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昌明 >

第144章

昌明-第144章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长长的甲板,就看到站在两侧的亲卫军。

    一个个军容整齐,神态威严,手里拿着长枪,伫立在甲板之上一动不动。

    “几位,请进”一进入船舱,里面的客厅十分宽敞。

    酒茶备齐,三人忐忑不安地坐了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就听外面有人大声喊道:

    “大明国公爷杨乐驾到!”

    这一声叫喊,三个海盗王急忙站了起来。

    此时人影一晃,就看到一个年轻人气宇轩昂的走了进来。

    三人的眼睛都直了,头脑有些发蒙,传说中杨国公居然是这么一个年轻英俊的人?

    “诸位,辛苦,请坐!”杨乐微微一笑,伸手虚让了一下。

    “国公爷性子随和,待人热情,几位随意就好。”袁崇焕提醒了一句。

    三人被此言惊醒,又是畏惧又是感激地坐了下去。

    于得风、候一方、王钱进,杨乐打量了下这三个海盗王。

    根据情报介绍,于得风是三人中势力最大的,据说此人水性极好,可以在水下憋气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力气极大,学过一些拳脚功夫。

    其余两人都各有本事,候一方曾经读过书,考取过功名。王钱进喜欢钱财,对于经商有一套。

    其实,这些海盗大多是痛恨郑芝龙的。

    郑芝龙当年受了朝廷招安之后,对于不接受的人立刻翻脸,对昔日的那些同伴赶尽杀绝,甚至连结拜兄弟(李魁奇、杨六、杨七)也不放过,虽然,现在他们这些小海盗依附了郑芝龙,但也是畏惧强权,不得已而为之。

第227章 海盗大会齐聚首,停船补给有条件() 
“大家不必担心,这里并不是阎罗殿,我也不喜好滥杀无辜。”

    杨乐请三个海盗王以及几个小首领入座之后,道:“这次大家齐聚一堂,也省下我邀请诸位的麻烦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诸位愿意弃暗投明,我也绝不会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情。无论之前诸位犯下过多大的事儿,只要日后改过自新,便没有人会来抓捕和剿灭你们。”

    一句话,让几位海盗首领稍稍放下了心,腰间一直握着刀柄的右手也渐渐松了开来。

    于得风在这些人里年纪最大,心思也最缜密,见这位有着赫赫威名的国公爷说话竟然这么温和,忍不住大着胆子问道:“国公爷,既然您比我们强,我们甘愿臣服,只是您如此热情的招待,这让我们心里真的是诚惶诚恐。”

    杨乐微笑道:“其实,我很早就有邀请几位聚首的打算,只是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今天,诸位能够齐聚一堂,也算是天意了。”

    杨乐继续平静地道:“你们也听说了,我到这里的时间不短了,曾经呢,也做出过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在诸位当中,也不乏一些有眼光、有担当的英雄。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的志向并不在这片海域,也不在大明的那片江山,而是更加遥远的国家和陆地!”

    闻之大言,三位海盗王面面相觑。

    杨乐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却是自信满满、铿锵有力。这摆明了就是告诉他们,现在谁才是真正可以投靠的主人。

    虽然,郑芝龙现在是海上霸主,而杨乐依旧没有把郑芝龙放在眼里的魄力。

    杨乐继续淡淡地道:“台湾的重要性,我也不必多说,几位比我更加清楚。咱们把话挑明了,台湾到底是天下百姓的,不是他郑芝龙的,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三个海盗王和手下的几个首领目瞪口呆,谁也不敢说话。

    杨乐淡然一笑道:“话又说回来了,你们能够看清局势,我心里感激得很,也承你们几位的情,但是,你们长期盘踞海岛上,靠着抢杀掳掠为生,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你们的补给怎么办?据我们所知,福建沿海你们是断然去不了的,泉州等地郑芝龙也不会允许你们靠岸。吕宋、爪哇等地同样也是如此。船在海上漂泊,弟兄们食物淡水一刻也不能少,虽然这些也许能靠着劫掠船只解决,但难道一辈子,你们甘心都在海上漂泊吗?”

    这正是这些海盗所忧虑的未来。

    台湾原本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后来被郑芝龙从福建移民开发,成为了中间海域最好的补给之处,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都是三不管的地段,但自从荷兰人到了之后,一切便都变了。

    失去了台湾这个宝地,补给的确成了最困扰海盗们的一个大问题。

    即便偶尔找到个补给之地,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补给完了赶紧离开,否则一旦被抓住,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后果,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

    “国公爷说的是,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于得风叹了口气道:“说句不中听的话,自从国公爷您到来之后,我们这些首领们是人人自危,心中畏惧您的威名,不敢靠近台湾岛的海岸,补给更是让人头疼。就比如我的船队,在海上已经飘荡了半个月,不少弟兄饥餐少食,生了疾病。这次听说您要攻下龟山岛,虽然知道危险,但利益的诱惑还是远远大于危险,我等冒险也要前来抢夺一番。”

    他此话一出,其余海贼也都纷纷表态。

    杨乐微微笑着,他知道这些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长久漂泊在海上的人,最渴望看到的就是陆地,而一旦在海上长期漂泊,由焦躁、疾病而引起的骚乱并不在少数。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船上物资丰富的海盗船,有时候也会冒着危险对陆地进行一番袭击,并不是为了抢到什么,而是为了化解船员们心中对陆地的无限渴望而引起的焦虑和暴躁之气。

    而如今,如果杨乐霸占了这些可以停靠的海岛,便等于是封死了他们的生路。

    “这次你们想在岛上呆多久都可以。”杨乐微笑道:“不光如此,我还允许你们从现在开始,可以重新把台湾岛上的造船厂当成你们的补给基地。”

    三个海盗王怔住了,他们怀疑是否自己听错了。

    于得风坐在那里怔了半晌,才难以置信地道:“国公爷,您您这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吧?”

    “本国公一口唾沫一个钉,从来不开这样的玩笑。”

    随即杨乐正色道:“登岛后,只要你们不去骚扰百姓,一切按照我制定的规矩来,你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呆多长时间就呆多少时间。另外,补给的用品和货物也可以给你们最合理的价格优惠。”

    三位海盗王大喜过望,候一方的年纪最小,竟然忍不住发出一声“太好了”的惊呼。

    真的能够如此的话,那么一直困扰他们的补给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

    于得风毕竟经历过一些风雨,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喜悦冲昏头脑,随即小心翼翼地问道:“国公爷,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您这样做恐怕是有别的条件吧?”

    一句话让另外几个海盗首领都瞬间冷静了下来,是啊,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更何况,他们现在面对的可是杨国公。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岂是那么容易出现的。

    杨乐略微颔首,很坦诚地点头道:“不错,我的确有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我要你们要协助我,攻下大员的热兰遮城!”

    几个海盗首领豁然震惊,他们可都知道,自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了台湾岛的西南部,先在大员建造了热兰遮城,后来又使用武力镇压高山族,烧毁当地的村社,在赤嵌地区建立了普罗文查城(赤嵌城)等几个城堡,以此做为荷兰统治的基地。

    当然,荷兰人所占领的不过是几座城堡而已,郑芝龙在台湾势力依旧远大于荷兰人。

    郑芝龙不驱逐岛上的荷兰人,除了考虑到热兰遮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棱堡外,还有贸易利益的纠葛,此时台湾岛上的荷兰人情况与租借澳门的葡萄牙人相类似,虽然建立了寥寥几个据点,但并不具备台湾岛的所有权。

    实际上,台湾岛的统治权,依旧在郑芝龙的手里。

    

第228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虎落平阳被犬欺() 
福建泉州,郑芝龙的府邸。

    自从被朝廷招安之后,郑芝龙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己的府邸中。

    泉州,是他的地盘。

    郑家虽富可敌国,对泉州的老百姓不仅不会像其他海盗那样烧杀掳掠,甚至还加以资助扶持,在当地可谓是百姓心中的保护伞,威望甚至超过了官府。

    这个时候,龟山岛已经完全落入了杨乐之手,有了岛上的铁矿石,杨乐可以在台湾尚未开发的海港内修建码头了。

    刚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郑芝龙感到了一丝担忧,不过在他身边人的劝说之下,很快冷静下来,他们认为杨乐的水师不堪一击,就算是建立了商贸码头,恐怕也不及他们郑家的海上舰队。

    因为要想拥有一个停船靠岸的码头,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需要若干年的积累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再说了,杨乐的手里只有十几万两的银子,船只的维修和建造需要大笔的银子,杨乐从哪里搞来那么多的银子?

    福建和台湾距离虽不远,但中间搁着一片海峡,来回不便,详细的情况,郑芝龙不是很清楚,他所知道的情况,都是从密探发来的邸报上得来的。

    于得风等几位小海盗投降杨乐的消息,令郑芝龙坐不住了。若是郑家再不站出来说句话,恐怕大量的商船都要到杨乐的码头去了,因为杨乐承诺过,他们的船只可以直接在那里停靠,并且收取的费用十分低廉。

    郑芝龙虽投降了朝廷,接受了招安,但在他的脑海里,对朝廷是不屑一顾的,主子这个概念,只存在于他的口头上面,不管是谁侵害了他的利益,他会毫不留情的翻脸,说到底,郑芝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是一个纵横四海的海盗,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

    他接受了明朝的招抚,但很多时候,依旧是我行我素。

    他控制着海上的霸权,目的是为了让郑家得到更多的收入,绝不是想着能够为朝廷做些什么。

    对于朝廷的命令,他也执行,但很多的时候,是要得到好处的。

    他的这种“一切以利益为先”的行为,和以前做海盗的时候,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就算后来,他投降了大清,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认为明朝和清朝,不过是换了一个主子而已,没有什么区别。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也正因为自身实力的强大,再加上杨乐脱离了朝廷这面大旗,因此,郑芝龙对杨乐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郑芝龙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正当中年,精力旺盛,做什么事情都是胸有成竹,在家族里面,有着泰山独尊的气势,对于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情,更是不容待见。

    杨乐在台湾不断地发展实力,侵吞了郑家不少的利益,这些动作隐隐注定了他们之间将会有一场非同寻常的商业斗争。

    郑芝龙需要一个信任的人来替他完成这件事情,而他最为信任的人,是他的兄弟――郑鸿逵,很多事情,都是他和郑鸿逵商议决定的。

    其实,郑鸿逵和郑芝龙有所不同,对于明朝的忠心,郑鸿逵是发自内心的。

    当初郑芝龙决定接受朝廷的招抚,郑鸿逵也是大力支持的。

    不过,对于郑芝龙的有些自私的做法,郑鸿逵有着不同的看法。

    只不过在郑家做主的是郑芝龙,他说话的权力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不会多说了。

    随着郑芝龙的儿子郑森(郑成功)的长大,郑鸿逵感觉到郑森的见识,和他的“大义”思想是相符合的。

    郑森,也就是著名的郑成功。

    郑成功出生于天启四年(1624年),到今年已经十二岁了。

    古人善早熟,郑成功很早就上了私塾,懂大事,明事理。

    郑鸿逵和郑成功,两人之间虽然差了十几岁,但有些事情竟能说到一起,想到一块。

    郑鸿逵担心郑成功可能走向他爹的老路,所以,有时间就教导他,在人情上要懂得礼义廉耻,在大事上要懂得民族大义,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郑鸿逵真心希望,郑氏家族能够以正义的力量屹立在大明朝,而不是依靠财力和武力。

    当郑芝龙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的时候,郑鸿逵推门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郑成功。

    看见郑成功的到来,郑芝龙有些不太高兴,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儿子参与到家族大事情的商议之中,但也要看是什么事情,牵涉到朝廷和海外的事情,郑成功年纪尚小,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福松,你来做什么,我要和你四叔商议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