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14章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14章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教出一个好兵,最后却跑去给别人卖命。

    “根据情报,吴三桂今年会从汉中出兵四川,到时又是一番龙争虎斗,但短时间肯定不能分出胜负,我估计最快也要十月才能见分晓。咱们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轻动干戈,到时候好去收拾残局!”

    明清四川保宁战役李元利记忆深刻,双方都损失惨重,刘文秀最后退到贵州,吴三桂也退回了汉中。

    这种时候他如果不去做那渔翁,必遭天谴!他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计划,不过现在时机还没到,所以没拿出来讨论。

    “军务司要多派秘探,随时收集川中各方势力情报,同时也要向夔州、施州、郧阳、襄阳、夷陵派出细作,该拉拢的拉拢,该收买的收买,只等川中略定,大军就尽数出击,收复上列地方。”

    刘体纯有点担忧地说道:“元帅,如此一来,东虏肯定会将咱们当做眼中钉,到时调集大军来攻怎么办?”

    “那都是明年的事了,明年我还怕他个屁!再说东虏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咱们不趁着民心还可用的时候进攻,等他平了南方,天下大定之后,民心思定,对咱们更不利!”

    众人本来都有这个担忧,见李元利说得有理,而且胸有成竹,便不再提此事。

    军务方面给他们指出大方向后,李元利转头对政务司司长袁宗第和他弟弟袁宗道说道:“地方治理尤其重要,如今春耕在即,要多派工作队走乡串寨,招抚山民,统计人口,没粮吃的要放粮,没种子的发种子,这些事情做好了,地方自然就安定下来了。”

    袁宗第虽然是司长,但实际做事多数是他弟弟,袁宗道见哥哥看着自已,便站出来对李元利说道:“元帅,这些事情都已经着手在做,关键是差人手,并且有些寨子亦匪亦民,很不好招抚。咱们工作队下到村寨的人员,还有被暗害的。”

    “这点要把山民和土匪严格区分开来,作恶多端的土匪绝不姑息,坚决剿灭!不过咱们得先教育好自已的人员,别象原来朱明朝廷的差官一样下去作威作福。”

    “至于人口,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派人出去招纳流民吧,这一段时间不是都有流民来投靠吗?咱们主动一点,出去把他们招来,这些人应该有不少。”

    “另外,咱们的士兵,轮换着出去和老百姓一起兴修水利、种田,一个都不能让他们闲着。”

    “元帅说得是,现在咱们人口不多,只有先这样,等以后日子好了,那些流民就自已投上门来了。”袁宗第也在一旁笑道。

    工务司的事情就不是能够靠耍嘴皮子混过去的,炼焦厂、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建设要他去实地指导,各个项目攻关小组也要他去指导,这些事情都拖不得,李元利决定,明天就去巴东。

    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秘书,是从那些读书人中挑选出来的,人很精明,话也不多。一天事情实在是太多,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找一个秘书来做些琐事,顺便提醒一下每天的行程,这是很有必要的。

    去工务司指导工作,这是真正的指导,和前世的领导下乡不同,因为很多东西只有他才知道。为此各种要他授课的课程统统停掉。

    坐船从香溪河顺流而下,几十里水路花不了多少时间,但一进了长江再到巴东,坐船还没有人走得快,有的地方还要靠纤夫来拉,船上还要人不停地划浆,上次老神仙从湖广运粮进来,也只能到夷陵,然后就得换人、畜来运。

    在长江上行船,顺流而下非常快,但要想逆流而上,那就不是一般的慢。中下游水流平缓还好些,可以借助风帆和船浆前进,到了三峡地段,那更是艰难,耗费的人力比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还要多得多。

    因此商人到四川做生意,在当时叫做“买舟东下”,在四川出钱造或者买一条船,装上货物出川沿江而下,顺着长江一边走一边做生意,到了长江中下游,货物卖的差不多了,就把船拆了卖木材,自己从陆路返回四川继续买船或者造船,一趟跑下来往往一年时间都不够。

第28章 焦炭() 
以前因为缺粮,实在是没有办法,李元利才叫老神仙到湖广拉粮进来,算起来比在施州卫买的粮食要贵一半以上。那个时候,李元利就想到了蒸汽船,工务司成立以后,他立即把蒸汽机项目提上了日程。

    蒸汽机的原理和制作其实非常简单,早期的蒸汽机都是手工制作的,关键其实只是人的思维问题。

    李元利只花了一个小时就画出了图纸,并且还详细分解了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各种配件,但要制出能够驱动船的蒸汽机,少了钢材怎么行?

    工务司现在人不少,毕竟这个年头,老百姓不是农民就是工匠,要是没点手艺,怎么能活得下去?就算是农民,农闲时候也得有点手艺才好赚些外快来贴补家用。

    李元利把图纸画出来后,再一讲开水壶盖的情形,所有人都稍微一琢磨就弄得明白,没几天就用铁皮、铁板等材料做出了一个模型,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至少表明他们已经弄懂了蒸汽机的原理。

    蒸汽的密封也根本不是问题,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发明了一种提水装置,采用的就是用棉花密封的办法,西方国家早期的蒸汽机也是用棉花来密封,人家都行,咱们怎么就不行?

    再说橡胶树咱们没有,无花果树总有!二战期间,德国就曾经用无花果来提取橡胶,虽然质量产量都比不上橡胶树,但用来做点密封件,想来是没有什么问题吧?

    一行人在香溪河口就下了船改骑马,到了巴东时已经是下午,李元利连饭都没有顾得上吃,便叫上工务司的人一起去了已经投产的煤矿和铁矿。

    这两个矿都是按照李元利的要求选的地址,在一个叫做陈家坳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不远,而且旁边就有一条河,洗煤、生活用水都方便。

    巴东矿产资源很丰富,当地民众很早以前就自已挖煤炼铁,这个地方就是以前当地豪强开的铁矿,刘体纯进驻巴东之后,把那些地主豪强杀了个精光,现在全都便宜了李元利。

    铁矿石已经挖出来了不少,李元利进矿看了一下,没想到现在的采矿技术水平已经不低,不但使用了立井、斜井、平巷联合开采,而且还使用了加工过的坑木密集支护。

    李元利不由兴致大起,向一旁随行的工务司司长党守素问道:“你们这是在哪儿找来的师傅啊?看样子有一套呢。”

    党守素现在要参加军官培训,还要管工务司这么多事情,也是累得要命,可他却干得津津有味,而且安排得也还不错,这时听李元利一问,连忙回答道:“元帅,这些矿工都是在巴东本地找来的,他们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肯定不会差。”

    “矿工干的活又苦又累,还有危险,咱们可不能亏待了人家,他们现在拿多少饷银?”

    “从一两到一两五钱不等。”

    “给他们都加点上去,这是拿命来换呢,不能跟其他人比。”李元利想了想,现在要付银子的人还不多,完全能够撑得下去,等竹山银矿开挖之后,就可以慢慢地给全部人都发上饷银。

    “元帅,我觉得这不大妥当,一两银子的工钱已经很高了,能够养活一大家子人呢,他们到哪找这么好的活计去?再说咱们自己的兄弟们都还没有发上饷银呢。”

    “那这事以后再说吧。”李元利是真觉得这工钱低,一两银子在施州卫才能买一石粮食,一石粮食一百八十多斤,换成前世的人民币,也就是四百元不到。

    不过党守素这么一说,他也发现这样做确实不妥,不说其他的,就说军中的士卒,难道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混生活?

    其实他是真没有搞懂银子的价值,现在可是明末,天灾人祸不断,所以粮食才卖得贵,除了粮食外,一两银子拿来买其他东西购买力其实是相当强的,差不多要相当于前世的人民币一千元左右。

    “不过一定得注意安全问题,以后咱们的矿会越来越多,工务司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随时检查每个矿洞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立刻整改,人命关天,千万大意不得!”

    “至于监督安全的人手,我觉得从那些老师傅中挑两个出来负责就不错,他们懂行。”

    “知道了,我会尽快安排下去的。”

    走半个小时就到了煤矿,看着堆在那儿黑得发亮的煤块,一种喜悦感油然而生,煤和铁,这是工业的基础,如今他都已经有了。

    “这煤好啊,烧起来一点烟都没有,要不是离得远,我都想拉点回去烧了。”党守素感叹道。

    哪知一听这话,李元利却大吃一惊,他对炼焦也知道一些原理,无烟煤根本不能单独拿来炼焦,“完了,这下麻烦大了!”

    “难道这煤好了反而不行?”党守素有点不解。

    “我要的是能够炼成焦炭的煤,不是这种煮饭取暖的煤!”李元利没好气地说道。

    “焦炭?我前几天好象听人说过这东西。”党守素有点迟疑地说道。

    “谁?你听谁说过?”李元利仿佛是落水的人看到了一截木头,只要这地方有人知道焦炭,那就是有人炼出来过,这年头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方圆百里,肯定不是在其他地方了解来的。

    幸亏时间过得不久,党守素只过了一会便想了起来:“前几天你不是说要建炼铁厂嘛,巴东原来就有很多人做这一行的,我就派人来这里找师傅,然后带回去一个老头,就是这个老头说的,他也说炼铁要用焦炭,没有的话炼不出来好铁。”

    “马上去找这个老头来,我要见他!”李元利迫不及待地向党守素下令。

    党守素连忙向后面一名将领招手喊道:“老吴,你过来一下。”

    李元利认得这人,原是刘体纯手下的总兵,名叫吴之奇,现在还没有轮到军官培训,带着一个旅驻守巴东,李元利到这儿来,他自然要派兵护卫,不然出了事情,他一个脑袋可不够砍。

第29章 虚惊() 
吴之奇听见党守素叫他,连忙跑了过来对李元利二人抱拳行了一礼道:“元帅,党司长,找我有什么事情?”

    李元利微微抬了一下手笑道:“吴旅长不用多礼。”

    “老吴,前两天我叫人来你这找炼铁师傅,他说是你帮他找来的,还记得那个老头吗?元帅要见他。”党守素问道。

    “你说的是曾举?这老头就住在巴东县城,前几天没了粮,我知道他对咱们大兴军有用,还叫人给他送了几斗米,免得饿死了没人替咱们干活。”吴之奇笑着说道。

    李元利不由在心里暗赞了一句,这些将领能够在乱世中出人头地,确实没有一个是头脑简单的。

    “走,咱们这就回去,老吴,你叫人去请下那个曾举,要客气点,咱们以后的枪炮都要着落在他身上呢。”

    一声老吴叫得吴之奇喜笑颜开,他笑呵呵地道:“元帅,咱们只管走,包管回了营您能够看见他。”说完就叫了一名亲兵过来吩咐了两句,那亲兵便跃上马疾驰而去。

    焦炭的还事情没有解决,李元利心里着急,路上就没有再耽搁,一行人又打马跟着吴之奇去了巴东县城外面的二旅大营。

    刘体纯部在巴东驻扎的时间长,自然不会住帐篷,原来的时候他和手下的将领都住在县城里,只有士兵住在军营,大兴军整编过后,又有了新的军规,要求将领们和士兵一起驻扎,吴之奇这才又搬到城外军营。

    一排排的木屋看起来倒还整齐,吴之奇也没有吹牛,他刚带着李元利进了木屋,那名亲兵就带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进来。

    那老头一见吴之奇,连忙问道:“吴将爷,不知道找老汉来有什么事?”

    吴之奇一指李元利道:“可不是我找你,是咱们元帅找你有事要问,你来见礼吧。”

    那老头转过身来就要大礼参见,李元利连忙扶着他道:“曾师傅,不用如此,咱们坐下来好生聊两句。”

    李元利在当中椅子上坐了下来,见吴之奇、党守素和曾举已经在两边的椅子上坐定,便笑呵呵地问道:“吴师傅,我听说你知道焦炭,到底是怎么回事,请你仔细跟我说说。”

    “回元帅爷的话!可不敢当元帅爷师傅二字,老汉也就是多活了两个年头。”曾举客气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说到焦炭,就要说到炼铁,那可是我祖上就传下来的手艺,其实当年我祖上也是开铁坊的,不知道怎么就给败了,到了我爹这一辈,就只能给人帮工了。

    我今年五十六了,从十多岁开始就跟着我爹在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