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天子门生 >

第51章

大宋天子门生-第51章

小说: 大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耘吟罢,看了看呆滞的众人,只觉得自己作的不好,面色羞赧地说道:“倒是献丑了,仓促之间,也不曾琢磨词藻,粗陋言语,辜负诸位期待了。”

    沈耘说完,忽然听得一个士子苦笑:“沈兄,你这都算献丑了?”

    看着沈耘有些不知所措的目光,他们心里也明白,沈耘确实不知自己的诗作到底如何惊艳。

    “开篇便是雄心壮志,不正是说沈耘此行志在必得么。而且前两句便将咱们逗留在此的缘故说的一清二楚,偏生读来不觉失落。”

    “最为精妙的便是最后一句,你看千里黄河一壶收,这等气魄,当真是有股子诗仙的味道。若非如此,如何能在胸中纳万古长流。”

    被夸赞地有些不好意思,沈耘摆摆手:“哪里当得诸位仁兄如此解读。若真如诸位所言,那沈某此时当拎一壶酒,倒卧在这大石上,吃一杯酒,念一句诗,也不负如此胸怀。”

    近乎是自嘲的话,引得士子们一阵大笑。

    有看了些许时候,眼见太阳都要落山,彩虹也逐渐消失,清凉的水雾打在脸上,让人忽然间就有一股子寒意。沈耘知道,再不离开,路上只怕要受些冻。

    让车夫将一行人送回馆驿,稍稍清洗后,回来的人纷纷议论起沈耘方才那首诗来。

第七十一章 欲得清静外城寻() 
一条汴河贯通南北,四面八方的快船进进出出,将帝都的繁华延伸到了城外数里地。

    虽然是秦州上贡的船,可等待那些商船挪开水道,也苦耗了足足小半天。

    一群士子们从早上到达这里,看着过往的船只。看到头晕目眩的时候,终于船只靠岸,礼曹带着人手开始搬运船内的贡品。

    开封府的青壮们这段时间可是高兴坏了。天下各州的贡品前来,大都走的是水路。这些东西虽然也有地方厢兵护卫,但从渡口船上搬运到马车,又拉到驿站,总是需要一些额外的壮劳力。

    当官的钱,尤其是外地来京的当官的钱,最是好赚。

    每日里守着渡口,只要来点活计,少说也是数十文钱。若有养了骡马的人家,赶车运送,更是每日里上百文钱收入荷包。

    沈耘等人自然是掏钱雇了车马,跟随大队前往馆驿——要将进献贡品,以及为他们这些应考士子备案,都需要事先往礼部送官牒。

    这送进去,也不会立刻办理,还要再登上一两天,而后接受召唤方可前往。

    若运气不好些,正值人家休沐期间,那等待的时间就更长了。

    馆驿中有专门的库房,看着一桩桩贡品送进去,而后紧锁大门贴上封条,再着令厢兵们日夜轮番看守,礼曹终于松了半口气。

    剩下半口,自然是要等到手头一切事务都处理完毕,方能彻底放松。

    前期递送文牒,是不需要沈耘等人随行的。

    一路上沈耘的表现也获得了礼曹的认可,手持陆诜开具的文书,将沈耘唤过来:“沈生,你且随我来。其余诸生,好生歇息一番。”

    洗漱一番后,精神也好了很多。虽然不知道礼曹唤自己所谓何事,但沈耘还是选择了跟随在他身后,一道前往城中。

    坐着马车到了城门口,检验身份后,在拥挤的道路上缓缓前行差不多大半个时辰,马车忽然停下。车夫微微掀开帘子:“两位,礼部到了。”

    许是近来到达开封的上贡队伍不少,平素非常冷清的礼部门前,此时倒是围堵了不少人。

    有看热闹的,自然也有如沈耘和礼曹一样办正事的。

    沈耘虽然前来贡举,但到底还是白身,只能依照礼曹的吩咐,静静在门口等候。而礼曹则手持文书,在门口那个不长的队伍后站定。

    投送文书的时间并不慢,只是稍微等了一会儿,便有文吏走出来,将排队人手中的文书悉数收走,让众人停留少许,便从里头带了一沓纸过来。

    类似于收据一般,将递交文书的事由以及姓名填写好,便盖上印鉴,让排队的人自行散去。

    礼曹将那回执收好,笑眯眯地走过来:“今日倒是运气好,来不过一刻,便将文书送进去了。还好咱们来的也是时候,礼部两侍郎的休沐日刚过,回去再等最多三日,便要再来一趟了。”

    “这么说,从前来这里办事,都要苦等不成?”

    沈耘好奇地问道。因为在他心里,不就是递交个文书,能用多久。

    “你是不知道,像我这种流外官,来到此处,人家压根睁眼都不看一眼。虽然服色与九品官一般,可到底身份在这里摆着,人家的小吏的眼里,只有服绯方能勉强入眼。”

    好嘛,绯色已经是五品官员的服色了。难怪人家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苦笑一声,礼曹似乎也看开了:“去年我来的时候,足足等了半晌,若非使些银子,只怕等的更长。还有些比我惨的,直接从大清早等到午后,晒昏了的都有。”

    沈耘听到不禁暗自咋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似是觉得自己失言了,礼曹遥遥头:“不说这个了,今日带你来,却是为了另一件事情。”

    “不知所为何事,但有用得着沈耘的地方,尽管吩咐便是。”

    “却是要与你共同找一处客栈,接下来你们要在京师停留至少四个月,若是找不到好住处,只怕我回去后,少不得被知府斥责。”

    礼曹很是敬业,为沈耘解释了这些,这才问道:“以你之见,咱们该选到什么地方。”

    方才一路,沈耘也算是初窥开封内外城的繁华,此时礼曹问起,只能无奈地说一句:“依我看来,省试之前,理当静心研读诗书,寻一僻静场所最为合适。”

    “只是方才不过管中窥豹,便觉得无论何处,都是一样的繁华,当真有些让人无法定夺。若城中全都如此,不妨寻一干净便宜些的客栈住下,也不必虚耗州中银钱。”

    沈耘的答案出乎礼曹的意料。

    他本是想,与沈耘参详一二,最好是定在内城。

    毕竟内城乃是最为繁华的所在,许多州府的应举士子都住在这里。到时候相互切磋,对科举也有不少的好处。可是依照沈耘的说法,那应该是外城更为合适一些。

    礼曹有些作难。

    不过随即,便想到了一处非常合适的地方。

    “沈生所言,当真妙极。我忽然想到这样一个地方,你若是听了,想必定然是同意的。”

    “哦?愿闻详情。”

    “外城通御街附近,有不少寺观,以及国子学太学。此地只有个别时候,因为仙佛节日,会有大量信众前去。其他时候,都鲜有人在。”

    太学,国子学,这两处大宋最为顶尖的官学,周围想来必然读书环境是极好的。而且龙居善渊,有官学的地方,文风必然不会差。

    沈耘听到礼曹的话,登时欣喜起来。

    “这便最好了。咱们虽然进不了国子学与太学,可是据我所知,国子学门外便立着六经碑文,附近也多有书馆。我等居住在此处,得到的好处必然很大。”

    产业链不是后世才有,千年前的大宋,便已经出现了雏形。官学周围最大的买卖是什么?笔墨纸砚和书籍文章,这些东西都是读书人必备的。

    沈耘看重的,正是两处各式各样的文章典籍。

    二人一拍即合,匆匆来到通御街。

    沈耘等人来的算早,而且也很少有人放着内城的繁华不看,来这里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各大州府也秉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士子”的原则,撒下大笔钱财为应举的士子提供好吃好喝。

    以是走过来之后,只转悠了两圈,便在国子学附近找到了一处客栈。

    客栈唤作文昌,倒也颇有祝愿意味。

    大抵一句文章憎命达,将所有文昌的结局都说了个通透。客栈文昌了,自然财源就有些紧张。沈耘与礼曹走进来的时候,客栈的伙计正趴在前堂桌子上睡觉,一张曲尺柜子后,也不见掌柜的身影。

    “伙计,醒醒。”

    沈耘只能走上去摇摇,将那个十来岁的小家伙吓了一跳。

    揉着朦胧的双眼,很是习惯地高呼:“哎呦,客官你来了,不知是打尖还是住店。若是打尖,小店有鸡鸭鱼羊,还有上好的美酒。若是住店,诸多客房任意挑选。”

    礼曹轻咳一声,将小家伙的目光吸引过来。只是一身绿色官服,到底也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威严。

    “你且将你家掌柜唤来,我等要先看看。若是中意,一次性便要租下数十间房连住四月多,这事情,不是你一个小厮能决定的。”

    “哈,是前来应举的士子吧。好好好,我这便去叫掌柜。”

    嘴上喜笑着,实则心里却在鄙视沈耘与礼曹二人。很多大城的百姓,都看不起外来人,这种城里人看乡巴佬的心理,也算是千古遗存了。

    礼曹刚想要恼怒地说话,却被沈耘给制止了。

    其实就算是到了内城,得到的依旧是同样的待遇。无非就是看在钱的份上,表面会装的好一点。再说了,二人年纪加起来,少说也有六十多岁了,犯不着跟一个孩子计较。

    那小伙计跑到里头喊叫一通,转眼的时间便过来一个精瘦的中年人。

    许是一路跑过来的,到沈耘二人面前,长舒几口气,这才笑着问道:“就是二位,说要看房的?”

    先前受了那小伙计的小看,礼曹也带了些情绪:“不错,你且带我二人好好看一看,若是可以,便租下客房,明日便搬来。”

    有这么大的生意,掌柜人老成精,自然不会像那个小家伙一样。连忙将沈耘二人带到后院。

    客房是三层的木制小楼,每一层都有十间客房,里头同样的陈设,一应悉数用具,茶桌书桌,样样俱全。而且,每一间里头,还能睡两个人。

    这样的小楼在后院有三座,但同样是空空如也。

    礼曹和沈耘被带着详加验看了一遍,不论是屋子的陈设还是环境,都非常满意。

    许是觉得沈耘的要求已经非常低,不能再让他们受更多的委屈,礼曹很是豪爽地大手一挥,将看中的一整座小楼包下。

    “依照掌柜所言,这一间房一日十文钱,饭食每人一日三餐五十文,我便将这一座小楼包下四月。先付一月房钱饭钱,算作定钱。此后每月,就由这位士子,与掌柜结算便是。”

第七十二章 地从无南北之分() 
与礼曹回到馆驿,天色已经有些摸黑。

    当礼曹宣布了租房的消息之后,个别几个士子脸上顿时露出不快的神色,看向沈耘的目光,也没有了先前那么亲善。

    沈耘显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目光,而且事实上,就算是注意到了,他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客栈环境雅致,而且颇为幽静。往后你等住在一起,也可共同研讨学问。”礼曹再度申明自己的期盼,便止住了继续说下去的冲动,冲诸位士子点点头。

    待这位转身离开之后,许多人不约而同走到了沈耘周围。

    “沈兄,你找的这个地方,实在他偏僻了。”赵文清苦笑着抱怨一句,算是压制了州学士子心中的怨忿。

    沈耘无奈地摇摇头:“赵兄,我也并非小气的人。论对京师的好奇和向往,我不比诸位差多少。甚至相较于诸位,我从来没有到过京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沈耘这一番话,便让许多人心里好受了些:“国子学和太学,乃是当今科考中举人数最多的地方。我等居住在此,不仅能受这等文风的熏陶,更可以抓住那些名儒讲学的机会,若是能比别人多学一点,中举的希望就大一点。到时候在京师逗留些时日,一心一意玩乐,岂不快哉。”

    官员赴任的时间,一般都在一月到两月之间不等。就算是到岭南偏远的地方,也用不了这么多时间。剩下的,自然可以逗留着玩乐。

    沈耘说的很是在理,有心挑事的人也终究看着众人的钦服偃旗息鼓。

    洗漱过后,天色已晚,一干士子平静了来到京师的激动心情,逐渐睡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馆驿中自然也养着报时的芦花鸡,奈何小小的鸡鸣,哪里能够叫醒这群连日来舟船劳顿的文弱书生。

    一直到了日上三竿,这才悠悠醒来。

    约定好了今日便要搬到文昌客栈里去,早间草草吃些东西,礼曹便租来十数辆马车,将一干士子的行囊也带上,很是悠闲地进了城。

    到地方,看了看环境,真如礼曹先前的描述。比之城里的客房,还真是好了不少。而且抛开玩乐不谈,没有嘈杂的人声,无论读书还是休息,都十分舒服。

    更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