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李义-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袁术得到的各种消息中,孙策并没有因为袁术的宠信就妄自尊大,相反,他几乎每天都住在军营之中,杀敌之时,往往也都冲杀在最前线。虽然不知道他是故意学习孙坚昔日的行为还是什么,但这番行为,确实得到了袁术麾下将士们的尊重。
所以在听到孙策的话后,袁术顿时就轻笑道,“伯符立下如此战功,怎能不好好赏赐呢?这要是传出去的话,别人岂不是说我袁公路赏罚不公?”
说完,袁术顿了顿,似乎在想些什么,片刻后,就直视着孙策大笑道,“这样吧,目前九江郡守的位置还空着,虽然伯符的年纪还无法担任这个职位,而且以伯符的功绩,想要担任此位置恐怕还差一些,不过却也还有两年的时间……”
说到此,袁术笑着拍了拍孙策的肩膀道,“到时候,我亲自为你举行冠礼仪式,还有颖儿与你的喜事……哈哈,到时候成人、升官、结亲,可得准备一场盛大的仪式才行。”
“多谢主公!属下定会为主公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听到袁术的话,孙策顿时激动的拜谢道。
九江郡守,对于如今的袁术来说,这个职位的地位意味着什么,孙策可是再了解不过了。虽然还要再等两年,但只要袁术不改变主意,那么两年之后,这个位置肯定会是自己的。
“哈哈哈哈……”听到孙策的话,袁术顿时大笑起来,同时连续拍着孙策的肩膀。显然,对于孙策,袁术是一百个满意。
回到军营中,孙策顿时迫不及待的将这个好消息和自己的兄弟周瑜说了一番,“哈哈,公瑾,只要再等上两年,我可就是孙府君了!如果能够再攻下扬州,说不定主公一开心,还会将扬州牧的位置交给我。到时候……”
好吧,看来孙策对未来很是乐观呢?只是一旁的周瑜显然不这么认为,“伯符,不是我泼你冷水,但九江郡守的位置,恐怕你是很难当上了。”
“怎么可能?!主公都已经答应我了!”孙策闻言惊疑的看着周瑜,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好吧,这也就是周瑜这么说,如果换一个人这么说,恐怕孙策直接就拔刀相向了,这不显然是挑拨他和袁术的翁婿之情吗?
“但主公答应的是两年后!足足两年的时间,能够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周瑜并没有在意孙策的语气继续说道,“而且九江郡守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能为你一直空着吗?众人又可能让这个位置一直空着吗?”
“这……”孙策闻言,原本兴奋的念头顿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完全无法反驳周瑜的话。
见状,周瑜顿时笑着安慰道,“不过伯符你却也不用担心,以主公对你的喜爱,只要你能够继续立下更多的战功,郡守什么的,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毕竟,你今年不过才十八岁而已。”
“十八岁的李无双可都已经封候拜将了……”孙策闻言,有些郁闷的嘟囔着。
闻言,周瑜顿时苦笑连连,他知道孙策很喜欢将自己与那李义相比,不过在他看来,两人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别的不说,李义起家的时候,身边可是有着无数猛将相随。虽然这么想可能有些对不起程普等人,但看看吕布、高顺、赵云、童飞等人这些年来的战绩吧,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当然,周瑜显然不会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他只是不断劝说着孙策,好不容易,才将孙策重新哄开心了。
只是,看着孙策离去的背影,周瑜的心中却没有半丝的高兴,“恐怕用不了多久,主公对于伯符的这种任命就会传开来,再加上这段时间只有伯符这边取得了胜绩,很有可能会引来众人对伯符的不满……”
“虽然主公对伯符非常喜爱,但却也早做打算啊……”周瑜看着孙策的身影消失在眼中,心中却无比的担忧。尤其,在考虑到孙策的性格,这份担忧就更甚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份担忧,所以周瑜才会在孙策的兴头上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毕竟以孙策的才智,恐怕用不了多久他也会想明白这一点,但那个时候,期待瞬间转化为失望,很有可能会让孙策做出什么会惹来袁术不快的事情。虽然袁术对于孙策很是喜爱,但同时,袁术也是非常的多疑。
而正如周瑜所言,数天后,九江郡守的位置就被人坐上了,这个人自然不是孙策,而是袁术的亲信陈纪。
陈纪乃是袁术占据豫州之后,就一直跟随袁术的旧臣。更重要的是,陈纪的家族乃是扬州丹阳郡的大族!显然,袁术让陈纪坐上这个位置,是打算借此拉拢丹阳的陈家。
另一方面,则是如同周瑜所料的那般,有人反对……而反对之人,则是刚刚回到九江的袁胤。之所以他会反对,理由也很简单,袁术刚刚大败,威望正是最低的时候,而孙策却刚好相反。这种情况下如果消息传开,刘勋等人恐怕会有意见。而且,孙策不单单拥有孙家旧部的支持,还拥有……
“伯符,这件事情……”袁术看着孙策解释着,语气犹豫且面露歉意,这种情况,可是袁术很少会遇到的,但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孙策。毕竟就在数天前,他才刚刚答应孙策会在两年后将九江郡守的位置给他,可这才过去了不到十天的时间……
“属下明白主公的为难之处,请主公不用放在心上。况且九江郡守的位置无比重要,又岂能因为属下的原因,空闲两年之久呢?”孙策见状恭声应道。
在周瑜的解释和劝说下,孙策早已经将所有的期望丢掉了,虽然如此快的速度,确实有些出乎孙策的预料。
听到孙策的话,袁术更加不好意思了,重重的拍着孙策的肩膀,语气无比肯定的说道,“伯符,你能这么想,我实在是很欣慰。我想你保证,待两年后,我一定会为你送上一个符合你功劳的位置!”
“请主公放心!属下绝对不会让主公失望的!”孙策恭敬的拜谢道。
三月,在袁术的不断拉拢,同时也因为刘繇的退兵,庐江的一些世家开始倒向了袁术。其中,舒县的周家自然是出了大力。
“什么?主公任命你为居巢县令?”孙策震惊的看着周瑜,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按照道理来说,他理应应该为自己兄弟能够升迁而高兴,可偏偏,如果周瑜前往居巢,那么他就得和周瑜分别了。
“是啊,家中之人在拉拢庐江世家豪族的时候出了大力,所以主公就任命我为居巢县令,以此拉拢我们周家……”周瑜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说到最后的时候,周瑜张了张嘴,显然还有一番话想要说,可犹豫了一下,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孙策并没有发现周瑜的不对劲,他正沉寂在要与周瑜分别的伤痛之中。自从孙坚死后,周瑜就一直陪伴着自己,两人同吃、同住、同欢笑、同悲伤,一起训练部队,一起面对强敌……
“伯符,你不用如此,就算我身在居巢,也会一直给你写信的。而且……从其他方面来说,我们分开发展,对你也更加的有利……”周瑜拍了拍孙策的肩膀劝说道,说到最后,却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只是可惜,孙策并没有听懂周瑜的意思,“也对,如果我一直都在依靠公瑾你的话,岂不是永远无法成长?!李无双虽然武艺冠军天下,但他在谋略、治国等方面,也同样是高人一筹……”
闻言,周瑜没有再多言,只是与孙策一起痛饮起来,但在他的心中,却已经下定了决心,“伯符,放心吧。到了居巢,我一定会训练一直完全听命于我的精锐部队。到时候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带着这支部队站在你的身后!”
0589:徐州战火起()
三月。
准备妥当的曹操兴兵六万,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从彭城国、东海郡杀入徐州。为了强调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曹操更是下令让麾下将领、亲兵在盔甲的外面又穿了一身白衣,而他自己则是一副披麻戴孝的打扮,甚至于那六万兵卒,也均是头绑白布。
把部队弄成这种装扮,看起来似乎很不吉利,但老子有云,“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意思就是说在两军势均力敌的时候,因为受到压迫或者欺辱而怀着愤怒情绪的一方会取得胜利。虽然仇恨并不能够杀死敌人,但却可以带给人复仇的力量,不管是武力还是智慧。
当然,绝大部分的将士对于曹嵩被陶谦杀害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曹操还没有李义那般得人心。所以曹操的这种做法,能够起到什么效果却还不好说。但,这么做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曹操为什么要出兵攻打徐州!
师出有名!那么普天之下,又有什么理由比这个理由更好的呢?没有!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普遍,且被所有阶级认可的观念!
比如在中就记载着这么一番对话,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枕着盾牌睡在草席上,不出仕,与仇人不共戴天。不管在市井还是朝堂上遇见,有兵器就操兵器上,没兵器就挥拳头上。
也正是因为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让伍子胥鞭尸昔日的君主楚平王时,不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还流芳百世。就好像司马迁对其的评价一样,“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两者相加,自然让曹操军的士气异常高昂,尤其,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先后击败了袁术和陶谦。那么强大的袁术都被他们击败了,更何况陶谦这个手下败将呢?嗯……最少士兵们普遍是这么想的。
徐州下邳。
“哼!曹操!你不就是贪图徐州吗?竟然敢打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陶谦看着众人破口大骂着。
“主公,那现在……”一旁的曹宏闻言连忙问道。
“通知下去,就说那曹嵩之死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那臧霸所为!另外,派人前往曹操那边解释缘由。”陶谦怒声说道。
“另外,命令各地做好防备!那曹操才刚刚平定兖州,又接连发动战争,存粮定然不会太多……”陶谦不断命令着。
而下方,诸多被陶谦召集过来的各地郡守、官吏们只是默默的点头应声,却没有任何一人主动提出什么建议。
这其中,有些人是因为一直以来就不喜陶谦,处处与其做对的地方世家。也有一些人则怀疑曹嵩之事确实是陶谦所做,因此而感到不耻所以不想开口。
对此,陶谦虽然愤怒,但却没有说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先击退曹操,然后再和这些人算账!
话说回来,陶谦的这份告示真的会有人信吗?这很难说,但对于绝大部分的徐州百姓而言,他们还是相信的。毕竟,陶谦都已经派人去曹操那边解释了不是吗?而且从距离来说,在琅邪国已经落入臧霸之手的情况下,陶谦又如何能够袭杀曹嵩呢?
而且虽然陶谦不怎么得到那些世家们的支持,但最少在百姓的心中,或者说最少在下邳国的百姓心中,陶谦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陶谦虽然好大喜功、亲近阿谀之臣,为人粗鄙又性格刚直,但对于百姓,陶谦却还是不错的官吏。因为为了笼络人心,陶谦这些年的善政可是没少施行。
只是,支持归支持,却还是有不少百姓因为畏惧战争而选择背井离乡,逃难到他们心中觉得比较安全的地方。
琅邪国阳都城的一间有些落败的宅邸,诸葛玄站在庭院中,看着天空皱眉沉思着,忽然,身旁传来一道沉稳的声音“叔父在想何事,为何如此愁眉苦脸?”
诸葛玄转头看去,却发现自己的族侄已经十九岁的诸葛瑾与刚刚十二岁的诸葛亮,正站在不远处看着自己。
“唉,还不是那即将到来的战事?”诸葛玄闻言,摇了摇头叹息道。
“叔父,根据侄儿所知,曹府君似乎并没有进攻琅邪的迹象……”诸葛瑾闻言疑惑的问道。
“我知道!”听到诸葛瑾的话,一旁的诸葛亮忽然开口说道,声音很是清脆,其中更是蕴含着一种名为自信的意味。
“哦?阿亮你知道?说来听听~”听到诸葛亮的话,诸葛玄顿时走过来蹲在他的面前笑道,眉宇间的愁意却是消减了不少。而一旁的诸葛瑾,也是一脸鼓励的笑容看着诸葛亮。
自从诸葛玄回到阳都之后,就一直在照顾着诸葛珪的这些孩子们,这让本就不是很富裕的诸葛玄,生活越发拮据了。但让诸葛玄无比欣慰的是,这几个孩子都非常的听话乖巧,而且早早就懂得为自己分忧。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