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帝图 >

第234章

三国帝图-第234章

小说: 三国帝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好像没有了。”

    刘璋一皱眉,没有听到他想要的消息,只得又问道:“姓阎的呢,现在在什么位置?她也没有消息回报吗?我们对赵韪的追杀令可是下给了中情局,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安排的。”

    刘璋对赵韪的追杀令,是通过大汉新报,明文天下的。

    追杀令原文是这样的:

    兹令尔龙组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务必于年内,将逆贼赵韪子非诛杀正法,以儆效尤。有庇护者,一律视为同罪,杀无赦。

    此令。

    刘璋。

    年月日。

    龙组,就是中情局下面的行动组。

    这是庞龙在任的时候,组建的,由专门执行外勤任务的情报人员组成。

    联调局也有自己的行动组,比如利剑组,神盾组等。

    “消息上说,阎已亲自南下,确保任务完成。但具体行动计划,没有报上来,估计她也得到现场随机应变,临时制定吧。”徐庶回道。

    中情局和联调局,原来都归徐庶管,现在虽然分开了,但大部分时间,刘璋仍然让中情局这边的情报同时抄送一份给徐庶。而且,在实际的运作中,中情局局长不在刘璋身边的时候,通常都是由徐庶将情报汇总以后,择其重要的,汇报给刘璋。

    当然,具体到中情局内部的管理和运作,现在徐庶是不怎么插手的,都是中情局局长的责任了,而中情局的局长是直接对刘璋负责的,只接受刘璋的指令。徐庶只是拥有获知情报内容的权限。

    刘璋眉头又皱了皱,还是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阎行还是没有汇报关于许攸的消息,也不知道许攸到底死了没有。

    刘璋也不好明白的跟徐庶讲出来,他也没办法跟徐庶解释清楚为啥要让阎行刺杀许攸。既然阎行没说,他也不好再问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让徐庶知道的好,免得他又要刨根问底了。

    “听说赵韪去了刘备那里,恐怕不易得手吧,告诉姓阎的,小心点儿,安全第一。”

    从荆州传来的消息,赵韪去了刘备的新野,似乎是已经投靠了刘备。

    “主公放心,彦明虽然行事乖张,但观其过往行事,倒还算胆大心细之辈,足可托付大事。而且,敌明我暗,想来不会出什么事。只是,我们要不要先礼后兵,先跟刘备接触一番?”

    “先礼后兵?你们之前又不是没跟荆州方面交涉过,结果怎样,还不是无疾而终。人都是记打不记吃,你给他再多好处再多恩惠,他也记不住,你狠狠揍他一顿,他就记住这个教训了。赵韪这件事,我们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胆敢有冒犯我们的,胆敢有侵犯我们利益的,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不管是刘表还是刘备,胆敢庇护赵韪,那就是在找死!”

    刘璋所以要追杀赵韪,不死不休,就是要给天下人立威。

    不要以为犯了事跑路一躲就完事了,你就算躲到天涯海角去,我也要将你碎尸万段!

    唯有如此,今后大家才不敢随便犯事,而外人也就不敢再随意接纳庇护来自蜀中的叛逆。

    刘璋自穿越以来,第一关注的就是曹操,第二个就是大耳贼刘备了。

    如今刘备竟然敢跑出来公然庇护赵韪,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要出重手惩罚。

第75节 弓长7() 
(ps:看书的亲们,来几个订阅支持支持可怜的作者,多谢啦!)

    “嗯,张松和赵韪,两人两种处理,更能彰显我蜀中律法的无罪不罚有罪必罚,大善!”徐庶点头赞道。

    “律法建设,非朝夕之功,也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定下基调。比如,这个无罪不罚,有罪必罚。我们定下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未来这律法,才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拥护和遵守,只有被人们信任的律法,而不是怕,才是真正好的律法。一个人犯了罪,人们相信他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他也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的律法才会被信任。”

    “说是这么说,可是律法毕竟是死的,这世上总多的是想要投机取巧,想要不劳而获,想要主宰支配别人,想要打破条条框框的,这样的人太多了。而且,执法者本身,首先他们自己,就很容易堕落,就很容易腐坏变质,所以,季玉,我对你刚才说的,其实没多少信心。”

    用后世的说法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只要有人参与的律法,就不可能完全做到公正无私,就不可能做到亘古长存。

    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私的,人本身就是有感情的。为了一些利益,为了一些情谊,难免不会徇私枉法。

    “律法所以容易被钻空子,被扭曲,还是因为普法工作没跟上。如果人人都懂法,就不会那么容易被蒙蔽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强推扫盲,强推三级教育了。只有民智开化了,才可能人人懂法,而不只是畏法。只有百姓懂法了,律法才不会被人随意摆弄,随意扭曲,随意钻空子,又或者被形同虚设成为摆设。好了,不说这个了,张松的案子我接了,定个时间公审,有没有罪,还是要看事实。至于赵韪,那就是处罚的问题了。他以为他跑到荆州就安全了,想得美!赵韪必须被制裁,不管付出多大代价!这个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管是刘表也好,还是刘备也好,都休想动摇我们的决心,他们既然要想给赵韪提供庇护,他们就得做好承受我们怒火的准备。让中情局近期全力以赴,誓要诛杀赵韪,不要活的,只要死的!”

    刘璋对赵韪怨念很深,自己在蜀中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局面,被赵韪这个混蛋弄得一团糟,最可气的是,这家伙还想拿自己的家眷做要挟,这是刘璋最不能忍的。

    “放心,我已令巴郡和汉中方向,就近提供支持,人力物力装备,都全力配合。而汉中的李严部,已经在着手准备攻占上庸,很快就将直接威逼新野襄阳。”

    刘璋听徐庶这么说,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想起来一件事,随口问道:“元直,我怎么听黄公元卓他们说,新军备定型量产,是你暂时给叫停的,为什么?”

    徐庶闻言苦笑一声,看来主公肯定是听了工科院那些人告状了。

    “季玉,看来你这两天肯定没少去工科院,没少去关心雷神项目的进展。确实,我也去过,也听取了兵曹和军方测试人员的意见。我个人觉得,现在想要大规模量产还有些问题。我也正想找你商量这件事情。”

    刘璋有些不悦,问道:“都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能大过新军备量产?你们不要总是斤斤计较那点儿钱粮投入。”

    “我知道你对这个项目很关心,不过,现在想要大批量生产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徐庶看刘璋有些生气,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道:“首先,当然还是财政问题。户曹关于每年军方的费用是有规划的,而兵曹每年关于军队的发展,费用使用,也是提前规划好的,现在要立即量产新装备,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财政支出问题。当然,如果只是超出一点半点,那也无所谓,但是这个火枪,在成本上,已经超出了原来的弩箭的数倍以上。这就不是超出一点半点的问题了,而是财政能不能负担得起的问题了。”

    财政问题,是刘璋预料之中的问题,刘璋沉着脸,听了以后也没有过多表示。关于这个问题,立项之初他就有过结论了,就是再花钱,这火枪也是要弄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新军备换装量产,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巨大,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事情。”徐庶继续道。

    “利益?”

    “对,利益。原来的军工生产,已经形成产业链了,已经形成利益链了。比如说用的最多的弩,涉及到原材料的供应,如竹子,如生丝,如钢铁,要是换成火枪的话,原来的那些材料供应商,大部分都要倒闭。还有,换成火枪的话,原来制作弩的军工作坊,也就没用了,作坊关闭,匠人失业,这些军工作坊,也是很大的利益团体,而且还都是亲近主公的商业利益团体。”

    “这些问题,应该不是那么难解决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去了,新的还不是一样需要人来做?还是一样要建作坊建工厂,老的军工作坊可以改造成新的军工作坊,原来的工人可以重新培训成新的工人。这些都不是问题。至于说原材料供应商的利益,你怎么不说,没了这些材料,那不是又多了很多新的材料吗,火枪制作中用的材料,比弓弩用到材料还要多。再说了,竹子之类的供应,随着我们各地建设的大力开展,各种基建项目,竹子作为原材料一直都是供不应求。还有生丝,除了做弓弦,我们军用的各种绳索才是大头吧,我们军用的绳索都是用生丝编织而成的,我们从来不用麻绳。就算我们换产火枪了,生丝的军用需求也不可能少了。至于钢铁之类的,就更不用提了,火枪需要的钢铁量,远超原来弓弩。”

    刘璋对徐庶说的第二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反驳。

    新的东西出来,总会带来某些方面的反对,总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要总是谨小慎微的话,那干脆什么也不要干好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问题是这些人大部分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部分是支持我们新政的,所以我就有些犹豫。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也就是来自军方的意见。军方对新兵器不满意,换装意愿不强烈。”

    “军方不满意?”

第76节 弓长8() 
(ps:看书的亲们,来几个订阅支持一下可怜的作者吧,多谢啦!)

    “军方的测试人员认为,这个火枪有几个缺点:

    一是动静太大,不适合飞军用。飞军都是遂行的一些特殊任务,对隐秘性要求比较高,这个火枪一开打,声音很大,不利于飞军隐蔽作战。

    新军也不会太喜欢,一支枪就声音很大,新军结成军阵,成千上万人,那打起来肯定是吵死人了,金鼓号令估计都听不见了;

    二是射速不快,射击一次就要重新装弹一次,这个要花费不少时间,还不能连发,效能不如强弩,也不如连弩好用。新军现在作战,都是追求的弩箭压制,通过连续的弩箭射击,压制对手无法冲锋,让对手无法冲到近身肉搏的距离,这就需要有连续不断的武器打击能力,也就是主公经常说的火力压制。但是这个火枪,明显就难以胜任。别说连弩了,连强弩都不如。强弩,一扳一扣,就能上好一支弩箭,而火枪则要一拉一扭,退掉弹壳,然后换上新子弹,再一扭一推,重新上膛。测试人员经过严格精确的测试计算,统计下来,火枪换子弹的时间,平均是强弩换弩箭的时间的两倍左右。至于连弩的对比效果,就更不用提了。

    换弹时间长,又不能连发,而且还反冲力很大,新军和飞军都是很不满意。

    第三点,这个新火枪,比原来的强弩可是重了很多。这个枪,子弹,手雷,匕首,水壶,头盔,加上工兵铲,再加上加上行军被服,一个士卒,七七八八的,得有负重几十斤了。增加一点点重量他们都会觉得不高兴,更何况一下子还增加这么多。”

    刘璋听了半天,嗤然一笑:“我们的军方测试人员,难道都是些废物?只看到这些缺点,就没看到优点吗?只能发现问题,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难道就没看出来这火枪的优点,远远大于其那几个小小的缺陷吗?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

    刘璋因为自己寄予厚望的火枪被人如此吹毛求疵,而且还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军方,就忍不住怒火中烧。

    “季玉你先别动怒,先别着急。军方的测试人员,也不是说没看到这个火枪的优点,比如射程较远,威力较大。但是这个射程和威力,相比之前的强弩,总的来说,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跟黄公他们讨论过,他们说,想要增加威力,增加射程,也不是不可以,那就需要增加子弹里面装药量。但是还会带来新问题,比如成本还会上升,火枪的反冲力会增大,而且,一些组件,如撞针等的故障率就会增高。他们觉得目前这个威力,已经能满足我军的需求了,不需要再提高威力了。”

    “黄公他们还是有些太老实了,太实诚了。”刘璋有些哭笑不得,摇了摇头道:“黄公他们还是不太了解那些军伍之人。既然是样品,完全可以把样品弄的威力越大越好,先把那些土鳖测试人员震住再说。等你火枪在测试人员眼里威力巨大的时候,其他的缺点,那些小毛病,都会被他们自动忽视掉的。那个时候,他们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