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妖-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皇上的教诲,这才有了益州的今日”
李世民听了这段信件,露出了笑容。这份信件李世民当然知道,这里面所谓故事其实是子虚乌有,当时武士彟是李渊手下的“铠曹参军”,负责军队铠甲事务,类似于装备部长。可武士彟居然借用了当年的职位,用来作为编故事的借口,说什么李世民“提醒”他。当然这个其实也是子虚乌有的,至于说什么“幸存者偏差”,这个也是编出来的。
当然李世民不会去主动戳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作为皇帝纠正臣子的错误,并且让臣子有所“感悟”,这个是一个好领导的体现啊!那也是一个英明神武的表现,李世民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去否认。
武士彟这个例子,其实也就是说明那些战场上幸存的士兵的例子,其实并不可靠。幸存的士兵手臂腿脚受伤,可是恰恰说明这些部位并不致命。那些胸腹部受伤的,绝大部分已经无法回来了,大多数都已经战死。这个也就是幸存者偏差,单纯的通过幸存者作为分析,而无视了那些“不会说话的死人”,这样造成了很大的谬误。
李世民玩味的看着高季辅,高季辅顿时冷汗都出来了。高季辅知道自己完了,武士彟这份信件,虽然没有一个句号是骂自己的,可是这个比起骂自己更狠。他好不容易炮制出来了所谓的“民意”,可是这份民意的取样明显是专门针对那些士族的。
这一百多个签名,恰恰都是有足够文化基础的士族才有签名的能力,只有士族才能够理解罪名的意义,才会签字画押。只有士族和有足够文化的人,才回去理解大唐法律,才会明白向皇帝告状的想法。普通百姓,不会写字,不理解法律,不懂得向皇帝告状。
所以武士彟这份信件,摆明了也就是告诉皇帝,高季辅这份所谓“民意”,并不可信。不过是他故意从那会写字,懂得法律,懂得向皇帝告状的士族里面单独取样的。这个阶层对于荆谋言跟武士彟都不满,所以这才会取样出来一个“民意滔滔”的结果。
这个取样的“民意”,其实也就是跟记者在火车上询问是否买到票一样荒唐。
“高冯,这个武士彟好像并没有告你的状啊!”李世民问道。
高季辅脸色漆黑,武士彟确实没有告状,可是比起告状还狠毒啊!
“皇上,臣疏忽了!臣以为只有士族才能够表明意见,至于普通百姓他们不可能说出暴政的危害。既然士族都已经收入锐减,那百姓岂不是更是民不聊生了,所以”高季辅还想要为自己辩解。
李世民只是问:“高季辅,朕只是问你一句,你是否亲自到了田间地头,去跟百姓去采访?”
“皇上,臣以为普通百姓”
李世民盯着高季辅问道:“高季辅,朕再次问你一句,你是否亲自到了田间地头,真正去了解了所有百姓的‘民意’?”
高季辅听到了李世民的逼问,立刻干脆咬牙说:“皇上,臣没有!”
李世民接着再次问道:“这么说来,你所谓的采访,不过是采访了当地的世家大族,至于说真正的普通百姓,并没有去采访吗?好啊!高季辅,朕让你前往巴蜀采访,你也就是这么采访的?你只是采访了世家大族,没有采访普通百姓,是不是?你这样,岂不是在蒙蔽朕,阻塞朕的耳目?”
高季辅苦笑说:“皇上,是臣疏忽了!”
螅苛辖舫隼纯诹耍担骸盎噬希家晕叻胍彩巧俨桓拢皇煜さ撞惆傩眨飧瞿衙庥行┦韬隽恕!
天下高氏出渤海,螅苛坏貌晃烁呒靖ㄇ笄椋M镏呒靖êァ?墒抢钍烂癫皇悄敲春煤摹
“嗯,既然如此,既然高冯不熟悉基层百姓民情,那朕也就给他一个机会。责令吏部,让高冯高季辅,平调河南担任县丞。”李世民说。
在场的官员都知道,高季辅完了,这次可是真正的倒霉了。别看刚才他得意洋洋的告状,可是现在居然被武士彟不过是一封信,一个“幸存者偏差”的理论就把高季辅所谓的“民意”给作废了。甚至还落得一个不熟悉民情的罪名,被外放到地方担任县丞。
在唐朝,中枢的官职才是地位最高的,一旦到了外放出去,那前途地位都堪忧了。
“真是杀人不见血啊!”包括李世民在内,还有很多文武百官也都心里感叹说。
李世民和朝廷文武百官也都对于这个武士彟的奏章,感觉这份奏章虽然没有直接告状,没有任何污蔑高季辅的语言。可是来的太是时候了,让高季辅所谓的“民意”,都彻底作废,让所谓的罪名都彻底消失了。
甚至高季辅之前的猖狂,现在也都付出了代价,被迫外放出去任职。
“这份算无遗策,真的是深有体会啊!这个‘幸存者偏差’,果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朕看来以后不但要听取朝廷官员的意见,同样也要听取百姓的意见了。这份幸存者偏差,倒也是提醒了朕,绝大部分普通百姓,都不会‘说话’,都无法提出意见。相反,朝廷那些能说话的,都不会是‘普通百姓’啊!”李世民想。
李世民看了看这个武士彟的奏章的字迹,明显发现了这份奏章的字迹并非是武士彟的,真正属于武士彟的字迹只有最后的那个签名。别的奏章都是另一个特殊的字体,这个字体李世民也是见过的,那也就是荆谋言的特有的字体。
“荆谋言,真是厉害,居然能提出这个‘幸存者偏差’。这个也是在向朕提醒,朝廷之上这些官吏的话,是没有用的。他们代表不了百姓,他们都是会说话的,所以他们并非是真正站在百姓身上说话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一章 天下大灾()
“房仆射,这次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次高季辅没有能抓住荆谋言跟武士彟的把柄,反而面临被外放的结果,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是啊!房仆射,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这个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遏制商贾去侵吞土地?”“如果让这些商贾肆意侵吞土地,那我们这些世家大族可是要完了!”“是啊!如果这些土地都到了商贾那里,我们世家大族可是要完了!”
这些世家大族的官员纷纷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应对接下来荆谋言跟武士彟提出的这种新式的耕种方法。这个让商人作为组织,百姓进行耕种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完全跟那些地主模式完全是迥异的。
士族是依靠利用自己手里面的免税特权,再加上土地放租出去,让百姓帮助他们种田,然后收取租子的方式进行收益。这样的方式持续很多年了,从当年秦朝开始也就开始持续了。可是武士彟跟荆谋言这种方法,完全是在组织百姓耕种,从此从土地放租,变成了商人雇佣百姓进行耕种。
这样的方法一旦被推广出来了,粮食产量必然会暴增,到时候士族所获得的收益将会严重降低。粮食变得不在值钱,商人等等财富都会迅速增加,让他们士族利益受损。
房玄龄当然知道这种方法的问题所在,一旦让这样的方法在全国推广,形成了新的耕种模式,这样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将会有被挖了根基的结果。到时候他们的经济基础将会被挖掉,他们士族的地位岌岌可危。虽然这个过程也许短时间之内还不会显现,可是作为老牌政治家,当然明白这里面的关键。
“现在,我们重点是皇上的态度。关键是皇上的态度,这个武士彟跟荆谋言不算什么,他们其实是迎合了皇上的意思。如果不是皇上在背后,他们算什么?”房玄龄赶紧说。
房玄龄的解释很清楚了,这个是李世民在背后搞鬼。如果不是李世民故意放任,故意的拉偏架,李世民直接会下旨禁止这种方法。可是李世民不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法遏制士族扩张,甚至打压士族。房玄龄非常明白李世民的心态,限制士族权力地位是从南北朝开始到隋朝再到唐朝,任何皇帝都会进行的。哪怕皇帝靠着士族当了君王,可是上位之后必然会思考如何限制士族,这个屁股决定脑袋的过程不会改变的。
“这个时候,不能够硬顶着,只能够采用和缓一些的方法!”房玄龄很快有了想法。
房玄龄开始写了一份奏章,直接送给了皇帝李世民。
“皇上,这次关于巴蜀武士彟跟荆谋言提出的方略,臣以为非常合适。这样承包给商人经营权的方法,臣以为非常不错。武士彟跟荆谋言的这个方法,臣以为非常适合作为让新式稻谷得以推广的最重要办法。这样的方法,臣以为比起过去的方法好了很多。如果让朝廷下旨推广新式稻谷,这样百姓热情不高,这样有了商人来协助,不但商人可以获得一批短期的收益,而百姓也都会得到很快的推广新式稻谷,将来我大唐的粮食必然会剧增,让我大唐百姓安定有了好处。”房玄龄说。
李世民露出了微笑,饶有趣味的看着房玄龄,而房玄龄依然做出了谦卑的样子,好像装作非常“单纯”,一副称赞武士彟跟房玄龄的做法。
“玄龄啊,你认为这个让商人来负责协助官府推广新式稻谷,是一个好办法吗?”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立刻点头说:“是的,臣以为是一个快速推广的权宜之计,这次应该给予武士彟跟荆谋言嘉奖,懂得利用权宜之计。”
李世民真的再次问道:“你真的以为是权宜之计?”
房玄龄点头说:“是的,这个当然是权宜之计了!”
“玄龄啊,你可真是能装傻啊!真的以为朕听不出来,你这话夹带着太多私心了。果然啊,你们这些大臣,一点涉及到了自己的私利,那可是连朝廷的利益都不顾了。你们对于家族的忠诚,远大于对朕的忠诚啊!”李世民心里无奈的吐槽。
房玄龄这话里面可是有了一个语言陷阱,把荆谋言弄出来的这种让商人组织耕种的方法,定性成为了一个“权宜之计”。房玄龄故意装傻,故意曲解荆谋言跟武士彟的这个方法,说是为了推广新式稻谷的“权宜之计”。一旦先定性成了权宜之计,那将来进一步取消这个“权宜之计“,那也是一个有了理论依据了。
房玄龄偷换概念,希望让李世民进行“定性”,一旦定性那也就是接下来可以找机会解决了。因为作为臣子,谁也都不能够否认皇帝的“定性“。
“权宜之计真是权宜之计啊!”李世民苦笑说。
李世民也知道目前不应该主动刺激这帮士族,不过政治也就是妥协的艺术。在政治上想要斗争,就得先学会妥协,李世民目前整个朝廷几乎都是充斥着士族,他不可能直接硬顶。双方都是互相妥协,李世民也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好,既然这样,朕立刻”李世民想要说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宫廷通事舍人赶紧过来了。
“皇上,外面过来上报,河北大旱!”
李世民听了之后,立刻眉毛挑起来,然后接过了奏章,看了看奏章。
“河北大旱,今年河北恐怕要粮食严重减产!”李世民说。
房玄龄也是脸色不好了,这次可是要面临出问题了。河北大旱,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那可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要知道一旦皇帝刚刚登上了皇位,结果也就爆发了大旱灾,这样很容易造成很多流言蜚语的。这样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皇上,太史局李淳风上书,我大唐关中秋季,即将爆发大雨倾盆,必然会发生洪涝!”李世民听了这个消息,立马差点当场晕过去。
“让李淳风来见朕!”李世民说。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李世民这里,然后主动说:“臣李淳风启奏皇上,臣根据历朝历法,并且观察天象地理,特得出断言,我大唐将来几年,将会面临众多的灾害。甚至在未来二十多年,我大唐都将会经历各种的灾害,洪涝旱蝗都为数不少,还请皇上及时准备。”
李淳风给出了自己意见,这样让李世民也是脸色漆黑无比,如果是这样他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可是真正的倒霉万分。未来二十多年将会爆发各种洪涝旱蝗灾,这样可是天下第一大的令人头痛的事情。在古代农业社会,最怕的也就是洪涝灾害。
“李淳风,你确定吗?”李世民问道。
李淳风回答:“是的,我确定!”
整个长安很快听说了这个消息,很多达成脸色也都变化了。河北大旱,这个时候河北大旱了,那可是天大的问题了。要知道这个可是一个春季,春季一旦大旱,那意味着今年的收成将会被巨大的打击。河北可是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