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天子门生 >

第53章

大宋天子门生-第53章

小说: 大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苛地要求自己,并且从一而终,这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困顿的时候,君子能够恪守内心的底线。

    在赵文清严中,沈耘就是这样一个人。

    “既然是国子学附近,倒也值得赵某陪沈兄走一遭。就是不知,沈兄会不会觉得厌烦。”

    赵文清这是很明显的抬高,沈耘微微笑着:“哪里会,有赵兄作陪,沈耘只觉得三生有幸。”

    “既然如此,诸位仁兄,可愿与我二人,去书铺走一遭。”

    在州学中,赵文清的话还是有些作用的。剩下这些人,本来也就是想看看别样的风景,吃酒与看书,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于是乎纷纷点头同意。

    文昌客栈距离国子学并不远,短短一刻的路程,八九个人便看到了鳞次栉比的房舍与家家门口挂着的招牌。除了零星的茶酒肆,最多的自然是书铺。

    说是书铺,实则并非专营售书。

    文房用具是有的,书籍是有的,种种文会的集子是有的,字画也是有的。大杂烩一般的店铺往往会有许多人前来观看。

    店家估计天下也鲜有过目不忘之人,对于读书人零散地看书也不阻拦。不过,前提是不能看太久,不然也会非常市侩地拿起鸡毛掸子赶人。

    赵文清等人只当沈耘是来买书的,正好自己等人也有这个打算,便一道走了进去。

    然而当他们看到沈耘手中拿起一本书来,认认真真看上一遍,迅速放下拿起另一本来,忽然间就觉得,莫不是沈耘只是在自己等人面前演戏。

    目光怪异地就要四散寻找自己中意的书籍,忽然沈耘凑到赵文清身边低声说道:“赵兄,告诉其他几位仁兄,我看过的书籍,莫要买了。”

    “嗯?”

    赵文清不明就里,忽然看到沈耘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心里顿时生出一个可怕的想法,沈耘,莫不是传说中过目不忘的天才?

    咽了口吐沫,润润嗓子,赵文清还是准备确认一遍:“沈兄,你是说……”

    沈耘见状急忙右手下压,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留下赵文清一个人,强忍着内心的激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其他几个士子低声诉说着。

    许是感觉这种事情,和偷书也没有什么区别,每到一家,沈耘都会买上一本有用的书籍来,也算是勉强填补了良心的缺失。

    连连逛了好几家书铺,沈耘感觉自己也背诵了不少的东西,太多了一时之间也似乎消化不掉,便就此走出来。

    便是这么几本书,便花掉了沈耘差不多二两银子。

    走在街上的士子们,此时也不管自己手里的书本,只是一直好奇地问道:“沈兄,你当真将那些书背下来了?”

    沈耘笑着点点头,今天这事情对于大家都有利,所以他也不怕这些人对他有什么过分的想法。当然了,接受这么多佩服的目光,也让他此刻心里有些飘飘然。

    “从前都以为过目不忘是传说,如今见到了真的,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州学一位士子忍不住慨叹着,却不知,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引来了一场不必要的意外。

第七十四章 国子学前遇监生() 
“我看谁这么大口气,居然敢说过目成诵?”

    与沈耘等人擦肩而过的三个年轻人中,忽然有一个很是不屑地开口,让沈耘等人瞬间愣住了。

    这当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就无心说了这么一句话,而且严格说来,也算是事实。谁知道平白无故就引得这么一个人出来。

    已然走过去的身影,重新退回到沈耘面前。

    “你等是谁有这本事,且让我看看?不知何处来的乡巴佬,居然这等胡吹大气。此处乃是国子监,当朝七品京朝官兄弟子嗣学习的地方,岂能容得你等在此大放厥词。”

    一脸阴鸷的青年不顾其余两位同伴的阻拦,开口便是一顿训斥。

    方才说话的州学士子不满地反驳:“你未曾见过,如何敢断言。便是王公贵胄的子嗣来了,也要讲点道理。难道因为你等是监生,就小看天下人不成。”

    “小子,莫要说我欺你。今日你等若是当真能过目成诵,我便放了你等。若是不能,少不得我将你等狂妄宣告在京里,教你寸步难行。”

    这青年似是因为州学士子敢还嘴,登时不依不饶起来。

    那士子正要说什么,方才还拦着那青年的其中一个监生走过来低声说道:“你等莫要自找苦吃,这位是太子中允吕惠卿的从弟吕和卿,我等都招惹不得,你们莫要因此丧了前程。”

    那州学士子闻言,面色瞬间苍白起来。

    自从年初制置三司条例司设置以来,吕惠卿从一个集贤殿校勘飞升为检祥文字,新政的大小事务都是出自王安石与他之手,可谓官场红人。

    大半年来多少官员因为反对新政,倒在了吕惠卿的奏章之下。这监生如此提醒,不无让沈耘等人迅速脱离纠缠省得惹上麻烦的意思。

    好意归好意,可是有吕和卿抓着不放,他也无可奈何。只听得这个与沈耘等人年龄差不多大的家伙,很是嚣张地说道:“你等莫要想着逃走,不然我告知我兄长,你等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能将你们抓回来。”

    州学士子一脸作难,目光转向沈耘,希望他能够想个办法。

    本来,沈耘是想着息事宁人。

    可是当他知道这青年的身份的时候,心里就知道这事儿很难善了。吕和卿是谁,虽然史书未曾为其立传,可是一些零星的记载中,沈耘也接的这家伙没干过什么好事。

    加上初次见面就是如此的不愉快,沈耘自然不会苦求着这厮放过自己等人。

    “既然如此,那便试一试吧。”

    在所有人惊疑的目光中,沈耘缓缓站出来,曼斯条理地说着:“不过,既然要试试我的斤两,那我也不会对你客气什么。你兄长乃是太子中允,可你却只不过是个监生,我还没有低劣到主动为你表演的程度。”

    “既然这里是国子学,不妨就多叫些人来,让你当众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孤陋寡闻。”

    沈耘的一席话,彻底激怒了吕和卿。

    抬起手臂指着沈耘:“好,好的很,你且等着,看我如何当众揭穿你的真面目。”

    吕和卿怒容满面地转身,嘴上依旧不依不饶地说道:“你等也莫要想着逃走,你敢逃,我就敢找人捉你回来。”

    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先前一直阻拦吕和卿的监生顿了顿脚,没好气地说道:“你们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是真有那般本事,也莫要在这里张狂。那厮本就不是个胸怀宽广的,不论你们输赢,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你等。”

    赵文清等人也面色忧愁地走上来:“沈兄……”

    沈耘摇摇头,笑着说道:“诸位仁兄也莫要担心,你们可知道,为何我要让他多叫些人来?”

    见众人摇头,沈耘接着解释:“而今虽然官家支持新政,对朝中诸多官员反对的意见也弹压的厉害。但是,莫要忘了,他吕和卿不过就是个监生,就算是他的兄长,也只是太子中允罢了,还不是参知政事,更不是中书门下平章事。”

    正如那监生所言,今日之事不论输赢对自己等人都没有好处。

    可是只要将这件事情捅到明面上,他就不怕吕和卿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来。满朝上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吕惠卿,谅他也不敢玩什么公器私用的手段。

    一群人担忧的目光中,沈耘冲两个监生拱拱手:“两位仁兄方才的帮衬,沈耘谢过了。接下来,便等着,看他能带多少人来。”

    官宦子弟,因为良好的出身,平素自然心高气傲一点。听闻有人居然号称过目不忘,不论是出于怀疑,又或者不忿,甚至纯粹地看热闹,吕和卿一说,便引来了数十人跟随前来。

    当看到沈耘几人的模样的时候,里头有人不禁笑道:“和卿兄,你说的不会就是这几人中之一吧。这么寒酸,怎么可能。”

    “诸位,诸位,”吕和卿冲四周拱拱手:“我正是要揭穿这些人的谎言,因此才找诸位来看个热闹。”

    说完之后,这才转身看着沈耘:“穷书生,喏,这是咱们国子学今月考试的集子,给你半个时辰,你若是看完能背下来,便算是你赢了。”

    国子学上百人的文章,一本集子就是厚厚一沓,这吕和卿只给了沈耘半个时辰,心肠不可谓不歹毒。须知正常人看完这本集子都需要少说一个时辰。

    再加上他暗中给予的压力,能够在一个半时辰内将这册子看完就已经很是了不起了。

    沈耘无视身边几人的阻拦,在一群监生看好戏的目光中,接过集子,一手翻开第一页,同时口中说道:“那便从现在开始吧。”

    说完之后,也不管周围是什么情况,竟是走到路边一处茶摊上,要了一碗茶水,在房屋的荫凉里缓缓翻开了下一页。

    短短小半刻时间,沈耘赫然已经看完了一页,这个速度,让许多人感觉绝对是在逢场作戏。估计半个时辰之后,就能被揭穿。

    沈耘到了茶摊后,很明显专注了许多,虽然要了茶水来,可是到现在为止,赵文清等人都看的口干舌燥,却已然没有看沈耘除了翻书有别的动作。

    半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当国子学的监生们闲着无聊吃了几杯水酒,沈耘便将厚厚一个册子看完。而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吕和卿带着人来茶摊前催促。

    见沈耘合上册子,吕和卿阴森地一笑,让本就有些清凉的天气带上了些许寒意。

    赵文清几人很是紧张地看着沈耘,心里七上八下地,目光中带着几分期盼与几分担忧。

    “要再给你一点时间么?”到这个时候,居然装起了好人。沈耘对这个吕和卿的观感是越来越差。清冷的声音很是直接地拒绝:“不用了。”

    将册子在桌上一按,沈耘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别处,口中缓缓念道:“己酉年十一闰月庚子日,国子学月考甲等第一,韩纯彦。”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吕和卿不信沈耘能够一直背诵下去,拿起那本册子,瞪大了眼睛盯着每一行字。

    可惜,他失望了。当沈耘念完最后一句话,他依旧没有发现一个错误出来。而开头的这一篇,沈耘是边说话便走,还来到茶摊要了茶水的时间内看完的。

    第二篇紧随其后。

    “己酉年十一闰月庚子日,国子学月考甲等第二,李孝宽。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昔圣人之意若曰:君子以自修为学,而必以威重为先。”

    如果说第一篇纯属偶然,那么接下来每一篇沈耘都将答卷人的姓名名次等等背诵的一清二楚,文章更是一字不错。甚至于在吕和卿的那篇文章处,还专门加重了语气。

    “己酉年十一闰月庚子日,国子学月考乙等第十三,吕和卿。”

    那个语气,简直就像是国子监的夫子恨其不争的教训,惹得围观的不少人暗自发笑。

    宣之于口的时间,反而比沈耘默诵的时间要长,将所有文章背过之后,赫然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个时候,沈耘才走到桌前,端起那早已经凉了茶水美美喝上一口。

    “怎样,还有什么错漏的地方,烦请指出来。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烦请借过,时间不早,我要回去了。”

    吕和卿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然而面对这么多人,他终究还是没有那个勇气反悔。眼睁睁看着沈耘等人离去的背影,吕和卿咬着牙,心里狠狠发誓要给沈耘等人好看。

    走在路上的州学士子们,心里惴惴不安地说着:“沈兄,今日你可是将那吕和卿得罪狠了。将来若是为官,只怕少不得被那厮作梗。”

    “放心便是了,官路蹉跎,谁能一帆风顺。再说今日之事,也不是一个道歉便能解决的了的。”

    “沈兄,你当真在那么短时间便将那一册书籍全都背完了?”虽然亲眼所见,可是依旧有人不信。

    沈耘笑了笑:“你们忘了,今日咱们去过的地方,我看了的书里头,可就有这本。”

第七十五章 故相门前拜公卿() 
回到客栈的士子们,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威名,这些天他们在京中也算是多有听闻。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地方,就代表着如今的圣意。

    圣意自然不会和沈耘他们过不去,可是把持圣意的人,可就有些说不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