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军工-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被分配到总参通讯信息局担任机密通讯处处长,后受命秘密奔赴朝鲜,参与构建朝鲜北部空情雷达网的通信布置和电子维护工作。
在长达一年半的朝鲜北部防空作战当中,卢东来所负责的空情保障网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战果。
也正因为如此,让高层看到了发展中国自己的国土防空空情网的重要性,所以一面向苏联提出请求,希望帮助自己构建国土防空网;另一面则积极的从最根本的电子工业入手,以便从根本上实现各类装备国产化的目标。
于是还在朝鲜执行任务的卢东来被紧急调回国内,担任军备首长执掌的工业部四局局长,主抓电子工业。
所以当涉及到电子信息方面的问题,军备首长自然要问问这个电子工业部门的领导。
而卢东来也没做什么隐瞒,只是在结论方面说得委婉一点,这倒不是害怕军备首长与柏毅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觉得柏毅人才难得,要是压得太狠,怕后面缓不过,所以卢东来就准备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让柏毅有个台阶下来。
军备首长何尝不是如此,尽管他对柏毅的好高骛远很愤怒,但作为老战友唯一的骨血,他这位老首长看得还是很重的,说是当成亲生儿子看待也不为过,所以骂一骂,打一打都没什么,真要是让柏毅当什么饲养员,军备首长也是舍不得的。
所以他也想把这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可周围这么多人,自己要是做得太偏心,实在是说不过去,哪成想如今卢东来几句话就把这事儿给办成了,冲着卢东来投去一个欣赏的目光后,便又沉着脸看向柏毅:“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事,你也要拿出来说道说道,丢不丢人?”
虽然还是骂,但任谁都听的出来,军备首长的话已经缓和多了,周围人在长长舒了口气的同时,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柏毅,这得多亲密的关系,才能让军备首长如此呀。
然而柏毅却偏偏不领这个情,梗着脖子道:“怎么可能没有应用?英美两国明明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军备上,为什么还说没应用?”
第五百一十三章 晶体管()
卢东来的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
柏毅这家伙想要搞什么,好好的台阶不下,非要摔个头破血流?锗单晶到底有没有应用难道他还不知道?
莫斯科中央大学电子信息系的系主任,门得契金教授可是他的导师,绝对的苏联电子信息领域权威,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苏联,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都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当然如果只靠学术影响力的名头,还不足以让以事实为依据的卢东来如此信服,关键是门得契金教授可是苏联晶体管的开创者,而他所使用的材料正是柏毅所说的锗单晶。
有这样一个堪称苏联电子信息之父的牛人当导师,卢东来想不知道苏联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现状都难。
没错,以锗单晶为基础的半导体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问题是锗单晶的获取、提纯乃至最后的半导体成型无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正因为如此,苏联尽管也在尽力实现锗单晶半导体的工业化。
可因为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瓶颈,这条路走得是相当艰难,也就是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无线电一厂能勉强做出部分性能并不可靠的锗二极管。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科研实验室里完成。
相比之下,电子管却更加成熟和可靠,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决策部门才最终决定,重点发展电子管。
卢东来到是想发展半导体,可问题是连苏联自己都搞不定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帮得了中国?
所以与其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还不如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再说,电子管足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技术要求,既然如此,投产电子管自然是不二之选。
然而看今天柏毅的意思,似乎对电子管并不感冒,反而一门心思的强调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
这就不得不让卢东来心生警惕,毕竟从柏毅跟军备首长的关系来看,两者亲密的都令人极度,很难说军备首长不被说动,如果一切成熟还好说。
问题是目前锗单晶的制备既无法得到外援帮助,又不可能自主完成技术突破,真要是强行上马的话,最后的结果只有劳民伤财。
想想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卢东来的脸能好看才怪呢。
所以还没等柏毅开始就着自己的话说下去的时候,卢东来便抢先开口:“据我所知,即便是英美也没有将锗单晶全面铺开,又何来的大规模应用?”
“哦?是吗?看来英美对苏联的技术情报封锁还挺到位呀!”
看着卢东来难看的脸色,柏毅却依旧如常,反倒是卢东来听了这句话后,阴沉脸没来由的泛起难以掩饰的诧异,可还没等他问个明白,柏毅却已经开口说道:“卢局长说的没错,从明面上看英美是没有大规模将以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全面铺开,很多东西还都在实验室里,但这只是他们迷惑我们红色国家的障眼法罢了。
实际上早在二战时期,英国人就利用锗单晶检波特性,就将其制作成检波器和放大器应用到雷达上,从而提高了英国雷达网的目标识别和判断能力。
尝到甜头的英国人,便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对锗进行研究,最终造就出第一批锗二极管,并将其运用到新式雷达上。
虽然只是一种具有单项导电特征的两极器件,不过作用却是除了整流外,还具备检波、混频、开关和稳压的功能,不仅如此,锗二极管的消耗功率小,几乎没有热辐射,驱动快,体积小,可靠性高。
当然锗二极管也不是没有缺点,就比如说它对温度的要求就不能超过85摄氏度,所以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锗二极管的可靠性是不如皮实的电子管。
可问题是,超过85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并不常见,更何况相应的散热措施难道就不会跟上吗?
就比如说我们白云厂改装的冷锻机上的四向锤伺服系统,里面的控制组件原型其实是英国酋长坦克全电式火炮稳定系统的核心设备,陀螺稳定器以及连接控制器。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和灵活,英国人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便是锗二极管以及配套的散热机构,整体架构非常精巧,所以他们的酋长坦克才能在朝鲜高低起伏的地形下,依旧能完成行进间炮火精准射击的战术动作。
而我们只是将这套系统略微调整一下,应用到四向锤的同步调整中去,结果也看到了,连一项眼高于顶的苏联人都得求着咱们,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以锗元素为核心的晶体管的重要性?”
柏毅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听得在场众人是一愣一愣的,没办法实在是这些话里的信息量太大。
让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消化完毕,只能是一个个诧异的大眼瞪小眼,就这样过了好半天,算是电子信息领域内行人的卢东来才率先反应过来,急急问道:“小柏,你说的这些,到底是从哪里知道的?”
卢东来很惊讶,但紧接着就是深深的震惊,连他那位苏联电子信息领域的权威导师都不知道的事情,柏毅这个小小军工厂的副总工程师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他在西方国家有眼线?怎么可能?
“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厂之前不是来了一批德国专家嘛,我跟他们闲聊时知道的,毕竟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是死对头,德国在英国境内可是有不少情报人员,他们对英国雷达情况的情报刺探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以那些曾经用来破解英国雷达技术的德国专家,多少还是了解些内情的。”
柏毅自然不能说,他所的那些都是从前世的教科书里看到的,于是只能将锅背到那批德国专家身上,反正从他重生以来,德国专家的锅早就不知道背乐多少,再多一个自然毫无压力。
至于会不会有人去查,柏毅更是丝毫不担心,就算斯图腾贝格他们不承认说过,那还有那本神秘德国核心专家的日记呢,真要是没辙,通个宵,写出来不就是了,能有什么好担心的?
卢东来哪里知道柏毅会这般无耻到通宵学术造假,早就惊的说不出话来,嘴巴长了好半天方才讷讷的说道:“我们……我们……我们是不是已经落后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从煤中提取()
卢东来问出了在场人都想问的话。
没办法,实在是柏毅之前的一番陈述太过震撼,震撼得连军备首长这样见惯腥风血雨的沙场老将都有些目瞪口呆。
英国在二战时期就将锗元件应用到雷达上,战后更是将更先进的锗二极管运用其中,相比之下,中国从苏联刚刚获得的雷达,还是清一色的电子管结构,所需功率大不说,反应速度也不是特别理想。
尤其是部署在东南沿海,防御境外战机入侵大陆的战备值班当中,这种不灵活的情况,让负责一线警戒的雷达官兵很是苦恼。
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将自身电子战水平提升之后,更是对中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境,以至于某次入侵竟然堂而皇之的飞到了华北腹地,距离京城不过百余公里的距离。
若不是京城附近的防空重点区的雷达布置较为密集,价差探测形成密集的雷达网,敌对势力的飞机绝对会一鼓作气飞到京城上空。
尽管最后这架敌对势力的飞机被空军战备值班部队击落了,可这件事对军队和高层的震撼却远未结束。
而筹划兴建电子管厂,便是这次敌机入侵事件的后续影响之一,因为在侦察入侵敌机时,某雷达站的测距雷达被敌机释放的干扰致盲,强制启动后,由于通电过快导致雷达内部的电子管元器件爆裂,从而导致整部雷达瘫痪。
当时该值班雷达所属的技术维护班组并没有受损电子管的储备配件,最后只能眼睁睁看了敌机从头顶上扬长而去。
所以营建电子管厂首要的任务便是解决空军雷达部队的配件补给问题。
然而听柏毅这么一说,似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雷达已经开始普遍采用锗材料的晶体管。
晶体管,那可是晶体管,哪怕卢东来并不以为更成熟的电子管就会比晶体管性能差,但晶体管为代表的半导体毕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就算是对电子管情有独钟的苏联人也不会否认。
只要有可能,卢东来真的不介意在晶体管方面下下力气,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那有条件来完成这项比肩世界的壮举?
所以卢东来会震惊,不过与之相比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无力!
跟卢东来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如果英美真的将晶体管在军事上大规模普及,那便等于甩开中国整整一代,这对技术层次较高的东南沿海军事斗争非常不利。
“饶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是什么意思?有话直说!”
就在所有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严峻问题的时候,军备首长却突然开口。
“当然是在发展电子管的同时,也不放弃晶体管的研究!”柏毅如是说。
“晶体管自然是要研究,可问题是我们手头上根本没条件呀,就拿你刚才说的锗单晶,我们现在连基本的锗元素都找不到,又谈何去搞晶体管?”卢东来这时走过来,语气已经没有了之前给人台阶的敷衍,而是带着一种求教的意味。
“锗元素不好搞?”
柏毅似乎有些诧异,不过比他更诧异的却是卢东来,锗元素如果好搞的话,苏联还用得着死抱着电子管不放手嘛。
还不是自然界中锗矿的储量实在是有限,无论是开采还是提取都相当繁琐,哪怕是以苏联的地大物博,技术强劲的超级大国,每年的锗产量也相当有限,不然的话苏联哪里还会钻电子管的牛角尖,早就沿着晶体管这条道一路狂奔了。
然而就这么一个很难获得的稀有金属,却在柏毅哪里像是菜地里的烂白菜道出都是呢?不会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吧!
卢东来下意识就要三省吾身,然而柏毅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卢东来登时变得呆若木鸡:“那不可能呀,咱们国家的煤那么多,随便划拨点,就能提取出相当数量的锗元素,然后再进行提纯,锗单晶也就到手了。”
其实柏毅很想说高品位锗矿在西南的彩云省分布很多,可一来哪里匪患未除,隐患较多;二来就这么贸贸然点出也没法解释,所以也就没有往这方面提。
但从煤中提出锗的办法,对柏毅来说却没有半点压力,更何况从煤中提取锗虽然程序上较之从锗矿中提取的要复杂一些,但却也是所有办法中最简单实用的一个,毕竟早年的锗元素就是从煤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