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04章

席卷天下-第604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闵对徐正不是没威胁,可刘彦制定出来的那一套体系已经决定了一点,没人可以在一个位置上永不挪位。

    汉国的官制是三公九卿采取蝉联最多三任制,一任是四年,可以连任三次,之后就该让贤。徐正从元朔元年起就是太尉,当到元朔九年恰好是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任期。他对自己当满三个任期很有信心,之后是谁就任太尉是刘彦说了算

    为什么有个“限制蝉联”任期制?说白了就是三次就任之后,位置让出来给别人发挥发挥,一个别人的任期之后,还可以继续瞄着那个位置,要是能被入眼又再来一次三任封顶,如此的循环下去。

    三次蝉联就任就需要卸任,过后还能再次就任,绝不是什么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实际上就是为了表明官职非终身制,再来就是为了增加统治者权威了。

    为什么皇帝就非得是终身制?那个就是两个回事了。要是皇帝也讲任期,皇帝愿意了,百官与天下众生还不乐意呢。

    徐正下完动员令,挥挥手让该滚蛋的滚蛋,留下了“征”字级别的将军。

    “今上让讨论……”徐正没有了刚才的强硬,显得很是忧心忡忡:“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上次的招贤令让各个地方的文化人向关中汇聚,后面更是演变成凡是觉得自己行的人也开始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四五个月,还是不断有人向关中而来。甚至是因为个别人受到刘彦的招募,更有李茂一跃成为演讲博士还能教导天子子嗣,对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就是天大的吸引力。

    文化人一多,各种那个会这个会就停都停不下来,每天的一个又一个场合缺不了高谈阔论的人,谁都卯足了劲要抓住机会表现出自己才能上的高人一等,在文化人群体里增加名气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要引起刘彦的注意力好来个一步登天。

    使用“常规”手段提高名气和希望能吸引刘彦的注意力比较寻常,并不缺乏想要另图蹊跷的人。那些人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没脑子的冲击宫城要献策,比起求见不得而当众自杀的甚至可以说是温和了。

    刘彦在这一次的态度值得军方忧虑,徐正无比害怕作为老大的刘彦站到无偿均田的那一方,担心也不是无的放矢,要不然允许文化人讨论个什么?

    “不应该吧?”李坛是思索了有一小会,说道:“今上雄心万丈,哪会忘却拓展疆土?”

    对了,汉国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已经没人用“王上”或是“大王”来称呼刘彦,换了个“今上”的称呼。“今上”的称呼是延伸自“天子”,更多是他们用此来表达刘彦及早称帝的期盼。

    “天下之大,无边无际。”吕泰不止一次看过那张世界地图,每次看的时候呼吸都会变得粗重,身为武将尚且渴望横扫真正的天下,他理所当然认为刘彦不会放过天下一统:“今上断然无打击军心士气之意。”

    得说的是,刘彦画的那张世界地图除了将各大陆画出来之外,世界岛东端的形状相对靠谱一些(有参照),其余就完全一点靠谱都没有,反正就是表示有那些大陆就够了。关于岛屿什么的,他也就对亚洲这边的各个大岛屿和岛链有些印象,其余就是随便意思意思地画画。

    “今上要一统思想,为的便是一统真正的天下。”李坛的脑子一直很活络,八九不离十地猜测道:“该是为了捋一捋那些文化人都是什么成色,想找到近合理念的人或学说。也想看一看会出现什么舆论。”

    “如此说来的话也是合情合理。”徐正就觉得嘛,刘彦不会不知道无偿均田的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在鼓励百姓时不时来打破一切再来一次无偿均田。在他眼中的刘彦可是一名绝对英明的效忠对象,有些嘲笑自己的多想,放松下来笑嘻嘻地说:“咱们能猜到,他们(指文官)肯定也能猜到。他们必定会让人迎合今上,你们若是夹带里有货色也去掺和一把。”

    谁家没个二三事,哪个国之重臣又没人投效?国家体制也允许爵位到了能拥有家臣,说到底身份地位都有了之后,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小团体,那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肯定要掺和的嘛。”李坛有自己的说法:“为国荐才我等的本份。”

    吕泰则是责任感满满地说:“自当如此!万般不敢使大汉埋下倾覆之危。”

    在汉国有小团体是被允许的事情,说不上刘彦究竟是在想着什么,但要说小团体演变成为祸害国家的害虫,至少刘彦还在世没谁敢。

第738章:但凭圣裁() 
    自(西晋)建兴二年(公元三一四年)之后,长安从未有过(今汉)元朔九年(公元三五零年)这般热闹。

    不止是长安,应该说的是整个关中已经有数十年没有那般热闹过。这个热闹不是乱兵纵横,是大多数读书人凑堆。

    “先汉均田方有文景之治,天下大治才有盛世。”

    “均田使耕者有其田,百姓有田而心稳,民心稳则天下安。”

    “大汉消灭胡乱,天下之田半数荒芜,自是大治之时。”

    头戴纶巾,身穿飘逸款式的襜褕,讲话的时候要昂扬顿挫,觉得有理必然又是一脸的掌握正义,基本上读书人都是这样的共性。

    均不均田对于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其实无所谓,哪怕是真的有均田,按人头算也不过是一人百亩,他们这种能读得起书的人,早期谁家不是良田千亩甚至更多,一百亩对他们来讲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汉国官方有没有大量持有土地其实也跟读书人没关系,他们郁闷或者说痛恨的是官方限定私人拥有土地的数量,有一个算一个家中的“过剩”土地都被国家回赎,打击之沉重使民间再无真正豪族。

    世家可以是历代官宦而又人脉宽广,于民间拥有大声望的同时,还能左右一地政策,甚至是影响或控制国策的制定。

    豪族则必然是拥有数额极为庞大的土地,蓄有大量的奴仆人,至不济也要归拢大量的佃户。

    不管是世家还是豪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定要掌握大量的土地,财富可以不用过多,可少了土地就必然无法聚众。干什么都离不开人的现实条件下,人才是一切的根本,一旦无法聚众什么影响力都是虚的。

    汉国不允许身份地位不到一定地步无法持有大量土地,等于是限制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没来得及搭上“功臣号”马车的那些人,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数量。

    本身拥有的土地被大规模的国家回赎,爵位达不到持有大量土地的标准,不缺以头撞墙后悔为什么没能及时搭上“功臣号”马车的人,更多的人则是卯足了劲要融合进入当局。

    一国之开创,有人变一无所有或遭受沉重打击,有人从一无所有变成国朝新贵,重新洗牌有人满意就会有人不满意,国家新建之初的乱象基本上就是源自于满意和不满意。

    “不止要均田,还要效仿先汉使土地自由交易,方能开启真正大治!”

    一句话使包括说话的人在内,所有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他们不在乎均田的一百亩土地,一旦土地又能自由交易,却是又能利用手中的财货,再加上使尽各种手段再次手握大量土地。

    刘彦本来就不禁止民间聚会,只是也没有开明到哪去,一旦哪里有什么聚会必然是有官方的人盯着。

    原本前来关中的读书人每天都要聚会高谈阔论,之前是各使所能展现才华,等待刘彦要他们谈论均田利弊之后,话题也就集中在应不应该均田上面。

    随处可见的是,酒肆中,街道上,高山上,河流边,只要是读书人觉得合适的地方,碰上了能聚在一块畅聊,都在讲均田的事。均田对他们可有可无,均田之后的国策变更才是重中之重,毕竟之前有的例子就是一旦均田就必然开放土地交易。

    太多的人在讲了,传播的速度和层面无从限制,服徭役者和被招募者听到了也加入进去,再由关中蔓延到全国,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讲均田,带着对均田能够成为现实的深切期盼。

    宫城之中,刘彦带着纪昌和徐正在漫步。

    事实上旧长安城的宫城也没有什么好的散步地方,林苑没有修复就是一片废墟,道路上、墙壁中、屋子内能长草的地方都是草,今年却是难得能看到绿色,全是干枯的草屑在随风飘荡。

    “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了?”

    “能够凭白获得,谁人拒绝。”

    “却是在寡人预料之内。”

    “此为人逐利之天性。”

    刘彦当然知道智慧生物对获得利益的渴望,尤其是不用付出什么就能够获得。

    其实不止是人,就算是动物能够白捡到猎物也会喜悦。不劳而获什么的,谁不会开心?

    徐正已经有好多天开心不起来。他很多次想要问刘彦,却是不管什么问题都开不了口。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刘彦不会那么昏庸,搞出无偿均田这么一个挖掘帝国根基的蠢事,是觉得自己没有领悟刘彦办这件事情的真正意图。

    军方要阻击,可一旦连军方将士都渴望均田的时候,高层的意志就无法左右基层,要不然就是以少数在与绝大多数过不去,一旦在所有人都渴望的前提下成为少数派,不管对谁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

    幸亏的是,至少现在还有为大义舍身取义的精神,不缺乏为了自己的正确不惜命的人。徐正就在这一股均田浪潮中带头挣扎着,要是到了付出此身守护心中正义的时刻,他必然是要牺牲卫道。

    “丞相。”刘彦停下脚步看向纪昌,用着和煦的语气问:“若均田成为国策,丞相以为应当是怎么个均田法?”

    纪昌却是能看出刘彦满脸笑容中眼眸里的冰冷。

    均田是由三公九卿中的民政体系来提,本来是要小范围的探讨一下或者说试探一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彦竟然提议公论。

    后面,又有重臣在推波助澜,要不然就算是速度再怎么快,也没有可能会在一两个月之内将讨论均田蔓延到全国,更形成一股决然的大势所趋。

    纪昌是逐字摘句在理解刘彦简短的那句话,他最为重视的是刘彦话中的那个“若”字,要是没搞懂刘彦其实没拿定主意,那数十岁也就白活了。他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刘彦没有拿定主意,为什么会允许民间进行讨论,一旦可以公开讨论,均田势必是要为众人所期盼,不是自己绑架了自己吗?

    “臣”纪昌这一刻觉得自己喉咙干涩得厉害,吐出一个字之后忍不住咳了几声,那么一咳嗦心里的底气更加不足,略略惶恐地说:“一切但凭圣裁。”

    刘彦轻微地点点头,看向徐正,说道:“太尉呢?”

    “臣对均田依然抱有疑虑。”徐正从来都是这个态度,哪怕是均田看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他声音听上去也是干涩,行礼后却说:“若您决定均田,臣哪怕再有疑虑,也必将遵从您的意志。”

    刘彦已经知道徐正反对均田的原因,会对军方的求战之心造成严重打击是一方面,难得的是一帮武人却目光足够长远,推论出均田其实利在当代祸在子孙,甚至都有了均田是在鼓励天下人觉得不如意就打破一切再来一次重新分配的结论。

    庙堂之上呈现诡异的一面,本来应该着眼长久的民政系统没了自己该有的长远目光,只需要重视眼前的军方却在思考未来。

    其实也不是什么诡异,主要是现在文武的划分只是官职,不管文或是武却是都有着高质量的素养。说白了就是文人也不是不能上阵杀人,武人不杀人也不是不能当文官,两者之间只是职责不同,却不会出现难以横跨的界线,谁都有换个位置都能干活的本事。

    军方中的绝大多数将士也在期盼均田,一旦均田谁都能增加名下的持有土地数量,谁会去拒绝这种好事?相对比其它群体的热烈,军方却相对保持克制,也就是私下里闲聊的时候提上几句,可不会连正事都不干了。

    “使耕者有其田为大势所趋。”刘彦又重新迈步,当朝丞相和太尉落后一个身位跟着。他讲道理一般地说:“我辈浴血奋战,不正是为自己富贵?若是民心如油沸腾,我辈的富贵可能长久?”

    绝对是天大的实话,他们已经成为最为富贵的一个群体,手里面瓜分着蛋糕最大的那一块,总是应该漏出点什么让其他人也能尝一尝,要不然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直富贵下去。

    刘彦执行如先秦的土地国有政策,一开始是怕军功爵没有足够土地的前提下崩溃,也是要用土地的赏赐刺激军队奋勇建功。他后来逐渐发现自己遭遇的情况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