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帝图 >

第28章

三国帝图-第28章

小说: 三国帝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咱们大人好奇怪呀,为啥要把粮食价格提高呢?别地方的官府都是不让百姓随便涨价,想涨价也没人买,咱们大人倒好,不让百姓便宜卖。这不太像咱们大人的扒皮风格呀。”

    “大人行事,岂是你们几个瓜娃子能理会的,你们才认几个字呀,咱们大人,天下英雄会那么大场面,来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天,也没见谁难倒过咱们大人。董老神仙厉害吧,还不是被大人弄的灰头土脸。”邱八因为在刘璋身边当了几天差,自觉见识高人一等。

    “大人确实挺奇怪的,就说咱这训练吧,发这衣甲只让训练的时候穿,死沉死沉的,等真正剿匪打仗的时候,又不让穿了,只让穿新发的军服。这军服也不挡箭也不挡刀枪的,根本没一点防护呀。不知道大人怎么想的。”

    “怪不得你娃现在只是个小兵,连个组长都没混上,这都不明白,上了战场,最关键的是啥,不是你的盔甲好不好使,而是你的反应够不够快,穿那么笨重,敌人来了跑不掉,敌人走了撵不上,穿那玩意干啥。那就是平时用来负重训练的。你们知不知道咱们大人的兵法思想是什么吗?”邱八神秘道。

    “是什么?”几个人急忙围过来问道。

    “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尽量少死人,最好不死人。要不然新兵考核,为啥上来就先跑,跑赢才算合格。”邱八俨然成了万事通。

    “大人对咱们还是不错的,虽然训练苦点儿,上课累点儿,但是大人拿咱们当人,拿咱们的命当命,咱这百十多斤,这辈子就交给大人了,大人让打哪儿,俺就打哪儿。”

    “是这个理儿,俺们都跟定大人了。”

    “其实粮价的事情,俺老邱也多少知道一点内幕。俺毕竟在大人身边待过,还是有几个好兄弟的。听说,是因为附近几个郡有人开始大量收购粮食酿酒,大人害怕大家贪一点小便宜,把粮食贱卖了,所以就发了告示,不允许百姓低价卖粮。至少你们今年年节回家,家里是不会缺吃的了。大人说了,百姓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还说,民以食为天,不如民以食为先,吃得饱,才可能吃得好…”

    “都他娘的皮痒了,青天白日的,不去训练,几个兔崽子在那儿叭叭叭叭什么呢?”

    一声怒吼传来。

第4节 钱多多() 
“元直呀,年关将近,怎么还没见到令堂和嫂夫人过来呢,广元文长还有华老仲景先生,他们的家眷早就接过来了,怎么迟迟不见老夫人过来?不会是路上有什么变故吧?”

    刘璋对自己手下的头号谋士,还是很关心的,尤其徐庶是个大孝子,曹操历史上曾经用徐庶的母亲对付过徐庶,所以刘璋早早就要求徐庶把家眷接过来。

    可是,这么久了,还没见人影,不得不再次提起。

    “家慈体弱,恐不堪跋涉,远行千里,实在是有些不忍。”徐庶迟疑的回道。

    “我的徐大哥唉,敢情你还没派人去接呀,你这弄的啥子事吗?你要是怕路上颠簸,工科院刚弄出来那个四轮马车,拿来用了,用厚厚的垫子垫了,绝对路上不会颠簸的。”刘璋一听就急眼了,这叫什么事呀。

    “这个,我主要是,有些担心,怕家母来蜀中住不习惯,蜀地多山,而颍川一马平川,老人家本来就身体不好,实在不忍心让她老人家远来遭罪。”徐庶说的也是诚恳。

    刘璋可是真急了。

    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都是颍川的,尤其是颍川书院出来的几个,对徐庶绝对是知根知底的。就是这些人,后来给曹操出的主意说,徐庶侍母极孝,只要把他母亲接来,不怕徐庶不乖乖来投。

    难道刘璋一个穿越者,要看着历史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不成,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也是绝不允许的。

    刘璋几乎是红着眼睛,极其认真的对徐庶说道:“元直,我的徐大哥,蜀中有华老和仲景先生在,你还有啥好担心的呢,他们可是当世最厉害的两位医学大家,内科,外科,天下无人出其右。再说了,他们两位神医,都善于调理身体,老夫人来了,刚好也调理调理。再有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你就忍心这么长期母子家人分离吗,你可是个大孝子呀。”

    刘璋都这么推心置腹语重心长了,看徐庶仍有犹豫,不得不又说道:“徐大哥,你要是实在为难的话,小弟也不再勉强。”说着,叹了口气,继续道:“唉,不过咱们之间的情分怕也尽了。你叫我主公,我嘴上说不太乐意听,其实心里还挺高兴的,我知道你把我当学生;我叫你大哥,是把你当兄弟。我这个学生,这个兄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你长期不能尽孝,要是那样的话,我还配当你的主公吗,还配叫你大哥吗。如今,你既然不忍心让老夫人远行涉险,那小弟我只能放你回去,奉养老夫人于座前了。”

    “季玉,事涉家母安危,愚兄不得不慎重,慎之又慎呀。你我虽为君臣,实乃兄弟,得遇贤弟,庶三生何幸。贤弟既剖心析肝,赤诚相待,愚兄只有惟命是从,誓死以报。这就遣人送手书一封,阖家来归。”徐庶被刘璋说的两眼通红,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连一贯的称呼都变了,激动的立即就要找纸笔写信。

    刘璋急忙拦住了他,开解道:“徐大哥,不急在这一时,晚上回去,徐大哥仔细斟酌着写就是了。其实,徐大哥,你是事情到了自己头上,就糊涂了。你应该很清楚,颍川乃中原重地,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如今天下方乱,中原必定成为各路诸侯必争之地,老夫人在颍川,反而安危堪虞呀。”

    徐庶一想,确实如此呀,自己以前总担心母亲身体,实则关心则乱,连这么明显的事实都没看清楚,这么一想的话,确实急需将母亲和家眷接过来,谁知道什么时候,颍川就起了兵灾呢。

    刘璋一边提醒徐庶,一边安排人准备去颍川接人。

    派黄三带上一队侍卫,换了便装,带了兵器,又去工科院取来了四轮马车,次日拿了徐庶的亲笔信,赶往颍川接人。

    一切安排妥当,刘璋这才稍稍安心。

    万事开头难。

    刘璋到这个世界第一年,弄出了很多动静,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太过遥远。

    困难一:新兵的战力太差,装备更是远远跟不上刘璋的要求。

    先说战力,训练了一两个月的新兵,连对付个土匪小毛贼都费劲,前几天还伤了好几个,死了一个。气的刘璋把魏延叫过来,劈头盖脸一通臭骂。

    装备就更不如意了。

    刘璋提出设想的连珠弩,工科院到现在也没啥进展,让他们制造的工兵铲,也不怎么合用,严重影响了部队训练和战斗力。

    困难二:扫盲运动,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首先就是关于简体字的争论。

    很多人都觉得这字是前人传下来的,不能随便改,大骂刘璋是亵渎圣贤,是在数典忘祖,是在葬送华夏文明,不拉不拉。

    经常有人堵在校园门口和府衙门口,反对简体字推行。

    就连府衙和学校内部也有大量的反对者。

    刘璋自己没觉得有多大问题,简体字本来大部分就是由草书演化来的。学简体字的,繁体字一样看的懂,书写又有效率,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那些以前以繁体字为主的儒士,他们当然看得懂简体字,而且他们自己写字时,还不是一样写的如草上飞,怎么不去一笔一划慢慢写那些繁体字呢。

    刘璋最后没办法了,就人为的制造了个擂台,让简体字和繁体字去打擂台,同一个村,一个简体字的先生和一个繁体字的先生,同时去扫盲,然后用事实说话,让百姓选择。

    其次是扫盲运动,越到下面越难推进,尤其是边远地区,山区地区,土人聚集地区,越到后面越难。

    尤其是土人聚集地区,本来语言上就有障碍,扫盲运动更是进展缓慢。

    最后刘璋不得不向现实妥协,采用了之前祝融部落的方法,让各部落自己选几个人过来成都学校这边,进行学习,然后他们自己回去办识字班,进行扫盲。

    困难三:甘宁不想当保镖了。

    这个也许外人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在刘璋看来问题挺严重的。关系到了自己的小命安危,当然很严重了。

    给刘璋当保镖其实挺无聊的。刘璋平时,要么去菜园子里转转,要么去工科院骂骂人,要么去学府上上课,保镖在边上待着十分之无聊,尤其是甘宁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就连邱八那样的,都跑去当大头兵了,更不要说甘宁这样的了。

    甘宁看着魏延领着几百号人,人五人六的,就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这个手下败将都能领兵,格老子的,我为啥不能。

    刘璋不得不好生安抚,说什么现在没多少兵,你出去了还是给魏延打下手,这多不合适。以后有的是机会,不拉不拉。

    另一方面,刘璋就跑到工科院,强烈要求工科院的工作重心要全部放在武器科研上,尤其是弓弩等方面,务必早日生产出让他满意的产品来。

    哼,等老子有了连珠弩,你个甘蛮子老子一脚把你踢到新兵营去跑圈去。

    困难四:钱。

    到处都要钱,钱缺缺。

    其实剑南春和蔡家白纸很赚钱的,问题是供不应求,产量跟不上。而且,剑南春刘璋一直控制着产量,所以没赚多少钱。而蔡家的纸坊,实在是规模没上去,经常性的断货,已经扩大了几次规模了,还是捉襟见肘。

    没办法,刘璋只好带着刘洪、黄承彦两个大妖,以及自己的极限三丑徒弟等人,又到蔡家的纸坊,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看看如何能改进工艺,如何能提高效率,最后提出了十几条改进意见。这些意见,经过纸坊的反复实践,有八条建议被采纳,提高效率接近五成。其他几条要么不适用,要么现在做不到。

    大妖就是大妖,成果还是很显著的。

    刘璋再一次深刻体会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威力。

    技术改进也不能立即变出钱来。

    所以,钱多多依然是刘璋的梦想。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5节 不如欠多多() 
“今年全郡能够结余多少钱?年底了,府衙要拨出一部分来,给大家置办点儿年货,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好年。”刘大太守难得来前衙一趟,难得的关心关心政务,不想一张口就让大家瞠目结舌。

    半晌都无人回话。

    刘璋觉得很奇怪,难得过年不该准备发点儿福利吗?这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了。可是怎么没看到一个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的呢?

    刘璋只好又问了一句:“难道按成例不应该吗?一点儿小钱,咱们府衙没理由这么小气吧,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好年才是最重要的。”

    徐庶实在忍无可忍了,讽刺道:“你不应该问咱们结余了多少钱,而应该问咱们今年欠了多少钱。”

    “那咱们今年欠了多少钱?”刘璋有点儿白痴的随口问了一句,问完立即觉得有点儿后悔。

    “回大人的话,咱们府衙今年实收多少多少铢钱,粮食多少多少石,应支出钱多少多少铢,粮多少多少石,已支出钱多少多少铢,粮多少多少石,现欠钱多少多少铢,粮多少多少石。”一个书吏立即站起来,啪啪啪啪的蹦出一连串的数字,刘璋对这些古代的钱粮单位也没什么概念,听着好像一长串数字,貌似很严重的样子。不是人民币,刘璋对这些数字就缺少应有的敏感性,竟然一个数字也没记住。

    “是不是欠的挺多?”刘璋有点儿心虚的问道。

    “不是挺多,是很多,非常多。主公,你现在就是辞去太守这个职位不干了,估计也没人愿意来接你的空缺。”徐庶看到刘璋又开始昏庸就来气。

    “那可怎么好呢?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挤一挤总该有些吧,实在不行,打点儿欠条,哄大家个开心也是好的。”刘璋依旧没心没肺的说道。

    其实,按正常的世俗的计算,刘璋早就钱多多了,就是府衙,今年的收入也远超往年数倍。

    问题是,收的多,花的更多。

    自从刘大官人要求自己的治下蜀郡全郡,自府衙到各县,大小官府找人干活都要付报酬,这个要求下达以后,来府衙要求干活的人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农闲时节。

    作为著名的**丝人士,穿越人士,天然有一种优越意识,下车伊始,当然要指手画脚了,尤其是穿越以后还是个官二代,还是个准接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