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72章

席卷天下-第672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国消耗在长城的资源以整体收入来讲并不算多,各郡县出徭役也极少才会被调派到长城,徭役更多的是用在修路和各地乡里的建设,总体而言长城还不是国家的负担。

    “不是资金的问题。”刘彦抬手比指点了一下能看到的长城段,再指向遥远的北方:“大汉是一个进攻型的国家,我们已经打到漠北,近千里之内再无威胁。”

    桑虞在沉默,目前的汉国的确是掌握了草原,草原的千里之内真真实实是没有敌人,可总要考虑一下未来。他所考虑的是汉国能不能永远处在进攻的位置,或者说是能不能一直拥有草原,现在真要把长城拆了,倒是不觉得致使民族没了史诗奇观什么的,等以后有需要可不是要再建?

    “寡人有时候觉得那些胡虏的一些话没说错,是长城限制了汉人的开拓精神,修了一道‘羊圈’自以为安全了。”刘彦抬手阻止桑虞要说的话,继续往下说:“寡人所知,上古没有长城,诸夏先民一再向北与异族争夺生存空间,等待有了长城却是停步不前,甚至是处在后退。”

    桑虞很努力在回忆,一些看到的史书很少会提到长城,就算是提到了也是关于某场发生在长城的战争,经常是哪一个长城段被突破了,腹地被胡虏打草谷的怎么怎么悲惨。

    “大海无法阻止大汉去探索未知,长城也不该成为汉人的‘枷锁’。”刘彦笑了一下,后面却是自己摆着手:“寡人不得不深思一点,若是没有长城,子孙后代就不会有‘打不过退到长城后’的念想,遭遇入侵会更早知道该拼命吧?”

    桑虞是一再震惊,汉国正处于如日中天的阶段,怎么最高统治者就想到子孙后代不但会丢失草原,连敌军都打不过得龟缩到长城后面了呢?

    很关键的问题,刘彦所知道的是诸夏还真的会一再龟缩到长城后面,甚至一再国祚被灭,还基本都是自己养虎为患,或是觉得自己很安全。

    刘彦以一种莫测的口气说:“长城很像一把锁。”

第809章:进击的大汉() 
    长城当然是一把锁,对诸夏或异族都是,无数次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基本上是围绕着长城这一把锁在进行。

    中原王朝能够把控住长城,哪怕是没有反攻而出的实力,也能将从草原方向而来的敌军抵挡在长城的群山之外,守护了后方各郡县不至于受到胡虏的肆虐。

    想反过来,一旦游牧民族突破了长城,他们就能进入到中原王朝的各郡县撒欢,哪怕不是去抢一些大城邑,专门抢那些没有城墙保护的村落,屡次都还是能够抢的盆满钵满。

    桑虞是反对拆除长城的,不是不想让后世子孙看到这个史诗奇观,说法也不是拆了可能还要建,很客观的提出目前汉国没有多余的人力。

    得说的是,当代的长城总长可能要比明清修建的那个长城长很多,东面是用辽东为起点,一直连接到敦煌那边。虽说中间有些地段是“空白”,不过大体上都有长城的存在,致使长城仿佛一条盘踞在大地上的巨龙。

    “陛下,长城大多修建在山体之上,若想拆除绝非轻易。”桑虞可不敢直接和刘彦顶牛,讲道理一般地说:“大汉无需仰赖长城之险,亦无作为警戒需要,放任不管便是。”

    刘彦也就是那么想一想而已,真的动用庞大的人力去拆除,还不如视而不见,让长城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久失修自己荒废和倒塌。

    一直闭嘴不言的庾翼则是在想另外的事情,汉国现在聚拢百姓成县,聚居地已经不再修建城墙,曾经有那么一个朝代也是采取相同的做法,然后等待国势颓废,境内到处发生起事,随处烽烟四起,各处因为没有城墙作为依托,陷落的速度是一处比一处快。

    庾翼想到的那个朝代就是秦朝,始皇帝在完成横扫八荒六合之后,不但下令各郡县拆除城墙,连带各处关隘也是下令拆除。

    始皇帝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会下达那样的行政指令,后人因为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基本上只能是依靠猜测。大多数的猜测是认为,大概始皇帝觉得各处的城市都有城墙,一旦发生叛乱的话,城墙会成为叛军据守的屏障。然后是,秦军能征善战,压根就不需要城墙来守卫城市,发生战争不是依仗城墙,是由人组成的军队。

    事实上要是查阅史书或地理志会发现一点,首先咸阳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大都市,关中各郡县因为有函谷关这么一道屏障,仅是函谷关周边的一些县才修有城墙,越往西或北其实也没有修建城墙。

    那么始皇帝为什么会下令各地拆除城墙就有靠谱一些的推测了,龙兴之地的关中各城市没城墙也好好的,为什么除了关中之外的地方还要城墙,难道不是一致向关中看齐?

    “寡人自然知道,正是各处关隘拆除,秦再无险可守,使汉高祖一偏师便能攻到咸阳。咸阳亦无城防作为依托又逢内乱,子婴无奈之下率百官出林荫道而降。”刘彦自然是无视掉后面秦国有再修复几处关隘和城墙,要不吴广也是直取关中怎么被拦在荥阳,刘邦也不需要历经破关:“国都自然是需要险关以防不测。”

    桑虞可没直接说没有屏障的坏处,他是隐晦地提醒了一下,见刘彦有理智,自然是不会再往下说。

    刘彦之所以认为各郡县不需要城墙,是从废墟中走出来的汉国,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威胁前提下,应该将人力物力首先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赶紧地修复水利灌溉设施,各县的道路也保持良好。

    再来的一点就是,刘彦很清楚汉国的现状,当下是属于人口锐减状态,每一座县城其实人数相当有限,修建城墙必然不会往大了修,以后人口增加就会显得太小,有城墙就会使住宅区扩无可扩。

    最最最重要的是,火器都已经现世,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展越好,城墙能起到的军事作用是一再降低,等待战争变成火炮轰鸣,士兵也是手持火枪而战,耗费庞大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城墙也就是几发重炮轰塌的事。

    火器时代的战争,有那功夫去修建城墙,不如选择有利地形去修建包含地底工事的要塞,至不济也能拉铁丝网和挖壕沟,哪样不是比城墙的性价比更高?

    说到火器,刘彦刚收到来自长安的奏章,提到研究许久的步枪已经有了成果,实物以及图纸都是不远万里被送来。

    刘彦看到的实物瞧着怎么都不像是步枪,硬要说的话称呼为抬枪成为合适。

    那是一杆大家伙,长度达到两米二,枪管就占了十分之六七。它依然是前装模式,需要先装药再投入弹丸,激发装置则是使用燧发,直接是跳过了火绳模式。

    “口径为二十毫米?”刘彦当然能提得动那杆大枪,瞧着口径评价:“更像是炮……”

    还别说,抬枪的口径本来就大,近现代制造的抬枪口径普遍在十五毫米以上。更夸张抬枪的口径都有四十毫米的,以其称呼枪还不如说是炮。

    “装药。”刘彦并不会自己去试射:“开火试试。”

    自然是有军士进行忙活,他们用的是定装的火药包,过程就是撕开火药包,将火药装入枪管,随后再用通条推进去。后面的步骤是装入弹丸,有人拿来配套的支架,支撑着枪管前身,再由一人抬着后面的枪身。

    “开火!”

    负责射击的军事扣动了扳机,他在刹那间感觉到一股很猛的推力,由于没有经验是人朝后退了一步,幸好是紧抓枪身没弄掉。

    扳机被扣动之后,一声响亮的“砰”作响,枪口也是冒出一股白烟,众人之中不少是被突然的动静吓了个哆嗦。

    刘彦一直在看摆在前方的箭靶……呃,它的责任变成了枪靶,枪响之后枪靶安然无恙,倒是肉眼难以目视到的前方一千六百米之外弹丸钻入地面冒出一片沙尘。

    “……”

    看到枪靶没什么事,众人是一致看向了操作射击的军士,让该名军士额头瞬间就冒出了汗水。

    抬枪的射程非常远,按照一些记载,满清时期的抬枪最远射程可达两千两百八十米,那根本就是火炮的射程了,就是精准度几乎没有。

    刘彦刚才已经看了,枪管可不是线膛模式,注定不会有什么精准度。他也不会因为军士没有命中枪靶,就让人将军士拉下去砍了,仅是示意继续装药射击。

    又一次的准备流程,还是那名军士负责射击,他这一次远比第一次要紧张上无数倍,脑子里将所有已知的神灵给求了一遍,才算是扣动扳机。他的运气非常不错,这一次可算是没有打空。

    再一次的枪声作响,摆在百米左右的枪靶应声而碎。

    就是枪靶碎了没错,可不止是弹丸穿透而过,它碎裂的过程无比之快,木屑是被击得横飞,上面的麻绳更是直接崩乱,支撑架还被一股距离拽着往后飞了数米。

    “单发式的机炮。”刘彦说了一个谁也听不懂的名词,他示意道:“多安排几个枪靶,最远布置到三里开外。”

    有了一次命中,再看被命中的靶子直接被击碎,众人对这一新式武器有了更深的了解,都是为它的威力咋舌。

    一再地装药和射击,几名负责射击的军士像是越打越顺那样,等待摆在三里外的靶子被异常幸运地击中,试射才算是停了下来。

    “两里之内,击中必然碎裂。”桑虞抚摸着从三里外抬回来的枪靶,满是欣喜地说:“便是三里之外,命中也有如此大孔。”

    是大孔没错,直径该是有了十厘米左右,作为靶子的木板也是满布裂痕。

    “最远可达三里……”庾翼刚才特意让士兵多多探查,还真的给找到了着弹点:“比我们第一代的火炮射程还远!”

    汉国第一代火炮是六磅炮,射程也就是七八百米,实心弹丸的杀伤力也仅是砸,可没有多重的贯穿效果,更不会一炮轰得十米范围死伤一片。

    目前的汉国已经发展出多种火炮,最大的是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舰用炮,射程可达六里。弹丸方面也不再是仅限于实心弹,开花弹和燃烧弹也被研究了出来。比较可惜的是,火炮本身再加上炮架十分笨重,运输起来并不是怎么便利。

    汉国最近的一次除了李坛最近刚刚玩了火炮轰军营,再来就没有火炮发威的地方,有运输不便的关系,陆军方面也是非京畿近卫或皇帝禁卫暂时没列装。

    “寡人听闻大秦或是波斯也有火器。”刘彦可不是按自己的记忆在回忆,是出使的王猛传回的消息:“大秦有弩炮,射出弹丸亦会爆炸,亦有落地燃烧的弹丸。”

    算一算时间的话,王猛应该是已经到了波斯国境,就是不知道目前在哪。他会前往波斯位处泰西封的国都,还会游历一下其余地方,下一站是去东罗马(土耳其)。

    罗马对大型器械非常重视,每一个军团除了搭配各种大型军事器械之外,还有专门的工匠营。他们开始玩大型军事器械是征服希腊之后的事,随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每次罗马军团交战必然能看到弩炮和投石车的影子,发射的弹丸也从石块(床弩箭)进化到弹丸(火油床弩箭)。

    刘彦多少还是知道罗马那些所谓会爆炸和燃烧的弹丸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一种用石油混合其它材料制作出来的产物。

    “大秦的弩炮与我们的火炮一样?!”庾翼赶到万分的吃惊:“竟然比我们还早研究出来!”

    刘彦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众人听说是床弩和投石车是松了口气,再听弹丸是用石油研究出来,又好奇问了问石油是啥玩意,结果自然是刘彦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石油。

    罗马人和波斯人都不缺石油,各自在使用石油的领域有研究。

    欧罗马第一个使用石油作为军事武器的国家却是希腊,当时的罗马士兵可没少被希腊的石油烧成焦炭(希腊火)。罗马击败并占领希腊全境之后,善于学习的罗马人自然不会放过对石油的利用。他们还发现迦太基故地(北非)出产石油,对石油的利用也就更广泛了。

    波斯人在使用石油方面还相对原始,就是用来烧,一般是放在坛坛罐罐,再投掷用于燃烧伤敌。他们境内也有石油产地,还是那种不用挖,自己就冒出来的那种。后面的阿拉伯人取代了波斯人成为统治那片土地,阿拉伯人直接是搞出来了喷火船,由于阿拉伯人与欧罗巴人在海上的交锋一直处在优势,也才有“阿拉伯海”命名的海域,他们也切断了欧罗巴与东方的联系长达两百余年。

    “原来是床弩和投石车,发射的也是石油……”桑虞还是感到非常骄傲:“我们果然一直处于领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