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军工 >

第170章

崛起军工-第170章

小说: 崛起军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耀阳点点头,脸上终于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笑容……1

第三百二十三章 秘密武器(下)() 
“这就是你的秘密武器?”

    与此同时,位于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已经是志愿军后勤部综合保障局局长的姜振海,在听完柏毅的讲述后,没来由的一阵眩晕,如果不是当年在东北局和安通后勤站,与柏毅有着共事的经历,了解柏毅的实际能力,估计姜振海早就跳脚了。

    可绕是如此,这位为志愿军一线后勤劳心劳力,整个人都瘦的有些脱相的后勤主官,还是摇着头否定道:“不行,实在是太儿戏了,你要知道,美国鬼子的飞机一来就是几十上百架,跟庄稼地里起了蝗灾的蚂蚱,铺天盖地根本分不清个数,平壤以北还好,有中苏空军在这地区护航。

    一旦过了平壤,敌人的飞机那才真叫一个肆无忌惮,十列火车能送上去两列,我们就算立大功,能上去一列就是小功,因为通常我们连一列都送不上去,可这般严峻的形势下,你就想用一个小小的37mm防空弹药就像解决?我说我的柏毅同志,你是不是……”

    姜振海本想说柏毅有些异想天开,但话到嘴边却觉得太伤人又咽了回去,毕竟柏毅面对如今的困局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尽管可能不符合实际需要,但能达到这个程度也算不错了,

    于是姜振海深深的叹了口气,语气渐渐舒缓下来,但那种难以言喻的无奈与忧虑却伴着他不经意蹙紧的眉头越绕越深:“你也别忘心里去,想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不是想一想就能办到的,实在不行我还是回平壤,跟军备首长商量商量,再去趟苏联驻朝航空集群司令部,看看能不能求他们为我们做一次远程护航,不用多,只要五列车抵达三八线附近,前线的指战员就能安然的撤下来……”

    姜振海越说越有些颓丧,但凡有一点希望,他都不想在踏入苏联驻朝航空集群司令部一步,就在半个月前他跟军备首长就去过苏联驻朝航空集群司令部,负责接待他们的苏联军官客气归客气。

    但对他们的提供护航的要求却以各种理由表示拒绝,什么米格—15的航程不够,什么平壤—元山一线的机场技术条件差无法使用,什么苏联航空部队的补给也存在困难,再向南发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吧啦吧啦一大堆的废话,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他们苏联空军只能在平壤—元山以北的地区活动,再向南,对不起,你们还是自己找办法吧。

    碰了这么个软钉子,军备首长当时脸就黑了,他可是从大革命时期杀出来的铁血硬汉,哪次战斗不是冲锋在前,就算在晋察冀根据地反扫荡最危险时刻,也是率部断后,从没假手他人为之。

    前来求苏联老大哥帮帮忙,可是这位沙场宿将第一次舍着老脸去求人,结果却被无情的拒绝,军备首长的火简直跟火山一般蹭蹭的往外冒,如果没有前线十几万的志愿军浴血拼杀,苏联远东地区早就跟美军交合在一起了,还能有如今挥斥方遒的潇洒?做梦吧!

    军备首长是越想越生气,要不是姜振海拦着,估计就会在苏联驻朝航空集群司令部彻底发飙,正因为如此,军备首长回来后发誓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问题是自己个的空军是有,但因为刚刚组建,以至于无论从作战能力还是驾驶经验都无法同美国空军相抗衡。

    要不然也不可能跟在苏联空军后面打秋风,早就冲上做主力了,既然空军暂时拉不上去,就只能另寻他图,恰在此时在国内主抓经济和后勤保障的总后首长给他们发来一条建议,无计可施的军备首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决定试试。

    不管怎么说柏毅曾经在安通立过功的,万一这个方法就行了呢?于是便派同柏毅熟识的姜振海先到新义州了解下具体情况,结果,姜振海只听了几分钟,便难掩失望之色,想想有可能还要去求那些油盐不进的苏联人,姜振海只觉得脑仁疼的厉害。

    柏毅可不知道在短短的时间内,姜振海竟然想这么多,即便是知道,也不会在意,因为此刻的柏毅正想着姜振海刚才的那句话:只要五列车能抵达前线,一线的志愿军就有机会撤下来。

    于是沉吟良久,方才问道:“姜局长,你确定,只需五列车的物资,就能保障一线阻击的我军战士回撤?”

    “五列车是少了点,可我们测算过,只要能将这批物资送上去,咱们的战士撤下来应该没问题……哎?你怎么又把话给拐到这个问题上了?”

    姜振海的压力大,想得多,脑袋就转的慢了些,乍一听柏毅的问话,想都没想便顺嘴说了出来,但很快便反应过来,连忙改口道:“咱们现在说的是你拿出的东西,小柏,咱们也是熟人了,我就说句大实话,你别不爱听,你的想法真没啥稀奇,给列车配备高射炮,我们怎么可能就没想过?

    关键是不顶用呀,当然了,我们没有你说的那种炮弹,不过想来就算有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美军这次重点打的就是咱们后勤,列车上的小口径高炮面对超饱和攻击……实在是……”

    姜振海并没有把话说完,但其表达的意思却再清楚不过,柏毅那种只改改弹药,在列车装几门高炮,就想堂而皇之冲过美军的空中封锁线,简直跟做梦有的一拼,如果这也能称得上是秘密武器的话,那秘密武器的名头也太不值钱了。

    柏毅哪里听不出姜振海话里的意思,却也没生气,反而笑着解释道:“刚才我说的可能急了点,您没听清楚,我说的是在列车上安放高炮系统,而不是单单的几门高炮,诚然我刚刚提到的静电近炸引信是手中的秘密武器,但在整个高炮系统的大框架下,哪只不是秘密武器中的一个小项,而我们的高炮系统才是真正的秘密武器!”

    闻言姜振海怔了一下,隐约间对柏毅先前的话还有些印象,可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置可否的看着柏毅:“高炮?系统?它们不是一回事吗?”1

第三百二十四章 静电近炸引信() 
如果是在前世,某位高级军官不清楚高炮与高炮系统之间的关系,那绝对可以拿豆腐一头撞死了,可是现在,中国军队连基本的现代化都未曾实现,很多技术装备根本就搞不清楚,姜振海便是其中的代表。

    睿智、认真、不辞劳苦、经验丰富,无论前线、后勤都是把好手,然而除了最基本的炮兵外,像什么装甲兵、工兵、防化兵、防空兵等等现代化高技术兵种就非常陌生,没办法,时代的局限性遮住了像姜振海这样优秀军官的双眼。

    不过一场朝鲜战争却让他们看清楚何为真正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他们就好比国内战争一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了解高技术兵器,体味真正的现代化,亦如此时此刻的姜振海。

    在他以往的印象里,高炮部队正如名字一般,用的就是防空高射炮,不管什么系统不系统的,反正支其炮管子朝着天上一阵的突突,直到听了柏毅对所谓的高炮系统的讲解后,这才发现,原来高炮可不是朝着天上突突那么简单,其背后的门道不比在一线指挥作战来的轻松。

    “真没想到,这里面的道道还真不少,你还别说,我这一走一过还真看到几个按在半掩体里的铁盒子,上面还驾着一个长长的铁管子,当时听高炮部队的同志们说,那家伙就是指挥仪,当时没觉得什么,今天听你这么一说,这玩意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姜振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过下一刻却又摇了摇头:“可你刚才说,你能保证在一百发左右便能击中一个目标,难不成你的那个什么……叫什么来着?”

    “静电近炸引信!”

    柏毅提醒了一句,姜振海一拍大腿:“对,就是这个静电近炸引信,真的能这么节省原来一半的弹药量?”

    柏毅不禁暗叹,姜振海不愧是搞后勤的,在了解完何为高炮系统后,所关注的对象竟然不是他刚才说的雷达、指挥仪、光学测距机,竟然是能够减少弹药发射量的近炸引信。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高射炮遂行防空作战任务,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组成密集的弹幕,令来犯的敌机根本避无可避,可如何增加弹幕的密度?在近炸引信出现之前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提高高射炮的射速;第二便是设置防空阵地时增加高射炮的数量。

    正因为如此,每次高炮部队进行防空作战,弹药消耗量无不是相当恐怖的数字,姜振海作为主管后勤的高级军官,或许他不懂什么叫高炮系统,但却切身体会得到高炮部队给后勤带来的压力。

    一次作战行动少说也要两、三个基数的弹药量,姜振海只要想想心就不由得发颤,有心想节省节省,好腾出更多资源保障一线作战部队,可失去高炮部队的要地防空掩护,位于后方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指挥中枢,储存仓库等战略要地就失去了防护屏障,仅凭空军的飞机根本应付不过来。

    正因为如此,高炮部队的弹药供给不但不能节省,而且还得要多少给多少,这令综合调度各军兵种之间物资供应量的姜振海很是头疼,而现在听到加装静电近炸引信的防空弹药,能够节省将近一半的弹药量,他这个管后勤的怎能不欣喜若狂。

    柏毅最初定下改进防空弹药引信,只是为了后勤运输的伴随防空能更加事半功倍,却没想到会间接减轻后勤的压力,可当他想通其中的关节后,也不禁高兴起来:“没错,的确可以减少一半的弹药量,要知道根据美军二战时期的统计数据,利用传统引信进行防空作战时,打下一架飞机的平均耗弹量为546发;

    而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打下一架飞机的耗弹量却仅仅为57发,咱们的静电近炸引信比不上无线电近炸引信高效,达不到人家将近十倍的降低指标,不过下降一半还是没问题的!”

    “说了那么一大堆,还是这几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节省弹药,减轻后勤负担,提高装配效率,这才是咱们搞后勤的工作重点,哎,对了,你怎么不把效率更高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给搞出来?那可是整整十倍的弹药量,十倍呀……”

    姜振海的惊讶可谓是此起彼伏,听得柏毅却是满头的黑线,敢情自己说那么多伴随防空的事都没说到重点,反倒是能够节省弹药的引信成了重中之重,可问题无线电近炸引信要是能搞出来,他早就给弄出来了。

    只不过如今的国内根本无法制造无线电近炸引信当中精密而复杂的电路板,要不然他也不用舍弃好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选择有些偏门的静电近炸引信了,说穿了无非是静电近炸引信原理和结构都极为简单:

    只需两节干电池,一个火花放电器、一个电点火器以及一个引信外壳绝缘的电级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选择在略小于电火花放电器释放电压,所以在接近目标前没有电流通过电点火器。

    在炮弹接近目标时,电极和引信外壳间产生一个电位差,并反馈电路之中,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加到火花放电器引线上的电压便会增高,并随着目标的接近而成比例增大,直至达到某一个距离时,目标释放的高强度静电负荷令火花放电器总电压达到了电器火花放电的足够值,最终触动电点火器,引燃弹头内的爆炸物。

    随处可见的物体静电原理,普普通通的静电接收电路,便可早就一款杀伤力十足的静电近炸引信,对飞机这种随时都会因告诉而产生数千静电负荷的物体来说,静电近炸引信正当其用,更何况这款成熟有效的近炸引信早在二战时期便被德国所应用,只不过那时候的德国将其视若珍宝,非顶尖的精确制导弹药,绝不会安装此类引信。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的防空火炮虽多,却没有英美等盟国的防空部队犀利,不过这一切却都因为柏毅而完全改变,因为他已经责成陈耀阳等人,借助斯图腾贝格等德国专家,将其应用在防空炮弹之中……1

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达困局() 
如果柏毅穿越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提出静电近炸引信用在普通的高炮炮弹上,绝对会招致一堆德军将帅的反对,只因为这种堪比杀手锏的装备,要用也应该用在更尖端的武器中,不然怎会体现杀手锏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静电近炸引信刚刚诞生便被德国有意无意的雪藏起来,加之最终战败,使得静电近炸引信这颗明珠彻底的沉沦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光环之下,没办法,正如斯大林的那句名言,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武器装备也一样,哪怕是并无大错的静电近炸引信也不得不在整体战败的沮丧中,逐渐被人遗忘……

    好在柏毅前世读大学时,曾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