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系统 >

第232章

帝国争霸系统-第232章

小说: 帝国争霸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地方政府也会给予扶持,而且食品开支在城镇工人的开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所以有影响也是正面的,对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受冲击最大的还是这些产品的进口国;只是陛下要加大对教育费用的开支了。”

    陆伟民接着说:“陛下,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好处多过坏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靠市场调节的功能加快越国和鲁国粮食产量的迅速回升;只要提高粮食价格,中华帝国吃不上饭的人肯定就增多,移民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有利于帝国的移民工作。”

    张伟考虑了一会后说道:“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出口价格直接增加一倍,还要严格控制出口的数量,使国际市场永远处于短缺状态;但是要保证国内粮食市场的供应,要是出现短缺的时候要及时通知我,国内价格逐渐提升,收购价格也要同步提高,这件事情就由政务院全权负责吧。”(。。)

第三百八十八章疯狂涨价潮() 
政务院在接到张伟的命令之后,迅速做出部署,首先把涨价的命令下发到帝国各行政单位,同时在各地储备大量的粮食、奶制品、肉类等。

    针对这次涨价的农副产品,政务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物资储运中心,用来控制和调整市场物的价格和数量。

    1月10日,星期一,夏帝国控制区范围内各省的国营粮店同时宣布粮食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上涨0%。

    随后,帝国食品公司和物资储运中心联合宣布所有的大米、白面、奶制品、各类罐头、糖、咖啡、棉花、樟脑、香料、茶叶等的收购价格和国内销售价格提高0%,出口价格提高100%。

    齐国、鲁国和越国等在接到通知之后也在相同的时间宣布了农副产品提价的消息。

    农副产品的价格提升,刺激了帝国控制区内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的成本没有增加多少,利润却是成倍的增加。

    对鲁国来说,他们非常高兴帝国统一提高价格,特别是占领西印度群岛之后,那里的蔗糖和咖啡等成为世界目前最大的出口区,销售价格提升了,利润会成倍增加,他们根本不会给那些黑人奴隶提高多少待遇的;而且鲁国还是世界上比较大的粮食生产区和出口区,他们会从这次涨价中获得直接的好处。

    台湾地区的樟脑、茶叶、蔗糖等跟随提升价格;虾夷省的鱼虾类和罐头等提升价格;澳洲的牛奶、奶制品、羊肉、牛肉等产品也大幅度提升价格;从印度缴获的棉花、粮食、茶叶等也是以高价抛售。

    感觉最痛苦的还是日本和中华帝国,他们离中华帝国的距离近,反应更及时,消息宣布的当天,市场上的价格就做出了反应,紧跟夏帝国的价格提升。

    日本国内的粮食价格当天就提升了接近1倍的水平,因为日本的粮食种植户受到夏帝国低价粮食的冲击,大部分都破产了或者改种其它经济作物,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现在日本国的大粮食商人都是夏帝国派出的日本人面孔的系统商人,他们会紧随帝国的指示,为帝国赚取更多的利润。

    中华帝国的价格提升的没有那么勐,当天只提升了50%左右,不过随后几天价格却是在慢慢提升,国内大部分人立即感觉日子不好过了。

    中华帝国现在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手中,这几年中华帝国不是旱灾就是水灾,粮食大量减产,要不是有夏帝国的粮食价格压的太低,且数量巨大,他们早就疯狂提价了,现在夏帝国主动提高价格,正中他们下怀,岂有不跟随提价之理。

    现在印度的茶叶种植遭到战争破坏,中华帝国成为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茶叶价格直接提升一倍,使得中华帝国的茶叶种植户和茶商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国家也能获得更多的关税;所以对中华帝国来说,提升价格也不完全是坏事。

    世界各国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越涨价越喜欢存货,商人和农户是越涨价就越惜售。

    本来政务院的计划是每隔一个月让国内的价格提升一部分,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没想到提升价格之后,很多销售产品的人惜售,很多商户和家庭又想存货,使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内价格除了粮食之外全部与出口价格接近或者持平。

    本来张伟还想从系统中拿出一部分物资平抑市场,可是郑道友拒绝了张伟的这种想法,既然市场自行调节到一样的价格,那就按照一样的价格执行,在国内不管价格高地,货币都会在国内循环,对经济的影响不大。

    张伟考虑到很快就要爆发欧洲战争,那时候价格会涨的更勐,就让市场提前预热吧,真有市场过剩的产品,物资储运中心会收购回来,保持市场价格在高位稳定。

    政务院在得到张伟的同意之后,把粮食的收购价格也直接提升到与出口价格持平的状态;同时让物资储运中心控制粮食的供应数量,使市场处于略微短缺状态。

    欧洲是传统的粮食进口区,粮食贸易商在得知夏帝国所有的农副产品统一大幅度提升出口价格之后,全部都停止进货,进行观望。

    欧洲各国的商人在得知夏帝国的情况之后,谨慎的进行小幅度提价,有的商家直接停止营业几天进行观望。

    本来欧洲的这些产品就处于紧缺状态,后来大量的美洲白人到达欧洲,就更加剧了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只能靠大量进口来满足。

    观望的结果是价格持续提升,就是夏帝国国内的价格也在疯狂提升,不到10天时间,夏帝国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就到了持平状态,而且数量还不是很充分。

    在这种状态之下,欧洲国家的商人开始陆续以高价小批量进货,同时发电报给各自国内一起提升销售价格。

    以前欧洲市场是小幅度涨价,现在是大幅度涨价,刺激的很多人开始大量存货,他们担心价格还会上涨;这种现象导致市场物资严重短缺,又倒逼贸易商只能接受高价,开始大批量进货。

    棉花的涨价,使得纺织厂只能提高布匹的销售价格,相应的带动服装等价格的提升。

    由于粮食、奶、蛋、肉、服装等价格的提升,使得产业工人的生活成本增加;钢铁厂、造船厂、煤矿等所有的工矿企业只能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为了转嫁成本,也开始小幅度提升销售价格。

    为了保持市场短期状态,张伟特地命令物资储运中心增加了钢材专项,大幅度提高钢材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这又带动了造船业、机械加工业、五金产品等价格的提升。

    在农副产品价格提升的同时,带动所有产品价格以螺旋式上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传导机制反应非常迅速,很快就使得帝国各行各业开始提升产品销售价格。

    由于欧洲需求的只是农副产品和作为原料的半成品,农副产品推升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纱锭、生铁等半成品又推高了欧洲工业产品的价格,使得欧洲所有的物资价格开始螺旋式上升。

    由于成本不断提高,市场价格不断提升,而销售市场不断萎缩,使得欧洲破产的工厂逐渐增多。

    破产工厂增多,工作岗位减少,社会整体购买力就开始下降,又反馈到市场上,使得更多的企业破产,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相对来说,夏帝国的日子过的还算舒坦,各类物资价格上涨,但是夏帝国有庞大的市场,不算中华帝国和日本国的市场,只是每年新增加的地盘和移民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就是海量,还要对美国进行援助。

    价格提升之后,在相同援助金额的条件下,只需要更少的物资就能满足协议上规定的援助金额的要求,对夏帝国来说需要付出的物资数量就少了很多,算是赚了便宜。(。。)

第三百八十九章疯狂移民潮() 
从越国和缅甸特区建立之后,赵连功总督就命令各省官员加大移民力度,这次移民的地点在原来的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地,与南疆特区离的很近,本来就有很多人自发的向这些地方移民,现在又由政府主导的移民,而且移民的措施这么优惠,使得报名人数不断增多。

    在南疆特区,本身就是地少人多,生活艰苦,无地或者少地的家庭占大多数,这是他们愿意移民的先决条件。

    赵连功还让人放出话,到1910年夏天,南疆特区会撤销,夏帝国的军队和政府官员会撤到越国和缅甸特区。

    很多南疆特区的人在夏帝国的管辖之下刚过了几年好日子,要是夏帝国撤走了,中华帝国的官员到来之后,是否会继续执行以前的低税收政策?是否还会有这么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否还会有免费上学和低收费的医疗?大部分的人都在犹豫是否移民。

    他们刚适应了南疆特区的管理,勐然回到以前的政府模式之下,怕是很难适应了;只是高税收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更不用说免费让孩子们上学了,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考虑,也要跟着南疆特区的人一起迁移。

    由于这次移民的区域离的比较近,云南省和部分四川省的移民,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乘坐铁路或者马车直接到达边境,然后再有组织的进入缅甸特区;广西、贵州和部分四川和广东的移民会乘坐火车到达广西南宁,然后再步行到达红河平原的交趾省;海南岛的移民会根据各自意愿乘船到达交趾省、日南省或者安南省。

    这些地方的民间交往有上千年的史了,特别是云南的马帮,经常往返云南和缅甸甚至是泰国之间,对这些地方非常熟悉,经过他们的宣传,当地人对缅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政府组织移民,对多山少地的云南人来说,早就渴望那些黑黝黝的沃土了,迅速的以村庄、亲戚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移民大军。

    广东、广西等地的人,对红河平原一点都不陌生,民间交往一直不断,对渴望土地的人来说,移民红河平原是最理想的地方了,离家又近,又能得到肥沃的土地,比移民到未知的地方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

    每年冬天都是缺粮食的季节,夏天还可以靠野菜充饥,到冬天就是连草根都不好找,所以每年冬天都是移民旺季,使得中华帝国很多过不下去的人拖家带口的到沿江和沿海各省夏帝国的移民点申请移民。

    通过这几年的有序运转和宣传,整个中华帝国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穷人又多了一条活路;只要是在中华帝国过不下去了,愿意过上好日子,并能忍受背井离乡的人,都可以移民到夏帝国,不分男女、年龄、职业等,只要是华族就可以。

    华族延续几千年,乡土观念很重,只要能活下去,谁都不愿意远走他乡。

    开明的地主也相应的提升了佃户的待遇,要是太苛刻了,佃户也会选择移民,要是佃户都走了,就没有人给他们种地了,不过夏帝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压制着粮食价格,就是地主的利润也不高,所以佃户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很多年老体弱的还没有走到夏帝国的移民点就过世了。

    各地把移民情况汇报到中华帝国政务院,徐世昌总理严令各地建立施舍粥棚,保证所有的移民能安全到达夏帝国的移民点。

    在南方还好说,气温高,在北方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就是有施舍粥棚也避免不了很多人被冻死。

    好在夏帝国设的移民点有很多,除了沿海的各大城市之外,在内陆的南京、安庆、九江、武汉、长沙、岳阳、济南等地以及沿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通州、德州、临清、开封、淮安等地都设了移民点,方便移民能就近到达,减少路途跋涉之苦。

    在每个移民点,除了储备大量的粮食之外,还储备了很多轮流使用的棉衣,等这些移民到达南方港口之后,这些棉衣会随船返回,给下一批移民穿。

    移民到达移民点之后,先是吃上1大碗由肉罐头切成丁和大米、青菜熬制的稀饭,然后管理人员会安排洗澡,洗完澡的人会换上工作人员预备的内衣、外套以及棉衣等,等他们饱食几天,身体康复之后,移民点的管理人员会联系商船,把他们运送到沿海的移民点,然后再用大船把他们运送到目的地。

    在一年最冷、最缺粮食的季节,粮食价格突然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原来勉强能生存的人立即就过不下去了,被迫加入到移民大军中。

    这些移民大军主要来自河南、山东和直隶,他们对肥沃的土地,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产生了向往,到了那里至少不会被冻死。

    1909年北方大旱,导致这些地方的粮食减产,现在粮食价格飞涨,再说了,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口大省,土地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在天灾之下,只能选择移民,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孩子能活下去。

    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