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66章

明末汉之魂-第266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潞王热情挽留,黄汉乐得按兵不动,准备拖过秋收粮食入库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再给流寇凌厉一击扩大战果。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在中秋节前几天,秋收正式开始。

    为了确保让屯民、农民能够颗粒归仓,所有的骑兵和步兵都开始昼夜不间断巡逻,其中包括张凤仪刚刚吸纳了一千余川军溃兵组建的五个把总新白杆兵。

    “红旗军”巡逻有了小特色,那是因为十一个军犬兵牵着两条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的猎狗参与行动,效果杠杠的。

    出来偷东西的毛贼总是会被军犬发现,最后的下场当然是被判刑就地进入砖瓦窑进行劳动改造。

    直接被“红旗军”庇护的农民、屯民有两万几千户人口超过十五万,他们种地数量达到一百万亩,今年马铃薯的亩产达到中等水平,以明朝接近六百克的市斤计算接近七百斤的亩产。

    马铃薯播种面积有四十万亩,产量意味着足能够养活五十万人,外加五十万亩麦子、十万亩甘薯的收成,黄汉收入一半入库足能够做到发动超过三十万人来疏浚河道。

    供给挑河的民工吃饭用不着进行深加工,直接煮马铃薯和甘薯,渴了,甜甜的甘薯茶随便喝,结算劳动报酬之时可以选领银子、铜钱或者马铃薯、甘薯。

    给粮食和银子发动大量老百姓挑河几百上千里,“红旗军”带来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

    黄汉没有把皇帝扔到一边,更加没有沽名钓誉的意图,这样的惠民工程乃是国家大事当然要皇帝下恩旨。

    秋收还正在进行中,经过估算能够判断出有多少可以支配的粮食之时,为了抢时间的黄汉就上奏朝廷,请求陛下发动老百姓挑河。

    “红旗军”牵头,即将用就地屯田结余的粮食发动疏浚漳河、卫河、南运河的浩大工程,为期接近三个月,具体何时结束要看气温的变化。

    黄汉在奏疏中描绘了遭遇流寇过境地区满目疮痍饥民比比皆是的现状,指出老百姓极有可能饿则思变,言明以工代赈增加老百姓粮食保有量的巨大好处。

    强调在阁老徐光启大力支持下种植马铃薯和甘薯起到了奇效,收获了不少粮食,但是不能白送粮食给任何人,发动大工程给饥民提供用劳动换食物的工作机会,朝廷、百姓双双收益。

    黄汉在谋划以工代赈,而且准备把这个政绩让给皇帝,确实是一着妙琪,因为这段时间大明朝堂上波诡云谲,诸多矛头指向东平侯。

    迫于东平侯权势、迫于“红旗军”的武力,不得不选择低头拿了银子签订十年土地租种协议的大小地主不见得都忍气吞声,太多有后台的地主展开报复。

    短短四个月,弹劾东平侯跋扈夺人田产甚至于侵害藩王、郡王利益的奏疏堆了有一尺高。

    人心不足就是如此!不少地主瞧见了侯家庄那一带的庄稼长势喜人,能够预计到收获不会差了,如今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这些收获就意味着是往年两倍甚至于更多的雪花银。

    七月份和八月初,弹劾东平侯的奏疏达到了峰值,那是认为自己吃了大亏的地主急眼了。

    皇帝没有听信一面之词,派出东厂和锦衣卫查实,发现东平侯确实有利用权势侵占他人祖田的行为。

    但是事出有因,那些田亩大多数因为被流寇祸害而撂荒,东平侯及时组织流民,采取不管是谁的田地先种上庄稼再说,用以确保今年有收成。

    如此做派有待商榷,属于别人的田产在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情况下东平侯擅自派人耕种,如果人人如此岂不是没有了王法?

第五百四十章:一针见血() 
御史、给事中的弹劾不是空穴来风,东平侯采取先造成事实再威逼地主签订租约,确实存在仗势欺人的嫌疑。

    皇帝在御书房看看言官们弹劾黄汉的奏折,又瞧瞧锦衣卫、东厂的密报,再看看徐光启、郑国昌洋洋洒洒的奏疏,若有所思。

    曹化淳、王承恩和东厂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郑之惠见皇帝看完密报不发一言都静静地等待。

    良久崇祯道:“东平侯好大手笔,居然直接圈了良田百万亩擅自安排人耕种,他跟地主协商田租之时恐怕难免以势压人吧?为何东厂、锦衣卫没有替苦主出头?”

    有正义感的王承恩得到了情报汇总,他年龄跟皇帝相仿远不如曹化淳和郑之惠这两个老家伙滑头,见天子发问没有人回答,仗义执言道:

    “陛下,事急从权,当时流寇过境没有人能够预知那些贼子将要闹腾到何时,老百姓都逃了或者躲入城中,田亩大量撂荒。

    又由于遭遇春旱,没有人浇水保苗,那些已经播种的土地大有可能绝收。

    如果当时东平侯瞻前顾后就不可能完成几十万亩田亩的补种,也不可能保住几十万亩的麦苗,也就不可能在秋天得到收获。”

    崇祯很平静地看着王承恩道:“王伴伴的意思是东平侯没有做错?他难道没有以势压人?”

    王承恩道:“奴婢不敢妄议孰是孰非,但是奴婢知道农时不等人,理清了百万亩土地的所有人,再一一签订租种合约恐怕到了年底都无法完成,如今河南流民遍地,粮食能够救命啊!”

    崇祯点头道:“言之有理,照此说来东平侯快刀斩乱麻有功无过,鉴定的租约仅仅是十年的租种权,完全跟侵占他人田产扯不上关系。”

    郑之惠道:“陛下,老奴亲自负责调查此事,但凡是有主田亩都是签订了十年租约千真万确,只不过……”

    崇祯道:“其中有什么隐情大胆讲出来,不要吞吞吐吐,东平侯做事朕心里有数,他岂是肯吃亏之人。”

    郑之惠道:“陛下圣明,东平侯真的不会吃亏,因为有三十万亩良田已经没了主家,这些地自然被东平侯笑纳,老奴估摸着诸多言官揪着不放就是眼红这里的好处。”

    崇祯很严肃道:“东厂、锦衣卫多方查证过没有,那三十万亩良田的主人真是死于流寇祸害?有没有出现继承人也不明不白死去的情况。”

    曹化淳道:“陛下,东平侯是个很骄傲的人,他不屑于欺负弱者,东厂、锦衣卫寻了不少原地主查访,可以断定东平侯没有杀人谋夺田产的罪行。”

    得到了曹化淳这个厂公的肯定答复,崇祯脸色柔和了许多。

    王承恩道:“陛下,奴婢认为事情的起因是东平侯不仅仅把地圈了,还抢农时完成了补种,能够预期秋后会得到几十上百万石粮食的收获。

    如今粮食价格太高了,拥有如此多的粮食就意味着超过百万两雪花银。

    这么大的财富眼红之人自然不知凡几,想要讨回田亩的地主都跟朝堂上的大人们有关系,或者私下里就是这些大人的产业,他们当然要弹劾东平侯。”

    崇祯皇帝了解了来龙去脉,心里不由得佩服黄汉的果断,对于他得罪了不少士大夫倒是乐得如此,如此多的文官武将跟东平侯对立,皇帝反而放心了许多。

    他叹口气道:“大明由于流寇祸害而撂荒的田亩何其多也,难道就是种这一百万亩才有利可图吗?见人家花心思、出人、出钱粮保住了收成要来捡便宜,居然敢闹到朕这里,实在可恶!”

    曹化淳道:“陛下高屋建瓴看待问题一针见血,那些大人只瞧见了东平侯即将到手的粮食,根本无视东平侯前期贴进去的银子和粮食。

    况且今年春天几十万流寇聚集在太行山东南麓,彰德府、卫辉府形势严峻,那里没有‘红旗军’坚守,哪有那么多的老百姓能够安心种地?”

    崇祯道:“曹伴伴言之有理,接下来还要关注此事,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来回禀。秋后粮食入库之时也得盯紧点,朕单要看看东平侯这一次要发多大财。”

    曹化淳躬身答应道:“老奴醒得,如果东平侯太过厂卫分绝不会袖手旁观。”

    几百封弹劾东平侯跋扈、侵占他人田产的奏疏被皇帝留中。

    太多御史、给事中无风还会掀起三尺浪,有现成的权贵黄汉作为靶子,这些言官不仅仅写弹劾奏疏,甚至于在朝堂上直接喷口水。

    为此了解内情的郑国昌和徐光启不得不跟诸多官员打嘴仗,导致几次朝会吵成一团如同到了菜市场,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

    皇帝也在冷眼旁观,他想看看黄汉在粮食入库后如何安排,如果这些粮食还是如同以前那样借贷给老百姓度日也还罢了。

    发现黄汉高价卖出粮食,他就准备论证那些田亩租约是不是存在以权谋私。

    那时皇帝会找几个不服气的地主指控东平侯如何以势压人,最后一定会给予黄汉严厉处罚,罚没一部分粮食顺理成章。

    谁知到了八月下旬峰回路转,黄汉这一次如何使用即将到手的粮食让皇帝根本没想到。

    东平侯预知了收获之时送来奏疏恳请天子下旨发动漳河、卫河、南运河一带的民夫疏浚河道,并且承诺以收获的马铃薯和甘薯给民夫提供口粮和劳动报酬。

    把黄汉的奏疏看了又看后,皇帝龙颜大悦,他对身边伺候的王承恩道:“以工代赈确实妙不可言,诸多青壮年在挑河工地上吃到饱肚子拿到钱粮作为报酬,自然就不会成为流民变成流寇。”

    黄汉的奏疏王承恩一目十行浏览过,知道大体内容,见天子高兴心里欢喜,凑趣道:

    “陛下此时承诺给钱粮发动几十万劳役疏浚河道,这些劳役在秋天、初冬不需要消耗家里的存粮还能够挣回钱粮,会让太多家庭再也不愁春荒。”

    王承恩联想到了升斗小民的小日子,听得崇祯满面春风。

第五百四十一章:报皇恩() 
崇祯道“朕原本以为东平侯又能够发一笔横财,没想到他根本没有准备中饱私囊,而是让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王承恩道“东平侯其实更加擅长经营,一团糟的乱局都阻碍不了他赚银子,而且他不肯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赚取不义之财。

    今年那些疏浚河道的民夫有福了,前几个月囤积粮食想卖出高价的黑心商人恐怕难以如愿。”

    崇祯被王承恩点醒了,他冥冥中觉得诸多士大夫针对黄汉恐怕还有跟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黄汉到手几十上百万石粮食,还是采取半年收取一成利息的方法给予升斗小民以家庭为单位定量借贷口粮,准备靠推高粮食价格发财的商人恐怕都要亏大本。

    皇帝不傻,知道商人跟文官武将都有瓜葛。他道

    “南运河、卫河、漳河淤塞严重,这几年屡屡有地方官上书朝廷要求工部牵头疏浚河道,朕何尝不想做这样的惠民工程,可是钱粮从何而来?

    派谁去管理才能够不出乱子?几十万人聚集在挑河工地,需要强军和有担当的主将管理,东平侯最是适合。”

    王承恩道“陛下圣明,东平侯心里应该清楚他圈占那么多良田得罪了不少文官武将,如果不是天子庇护,哪有秋天的收获,因此他主动出头请旨以工代赈。”

    崇祯本来准备下手整治仗势欺人的黄汉,顺带着罚没一部分粮食,谁知人家根本没想着吞了那些收获,约等于主动送上几十万石给了朝廷。

    黄汉是这个态度,皇帝当然不能枉做小人,他知道以后不会有人再咬着那些无主田亩来做文章,悠悠道“东平侯上马官军、下马管民都有章有法,连贪腐都做得很大气,可惜这样的人才太少。”

    王承恩听出弦外之音,也知道如此一来,黄汉侵吞的田亩以后更加不会有人胆敢索要,立刻很乖巧的闭了嘴。

    皇帝此时心里其实是喜忧参半,他深知利害,黄汉在彰德府安置流民会广收民心,再发动几十万人有偿出劳役,十几个州城府县的民心岂不是都被黄汉争取?

    崇祯真的没有漠视升斗小民,愿意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见到了黄汉的奏疏权衡再三还是同意了。

    他下旨严令沿线州府组织人手,服从东平侯调派,但是他指示各级官员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要突出朝廷才是这次惠民工程的主宰。

    用不着出粮食,参与干活的人还能够拿到粮食和银子,沿途官府很积极,真做到了大张旗鼓。

    因为疏浚了河道方便运输最得益的就是当地官府,水库、河道、湖泊增加了储水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抗旱能力。

    地方官亲自出马纷纷派出衙役、胥吏配合圣天子发起、工部主管、东平侯参与维持秩序的挑河运动。

    接到圣旨的黄汉立刻付诸行动,他不傻,要求地方官都要打起旗帜拉起横幅。

    横幅和旗帜上书写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皇恩浩荡,以工代赈。”“感谢圣天子为民谋福祉!”“出大力、流大汗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