宋的边界也重新划分完毕,距离凉州还有二百余里,再把拓荒范围扩大好几圈都没问题。

    最主要的是拓荒令收到了预期效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大部分拓荒者都看到了希望,至少明年秋天交完税吃喝不愁了。

    古人真是要求低,满足吃喝就是天大的收获。有了第一批拓荒者做榜样,现在没敢迈出这一步的湟州人都在等机会,还有像王浩一样的内地商人也在磨刀霍霍,打算再有荒地分配的时候冲在第一个。

    只要有需求,用土地吸引人口的计划就算基本成功了。自己只需保护好规则、抵御住外敌,啥天气不天气的,不用想太多。

    不管是农夫还是牧民都有非常淳朴的观念,老天爷的事儿不归官府管,他们也不指望官府能帮忙,只要别添乱就是清官大老爷,剩下的全靠命!

    这次规划的荒地东至红水河西岸、北到石羊河中游汉长城以南、西到金山煤矿以东。南面没有,因为都是坡地树林,按照湟州律树林一律属于官府所有,不许随意砍伐。所需柴火全部由官府雇人采伐,再以很低的价格售卖,谁敢偷砍就等着去矿山做苦役去吧。

    等两年就连柴火都烧不上了,凉州和肃州都有煤矿,产量一上来石炭就会代替柴火,不习惯也得习惯,这就叫规矩!

    新的拓荒范围最远的距离凉州城差不多有三十里,中间还保留了几块地区不予分配,那是留给新军战士的退伍田。

    光许诺不足以让人完全信任,所以洪涛这次公布拓荒令的时候把退伍田也白纸黑字的写了上去,让大家看看官府不是在空口白牙的瞎说。

    不过这份公告不能马上登出,具体公布时间要等过了征兵期。别大家一听又有拓荒田了,更不乐意当兵,全种地放牧去了,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不说政客就没一个好东西,像洪涛这样没什么个人需求,完全为百姓着想的官员都得耍小心眼,其他官员基本十个政策有八个的目的都无法明说。

    公布之后还不能马上领取,正式认领的时间还得拖到二月份。这是为了照顾内地商人家族和一部分流民,给他们一个接受信息和准备的时间。

    那问题来了,目前整个湟州加上甘凉路总共也不到六万军民,弄这多地种什么呢?要知道从今年秋天开始,王浩家的运粮船队就只剩下三分一运输量了,完全都是大米。

    要不是为了照顾食物多样化,洪涛都不在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了。不到三年时间,湟州和甘凉路就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问题。

    这一方面说明政策合理,另一方面也见证了汉人是多能种地。但凡有点阳光,他们就能把所有土地都变成良田,高产低产反正总得产,一点都不带浪费的。

    另外湟州和甘凉路是不收粮税的,也就是说除了土地税之外,各家出产的农作物不用交给官府一斤一两,全部由自己支配。

    假如要拿出去销售,顶多再缴纳一次商业税也就到头了。官府所有的粮仓也都是用现金和农民采购,但数量不多。

    因为这里的官府没有收取这份税收,自然也就没义务在灾荒年代开仓放粮。如何抵抗灾难,全凭各家自己的能力。

    这个政策刚刚发布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很多百姓包括官吏都不理解如此做的用意,觉得官府不牧民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洪涛也没废话,亲自执笔算了一笔账,然后印出来上千份儿贴得满城都是。这笔账算的是啥呢?就是税收和赈济的效费比。

    不用太懂数学,能掰着手指头从一数到一百的人就可以看明白,交了这份额外的税之后,真正能得到的保障并不多。

    碰上小灾小难,各家用每年交税的钱物就能自救,要是来了大灾难,官府依旧救不了全部人,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亏了。

    那有人说了,赈济是为了安定民心,防止民乱。没错,对于一个大国来讲确实有这个必要,因为人口众多,每人都拿一点儿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真可以起到作用。

    但凡事儿不能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懂得变通。对于大国有好处的办法,放到湟州和甘凉路这种人口稀少的地区可能就不是好事儿。

    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题,其中包括了精算学、概率学等等一大堆技术手段,到底有多少人口时采用这种办法才好用,少于多少人口时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洪涛算不清楚。

    但他能扒拉着算盘算清楚,以目前的人口数量这么做就是在坑官府,不用多,一年来两次天灾,规模也不用大,整个湟州和甘凉路的官府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