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839章

席卷天下-第83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的车辇,再看看那一杆凤凰旗帜。

    只要能亲眼看到天子的车辇或凤凰旗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辈子就没有白活,可以从看到的那一刻起就炫耀到老了死去的骄傲。

    要是能够观看天子出巡的仪仗,有多少人会生出“无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很难估计,但有一个算一个必然是激动得难以自己。

    出了长安城,周边依然是人山人海的景象,等待天子的凤凰旗帜离开城区,后面就响起了“天子万年,大汉无疆”的呐喊。

    刘彦很喜欢听万众的祝福声,却是知道自己没可能活上一万年,不确定自己创建的帝国能够存在多久,但真的盼望自己提前拯救起来的民族不再沉沦,汉家苗裔的生存空间能够广阔无边。

    时至夏初,没有出现什么反常的气候,天气良好之下还算不上热,原野之上经过春季的雨水滋润,植物恰恰是最为茂密的时候。

    国道两旁载着树木,以每一个区域的不同,树木的种类也会出现变化。

    大多会是一些果树,夏初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眼看去树木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装扮大自然,给予世界更多的颜色,到了秋天的时候花朵会变成果实。

    国道边上的有树却不会成林,显示的是两条狭长到漫无边际的果树屏障。

    要是到了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行走于国道,那些果树是被承包给了百姓。行人渴了饿了,可以向看管者付钱,可以选择早就摘取的果子,也能亲自摘取果子吃掉。

    长安边上有驰道,向西北延伸百里,向东南延伸两百里。

    使用驰道赶路的人极少,一般想要搭乘需要付出不菲的车费。它的存在主要是被用来进行货物运输,每天来往车辆是一辆紧跟着一辆,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拉着轨道车的马匹在踏蹄狂奔。

    当然了,天子出巡嘛,该耽误还是要耽误的。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一回事,总有需要让步的地方。

    国道的存在本身就让长安城在向外不断扩建,拥有驰道的范围内短期之间城镇猛增,也许不用再过上二十年,那些城镇就会自动连成一片,最终使长安这一座城市又是“胖”了一圈。再如此循环下去,不断不断地扩大长安这一座城市的占地面积,有那么一天成为一座千万居民级别的城市。

    由于是正式的出巡,除了天子之外,各部主官只有中书令纪昌留守长安,其余主官则是跟随。

    刘彦自然是没有搭乘轨道车辆,故布疑阵的副车自然是要有的。不是他怕不怕死的关系,是礼仪的规范和安排就是那么回事。

    “陛下,小民闻有一子名曰猛,夜睡于父母旁,昼身躯皆为叮包……”

    出巡队伍走到许昌,刘彦停驻休息。

    许昌城自然是被随行的禁军接管城防,刘彦却是没有选择入城,而是在离许昌城十里外的东北驻营。

    这一次出巡,刘彦不光带着百官,有名博士以及民间背负声望者亦同行,其中就有那天的十六个再也名士。

    他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之前,刘彦不会立刻收拾。要是有发挥大作用,刘彦未尝不可以为后人留下一件雅事,来显示自己的大肚。

    刚才是干宝在说话,他讲故事那样地说起了一个叫吴猛的孩童。

    这个孩童家里贫穷买不起蚊帐,南方的蚊子多,每每到了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

    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刘彦对写出《搜神记》的干宝很好奇,态度上有别于其余的十五人。

    众人听了干宝的故事先是一阵沉默,随后对着刘彦是一阵恭贺。

    “陛下,此乃至孝之人,礼部应当厚奖!”桑虞都不问到底有没有吴猛这个人,态度坚决地说完,满脸的喜悦“民间有纯孝,证民风之善,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刘彦自然是应允,同样不问有没有吴猛这个人,大大地赞扬那个孩子懂事,谈到孝顺的人就应该有福泽,会一生顺利。

    诸夏历来就提倡孝道,认为一个孝顺的人哪怕是坏也坏不到哪去。

    当然了,孝顺却是残忍之极的人肯定存在,或许穷凶恶极的还不在少数。但为了提倡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是能无视,只是去赞扬好的一面。这个是宣传必要的步骤。

    刘彦在赞赏的同时,狐疑地在大臣身上来回扫视,怀疑干宝就是被踢出来的一个托儿。

    那却是有点冤枉大臣了,他们是有进行一些准备,但是找的托儿真不是干宝,是另有其人。

    “陛下,臣亦有一传闻。”吕议缓慢声说道“臣原籍之地(江夏)有一子名曰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刘彦含笑刚要点头,想到了什么脖子却是一阵僵硬。

    不是纳闷为什么哭就能让竹笋无视季节出现,是刘彦终于想起听着怎么那么耳熟。

    《二十四孝》现在当然还没有成书,干宝说的《恣蚊饱血》是离得近一些的其中一“孝”,吕议说的却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孝”。

    在干宝讲的时候,刘彦听着并没有什么离奇的地方,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宁愿蚊虫叮咬自己也要让父母好好安睡,可后面这个是个什么情况。

    脖子僵硬了那么一下下,刘彦还是一脸欣慰笑容地点头嘉许。

    提倡孝道嘛,要合情合理做什么,也许夸张一些,故事主人笨一些,百姓更喜欢听。只要百姓喜欢就会传播,他们同样会去无视故事中的不合理,自己脑补出不合理的地方是因为什么,也许还会认为不合理才是正确的。

    刘彦继续听着,深怕谁讲那么一句“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解衣卧冰求之”,真要谁来这么一句,可就真的点不下那个头了。

    孝顺是应该的,可是就不能聪明一点的去孝顺吗?比如不笨笨地用体温融化冰,咱们把冰砸碎,拿着鱼儿高高兴兴回家,岂不更美?

    还是说聪明人难有孝顺?只有笨笨的人才会孝顺?也许仅是人们更喜欢笨蛋,不喜欢聪明人。

    “诸卿……”

    刘彦又听了几个,有三个与虎有关,下至八岁上到十四岁,年龄虽然小却是勇猛无比,他们的父亲或是母亲要被虎伤害,然后不顾一切扑上去掐死虎可以理解,但揪老虎的胡须还能给揪死了?

    “呵、呵呵……。大汉果然是天选之民,孩童有此勇力。只是诸卿应需知晓一事,万万告知百姓虎之危害,不可等闲视之。”

    刘彦表情在笑,脸色却是越来越铁青。

    父母有危险了不顾一切相救是应该的,传颂美德也没有什么可以追究的地方,但千万别特么让孩子或少年以为老虎好对付,搞得孩子和少年前仆后继送到虎口。

    大臣有一个算一个是一脸懵逼,伴驾的那些博士和在野名士却是用奇怪的眼神在偷偷看刘彦。

    他们当然知道有一些事情不合理,例如孩子哪来的力气去把虎掐死,或者该是什么样的老虎才能被揪胡须给揪死。

    他们无比清楚扑向老虎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合理的故事是老虎光顾着吃孩子,然后大人跑了,或是大人和孩子一块葬身虎口。

    “身体发肤尚且受之父母,为救至亲何惜性命?”刘谈理所当然地说“何等不孝之人,眼见至亲将要葬身虎口,能无动于衷?”

    刘彦非常不喜欢这个同姓的家伙,不止是因为刘谈有着一副好皮囊,也不是因为刘谈有着江南第一风流名士的称号,更不是因为刘谈在自己面前也没有掩饰高傲,纯粹就是因为不喜欢。

    但是刘谈说得很对,理智不应该出现在亲人遭受伤害的时候,那样并不是理智,是冷血。

    亲人在遭受伤害的时候,就应该失去理智,纵然知道必定身死,也要为之付出行动。

    如果刘谈是因为其它事情而对刘彦有丝毫的冒犯,在场有的持剑是跳出来维护天子威严的人。

    可是这一刻大多数的大臣是脸色僵硬。

    武将倒是蹦起来一副要扑上去弄死的模样,就是姿势摆了半天,脚下一动不动。

    天子当然是独一无二,也是世间最为尊贵的人物。

    但是,就算是天子也不能灭掉人的亲情!

    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应该站出来无条件维护天子的时候,那么此时此刻绝对是当时。

    合理……或者说正确的事情,绝对不存在亲人有危险而应该无动于衷甚至逃窜,理当是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

    刘彦真的不喜欢刘谈,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道理的厌恶。他这一刻却是吩咐崔宗“为‘为救至亲何惜性命’此言,代朕执酒一盏。”

    之前屏住呼吸的人立刻恢复了吸气和呼气。

    刘谈一口饮尽天子的赐酒,对天子执礼拜谢。

    现场的气氛重新恢复,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故事又开始在讲述。

    他们的对话会进行专门的记录,其中就包括刘彦被刘谈近乎于申斥这么一件,然后以各种渠道传达汉境各地。

    。

第1004章:历史长河啊……() 
许昌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更名叫作许都,那是曹操安置汉献帝刘协临时改的名字。

    就和很多城池那样,不管之前是何等的壮丽,历经胡虏的肆虐都变得破败,某些城池更是干脆成了大片牧场中有着偏偏废墟的荒地。

    “城内还有宫城地基。”桑虞去许昌城内逛了一圈:“当地官府无力清除地基,建起篱笆墙围着。”

    意思就是那里曾经作为宫城,中枢没有特别指示之下,许昌的县令没敢乱动,不但没在宫城旧址上建造官衙,同时也没有安置百姓。

    诸夏的历史很长,夏商时期不太好说,到了周室分封之后,其实刚开始建造的那些城市都能算是都城,只有诸侯才有那个资源和劳力建城,其余地方都是村落形式。

    周室分封的三千诸侯征战吞并,曾经的诸侯都城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市,但能被作为都城的城池却是越建越大,城墙建得更高更厚,看去也是越来越壮丽。

    大争之世的环境下,各国将都城进行迁徙是很普遍寻常的事情,像是整个战国领土一直最为广阔的楚国,光是迁都就进行了七次。

    历史太长了,还有着多次漫长的割据状态,曾经作为一方割据政权都城的城池其实不在少数。

    现如今的汉帝国,人口最多的建康就是作为一代都城,便是临淄也是曾经作为都城,其余如襄国、邺城、成1都、姑臧、盛乐也都是曾经被当作都城或陪都的存在,才有了完备的城防和相关的基础。

    作为都城的时间越是不久,就能看到留下更多的底蕴。像是石虎花了大力气建造起来的邺城,她虽然在汉帝国的政治地位不高,可要是以城池的完善度和占地规模而言绝对能排到前五。

    许昌作为都城已经是两百六十多年之前的事情了,别说现在看去她早就没有作为都城的风光,其实在曹魏将政治中心迁往邺城之后,她就用极快的速度衰败下去。

    建康到长安的国道是到潼关,潼关又有一条国道是通向东北。

    长安作为国家的中心,尽管地理位置并不是在正中央,有了交叉的国道却能无视掉所在方位,不管是从政治层面还是其它,真正做到了成为国家的心脏。

    刘彦对许昌城内有什么一点都不关心,甚至都没有闲暇的功夫去思考许昌给过这个民族带来什么意义,或者是日后会发挥什么作用。

    这一次出巡主要目的是作秀,像是驻营之后谈论孝道就是其一。

    发生的事情会用各种渠道传递出去,也许会成为诸多版本的故事,可能也会诞生典故,为民族在精神层面增加财富。

    提倡其它的精神或许会有风险,鼓励孝顺却是一点风险都不会有,就是创造出来的一些故事着实太夸张。

    刘彦不太好去较真,能达到提倡的目标才是好事。

    这个世界压根就经不起较真,一旦较真谁都不会舒服,例如庾翼前去查看奴隶营。

    他们会停在许昌,是这边有一处营地收拢修建道路的奴隶,数量为十二万。

    国道是已经投入使用,但离真正建设完毕还非常远,许昌到汝阴这一路段就属于能用,但说道建设进程连百分之二十都没有的地段。

    “便是仅阉割少府名册下的奴隶,亦是一个大工程。”庾翼苦笑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