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功盖三分国 >

第86章

功盖三分国-第86章

小说: 功盖三分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家主公,乃当今皇叔,仁义为本,英明神武,立志中兴汉室。”

    “师兄效力于刘皇叔,汉室中兴便又添砖加瓦。”

    “是做降臣,还是做大汉的中兴功臣,师兄还需小弟阐明么?”

    “更何况,师兄效力欲刘皇叔,你我三师兄弟今后也能时常切磋,岂不比师兄在蜀中蹉跎,浪费了一身武艺强?”

    赵云的这番话,大多数是军师庞统掰碎了给他讲的。

    要让赵云自己想出这些大道理来,却是难为了他的。

第140章 游说李严(上)() 
东汉末年分三国,群英荟萃,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但刘备麾下却最却人才。

    人家袁绍,不仅有上将颜良、文丑,还有河北四庭柱,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人家曹操,仅他们夏侯氏和曹氏的宗族将领,就是五六七八位的,还有张辽、徐晃、于禁、李典等十多人,也堪当一时俊杰。

    然而,刘备麾下的大将,却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三人。

    有关张赵在,冲锋陷阵没问题,攻城拔寨也没问题,但是,打下的地盘谁去守卫?

    别的且不说,等打下汉中之后,葭萌关、白水关、褒斜道、子午谷,这些偏僻却又紧要的地方,总得有将领带兵驻守的吧?

    指望关羽、张飞和赵云去驻守,这不仅仅是大材小用的问题。

    刘皇叔不仅急缺武将,文臣也是稀有资源。

    孙乾可以当后勤部长;糜竺可以主管刘皇叔麾下的所有商业;简雍喜欢到处结交朋友,可以为外交部长。这三人各有各的长处,却唯独无法堪当大任,充任郡县主官。

    目前来说,刘皇叔的地盘还小,勉强还能撑得住。

    一旦拿下汉中全境,那就是十多个县呢;一旦拿下荆襄和川蜀,可就是二三十个郡,一百好几十个县城的说。仅县令和郡守的缺口,刘皇叔麾下又哪里来的那么多文官?

    总不能让他诸葛亮去掌管这么多郡县的吧?

    原主前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世,诸葛亮却不准备事必亲躬的!

    高屋建瓴,只需抓住主要的事情就行,下面的小事,自然有下面的官吏去解决。

    所以,为刘皇叔招募人才,也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

    当日,计划合纵连横的时候,之所以让赵子龙护卫庞统去蜀中,诸葛亮也是有着私心的。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蜀中上将张任是赵子龙的师兄。但诸葛亮身为后世来客,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小道消息?

    更何况,前世刘皇叔去川蜀的时候,这张任就是因为射杀了庞统,这才让刘皇叔暴怒,张任被俘后却直接斩杀。后来赵子龙还祭奠过的。

    如此大将,却没能人尽其用,岂不可惜?

    如是,庞统出使西川的时候,诸葛亮就想着挖张任的。

    当然,目前来说,张任很可能不会被动摇,但只要埋下了一颗种子,加上与赵子龙的师兄弟情谊,来日刘皇叔取川蜀时,张任总不会再做无谓的牺牲吧?

    诸葛亮为刘备绸缪的,自然不仅仅只有一个张任。

    荆襄七郡,还有汝南等地,其实也有很多在野,或者不得志的人才的。

    譬如说,在襄阳城担任典吏的李严(这个时候似乎叫李平吧?),在长沙担任城门官儿的魏延,准备投奔川蜀的法正,在黄祖麾下蹉跎的甘宁,以及冀州关家庄二公子关平,和兖州某个山头落草为寇的裴元绍与周仓。

    这几位,前世时,早晚大多数人都会划拉到了刘皇叔的碗里来。

    但是如今,诸葛亮以及提前出山,有些事情以及发生了偏移,这几位还会不会主动来投?

    诸葛亮不敢保证。

    于是,诸葛亮出使荆州之前,就曾恳请刘备写下招揽的书信。

    如今,这些书信已经借助糜家的商队,向四方传递着。

    至于说,到时候能有几人前来投奔,就只能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

    襄阳城,城南平民区,李府。

    “这就是李严的府邸?”

    诸葛亮有点不敢相信,看向带路的那名伙计。

    伙计是糜家商铺的。

    诸葛亮只知道李严在襄阳城担任典吏,却不知道李严家住哪里,未免引起刘荆州的好奇,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通过官方查找李严,就只能拜托糜家的商铺了。

    总算,糜家在襄阳城的商铺,也算是地头蛇,三五天的功夫,就找到了李严的家庭住址。

    于是,日暮时分,诸葛亮就前来拜会了。

    这几天,出使荆州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诸葛亮待在襄阳城,主要就是为了李严。

    前世记忆,李严,南阳寒门士子,原本在荆州担任典吏,兢兢业业一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升任了秭归县县令。

    建安十三年,大家都知道那一年,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其一就是刘表病逝,其二就是曹操趁势南下荆襄,其三就是刘皇叔的新野大撤退。

    李严的运道不好,好不容易转正,进入官僚阶层的时候,却碰上了曹操南下荆襄。

    其实,李严如果想做贰臣,直接投降曹操,说不得一个县令还是跑不掉的。

    但是,李严恰恰是大汉脑残粉,念碎碎的就想做汉臣。

    于是,荆州被曹操夺取时,李严转道投奔了西川。

    再后来,刘皇叔夺取西川的时候,李严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刘皇叔的汉臣。

    然后,白帝城托孤,李严同样是托孤重臣。

    只可惜,少主刘禅好哄,李严的官越做越大,后来心也野了,与原主诸葛亮争权也就罢了,居然还拥兵自重,最终被贬为平民,病死于梓潼县。

    这都是原主前世,关于李严的记忆。

    记忆虽只有零星的点滴,但结合后世的史料,诸葛亮想不了解李严都难!

    因为李严的才能,因为李严是汉室脑残粉,诸葛亮如今却想提前为主公招募李严。

    至于说,李严会不会走上前世的那条不归路,诸葛亮却不是很在乎。

    原主诸葛亮或许想大权独揽,但今生的诸葛亮,却依旧不是原主,想的也不是大权独揽。只要能辅佐刘皇叔成就大业,李严到时候争权也没什么的。

    李严府邸外。

    看着有些破败的院落,诸葛亮心中,原主对李严的那点执念,瞬间烟消云散。

    毕竟,这时的李严,还只是区区一名典吏,在官僚阶层中,是不入流的。

    李严这时的奋斗理想,只怕就是一心想要转正,对于未来是否会成为托孤重臣,是否会拥兵自重,力压只怕也是没谱的。

    更何况,今生因为他诸葛亮的提前出山,许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偏移。

    李严或许还会争权夺利,诸葛亮却不会给他拥兵自重的机会的!

第141章 游说李严(下)() 
诸葛亮并没有多等,李严就大开府门,几乎是疾跑着出来迎接。

    “孔明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先生请进!”

    李严的态度很是恭谨,语气也很友善。

    这时的李严,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吏,而诸葛孔明,即便家道中落,那也是世家大户,在荆襄的人脉关系,不是他李严能够比拟的,也不是他能够得罪的。

    更何况,荆襄七郡,如今可正流传着,关于诸葛孔明和庞士元的传说呢!

    诸葛亮打量着李严,与原主的记忆中明显有着不同。

    记忆中的李严,归顺刘皇叔时,那是十五六年之后,那时的李严已经年过四旬。如今的这个李严,确实青年版的,或许二十五六岁,或许三十来岁。

    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衫,颌下还蓄着两寸短须。

    “在下冒昧打扰,正方兄不要见怪才好!”诸葛亮拱手笑道。

    李严一边引路,一边笑道:“诸葛孔明,如今已是天下闻名,在下仰慕已久,早就想拜会先生,只是缘悭一面。今日能见到先生,李严已经三生有幸了!”

    语气,依旧很恭谨,态度也是出奇的好

    进入正堂,李严与诸葛亮分宾主左右落座。

    这个时代的座位,还是很有意思的。

    一般情况下,身份地位高的主人家,会直接坐在正中间的主位上。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如果比客人低的话,就只能在左右两边的席案各自座下,这时的主人家,是不能坐中间的主位的,否则就是不恭。

    譬如,诸葛亮拜见刘荆州时,刘表就是坐在中间主位上,然后诸葛亮坐在左手边的客位。

    如今,李严的身份地位,确实不如他诸葛亮。

    所以,李严只能与诸葛亮分左右落座。

    “先生驾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老仆上茶之后,李严直接拱手问道。

    李严是有着自知之明的。

    诸葛孔明与他李严素不相识,今日却突然造访,肯定是有事情的。

    至于是什么事情,李严却猜不到。

    喝了一口茶,诸葛亮位微微皱眉。

    如今,炒茶之法已经在荆襄流传开来,市面上售卖的也多是炒茶。

    但李严家的这茶,却似乎死去年的陈茶。

    当然,这不是李严的招待不周,而是以李严家境,只怕也拿不出好茶来。

    放下茶杯,诸葛亮打量着李严,然后答非所问道:“在下已经出山,辅佐刘皇叔,这件事情,不知道正方兄可否知道?”

    李严颔首。

    这件事情,李严确实知道。

    如今,荆襄士人界谁不知道,诸葛孔明已经出山?

    只是,大家都很惋惜,诸葛孔明出山辅佐的对象,居然是一穷二白的刘备!

    要知道,以诸葛孔明的才华,以诸葛孔明在荆襄的人脉关系,他若是在荆襄出仕的话,最低也是一县县令。很多人还觉得,刘荆州只怕会直接任命诸葛孔明担任郡守的吧?

    李严在襄阳城担任典吏,三教九流,什么人都会打交道,这个消息自然也知道。

    不过,李严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却与荆襄的主流看法不同。

    “人家诸葛孔明是何等才智?”

    “他既然选择了刘备,想来刘备也有过人之处的吧?”

    这就是李严的想法。

    当然,荆州的前景晦暗,这却是李严目前看不见的。

    他只是觉得,诸葛孔明乃是高人,高人行事必然与众不同的!

    “许多人都觉得,我诸葛孔明辅佐刘皇叔,乃是明珠暗投。”诸葛亮继续道。

    李严还是点头。这确实是荆襄士人界的普遍看法。

    诸葛亮却嘲笑道:“鼠目寸光,夏虫怎可语冰?”

    “殊不知,刘荆州如今垂垂老矣,长公子却不是人主的料,蔡氏也不可能让他继任荆襄;而少公子却还在冲龄。一旦刘荆州身故,谁为荆襄之主?”

    “况且,北方决战在即,一旦大战落下帷幕,北方必然诞生出实力最强的霸主。”

    “届时,北方强敌虎视眈眈,荆襄必然内忧外患,非人力可以回天的。”

    “正方兄试想,荆襄的前景何在?”

    “刘荆州虽是我内姨父,但我诸葛孔明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掺和进荆襄这个泥潭?”

    诸葛亮只区区几句话,李严却倏然而惊。

    荆襄的前景,确实是他李严没有想到。

    如今的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在典吏的位置上,做出一番成绩来,然后好转正。

    但是,如今诸葛孔明这么一说,李严却是满心的苦涩。

    即便他李严转正又如何?

    荆襄前景晦暗,他李严即便做了县令,做了郡守,又能做多久?

    荆襄,迟早为他人所并的!

    李严并不怀疑诸葛孔明的这番分析。

    他李严又不是傻子,此前只是没有想过荆襄的前景罢了。如今,只要稍微用点心,被人点醒之后,李严就知道,荆襄前景晦暗,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苦涩过后,福灵心至,李严目光炯炯的看着诸葛亮。

    从来没有往来的诸葛孔明,今日突然前来拜访,难道仅仅就只是给他李严描述一番荆州的前景?

    果然,只听诸葛孔明接着说道:“如今汉室仅存的三位诸侯中,却以刘皇叔不忘根本。刘皇叔立志中兴汉室,却唯独缺少根基。”

    “目前,刘皇叔已经夺取了半壁汉中,根基不差,唯独缺少贤才。”

    “荆襄多的是人才,刘荆州却没能重用,以至于像正方兄这等贤才,却还蹉跎于典吏。”

    “在下今日前来,就是为我家主公做说客。”

    “正方兄大才,在荆襄只能蹉跎。而在我家主公麾下,却正好能一展正方兄所长。”

    “如何抉择,还请正方兄仔细思量。”

    说罢,诸葛亮忍着苦涩的味蕾,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