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帝图 >

第61章

三国帝图-第61章

小说: 三国帝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别驾糜竺也劝说道:“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

    刘备还是坚词推脱说:“备决不敢应命。”

    徐州从事陈登也从旁劝说:“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刘备则把淮南的袁术拉出来应景,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让之?”

    孔融一听,就骂刘备糊涂,道:“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不管众人如何劝说,刘备还是坚持不肯。

    就连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都看不过去了,也都出言相劝道:“既承陶公相让,兄且权领州事。他既真心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刘备听了,怒叱手下众人道:“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于是众人再不敢言语鼓噪。

    陶谦推让再三,刘备只是不受,但是惧怕曹军卷土重来,于是就又道:“如玄德必不肯从,此间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军,请玄德暂驻军此邑,以保徐州。何如?”众皆劝刘备留小沛,刘备遂从之。谦乃表刘备为徐州刺史。

    曹操屠徐州,刘备救徐州,陶谦让徐州,吕布袭兖州。

    就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局中,时间已悄然来到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

    PS:数据很差,收藏很不理想,求来点儿动力,求收藏推荐打赏

    PS:创建了个书友群426733303,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进来一起讨论

第82节 天火为谴1()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是刘焉的寿诞之日,刘焉的六十大寿。

    过年的时候,刘焉和费氏,就跟刘璋说了,说寿诞要和刘璋的婚礼一起操办。刘璋无奈也只得同意。虽然他和阿奴认识还不满三年,不过算算日子也相差无几。于是,一边安排人通知马腾,一边安排人通知阿奴的阿姆。另外刘璋这边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张罗结婚大事,以及刘焉的六十大寿。

    因为不管是婚礼,还是贺寿,都要在绵竹举行,所以又多了不少事情。

    刘璋没操办过什么婚事,自己以前也没结过婚。所以,一应事务,全都推给了徐庶还有费氏。

    安排人制作嫁衣,还有新郎的礼服。

    安排迎娶嫁送事宜。这个比较麻烦,因为是在绵竹成亲,刘璋阿奴都在成都,阿奴的家人还远在山里,至于马云禄更是远在西凉,不太好安排。最后商量来商量去,都统一安排到绵竹,一应迎娶嫁送事宜,也就走过过场,也就在城内走上那么一圈就可以了。

    安排司仪礼仪之事。因为阿奴不是汉人,而马云禄又有氐人血统,所以礼仪上要事先沟通妥当。最后还是商定,以大汉的婚嫁礼仪为主,至于送亲的队伍,自己有什么风俗礼节,则以各自习俗喜好为宜。

    安排酒席寿宴等。其实,两厢比较的话,刘璋的婚礼还真不是大事。真正的大事,是刘焉的六十大寿。刘璋的婚事,算是给刘焉的六十大寿的祝寿礼。

    婚礼、寿宴,这些自有人去操心,刘璋只当自己是个摆设,有需要用到自己的地方,随便拿过去用。

    说起来,自从南中回来,眨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蜀郡在文事武备两方面都有了不小发展。

    文的方面,年初的定的几个目标,也基本都顺利实现。成都的自来水系统,以及地下排污系统,大致建成。排污系统,成都的地下,两横两纵的排污系统,另外是两横两纵的自来水排水系统。虽然都是在地下,不过一个是排污,一个是管道上水系统。

    排污系统,比较简单,直接在地下挖好通道,然后把污水通过通道排出城外,城外有污水收集池子,可以采集为肥料,供乡农使用。

    自来水系统,相对要复杂很多。

    首先就是要修水塔,学府和成都府衙,各修了一个,府衙的水塔负责整个成都城内的供水。当然输水管道通达的地方。水塔需要抽水系统,蓄水系统,供水系统。抽水系统,通过翻车,将井水抽到高处的水塔上,水塔上修了个蓄水池,抽上来的水都倒入了蓄水池。蓄水池采取了几个简单的净水措施,包括沉淀、过滤等简单的净水措施。供水系统,则是通过管道,把水供应到用水的人家。

    然后就是输水管道。因为采用了焦炭炼钢,所以蜀郡的炼钢水平大为提高。另外,工科院采用了刘璋提议的,螺纹套接技术,使得输水管道最终得以联结到千家万户。中国古代,以前的套接技术,主要是用楔入的方式。是刘璋首次将螺纹技术引入了过来。当然,螺纹不仅仅用到了管道套接,还有螺丝,螺帽,螺丝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齿轮。由于有了螺纹技术,机械设计方面,就更为灵活,工科院的机械设计能力得以突飞猛进。也是因为这个螺纹技术,才有了管道输水系统的出水端的,水龙头开关。

    再有就是健全蜀郡的三级教育系统。这个目前也推行的差不多了。各个乡里皆建了蒙(小)学,以启蒙教育为主,收录的都是幼童。在县里建了县(中)学,收录的是各乡里学习优异之学生。再往上就是成都学府,学生也将会从各个县学录取。三级教育系统的健全建立,等于是正式把文化教育纳入了官府的工作范围之内。

    有了健全的三级教育系统,以后蜀地再不会担心人才链的问题了。

    其实,历史上的三国魏蜀吴之中,蜀国偏居一隅,到了后期,不管是文还是武,人才方面都出现了断层,都无法和魏吴相抗衡,以至于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说法。尤其诸葛亮死后,除了姜维能独当一面外,余皆碌碌。而姜维也不是出自蜀中。

    武备的方面,也有不少进展。

    自从刘璋平定南中以后,新军声望大涨,前来报名当兵的络绎不绝,加上刘璋在南中的时候,又招了不少蛮人勇士入新军,如今新军已有五千,南中一千,蜀郡四千。

    无当飞军也多了一倍,两百人了。

    所以会有这么多成绩,最主要还是钱粮券的发行,以及商法试行,还有联行运作的良好。如今的成都,由于联行的运作,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商业公司,甚至可以说是商业帝国。因为,整个联行的后盾,是成都学府的各个科研院,还有成都府衙这个行政资源。

    成都府衙也是联行的幕后推手。

    府衙上马的大量工程项目,给整个蜀郡也带来了勃勃生机,大量的农闲的农民,可以出来务工,不但带动蜀郡的基础建设,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整个蜀郡进入了以基础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拉动商业需求,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发展通道。

    除了蜀郡自身的发展以外,由于刘璋新政的辐射作用,也带动了周边郡县的发展。也因此,刘璋在蜀地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源。这个政治资源,主要是人望和民心,至于钱财,刘璋大部分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身自己所获甚少。用费氏的说法,就是刘璋如今缺乏一个内宅的当家人,弄的内宅和府衙之间的财务不清晰,搅和在一块了。

    费氏说的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刘璋眼下也没有额外的打算,肉多也是烂在自己的锅里。刘璋也知道这样公私不分不太好,但是眼下他也没精力去分那么清,另外也缺乏可用的商业人才。本来商业人才就稀缺,更不用说,用来管理内宅的商业人才了。刘璋自己不是那块料,阿奴也不是那块料,至于那个西凉的马大小姐,若是嫁过来的话,估计也不是那个料。

    至于南中,因为引入了蜀郡外来的支持,经济民生已经开始大为改善。另外,成都府衙南中分校业已筹建,并且已经开始在南中进行大规模的扫盲活动。

    PS:数据很差,收藏很不理想,求来点儿动力,求收藏推荐打赏

    PS:创建了个书友群426733303,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进来一起讨论

第83节 天火为谴2() 
(推荐一本峰凌暄大大的新力作:穿越清末重生为龙)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这天的绵竹,如节日一般热闹。

    先是迎亲的两支队伍,绕城转了一大圈,敲锣打鼓的出去了。然后,没多久,送亲的队伍,又载歌载舞的进来绕城晃悠了一大圈。

    其实阿奴这边送亲的,早一天就到了绵竹,然后早上一大早又出得城外,等到迎亲的队伍过来,这才二次入城,吹吹打打载歌载舞的入城。

    至于西凉这边,消息也早就送了过去。

    除了迎亲、送亲的,另外就是各地来贺喜的官员,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来给刘焉贺寿的官员,不但有蜀中的官员,还有各州郡诸侯使者。大街之上,往来的权贵,一拨接一拨,络绎不绝。

    刘璋是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光是支应客人,就把他累的够呛。

    按照安排,婚礼仪式在中午举行,贺寿仪式在晚上。

    眼见午时已近,南边祝融部落的送亲队伍早早就来了,但西凉马家的送亲队伍却迟迟不见踪影。宾客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就连刘焉和费氏,也都开始有些坐立不安。

    又等了两柱香的时间,仍然没有西凉送亲队伍的消息。

    “怎么马家送亲的还没到?误了时辰可是不吉利的。”

    “不会是路上出什么意外了吧?”

    “会不会根本就没来?要来早就该来了。”

    ……

    刘焉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召汉中太守张鲁到近前,问道:“公祺来之前,可有见过西凉的送亲队伍?”

    张鲁是汉中太守,汉中乃川蜀门户,西凉的送亲队伍必经之路。如果西凉的送亲队伍过来了,张鲁应该会最先知道的。所以刘焉会有此一问。

    “回主公的话,属下昨日即到的绵竹,之前并无任何西凉送亲队伍的消息。”

    听了张鲁的话,刘焉的脸色一沉,“为何不早早报来?”

    刘焉这个斥责有些强人所难了,因为你事先也没有给人家安排这些任务。

    张鲁虽然有些憋屈,但还是温言回道:“是属下失职。不如属下这就回去,沿途仔细打探消息,好及时回报主公!”

    “去吧。”对于张鲁的请命,刘焉随口就应了。

    张鲁领命,转身就匆匆而去。

    张鲁临走的时候,还特意看了旁边的刘璋一眼。很有深意的一眼。

    可惜刘璋没注意。刘璋正在思考中。

    两人简短的对话,刘璋在旁边也有听到。

    刘璋觉得很奇怪。

    张鲁是昨天就到的绵竹,按张鲁的说法,他在汉中的时候,并没有收到任何西凉送亲的消息。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最大可能就是西凉根本就没有送亲。因为有送亲的话,这么远的距离,必然是早早就上路了,早早就过了汉中,至少要提前一天到绵竹才对,就像阿奴她们那样。如果是这样,张鲁从汉中动身的时候,西凉的送亲队伍应该已经到了汉中才对。

    马家悔婚了?

    还是送亲队伍路上出事了?

    出事的可能性比较低。刘璋在心里把这个可能性给否了。西凉马家都是些英雄豪杰,不说马腾了,下面马超马岱马铁庞德,随便来一个送亲,都够沿途的盗匪蟊贼喝一壶的,就是马大小姐自己,也不是一般的毛贼能应付得了的。所以,出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排除了这个可能性,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即,马家悔婚了。

    得出这个结论后的刘璋,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

    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被小魔女折磨了,应该是高兴应该是喜才对吧。

    但是怎么感觉有些淡淡的失落。

    不过,刘璋的婚礼最终还是如期按时进行了。

    古人比较讲究,算好的时辰不能错过了。吉日吉时,半点儿马虎不得,尤其婚礼这样的大事情,所谓吉时已到,那就得立即拜天地,就得立即成亲。

    “主公,时间差不多,吉时马上就过去了,请主公示下。”赵韪是司仪,眼看着吉时都要过去了,这还有个新娘子没到,这到底还要不要拜堂成亲。

    “不等了,开始吧。”刘焉脸沉似水。

    赵韪得令后,开始主持。转过身来,面对大家,拉长了声音高声宣布。

    “吉时已到,新郎新娘拜天地!”

    司仪官一声高喊,新郎刘璋和新娘祝融,被人引导着,来到大厅正中央。

    “一拜天地,拜!”

    两人面南背北,拜了三拜。

    “二拜高堂,拜!”

    两人转身,朝堂上的刘焉夫妇和阿奴的阿姆,也是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