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帝图 >

第199章

三国帝图-第199章

小说: 三国帝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节 贺兰月4() 
“将军说的是,成都确实有很多营生,还专门需要识字的才行。可惜,那些营生,都要求应征者身家清白,要有身份证明,最好是从学府出来的。我们是外地来的,也没有身份证明,更没有学府的证书。根本没人敢请我们。像我这样的外地人,基本上都是去做苦力的多。”

    “城里不是有流民收容点吗,那里不是能帮助安排工作吗?”

    “那个更危险。那些个流民收容点,收容的流民,大部分都送到各个工地上,不但累死累活卖苦力不说,钱也落不下几个,也就是混个苟延残喘罢了。”

    狐笃听这家伙说了半天,还是怕下力气啊。

    要饭也要的这么理直气壮。

    这也不想干,那也不想干,也是,干什么都没要饭省力气。

    怪不得成都这两年叫花子也多了,早几年,你就是出去讨饭也得有人给啊。

    “你们是怎么遇到三位少主的,又是怎么把他们藏起来的,能说说详细情况吗?”

    “当然。其实当时也是凑巧,那天天色也有些晚了,都下午了,我和二丫本来在河沟边上晒太阳呢,然后就听外面喊杀喊打的。后来,我们就看一群人在追三个小孩,就是宝儿他们。三个小孩在前面跑,好像是他们的侍卫拼死帮他们拦住了后面的追兵,他们跑着跑着,也跑到河沟边趴下了。我一看,害怕他们暴露了,再连累到我们俩身上,就把他们带进我们安在下水道下面的家里了。那里面很隐蔽,没人能找得到。”

    “你们两个要饭的,自己养活自己都困难,还收养三个小孩,你是怎么想的?”狐笃表示很不理解。这个家伙害得自己把成都都翻了个底儿朝天了,愣是找不到三个小孩,让自己,让新三军,都丢了老大人了。甚至一度大家都认为三个小孩肯定是死了,被埋或者被扔到哪里去了,要不然不可能找不到。就连赵韪都一再给黄权来信说,人绝对不在他手上,想要撇清关系,害怕刘璋回来跟他不死不休。

    “当时也没多想,就随手救了。之前救二丫,也是随手救的。这有什么问题吗?后来,确实吃饭成了问题。原先还好,成都很繁荣,随便要点儿就能吃好几天,后来越来越不行了,往往要上一天,都不够一顿吃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这其实不怪他们仨,按早前的光景,就是再来仨,我们也养活了。养活不了白白胖胖的,至少也不会饿死吧。可惜自从那次他们闹造反以后,这成都城里,生活水平一下子就下来了,连累得我们这些讨饭的都开始饿肚子了。”

    “嗤,既然这样,那你们还不早点把孩子送回来,你们把他们藏这么长时间干什么?”狐笃问出了阿奴也很想知道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以为他们是哪个大户家的孩子。后来,成都叛乱过后,我又详细打听了,再加上豹儿他们说的,我才知道是州牧大人的家眷。起初城里很乱,又是卫尉又是军队,也搞不清楚哪边是好人,哪边是坏人,就连夫人的去向也没有消息,我们根本也不敢露面。”

    “那后来呢,开始几天好说,后来呢,后来叛乱被平息了,这么久了,为啥还不送他们回家?”

    “后来是不知道送哪里。等知道豹儿他们是刘益州的家眷后,我就有点儿傻了,就更不敢轻易把他们送出去了。刘益州不在成都,夫人具体去向也不明,我怎么敢轻易把他们献出来。而且,官府也没有发布公告寻找他们,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所以,我就在想,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益州肯定会尽快赶回来的,等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带着他们三个回家。听说刘益州是个重情义的,我们现在受点儿苦,到时候肯定能获得刘益州大量赏赐,所以我们即便是为此受点儿苦,饿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是可以忍受的。”

    “哼,你倒是挺会盘算的。”狐笃听得有点儿不爽了,这分明就是准备奇货可居了。这兄妹两个救人的目的不纯。“那怎么又现在送回来了?”

    “其实,按我原来的想法,当然是想等到刘益州回来再说。可是,一来我们也等不下去了,要饭越来越难要,最重要的是,两个小的今天生病了,再不把他们送回来,万一死了,那我们可造孽了。不但造孽,还啥好处也捞不着了。我之前早就打听了,说夫人搬到城外的医学院了,所以,刚好趁着今夜过节,外面巡街的站岗的都特别少,我就把孩子们送回来了。送给当娘的和给当爹的也差不多,而且这里是医院,可以救两个宝儿的。”

    问来问去,说的情况和刘豹说的,大同小异。

    阿奴已经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这个瘦麻杆的年轻人,说的很实在,乱世之中,连他想要指望三个孩子发笔横财也说得很直白,这样很真实。人都是这样的,不可能没有一点儿私心,有私心才更真实。

    “好了,让你随便问问,你还问起来没完了。不早了,让他们好好休息吧,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说。两位恩公,唉,你叫贺兰月,你叫二丫,二丫,有大名吗?”

    “有,”那个小姑娘有些怕生,声音几乎细不可闻,“俺大名**华。”

    “夫人,她大名张春华,小名二丫,平时喊她二丫都习惯了。”

    “张春华,这名字也不像是普通人家给起的,怎么会流落在野外了呢?”

    “当年董卓和关东联军,打来打去,她们家是河内的,家里遭了兵灾,父母都死于兵祸,就她一人逃了出来,后来遇到了我,我们就结伴而行了。乱世之中,命如草芥,在成都讨饭也比在战乱之地好过万分。我们这些流落江湖的人,真不希望看到成都也遭受战乱之灾。真希望州牧大人赶紧回来,让我们这些讨饭的,也能讨个安省饭。”(未完待续。)

第5节 锦城官() 
安顿好这兄妹两人,阿奴和狐笃一前一后出了病房。

    “你怎么看?”阿奴问。

    “卑职不好说。”

    “随便说。”

    “那个当哥哥的,说得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卑职总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存疑。”

    “那就说说看哪些地方存疑。”

    “首先就是当乞丐这个事情。流民当乞丐的有很多,但是识字的流民,当乞丐的则少之又少。”

    “这好像没什么问题吧,他不是说了吗,成都这里,招工找人,体面一些的工作,都是要有身份证明的,很多还要有学府的毕业证书,他一个流民,哪里来这些东西。再说了,若他有什么心思,想要故意蒙骗我们,完全可以说自己不识字,那不就没这个破绽了吗。”

    “夫人说得是,但是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当乞丐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把三个少主藏了这么久,一个多月,要是寻常人家好说,可他们两个叫花子,自己养活自己都困难,还要再多养活三张嘴,还是两三岁不懂事的小孩,怎么想怎么不太对。”

    “人家不是说了,想要讨点儿赏赐。我看你这名字还真没白起,真是够糊涂的。要是换做是你,难道你就不想趁机发个小财,明明知道三个小家伙的爹爹是益州牧,你会不想讨个赏赐?”

    “奇货可居的想法是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总是感觉有点儿怪怪的。其三,就是关于下水道了。这下水道,成都弄下水道也没几年,连我们这些本地人都不清楚,不知道内里的玄机,他们两个外地来的流民,两个要饭的,竟然在里面安了家,还藏了三个孩子,想想都不可思议。”

    “这就得要骂你们这些人无能了,你们虽然是军方,但成都城的城防、防卫,是不是得归你们管,你们是不是因为有了卫尉署,结果啥也不管了,你看看,现在,就连个要饭的,都比你们新三军还要熟悉这个成都城。这是不是你们失职?”

    狐笃提了三点存疑,结果被阿奴一一驳回,最后还被骂了一顿。

    阿奴也是压抑太久了,几个孩子这么久找不到,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现在趁机劈头盖脸的把这个糊涂校尉臭骂了一顿。

    就在贺兰月把三小送回到阿奴身边的当夜,一个时辰后的凌晨时分,建安三年的第一天,一辆马车,从北门悄悄进入了成都。

    经过了二十多天,日夜不停的赶路,徐庶,终于在建安三年(198年)的第一天,赶回到了成都。

    徐庶的马车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找了一家客栈,临时住了下来。

    “先生,我们为什么不回府上,而要到这里?”

    “这么晚了,打搅老太太休息不好。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盯着我家,要是我们一回去,他们肯定立即就知道了。这里很安全,是我们的一个据点,对外是客栈,实际上则是我们联调局在成都的大本营。”

    “啊?!”

    “这两年,联调局一直默默无闻,外间知之甚少,其实我就是故意捂着,就是想看看有什么人会跳出来。主公所行之政,受益者良多,但反对者势大,我不得不早预之。”徐庶有些疲倦,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先生此话何解,为什么受益者良多,却反对者势大?”

    “很简单,因为受益的多是些没权没势的黔首百姓,他们受益再多,人再多,也没多少势力,真正的世家大族,有势力的,大部分都是反对主公的。这就是主公之政,受益者虽多,但反对者势大。如今,益凉之地,还是世家大族势大,他们甚至在主公的各级官府中,都已经占据高位。

    主公强推三级教育体系,就是想用几年或者十几年,来完全化解掉世家大族的优势。其实,世家大族最大的优势,不是权力、金钱,而是人才。不管是征战天下,还是治国理民,都需要人才,但是以前,人才多出自世家大族,因为只有这些人家,才读得起书,才识文断字明白事理。所以在以前,不管是什么人主政,不管皇帝谁家做,世家大族还是世家大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主公的三级教育体系,把所有的百姓全圈进来了,全都可以读书识字了,人才不再只出自高门大户了。这才是主公所有新政中,最为厉害的杀招。主公推行的别的什么废除徭役,兴农兴商,强军强法,都不如主公三级教育意义深远。可惜,这个三级教育体系,终究还是慢啊,不能立即见效。”

    说到后面,徐庶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他叹息的是,益州,乃至凉州,甚至西域,现在叫西州,已经有太多的世家子弟占据各级官府的重要位置了。这些人已经开始影响甚至左右益凉的政局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你现在不用这些人你用谁?

    “先生,这次成都事变,联调局没甚作为,会不会影响在主公心中的地位?”

    “本来我是想引蛇出洞的,没想到发展到最后,祸及到了主公的家眷,这就影响很坏了。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你放心,这事之后,主公只会更重视联调局。子异,知道我为啥要吸收你进联调局吗?”

    “属下惭愧,实不知。”

    “主公当年草创情报中心,后来一分为二,我联调局重在对内。可是主公治平修齐,向来重法,有法曹、卫尉署、审计署等有司在,按说是不需要联调局额外存在的。联调局更像是法外单位。所以,这些年,联调局一直非常低调。主公本身也对联调局心有疑虑,怕联调局逾矩太多,坏了法治之基石。

    我吸收你进联调局,也是因为你为人正直,却不死板,有侠气,敢担当。若只是正直,有司等衙门才是用武之地。联调局不仅仅要的是正直,还要有大局观,大是大非观,不能死扣律法教条,否则会漏网很多犯罪大鱼,甚至是坏人敌人。这次成都叛乱就是个例子,这次叛乱,有司衙门全无作为,甚至成为叛乱的生力军,可见只靠有司来维护律法正义,也有力有不逮之处。令堂能手刃仇人,事后又亲赴有司领罪,足见其行的正,走的直,心里有正义,不让坏人逍遥,心里也有律法,不惜以身去维护律法尊严。我吸收你进联调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你有一个好母亲。我们联调局就需要这样的人,有一条底线在心中。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法外执法,所以,不能过了。”

    “庞淯多谢先生看重。可是先生,法外执法,这样真的好吗?”(未完待续。)

第6节 锦城官2() 
庞淯,字子异,凉州人氏。

    庞淯其人,三国演义上未见其名,不过,三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庞淯真正著名的,是他的母亲,赵娥,列女传之一。

    徐庶刚才说的手刃仇人的,就是这个赵娥。赵娥的父亲,即庞淯的外祖父,被同县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