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有了这个想法,余生便开始忙活起来。他欣然接受了阿尔伯特华纳这个吃货的投资。虽然余生手头并不缺少资金,也能预料到,中国菜必然火爆。可是,一个赚钱的生意,为的并不仅仅是赚钱。阿尔伯特华纳帮了余生不少忙,让他赚几个也是天经地义。
而且,余生毕竟是初来美国,虽然通过偷袭珍珠港这个纪录片,算是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也是人生地不熟,远远比不上阿尔伯特华纳,有着华尔街的关系,背景和人脉都深厚无比!有了阿尔伯特华纳作为靠山,会避免很多麻烦。
余生在后世,看过许多商业案例。自然知道,餐饮业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外,比拼的就是一个客流量!经营餐饮业讲究的便是,宁可在闹市占一片瓦,也不在偏远处占一套房。只要客流量上来了,食物的味道又不是太差的话,那绝对会是一个暴利的买卖!
所以,余生一出手,便选择了美国最繁华的几个城市中的最繁华的几个地角。阿尔伯特华纳神通广大,居然找到了一处业主想要出售的、纽约第五大道的店面。余生当即拿下,买下产权,连价钱都没详细问。
第五大道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便成为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和众多上流人士的聚集场所,各种高级购物店和超级名牌的专卖店层出不穷。到了后世,第五大道更是景点众多,由南至北,有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园。中央公园附近还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索罗门古根汉美术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等世界级的艺术圣殿。
所以,在后世,第五大道又被称为梦之街。是全球租金最为昂贵的零售业场所,第五大道商铺每平方英尺的年租金可达一千美元!随便一个店面,一年便是数十万美元的租金!
因此,余生即便花费重金拿下其中的一处店面,也绝对不会赔本。即便此时的第五大道还没有后世繁华,这也绝对是一笔超值的投资。
余生想要做的中餐,也不是传统的中餐席面。中国菜虽然好吃,但是还讲究个慢工出细活。虽然滋味浓厚,但是一个慢火煮炖,便是以小时计,实在让人等得焦急。这在已经有浓厚的近代化氛围,生活节奏很快的美国,绝对不是什么优势。
所以,余生考虑来考虑去,打算做中式快餐!他会聘用一两个手艺极好的大师傅,保留中式的席面,但是,主打产品却是中式快餐。定位的客户群,便是美国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上班族!
其实,翻看后世的商业案例,就知道基本上后世所有的世界级快餐品牌,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等。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兴起的。
肯德基起源于一九三九年,而麦当劳第一家餐厅的原型是一九四零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这两家卖炸鸡的,在美国虽然地位不高,但却受众很广。到了后世的中国,更是成为了好念经的和尚。
而中式快餐,其实无论在营养和味道上,都不会次于西式快餐。可惜,中国人在快餐初兴的时候,正在和日本人殊死搏杀。随后,快餐的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也没有赶上。
*******
元旦终于过去了,明天恢复平静,恢复两更。求推荐,求收藏哈!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煎蛋(一)第一更()
到了中国人下决心做中式快餐的时候,已然是后世的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以至于,中式快餐虽然在国内尚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却不值一提。落后了半个世纪之多。
不过,中式快餐也有其优势所在。正如后世的老美宣称自己还要当五十年老大时,中国人的回应一样,中国当过好几千年的老大,又怎会没有过快餐这种东东!
据史料记载,唐代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这“立办”,便是唐代的快餐。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而且要他立即赴任。吴凑在上任前,邀请亲朋好友家中聚餐,虽然时间很紧迫,可是接到邀请的客人到来时,酒宴已在桌上摆好了。有些客人大惑不解,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到了宋代,在东京汴梁和南迁后的杭城等繁华都市,市民生活急剧兴盛,市场上有一种比比皆是的叫“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的餐饮。这种餐饮与后世的快餐,已经差别不大了。
所以,虽然到了近代,快餐这种餐饮形式已经在中国消失,但是许多适宜快餐的饮食还是传承了下来。包子、火烧、蒸饺、烧麦、煎饼、虾饺、各种饼类、炸酱面、牛肉面、炒面、拌面、刀削面、肥肠粉、桂林米粉、云南米线、炒饭、冒饭、烩饭、盖浇饭、排骨米饭
无论南方北方,符合餐饮速食文化的饭食,种类都多到不可计数。到了即便只是简单列举,也有水字数嫌疑的程度。在余生看来,这些饭食无论是从味道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可以完爆此时以油炸为主的西餐。
这样的对比并非余生的偏见和自傲。后世余生曾经看过一个不太知名的电影,讲的是一家在印度开饭馆的印度人在遭遇天灾**后,移民到法国,通过各种天赋和努力,开了一家饭馆,因为在煎蛋的时候,添加了辣椒,在出锅的时候添加了圆葱,便获得了餐馆女主人辣、暖和清凉同在的赞誉。并号称许多大厨要好几年才会学会。随后,这个印度人便成为了一家法国餐馆的大厨。然后这家餐馆获得了米其林两星评价、功成名就的故事。
编剧很优秀,故事很完美,人物很励志,如同实验室试管的餐具和米其林三个字很是高大上,可是在后世作为一个普通吃货的余生,看到了这个鸡蛋的故事真的很想笑。估计,但凡在中国吃的广泛一点的吃货也都会笑。在后世大学,学校门口的流动摊上,尽是卖这种煎蛋的。两块钱一个,加饼三块钱。
卖饼的大妈会很热心的告诉买饼的人,怎么搭配好吃。不但可以辣、暖和清凉,还可以吃出各种味道和各种感觉。
如果,在中国三块钱的煎蛋就可以相当于法国米其林餐厅大厨级别做出来的菜,那么,如果米其林来吃过中国的各种餐馆,中国能被米其林评为星级的餐厅有多少呢?怪不得后世的那几个黄毛外教每天中午啥也不吃,也要排队去买煎蛋饼。原来花半美元,就能有米其林一般的享受。
这样的快餐,不完爆此时以油炸为主的西式快餐才是见鬼了!
即便是中式快餐因为步骤略为复杂,个人发挥的余地大,对于标准化的味道和标准化的经营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对余生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把商业案例当成意淫小说来读,已经有了大量案例和成熟经验借鉴的人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难题。
********
几家店面很快确定,都是在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第五大道的那一处店面,自然而然,便成了旗舰店。余生和青小艺会亲自坐镇。
店面找到,各种厨具买好,一切手续在阿尔伯特的帮助下,顺理成章的办好。最后只剩下招聘和培训店员这一件事。余生既然是为了让身在美国的华裔过的好一些,才做这件事,自然招聘的店员要求以华工和华裔为主。
至于培训,倒是不太难。此时的美国,自从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创造出生产奇迹后,流水线生产的观念已经在美国深入人心。招聘来的华工,虽然有的是第一代移民,有的是第二代移民。但是,都会讲汉语和英语,受中国文化影响,多少会一点厨艺。并且也多少受过一些教育。只是因为身为华人,才不受重用而已。
所以,余生用比此时美国正常的工资高一倍的薪水,很快便招到了一批素质非常不错的员工。只不过培训了一个星期,便完全可以胜任了。
与此同时,余生剪辑成的舌尖上的中国,也在阿尔伯特的安排下,在华纳下属的电影院线上映了。因为华纳几个兄弟对于这部纯粹的东方纪录片的不自信,所以,七部纪录片在上映之前,又被精心剪辑了一遍。最终,这部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一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长度,直追电影史上著名的乱世佳人。只不过,因为没有故事情节的连贯,在华纳兄弟几个人眼中,远远比不上乱世佳人的地位。电影放映的时间,也被定于平日电影院最冷清的时段,美国人上班的白天。并且,只播放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成绩不理想,一个星期之后,就会下映。
至于票价倒是不高,和其他故事类电影比较起来,低的简直就是业界良心。
虽然电影不受重视。但还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需要一点点机会,金子的光芒就会让人眼晕。
舌尖上的中国上映第一天,只有几个闲的无聊的美国人买票进入电影院。抱着在无聊中好好睡一觉打发时间的心思,坐了下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煎蛋(二)第二更()
电影开篇,便是清清亮亮的童音念唱而出的歌谣——“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一首节气歌,看似简短,但却融入了中国数千年天文历法和农业物候诸多知识。即便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但是简短的翻译字幕,和歌谣的意韵,仍旧如同夏日中的一杯轻柔凉水,从咽喉滑下。整个人忽然便清醒了起来。准备来影院中打发时间的人陡然间便是精神一振,脊背上的汗毛都树了起来。仿佛有什么自己并无察觉但期待已久的东西出现!
余生所剪辑的舌尖上的中国,分为木、火、土、金、水、宇、宙七集。虽然与后世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华饮食的解构与观察角度并不相同。但是,由于是从后世的原作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总会带一些后世原作的影子。会有各种主题存在,譬如家庭,譬如奋斗与创业。
当然,更多的是新奇的不同。美国人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人在数字上的模糊化,一旦数量或者影响因素太多,就会以模糊化处理。在西方文化中,一分钟就是一分钟,一千个人就是一千个人,量化细分是所有掌控的基础。
而在中国人创立的东方文化中,一分钟可以是片刻,可以是须臾,可以是一眨眼的工夫。而一千个人,要么就是说纭纭黔首,要么就是说摩肩接踵,或者过江之鲫,总归是模糊的。
同样,西方人也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人凭借经验,就可以完成精耕细作。按照西方文化的做法,想要精耕细作,必然要丈量出土地的面积,植物生长的数据,多长时间吸水,多长时间发芽,扎根多深,出苗多高等等。当所有的程序都有了一个具体而详尽的数字后,精耕细作才会完成。
虽然事实证明,西方文化的这种量化细分的方式,更有利于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余生而言,他仍旧觉得模糊化的生活方式,或许对于个人生活而言更合适。
正如,西方人会研究出一大堆如同实验室用品的厨房餐具,而中国人只需要一把菜刀,一副案板就可以胜任大厨。
余生的这部舌尖上的中国,影像来源,都是上海滩各大知名馆子的名厨。厨艺已然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掌控火候,无需看表,存乎一心。只需要看食物的颜色,便可恰到好处的拿捏。
拔丝地瓜时,熬出的糖极为粘稠而有韧性。是鲁菜中的名品。一盘拔丝地瓜,可以随便挑一块,然后拉出细长的丝。为了卖弄厨艺,有时候伙计会将其中的一块隔着楼梯,拉下一层楼!然后让客人检查一下还没有拉断的纤细糖丝!
而制作过程中丝毫没有使用过各种量具或者温度计等仪器,凭借的不过是锅和勺子而已。
而刀工上的技巧更是让坐在电影院中的美国人瞠目结舌。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单凭一口刀,是如何将一块豆腐切成可以穿针引线的细丝的!
电影院中的几个老美看的惊呼不已,纷纷和旁边的人交谈:“哥们儿,你确定这是中国人的美食纪录片,而不是杂技纪录片么?”
“应该是饮食纪录片吧!不过,中国人的食谱太广了,真心接受不了!那个土豆丝应该我倒是想尝一下,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卖的!”
“松花蛋这个太突破底线了,简直就是黑暗料理!这个我是绝对不会吃的!哦,上帝,他们居然还吃猪蹄子!那个小孩吃鸡脖子的镜头,会让我做恶梦的!”
正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余生,自然知道中国菜的数万菜品中,什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