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82章

席卷天下-第682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彦指挥的扩张不止是在攫取土地,比起土地其实是掠夺更多的女人最为重要,要不就算是抢下了土地没人又有蛋用。

    “是的,陛下。”庾翼不知道刘彦为什么要问自己,还是恭敬地回答:“征南将军止于您出巡之前,向国内运输了八万的阿三年轻女人。”

    那些阿三女人其实是吉塔拿多的高种姓主动奉上,绝大多数就是所谓的贱民,少量是高种姓女人。他们这么干是从远征军的一些人知道汉国需要女人,很乐意用高种姓女性与汉国的一些人联姻,绝大多数的贱民女人其实就是附属品。

    既然都说阿三了,庾翼也不介意再说说其他国家,比如王猛去了波斯萨珊之后做出来的功劳。

    “王猛啊?”刘彦还是知道王猛在波斯萨珊干了什么的:“他不断购买女奴已经引起了沙普尔二世的注意。”

    沙普尔二世就是波斯萨珊目前的国王,能够称得上是雄才伟略,就是早年的时候有够时运不济,比如酝酿对罗马的反攻偏偏国内不断出现暴动和叛乱,幸运的是罗马人自己也在内乱。

    “波斯人阻拦景略?”庾翼对王猛的印象足够深刻,不止是作为刘彦的初代贴身秘书郎,还因为王猛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睿智和稳重。他问完自己却笑了:“波斯人哪怕有心阻拦,一来景略并没有触犯萨珊的律法,二来……波斯人现在正巴结大汉。”

    沙普尔二世没去阻止王猛大肆购买女奴,相反是以优惠价格将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卖给了王猛,就是王猛提出在波斯萨珊招聘女工的请求被拒绝。

    除了天生智障之外,没有一个能坐上国王宝座的人是蠢货,沙普尔二世很清楚女人对一个国家(民族)代表着什么,汉人多弄去一个就代表波斯萨珊少了一个,他能容忍王猛购买女奴乃至于是贱卖叛军和暴民的女性家属不过是给汉国面子,可要让他答应以任何形式的手段大肆弄走波斯女人就属于不能忍了。

    刘彦在想其他事情,他记得阿三贱民不管男女的皮肤都很黝黑,尤其是阿三贱民的女性……怎么说?以他的审美观来判定的话,真有点审美不过来。

    “阿三的那批女性……”刘彦又想到了中南半岛,似乎那边只有交趾和附近的人种与诸夏区别不大?他问:“销量好吗?”

    刘彦倒是想岔了,中南半岛的女性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说其实还不错,哪个民族都有丑的,可整个民族一样丑真的少见。

    中南半岛的交趾以及周边,目前的人种其实是黄皮肤系,除了与汉人在五官上略有区别,其他真没什么不同,他印象里中南半岛的那些黑皮肤人种,是阿三陆陆续续移民过去并繁衍下来的后裔。

    比如说,后世泰国并不止盛产人妖,泰国的女人要是以诸夏的审美观来讲其实并不缺美人。

    再有一个例子,半岛那边的棒子,要是有小时候的照片和成人后的照片,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小时候普遍有一个猪鼻子,可特么成人了谁有事没事都去整一下,就算美也是人工创造的美,年轻的时候看着是美,等年龄到了再一看……呵呵呵呵!

    包括刘彦在内已经不在大阪,是刘彦想去富士山瞅一瞅。

    现在的倭列岛大部分地区是处于蛮荒状态,人口大多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平原,像是那个大和国能一直对外侵略,就是他们占据着倭列岛上面可能最好的平原地带(倭列岛的关东平原),才能有足够的农田支撑对外用兵。

    当前这个时间点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东京,事实上倭列岛上面也不存在什么大城市,基本就是零零落落的小村子,最大的城镇是居住着四万人,是位置在九州岛的隼国都城,他们却是夫余裔。

    中原天子想去看一看云山(富士山)对于倭人来说就是天大的荣幸,他们尽管一个能得到刘彦交谈资格的人都没有,可依然屁颠屁颠地求着跟随,好像是是能远远地注视到刘彦的身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装的。”刘彦面无表情地说:“他们是真的害怕,不得不装出敬畏和崇拜的模样。要不是大汉缺劳动力,寡人……哼哼!”

    桑虞与庾翼对视了一眼,压根没搞明白一点,就倭人那种刘彦动动嘴巴就能灰飞烟灭的货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彦那么的讨厌。

    倭人现在将富士山称呼作云山还是有点理由的。从远处看去,富士山常年被白雪笼罩成为一片白色,由于有波纹的存在,看着不就像是有着一层的云朵吗?他们现在并不将富士山视为神山,更没创造出天照大神,也没镇压着八岐大蛇,就是单纯看作一座漂亮的山峰。

    “没‘撒库拉’?”

    刘彦已经来到富士山的山脚下,看着一片的葱葱绿色,有着多种的树木,以松树和杉树最多,就是没看到樱花树。

    “……”桑虞没听懂刘彦刚才讲的什么,看刘彦一脸的失望,压低声音对庾翼说:“陛下好像很了解倭列岛。”

    庾翼无声地点头,要是没刘彦说,谁特么知道倭列岛盛产黄金和白银,就连一座中原根本不知道的山也在事先被描述得差不多,使得他更加笃定刘彦有类似天眼通一类的神术。

    现在的富士山当然没樱花树,甚至可以说整个倭列岛都看不到樱花树。

    樱花的真正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脉,后面是慢慢传入到长江流域,传到倭列岛是在两宋时期。

    在宋时,林园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宋人官府可不止一次搞过百花品鉴活动,尤其是苏东坡建立西湖景区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在西湖搞百花争艳活动。

    两宋的读书人,他们对于饮酒作乐有着特殊爱好,还搞出了无数种的噱头,其中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树下铺上一层毯子,搞来案几蒲团啥的,几个好友坐着一块饮酒作诗,倭人可不止一次看过,并觉得那样做的逼格实在高出天际,以倭人觉得好就必须学的天性,大家就懂得后面的发展了。

    “寡人走之前,让人问一问谁愿意随同寡人前往大汉。”刘彦没看到成片的樱花树,也没搞懂樱花树是在两宋才被倭人搞到倭列岛,没看到想看的心情就会糟糕,转头看向王基:“你知道那些不愿意随寡人回大汉的应该怎么做。”

第820章:神圣不可缺失之土() 
    刘彦没有看到想看的,倭列岛其余地方也就几处正在开采的超大型金矿和超大型银矿有必要去巡视一下。

    倭列岛的地理位置是坐落在大陆板块中间,它的形成是远古时候大陆板架发生碰撞隆起,等于曾经就是一个满是火山的地方。

    大陆板架互相碰撞,会使深层的一些资源被翻出来,尤其是曾经满布火山,导致一些贵重金属真的会储存量多到可怕。

    在汉人没有来到倭列岛之前,倭人其实已经开始在挖掘黄金和白银,只是他们的社会结构注定了一点,食物才是最珍贵的。因为没有形成昌荣的海上贸易体系,金光闪闪的黄金和银灿灿白银注定只能是烂在仓库里面,无法发挥出黄金和白银该有的价值。

    此时此刻,刘彦就站在一座仓库里面,一眼看去叠成金字塔形状的金锭和银锭在倒映着火光的光明,一堆堆闪耀光芒的黄金和白银,它们互相倒映着光线竟是让整个仓库有那么点变成白昼的模样。

    “此处黄金与白银数量一致,称重却是黄金比白银多。”王基不懂那么多,他当初对黄金比白银重可是感到万分惊奇:“每个仓库储量都一致,共有十二个这样的仓库。”

    刘彦并没有丢掉相关的知识,他记得每立方厘米的黄金为十九克左右,每立方厘米的白银却只有十克左右,那么一样的体积当然是黄金要比白银的份量重。

    简单的说吧,仓库里面的金锭和银锭体积一样,可要两块银锭才有一块金锭的差不多重,倒是也符合它们本身的价值,就是现在诸夏的白银远比黄金缺少,导致的是白银要比黄金更值钱……

    没开任何玩笑的,诸夏那边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之后,市面上的白银绝对要比黄金多,可那是经由贸易从海外获得的白银,比如朱明一代的白银超过八成是来自倭列岛,到满清之后新增的白银基本来自美洲,而美洲的白银可不是印第安人带到大明,是欧罗巴人和大明贸易带过来。

    十二个仓库,每个储藏了两吨重的黄金和一吨白银,那也就是二十四吨黄金和十二吨的白银,它们并不是汉国在倭列岛获得的全部,只是新一批等待被运走的货物。

    “大汉从倭列岛获得黄金共有八十七吨,白银九十六吨?”刘彦得到答案就点点头,说道:“远没有足够利用起来。”

    刘彦其实不知道倭列岛储藏了多少黄金和白银,反正不断地进行开采和掠夺就是了,相对于黄金来讲,他对白银更为看重,原因……自然是系统可以凭空变出金矿,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会不会消失,正让人在汉国之外的任何一国挥霍着系统“变”出来的那些黄金。

    王猛大手大脚地在波斯花钱,甚至还会去罗马撒钱,花的那些黄金就是属于系统产物,要是波斯人罗马人愿意,他甚至有花钱购置土地的念头,只因为那批黄金的数量真的太庞大了。

    其实王猛的野心算小了,刘彦还想着用黄金买下整个世界,可惜的是有很多东西肯定是非卖品。

    哪怕是加上从倭列岛掠夺的八十七吨黄金和九十六吨白银,以汉国目前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肯定是无法支撑起市面上的流通,那也是刘彦为什么还没有搞出金、银、铜三进位货币体系的原因。

    刘彦为什么不直接搞出纸币?首先任何的体系都有一个过程,通常还是社会的需要带动演变。

    比如贸易越来越大,付账的时候拉着几车货币太麻烦,那么将钱存在某个机构,使用机构开出来的兑换凭证付账,那就是很理想的事情。要是机构信誉足够好,也不会发生有人想要兑现拿不出来的状况,凭证的信用值被认可,人们用着用着成为习惯,那么纸币也就被接受了。

    真实情况是,不管是诸夏还是哪里,以少数人搞出来以纸币代替贵重金属的事情,可以说每次都搞出了天大的麻烦,刘邦鼓捣过“代百钱”,汉武帝搞过“白鹿币”,杨广搞过“当百钱”,其实都是变相的掠夺。像是两宋就搞纸币系统,搞得国民经济差点自己崩溃,得是宋人的底蕴还算不错才没搞得举国破产,但是破产成为无产游民的数量也多到吓人。

    汉国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与之前的几个朝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流通的货币当然是铜钱,可是以物易物的现象更普遍一些,原因是铜钱的数量不足以支撑流通,再来也许是货物本身就有利用价值,铜钱却只有人肯卖才能产生价值。

    看完了几个代表性的金矿和银矿,倭列岛就没有哪处值得刘彦游览的地方了,他回到大阪港稍作停留,一是旅途过程中必要的休憩,二来就是等被点名的倭人权贵。

    “倭人该是什么样的真实想法,就看来没来。”刘彦事先已经让人透露风声,这一次带走那些倭人是要带回汉国享福,也就是过去了想回到倭列岛就不容易:“便是大汉随随便便的一处县城,也要有倭列岛最大的城镇更有文明气息。”

    “他们在此处为人上之人,财产也是在此处……”桑虞其实觉得刘彦逼得太明显了一些,却一点忧虑都没有:“真心诚意愿意去大汉生活的倭人贵族恐怕没有。”

    说的是呢,人离乡贱可不止是说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亲无故、失去依靠和容易遭人轻视,说到底大部分的财产都带不走,到了新地方什么都要重来,尤其是权贵被迫换了一个地方,不但熟悉的一切会没有了,连带狗腿子也很难全部带走,还怎么作威作福啊!

    刘彦也没想那些倭人能诚心诚意地搬家,他在进行的只不过是汉国获得倭列岛统治权的必要步骤,不是将权贵杀光或是使之融入统治阶层,那就全部给挪个地方嘛。

    得说的是,要是那些倭人权贵能给汉国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刘彦肯定是不会将事情做得那么粗糙。

    很关键的问题是,那些倭人就算是想搞事,至多也就让某些矿产的做业停顿下来,汉军干活的时候死伤一些人,死最多的肯定是倭人,然后可能会让汉国在倭列岛的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从温和转变为酷烈。

    就是不管倭人干什么也就那么样子,没必要去描述一群或者某个倭人有什么行动。在刘彦规定期限之内,陆陆续续有被点名的倭人到来,他们普遍是拉上好几车的资产,带上一些奴仆,就是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