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并州铁甲 >

第109章

并州铁甲-第109章

小说: 并州铁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原看着各方报来的数字,一边笑着,一边感叹,和平才是古代战乱时期最大的生产力。

    只要给与一个地方和平,这里的繁荣很快就能显现出来,哪怕是刚刚经过战火之地,只要有了和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能创造战时想象不出的荣景。

    本来幽州之乱,陈原这里,又是卖苜蓿,又是卖战马,王柔家的皮甲厂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原以为战乱结束,这些生意没了,这里的生意将萧条一阵呢。

    谁知道,战乱一结束,幽州客商比以前多了有几倍。采买食盐,采买铁锅,采买各种农具,将平城一带的繁荣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现在客商云集,郑家客栈不像春天那般萧条,而是高朋满座,宾客如云。

    门窗上新装的玻璃,也让这些客商眼里放光,这宝贝若是带到幽州,肯定能发大财。

    只是现在,所有人都告诉他们,这玻璃工场暂时只对并州人开放,暂时不接外来的客商。

    还有那新式的瓷器,茶杯,碗,洁白如雪,温润如玉,更是让那些商人眼里放光,心里发痒,打听下来,也是一样,暂时不往外卖。

    帆船已经造出来,不少原来的步兵开始上船学做水手。

    战车也在各个车辆厂造出来,拉着新制成的玻璃,新式瓷器,一车车往晋阳方向拉。

    那战车到了晋阳,就不再回来,卸下货物之后,然后再转入各个军营。

    没有说的清,到底走了多少车,每天从早到晚,一辆辆新车装的满满的,都被人拉到晋阳去。

    更没有人说的清,陈原为何要这么做。

    太原郡、朔方郡各地来报,粮食都是大丰收,云中郡今年粮食也是打下很好的基础,保证当地亦无问题,雁门郡别看现在人多,以前陈原在平城怀仁等地打的基础还在,也足以能够自保。再加上苜蓿草已经到处都是,牛羊遍地,只要不往外卖,粮食也是足足的。

    陈原今年几个工作重点粮食,玻璃,瓷器,帆船,已经全部在秋天到来之际,各个都有了着落。

    秋风一阵阵吹紧,树上的叶子开始变了色。

    紧张而又忙碌的上半年,算是告一段落。

    陈原结束了巡视工作,平城一带百姓,又重新过起悠闲富足的生活。

    而只有了解军队的人才知道,现在军队里,几乎天天都在练兵,简直是比打西河前还要做的的多。

    骑兵不光要能骑马,更还要练习骑兵拉着马上船。步兵不光是要打仗,更多是要学做一个水手,不断地在汾河上新造的船上训练。

    莫凝雪的肚子越来越大,产期越来越近,陈原最近也出门不多,天天看着地图,看着韩泰徐晃等的练兵报告做着各种指示。

    本来练兵陈原该亲自到场,不过,现在莫凝雪这边预产期越来越近,生活上也离不开陈原的陪伴。

    陈原就将给韩泰和徐晃的指示写的更详细一点,有时候甚至画图去讲解各种新式战术。

    两人都是天生的领兵大将,一点就透,因此陈原即使不去,他也不担心练出的兵没有作战能力。

    至于军队的忠诚,所有的基层军官,都是由莫病的教导队再训练,对陈原的效忠,可是军官能否做成军官的根本要求。

    通过基层军官,陈原将这队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带走陈原的队伍,因此,陈原也是心里很安定。

    这天已经是八月中旬,农都尉府的后院,陈原扶着莫凝雪走了一圈,告诉她这个时候,也要经常性的运动一下。

    从前院跑来一名亲兵,将一封牛皮信纸,交给陈原手上。

    陈原大开一看,先笑着扶着莫凝雪进屋歇息,自己则是匆忙去了前院,派人立即给王柔王泽还有在太原的郭缊送信,让他们尽快赶赴平城,有要事相商。

第178章 明确权力关系() 
这信是王允派人送到的。

    信中说到这两个月来洛阳的情况。可谓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虽然陈原已经知道这段历史,看到王允信中再次说到这里,还是感慨,历史的惯性,该怎么走,还是会怎么走。

    7月何进要铲除宦官,要调董卓进京。

    董卓未到,何进就先被宦官骗进宫中杀掉。

    而洛阳大乱,袁绍有将宦官杀了一匹。

    只有几个宦官逃脱,挟持着小皇帝直接跑出洛阳。

    而刚好这时,董卓带兵赶到,找到小皇帝,护送着入宫。

    可谓转眼间,何家势力灰飞烟灭,董卓已经掌握着洛阳的权柄。

    不光如此,又诱使吕布杀了丁原,原来洛阳的兵力全部集中他手里。

    一时间,风云变色,董卓握有头等权势,在洛阳为所欲为。

    洛阳无数人遭了难,宗室大户,富商豪贾,都开始成为董卓的目标。

    整个京城,惶恐不安。

    陈原看着这封书信,回到前厅,看着地图,凝望着图上的洛阳,久久不能挪移半步。

    东汉洛阳,人口超过百万,该是何等的繁盛?

    东汉是豪强经济,庄园经济为主,而洛阳正是最大最多的豪强聚集之处。

    小农经济下,必然导致低效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必能促进高效的商品经济。

    大户人家的庄园,必然导致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出现,分工。

    分工直接效果就是高效率。

    分工另一个效果就是各式人才的培养。

    若这样的形态好好引导,各种手工业人才就能成为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人才。

    各个庄园强大的经济后盾,就能作为资本的源泉。

    有了国家的一统,有了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就有一个极大的市场。

    人才,资金,市场,这三样都在,这个社会要进步起来该是何等之快?

    战乱,都是战乱,将这一切全部摧毁。

    之后好多年,和平时代总是短暂,一直战乱不休,直到隋唐,这个国家才再次有新的盛世。

    可隋唐也好,也是不同于东汉,他们从气质上更像西汉,是以武立国。

    从商品经济的繁盛来看,东汉更类似于后世之宋朝,不过,跟宋朝市民化的程度来比,东汉则是大豪强奢侈经济的繁荣,下层之人却是奴隶一般活着。

    东汉虽是儒家鼎盛,经济却一反儒家重农抑商之策,虽说经济政策也是要求商者不农,禁民二业。

    可实际上,这些大豪强是农商都做,有利就赚。

    没有盐铁专营的国家管制,豪强做大起来简直强大到可怕。

    一个大商人,就能拉起一支几千几万人的军队,这种实力,是后世多少年不敢想象的存在。

    陈原对这些大豪强没有好感,也没有太大的恶感,他更对这些豪强手下那些无数徒附,无数专门的手工业者感兴趣。

    这些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繁荣的根基,一个个手工业者支撑了繁华的东汉洛阳城。

    一旦历史重演,洛阳彻底被战火吞噬,豪强也好,徒附也罢,都只能是被战火化为灰烬。

    陈原眼前似乎出现了浓重的黑烟,笼罩着想象中的洛阳上空,地上残尸一片,路上嚎哭不绝,真正一副世界末日景象。

    陈原心中感叹着洛阳的繁华,想着洛阳无数即将被战火吞噬之民众,暗暗下着决心,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惨剧不能再次上演。

    即使没有扭转历史,陈原也要将灾难降到最轻的程度。

    可该从哪里下手呢?陈原眼睛先看向洛阳东面。

    洛阳虽处盆地之中,可是也是当时交通最发达的地方,东面就是广袤无垠的大平原,经济腹地之广可为天下之最。

    洛阳东面的荥阳之地,北面有山,将黄河挡在北面。

    早就有人将这北面之山开通,挖出一条运河,从荥阳往东南方向一路南下,直达江淮之地。

    这运河就是赫赫有名的鸿沟。

    也就是在荥阳这里,向南沿着鸿沟可通达黄淮江淮平原,往北则可沿着黄河通达华北平原。

    整个平原腹地,都能在这里勾连。

    这就是洛阳的枢纽,西进洛阳的咽喉要地,荥阳。

    荥阳就是洛阳的咽喉,没有了荥阳,洛阳就是断线的风筝一般,大的经济腹地再也不能掌控。

    光靠西面的洛阳盆地,洛阳只能是一普通的城市。

    只有有了广袤的东面大平原做腹地,洛阳才是天下的洛阳。

    荥阳这里,有一座关,卡住进出荥阳的要道,虎牢关。

    洛阳若有大战,所有眼光都将集中于这里,所有焦点必在这里。

    看完荥阳一带,陈原又将眼光集中在洛阳北面的黄河还有河东郡一带仔细研究。

    现在并州与洛阳朝廷完全隔绝,主要原因就在河东郡。

    这里正是战乱之地,日夜厮杀不停,虽然董卓进了京,可是董卓的手下大将,也是他的女婿牛辅正带着队伍与白波贼厮杀,一时间正难分难解。

    同样,白波军因为在晋阳城被陈原杀的大败,特别畏惧陈原,因此也特别防备陈原。将并州出河东的咽喉要道,汾水河谷派重兵扼守险关,一时间陈原要向杀过去,也绝非易事。

    一定要突破河东郡,那太原郡,那界休就是下一步着力之点。

    陈原用木棍敲敲地图上的太原郡,指指界休等地。

    无论怎么规划洛阳,不能突破河东,终究是一场空想。

    八天后,平城农都尉府前厅气氛凝重。

    郭缊、王泽、王柔等并州要人已经到齐,陈原这边,徐晃韩泰也一起参与此次商议,令人意外的是,郭全老爷子这次也来到并州。

    郭全已经须发皆白,依旧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

    “文理,你们商议之前,我有话要说。”

    老头子郭全开口道。

    连陈原都有点奇怪,这老爷子今天是怎么了?以前他只是安心养老,很少主动过问事情,尽管陈原也从不慢待他。

    可他却并不倚老卖老,更多是不问是非,顶多是到各个农田去看看庄稼长势如何。

    “今年开春,农都尉在太原要建粮食基地。老朽不才,以前也是朝中大司农,跟种田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年也在太原郡几个县多跑了几趟。今年所见竟是以前前所未见,你们知道何事?”

    老爷子说到这里停下来,看着王允,王泽,陈原几人。

    陈原也是好奇,还没发问。

    老爷子接着说道:“太原郡一地,以前所种粮食,每亩所收,多则200多斤,少则百十斤上下。这是麦子,粟的产量,还更低,能到一百斤也已经算高产。而今年,麦子产量高了一点,但是有一种粮食,玉米,有些地方最高可达千斤,差的也有600斤以上,平均都在800斤。”

    陈原对此早就心里有数,只是淡淡一笑,恐怕是老爷子家里反正也不吃玉米,就是人家跟他说,他也当做普通一粮食而已,没有特别放心上。

    今年太原大种粮食,动静太大,他也有时间,仔细去看了,因此才被玉米的高产有些震惊到。

    王泽王柔都知道太原郡比雁门郡粮食产量高,没想到竟是高一半左右,竟也是吓了一跳。

    “以前太原郡人口最多的时候,二十多个县总共有70万人上下,若是有一半田地种上玉米,随便就可以养活300万人。若是都种上玉米,只怕500万人口也不是问题。”

    郭老爷子这话一出口,除了陈原,大家都有些震惊,光一个太原郡,就能养活300万人。若是并州朔方云中等几个适合种粮的地方都好好种粮,岂不是可以养活上千万人口。

    “现在整个并州各地,太原郡、雁门郡、朔方郡、云中郡,听说都种上玉米,都是文理从胡人手里买来的种子。这小小的玉米种子,可是帮了并州大忙。文理,你居功至伟啊。就不讲你打仗的功劳,就靠这玉米种子,就能让并州多养活上百万以上人口。光这一点,就可以任并州刺史之职。

    文理,多少并州百姓都该感谢你带来的玉米种子。多少人,因为文理带来的种子,从此不再挨饿。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早该有文理任职并州刺史,将整个并州名正言顺地管起来。”

    陈原其实仗着兵权,在并州自行其是,哪怕是那时候王柔王允等担心他跟董卓冲突,他依旧不管不顾。

    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权宜之计,因为只有陈原手里有兵,能够保护并州,并能安定一方。

    可是如今,董卓看来是不会来任并州牧了,他现在已经是朝廷内第一大权在握,那还会做并州牧?

    可是并州之事,再次空悬起来。

    而现在何进已死,王允在董卓面前估计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