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欲扬明 >

第652章

我欲扬明-第652章

小说: 我欲扬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过衙一叙。你若是不肯去,那就只好请他到县衙里来,本县与他好生晤谈晤谈。”

    王顺这才想到另外一个比得罪织造局更严重的问题:孙嘉新早就知道自己要在收购生丝一事上做手脚,他又是如此厉害的狠角儿,织造局来的那位管事到县衙里来,被他连诈带唬,还不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人家织造局的人并未立时答应与自己分润,罪过便都是自己的,到时候孙嘉新这个老东西再把事情捅到朝廷,那可就是罢官撤职乃至刺配充军的大罪啊!

    想到这里,他头上顿时冒出了冷汗,忙说道:“堂尊责的是。圣谕煌煌,我辈臣子自当凛然奉行不悖。卑职这就去知会织造局的人。收丝在即,他们还要回省城准备五万两现银,万万耽搁不得”

    孙嘉新微微一笑:“本县方才说了,收丝定于三日之后,诸暨到杭州不过半日水程,时间倒还宽裕,应可过衙一叙。”

    王顺急了,叫道:“堂尊!月余以来,堂尊贵体欠安,衙门里的事情都是卑职一人在料理。卑职愚钝不才,处置政务定有不少差错,亟待堂尊绳纠勘误。可堂尊刚刚安好,于料理衙事之外,还要拨冗与区区一作坊管事晤谈,若是累坏了身子,卑职万难心安啊”由于紧张,他头上的冷汗潺潺而出,把眼睛都糊得睁不开了。

    一来诸暨县官吏虽有强行收购百姓生丝的虐民之举,与织造局勾结分润却还没有既成事实;二来毕竟关系到省里诸多上司衙门和织造局,孙嘉新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便顺着王顺的话,说道:“你这么说,倒是不乏同僚关爱之心。既然如此,本县就不见他了,还是由你去跟他说。记住,三日为期,五万两现银!还要提前给他说明白了,倘若现银准备不足,无法如数收到一万担生丝,罪过就不在我们诸暨县!”

    王顺如蒙大赦一般,赶紧擦去头上的冷汗,躬身给孙嘉新施了一个长揖,说道:“卑职这就去,卑职这就去。”说罢,怕孙嘉新反悔似的,不待孙嘉新发话准允,就转身一溜烟地去了。

    王顺走后,孙嘉新把视线投向了一旁的衙役班头:“赵班头!”

    那位姓赵的衙役班头自以为方才帮着堂尊指证了王顺所谓“待罪”一事,堂尊便会器重自己几分,忙满脸堆笑地应道:“小的在。大老爷有何吩咐?”

    “跪下。”

    “啊——”赵班头傻眼了。

    孙嘉新重重地把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跪下!”

    赵班头不敢再发呆,两腿一软,立刻跪倒在地:“大、大老爷有、有何吩咐?”

    孙嘉新没有理他,目光炯炯地环视大堂上的六房书吏、三班衙役,沉声说道:“这位赵班头,方才在街上纵容手下强抢百姓的生丝,还恣意锁拿良善。若非本县及时阻止,他们只怕要把我诸暨的百姓全部都给抓了!本县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辩称是奉了署理衙事的王县丞之命。既然是奉命行事,便是公罪,依我大明律令,公罪不论,本县也就不与他计较了。但他身为衙门公干之员,以为本县待罪在家便傲慢无礼、视若不见,足见其人平日对小民百姓是何等的强横凶恶!常言道‘身在公门,手握人命’。要是你们都像他一样,天知道诸暨的百姓要遭多少罪孽!李牢头!”

    被他点到名字的县狱牢头“噗通”一声抢先跪下了:“大老爷,小的可没有带人去抓良民、抢生丝啊!大老爷明鉴,大老爷明鉴”一边说着,一边拼命地磕头,恨不得把头都给磕破了。

    孙嘉新说道:“闻说你时常向旁人抱怨,说是自从本县到诸暨之后,你牢里十间倒有九间是空的,让你和你手下那班人少了许多日常进项,日子过得着实清苦。那么,这一次收丝,你和你手下那二三十号人大概都摩拳擦掌,准备把诸暨县大牢塞满了吧?”

    孙嘉新猜得不错,当初王顺安排县衙差役强行收丝,李牢头就曾主动请缨,要带着自己的手下帮着赵班头去“拿人”,只是赵班头不想让他分去衙门里的补贴和暗地里肯定少不了的那些好处,这才悻悻然作罢。此刻被孙嘉新问到头上,他根本不敢分辨,扬起巴掌,狠狠地抽自己的嘴巴:“小的糊涂,小的该死”

    “罢了!”孙嘉新喝止了李牢头,说道:“赵班头他们抓的那些百姓,怎么抓的,还得怎么给本县放了。你也不必抱怨大牢时常都是空的,把赵班头关进去,听候处置。”

    自己侥幸过关,李牢头哪里敢有半点犹豫,忙叩头应道:“是!”爬起来走到赵班头的跟前:“走吧!”

    赵班头抬起头,哭丧着脸说:“大、大老爷,小的有错也不至坐牢啊”

    孙嘉新冷笑着说:“目无上宪,凌虐百姓,你不坐牢,我大明朝也就不必设牢房了。带下去!”

    李牢头向站在一旁的两个牢卒一施眼色,两个牢卒立刻上前,一人扯着赵班头一只胳膊,径直就将他从地上扯了起来。

    李牢头幸灾乐祸地冲着赵班头笑笑:“老赵,得罪了!”说着,对两个牢卒很有气势地一挥手:“带走!”

    垂头丧气的赵班头被拖了下去,剩下的六房书吏和衙役们都低着头站在堂上,心里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位大病初愈的大老爷接下来会拿哪个倒霉鬼开刀。那些平素跟王顺走得过近的书吏差役们更是两股战战,膝盖半弯着随时准备下跪请罪。

    孙嘉新环视县衙诸人一圈,沉声说道:“朝廷推行改稻为桑,桑田按稻田起课征税,官家作坊也按市价收购生丝,皆是皇上一片爱民之心。有谁若是胆敢从中做手脚捞钱财,夺民口中之食,天理难容,国法难恕!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强行低价收购百姓生丝,更不得随意抓人。谁再敢这么干,就到牢里和那个赵班头作伴去。都听到了?”

    “是。”所有人都应得有气无力。

    孙嘉新接着说道:“今年是改稻为桑的头一年,亦是织造局官商合营作坊头一回收购生丝。我们诸暨县定要鼎力协助,既要确保织造局顺利收到一万担生丝,又要把朝廷诸多亲民抚民之仁政善政落到实处,使诸暨百姓皆能沐浴浩荡天恩!”

    “是。”

    这一声,所有的人应得越发有气无力了,同时心里都在叫苦不迭:既不让从中捞好处,又要往肩上压担子,这样的知县大老爷,当真不好伺候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左右为难() 
第一百一十六章左右为难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看着孙嘉新在大堂上的精彩表现,旁听的杨博君不禁叹为观止——他二十七岁科举中式,步入大明官场,第一个职务便是陕西周至县知县,虽说只干了三年便受到当时的内阁次辅翟銮的赏识,奉调回京升任兵部主事,那三年的经历也使他深知衙门里的吏员差役贪、恶、欺、滑、顽五毒俱全,那些科甲正途出身的州官县令倘若不谙地方政务,往往会被他们欺瞒左右,成为他们虐民敛财的帮凶。他不禁对孙嘉新驾驭下属官吏的霹雳手段大为佩服,更觉得皇上将督查清丈田亩的棘手差使交给自己这位同年,可谓是深得其人。有孙嘉新这样精明强干且有丰富治政经验的人秉公持正、清廉治事,这一关乎社稷安危、万民福祉的国之大政必能顺利推行,成为嘉靖朝一大仁政善政而在青史上留下何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令杨博疑惑的是,一旁的皇上却是愁眉深锁,似乎正在担忧些什么。

    原来,听到孙嘉新的诸般布置,朱厚熜在心中暗自苦笑不已:沐浴浩荡天恩?不给百姓打白条便是沐浴浩荡天恩了?不过,孙嘉新指出的这个问题确实严重,白条收购不但有损朝廷威信,更给了各级官府衙门那些贪官污吏捣鬼的机会。诸暨一县如此,其他州县大概也不例外,看来,得赶紧发一道密旨,严禁苏松杭三大织造局名下的官商合营作坊以白条收购生丝,省得那帮愚蠢浅薄的奴才贪图蝇头小利,中了贪官污吏的圈套,成为他们虐民自肥的挡箭牌,败坏了宫里的名声

    可是,不打白条,而是用现银收购生丝,的确存在那个名叫“王顺”的县丞所说的“行走不便”的问题;若是真能用收丝凭证冲抵桑农当年赋税,也的确是官民两便,若是一律禁绝,似乎有因噎废食之虞。

    更重要的是,王顺和孙嘉新围绕着是否用现银收购生丝的勾心斗角,再次提醒了朱厚熜,得赶紧把货币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明初禁绝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但国家发行的大明宝钞却不设发行准备金,随意滥发;也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大明宝钞形同废纸,民间都用银钱交易。明朝政府不得不于宣宗宣德十年解除钱禁;次年,即英宗正统元年解除银禁,使白银流通公开化,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具备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货币的基本职能。到了嘉靖十三年,明朝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和铜钱的兑付比例,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等于变相确定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规定各种赋税都折银计征,更进一步强化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嘉靖二十七年,时任昆山知县的张居正密奏他与时任湖广巡按御史海瑞的一番晤谈,向朱厚熜奏报了当前国家面临的钱法危机:朝廷明定白银一两折钱千文,可在市面上,一两白银只能兑换九百三十到九百五十文钱,等若一两白银贬值在5%以上。

    究其根源,一是国朝废弛海禁,增开海市之后,大量的白银从东南亚和日本流向中国,虽说缓解了朝廷实行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而造成的货币短缺的压力;但由于贸易大量出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白银等贵金属货币的贬值;二是恢复对日贸易之后,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钱币作为本国货币,还大量收购铜器,商人把铜钱收来熔炼铸成铜器,卖给日本,转手就是十几倍的利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铜币的短缺。

    银铜比价的变化,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

    首先是使贪腐之风大行于官场,败坏了吏治——国家实行一条鞭法,百姓赋税徭役全部折银计征,丁门小户的百姓手里哪有银子?完税之时上缴的都是铜钱,但各地州县负责收税的差役税丁可不会老老实实按照市价折算白银,而是理直气壮地按千文铜钱折合一两白银的官价征收,再把收到的铜钱送到银号兑换成白银解送本省藩库。官府和银号联手,每两银子就能赚好几十文。国家每年征收赋税高达两千多万两白银,各省府州县的官吏能从中赚取多大的好处?!

    其次,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从长远来说,银贱铜贵的问题对国家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所带来的两大弊端一是由于白银是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工具,银价贬值,购买力下降,等于变相抬高了商品的价格,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不利于对外的贸易倾销;二来也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使得本来就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极大的冲击。

    鉴于银铜比价所带来的严重问题,明朝政府一方面严厉打击熔毁铜钱、扰乱钱法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户部增设云贵铜政司,朱厚熜钦点海瑞出任铜政御史,加大铜矿开采,多铸铜钱并适当控制白银流通。双管齐下,维持国家货币流通领域中白银和铜钱的适当比例,平准银铜比价。

    这样的作法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纸币代替白银这样的称量货币,不但可以使国家日趋严重的钱法危机得到缓解,对整饬吏治、杜绝各地官府衙门那些贪官污吏借着收缴赋税盘剥百姓也不无裨益,已是势在必行。

    纸币的流通,是以国家信用作为保证。可惜的是,大明王朝的国家信用,已经被以前那些皇帝滥发“大明宝钞”糟蹋得干干净净。就算动用国家权力强制发行纸币,一来势必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抵制而无法进入流通领域,重蹈大明宝钞被市场淘汰的覆辙;二来势必会严重危害刚刚发展起来,还显得很脆弱的商品经济,更会引起百姓的不满,甚至还会激起席卷全国的民变——国民党政权改革币制,先后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圆券,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崩溃、政局动荡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这些年里朝廷发行国债、开办民生典当行、办理官营汇兑,这一次又在南直隶募集民间股本开办了兴业银行,都是为了逐步重建国家信用。但是,货币体制是国家的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