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来“汉江省”投资的事已经捅破了天,那么就大白于天下吧!
在黄汉指使下“红旗日报”刊登了评论员文章,题目是“自信”。
文章直切大明可笑的祖制,阐明限制藩王、郡王自由的主要目的就是害怕他们谋反。
言辞灼灼十几代大明皇帝都不折不扣执行这样的祖制其实是没有自信心,总是担心被藩王、郡王取而代之。
文章指出,只要天子能够治国安邦,子民能够安居乐业,在国富民强的情况下哪位藩王、郡王会利令智昏窥视皇位?
然天子用人不当导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导致藩王、郡王失陷,还苛求他们困守封地坐而等死吗?
接下来几天,这样内容的文章层出不穷,如同口诛笔伐般犀利,直指崇祯的过失,让天下人都知道在这位皇帝的统治下,不仅仅民不聊生,还由官不聊生发展到王不聊生。
总而言之一句话,崇祯这个皇帝太差了,在他的治下绝大多数人都是受害者。
一石掀起千层浪,襄王、唐王、秦王、瑞王的前车之鉴,朱家王爷也坐不住了纷纷上奏朝廷给予藩王、郡王自由,给予他们选择居住地的权力。
有不少王爷的奏疏是用求肯的语气,阐明万一封地遭遇建奴、流寇祸害请求允许他们离开封地躲避。
有些王爷目的不纯,他们要求得到兵权好捍卫自己的封地。
本来就被国事搞得焦头烂额的崇祯又被朱家家事搞得疲惫不堪,皇族群情激愤,崇祯只能选择妥协,再次派遣缇骑捉拿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被搁置。
皇权屡次受到挑战,皇帝不得不一再退让,朝廷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各地藩王、郡王等等皇族得知蜀王系两位郡王没有被问罪的消息后,都有了想法,蠢蠢欲动的不在少数。
连文艺青年潞王朱常淓都写信派遣宦官联络诸王,他还特意让同胞兄弟长垣王朱常坒带一些人偷偷地赶去天津卫乘船前往“汉江省”看看。
四月底的大朝会,文武百官愁云惨淡,此时梁廷栋、张凤翼、吴襄已经离开了京师。
他们根本没有回“汉江省”,也没有去山海关,而是到处游说,为招商引资出力。
大明面临无兵可调的困境,最新消息传来,流寇人马一个月内扩充了一倍,一路人马联合清军夺取了固原镇城后剑指临洮府。
一路人马夺取延安府后正忙着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强攻榆林镇城。
无计可施的崇祯问计群臣,可是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开口。
现任首辅乃是一个擅长舞文弄墨的文人孔贞运,他不懂军属、不懂民事在太平年都干不好首辅工作,在接近山穷水尽的崇祯十一年哪里混得下去?
皇帝问计在没有大臣奏对的情况下,如果依旧是温体仁担任首辅怎么着也不会冷场让皇帝难看,然孔贞运选择了缩着脖子如同老僧入定般不向皇帝瞧一眼。
zwqiushu
第八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
郑国昌见皇帝着急、首辅不搭腔心里叹息,只得出班奏对道:
“陛下火速给四川巡抚傅宗龙大人、征西将军秦夫人下旨,命令他们坚守四川不得有误,防止川军孤军冒进被流寇、清军围歼。
如果四川再被流寇长驱直入,则这个大西南都危在旦夕,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建议有针对性,崇祯立刻命令内阁拟旨送交司礼监批红。
刘之伦担心皇帝再出昏招,奏道:“陛下,咸阳、西安、固原、延安、汉中已经丢了,陕西的流寇如今成了气候,此时万万不能再往那里派遣援兵。
如今只能采取守势,阻绝流寇往四川、河南、山西蔓延,临洮府太远了,朝廷鞭长莫及,唯有放弃,如果能够把军民撤往宁夏镇就算万幸了。
宁夏巡抚郑崇俭大人手里应该还能够组织两三万边军,主动进攻勉为其难,守土还是能够做得到。”
崇祯带着哭腔道:“朕何尝不知援军全灭,陕西已经事不可为。
朕现在是担心潼关的安全,如果流寇、东奴攻破潼关,我大明还能够集结多少人马进行抵御,被一直打到京师也大有可能。”
刘之伦道:“陛下大可放心,潼关不仅仅有孙都督的一万京营人马,还至少有‘红旗军’一营兵力。
短期内不可能被攻破,臣其实是在担心秋后黄河结冰,流寇和建奴大可以用不着夺取潼关直接杀奔河南甚至于北直隶。”
崇祯道:“事到如今不知爱卿可有计策?”
刘之伦道:“计策当然有,恐怕文武百官都想到了,臣认为陛下其实心里有了决断。”
崇祯不是个弱智,他明白刘之伦的意思是求助于征虏大将军,问道:“非得如此吗?”
刘之伦肯定道:“唯有如此!局势败坏如斯,唯有‘红旗军’能够力挽狂澜。”
“是啊!面对如此多的流寇和清军,朝廷还有哪一路人马可堪一战?”倍感悲凉的崇祯再次选择了妥协,同意请征虏大将军出兵解燃眉之急。
求人办事自己得拿出态度啊!皇帝下达口谕给内阁,让他们共议册封辽国公“汉江郡王”。
三天后正是黄道吉日,大明朝廷委派郑国昌、刘之伦前往山海关颁恩旨。
跟大明朝堂在扯皮截然不同,“红旗军”体系目标明确,二月初,十个甲种营外加亲卫营杀入草原,如同摧枯拉朽般,一百余蒙古部落被征服。
大地刚刚解冻,赤峰卫城就在几万军民手中不断长高。
不仅仅是修建赤峰卫城,还要恢复一部分百户所、千户所城,这些小型城堡要承担截断这片区域的联络。
小型城堡必须满足一个百户的卫所军驻守,也就意味着卫所军和家小七八百人生活在堡垒内不显得拥挤。
中等城堡当然是千户所,这里的驻军控制在三个百户左右,至少得满足两千人居住。
所有的中小城堡以大型城池赤峰卫城、宁远城两点一线布置,城堡之间相隔二十里。
每一座城堡里都修建高高的瞭望塔,类似于灯塔,设计有炮口、抢眼具备防御功能,材质为砖混或者是石材加混凝土。
瞭望塔上全天候有卫所军值守,值班的联络员利用三十二倍固定式望远镜远眺,白天可以瞧见二十里处两个最临近城堡瞭望哨上打出的旗语,夜晚可以用约定的灯光密码传达消息。
布防完成后,发现敌情通过各城堡旗语接力,六百里外的宁远城得到消息只须一个时辰。
约定的旗语很简单,传达军情之时如同发电报般言简意赅,一般情况下保持在十个字之内。
比如说宁远赞画分部接到“三东十甲丁”五个字的情报后,就能够明白,这是编号甲丁的百户所城哨位发现了,城堡东边十里处有一百以上不足二百敌军骑兵。
事先约定了敌军数,一代表敌骑个位数,二表示敌骑十位数,三代表敌人超过百人不足二百,四代表敌骑二三百不会超过四百……
每一个小型城堡都会配备八门三磅弗朗机炮,都有一百余拥有自生铳、米尼枪的守军,满蒙骑兵发动突袭包围这样的堡垒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夺取。
而被围困的城堡随时能够报告军情,能够及时得到上级给予的指令,六个时辰内,附近的“红旗军”骑兵会完成集结赶来围歼来犯之敌。
有了二十里一个城堡成为补给点,有几千“红旗军”骑兵不间断巡逻,这条防线会一直延伸到大沙漠,完成之时约等于把漠南大草原一分为二。
打垮建奴征服蒙古后,这条防线可以穿越戈壁沙漠沙漠一直往北延伸,穿越后世的蒙古国一直通达贝加尔湖畔。
分而治之简单有效,这条防线一旦修建到戈壁沙漠边缘,建奴再要绕道大草原劫掠大明就做不到了,除非他们集中人马来一个个拔掉这些城堡。
虽然“红旗军”的城堡都不大,但都是钢筋、砖石、混凝土结构,都最少拥有八门战防炮,在中世纪绝对是坚不可摧。
而且每一个堡垒都不是孤立的,最起码相隔二十里就会有临近的两个城堡,一般情况下三个城堡中就会有一座中等棱堡驻军超过三百。
以满蒙骑兵糟糕的攻坚能力,一个百户卫所军凭借这样的堡垒,五千满蒙骑兵都不可能短时间攻取。
而且只要满蒙骑兵接近这一条防线,他们的兵力部署就会被不知多少瞭望哨瞧得清清楚楚。
当天,不仅仅宁远会得到准确情报,连山海关总部都能够获得敌军具体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满蒙骑兵两眼一抹黑,“红旗军”把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装备领先了足一个时代的“红旗军”精准打击下,来触碰这条防线的满蒙骑兵能不能逃回去都得打问号。
这不是自说自话,满蒙骑兵根本想不到被他们忽然围困的小小城堡随时跟千里之外的总部保持联系,围歼他们的大网已经展开。
即便他们主动撤退也不可能被轻易走脱,接下来就会不间断遭遇准确打击。
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
黄汉亲自来到赤峰卫坐镇,由于军民需要长期驻扎,这片大草原上已经搭建了几千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红旗军”工兵如今搭建蒙古包的技术恐怕不比蒙古人差,特别是能够容纳五百人开会、学习的特大蒙古包,绝大多数蒙古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黄汉不是担心战况,而是关心安全和探矿的进度,关心是不是能够在今年地冻三尺之前完成两点一线的堡垒防御体系。
如果今年完成了这条防线,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得组织军民几万修筑赤峰卫到达宁远港口的混凝土大马路。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调兵需要,更是为了能够提高运输生铁、铁矿石、煤炭等等原材料的效率,节约成本。
郑国昌和刘之伦刚刚离开京师不足两天,就有六百里加急的报告送到黄汉手中。
得知朝廷终于打破祖制册封了异性王,黄汉根本没有兴奋,反而更加觉得大明已经弱不禁风。
被大明封王没有什么好嘚瑟,历史上狗尾续貂的南明出现的王爷太多了。
郑成功、李定国、李成栋、孙可望、刘文秀等等都是王爵,而且还有好几个藩王。
黄汉没有立刻回山海关等待天使,准备请郑国昌、刘之伦来赤峰卫看看,让他们明白“红旗军”没有消极,一直在积极部署。
郑、刘两位阁臣来到山海关没见到黄汉,从接待的黄沂州口中得知黄汉领兵在清洗、征服喀喇沁、喀尔喀、察哈尔等等蒙古部落,已经打入草原一千余里。
他俩当场眼睛发亮,当即表态不能为了接旨让征虏大将军回山海关误了战机,他们会赶去大草原寻黄汉。
黄沂州亲自点齐亲卫骑兵一个把总陪同亲家郑国昌上路,急不可耐的刘之纶已经由刘全带领的三百铁甲家丁护送着疾驰而去。
山海关到达宁远的官道质量跟京师到天津卫的大马路不相上下,一路上都有驿站提供伙食和马料。
刘之纶的三百余人当天下午就入住宁远城,第二天一大早上路,傍晚就在大兴土木的赤峰卫见到了黄汉。
久别重逢,二人都很高兴,在搭建的一座精致的蒙古包里喝酒聊天到了三更天还意犹未尽。
刘之纶刻意回避“红旗军”体系已经独立与大明朝廷的现状,只是谈论这几年“红旗军”一场场大战的宝贵经验。
他何尝不知黄汉应该是骑虎难下,如果向皇帝屈服不会有好结果,选择强硬到底其实是必由之路,他忠于皇帝又不愿意坑害朋友,因此不涉及敏感话题。
兴致勃勃的刘之伦还拿出一幅图纸,建议“红旗军”依图大量生产尽快装备。
这是他去年春天设计的车载抬枪改进版,因为考虑到装填的速度故而用数量来弥补,约等于是原本装备一支抬枪,现在车上装了三杆。
大明财政吃紧,已经快要山穷水尽。
刘之纶这个阁老亲自督促着兵仗局也只生产了一百架新式三管车载抬枪装备京营。
无他,因为要使用“红旗军”体系生产的优质钢铁才能够符合刘之伦的要求,成本太高,一架三管车载抬枪造价高达一百二十两银子。
黄汉看了看刘之纶的设计,认为一个这样的车载抬枪已经达到一磅弗朗机炮的造价,还仅仅是打出三发大弹丸,性价比太低。
抬枪的枪管很长达到六尺,这样的前装滑膛枪根本解决不了无法迅速装填的大问题,拿直接换子铳的后装弗朗机炮的速度慢了五六倍。
“红旗军”实在没有必要装备这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