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580章

席卷天下-第580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蛮搞笑,楼兰是在汉武帝时期臣服汉室,该国疆域也成了汉军西进的桥头堡,可是楼兰王送往长安的质子因为犯法被汉室廷尉署切掉了***。等老楼兰王要死的时候,汉室自然是不能将没了***的楼兰质子送回去,结果是楼兰在匈奴那边的质子回国继承了楼兰王位。

    在匈奴当质子的王子成了新楼兰王,却是没有坚决地站在匈奴那边与汉室作对,采取的还是老楼兰王的策略,对汉室和匈奴两边骑墙。

    某次楼兰军却是被匈奴和车师逼着进犯汉室的阳关,被暴怒的汉军反推回去。那时候匈奴恰好是老单于病亡,匈奴因为单于的宝座发生内战,仅是车师出兵帮助楼兰自然是无法抵御汉军,楼兰第二次被汉室灭国。

    楼兰从这一次之后更名为鄯善,原先的重城乌垒成了汉室的都护府驻地,间接吓得龟兹屁滚尿流求归顺,也是吓得车师不敢向南看一眼,可惜的是当时的汉室国内也爆发混乱,就是巫蛊之祸。

    汉室这一场混乱从太子刘据到国之众臣被刘彻杀掉十之七八,都没有余力去继续和匈奴人死磕,哪有什么精力再去管西域,结果刚刚再一次复国又从楼兰更名的鄯善倒霉了,被需要证明自己武功的狐鹿姑伸手一拍给拍死了。这就是楼兰(鄯善)的第三次灭国。

    “鄯善再次立国是车师与疏勒共同扶持,此后鄯善便是车师对付龟兹的傀儡之国。”谢艾说得口干舌燥,举起水杯喝水,见众人都还在等,没喘息又继续说:“说来鄯善之骑墙已然成为国策。此乃小国之悲哀,无力与大国相抗。随后百多年间又先后倒向多国,宣帝(刘病已)才又归附汉室,一直维持至先汉失去国祚。”

    后面并不是鄯善不骑墙了,原因是东汉时期的汉人更不讲道理,不止一次有少数的几个汉人就敢冲进某西域王宫杀人,鄯善至少有两任国王就是被汉人弄死。

    西汉发生王莽新朝更替之后,汉人实际上是没有能力再管草原,北匈奴得到消息返转回到涿邪山与南匈奴会合,要不是南北匈奴谁都不服谁,又有东汉朝廷及时作出反应,遣窦宪、耿秉等汉将率军出战,北匈奴很可能吞掉南匈奴重新盘踞草原。

    窦宪、耿秉等汉将率军在涿邪山击败北匈奴,击破了北匈奴东返的意图,后面又发生了很著名的刻石纪功(燕然勒功)事件。这一事件的主导者叫班固,他是班超的兄长,参与这一历史事件的人还有窦宪和耿秉以及随行的汉军,他们所做的“刻石纪功”与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所部干的“封狼居胥”共誉为诸夏军队的最高荣誉。

    再随后,有汉将名曰耿夔,他率领东汉大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是北匈奴的向西逃窜,也是班固做出了军人所能做的最高荣誉,才有了后来班超的“绝域轻骑催战云”彻底收复西域。

    东汉与北匈奴博弈时期,汉人冲进某国王宫干掉匈奴使者是一种常态,杀顺手了连该国的国王都敢弄死,吓得众西域各国是不敢邀请汉人进王宫,偏偏很多时候又不得不请汉人进王宫,每次汉人出现在王宫都有一种随时可能被弄死的被害妄想症。

    当时的汉人怎么就有那个胆子几个人就敢冲进一国王宫杀人?

    是西汉时期西域各国就被汉军打成了战战兢兢的兔子,又有班超几十人就能在西域依靠汉室的威名拉起数万仆从军屠城灭国,使西域各国一直活在汉室的阴影之下。

    再来就是汉军一再打出来的威名给予更多汉人难以想象的勇气,还有汉人高人一等是普世价值观,然后是有太多汉人勇士那么干之后举国闻名。

    有了前面的例子,想出名的汉人着实是太多了,为了出名(青史留名)在某些人看来死根本就是何足道哉的事。

    “何其壮哉!”冉闵真不知道先汉那么多事,听谢艾那么一讲,呼吸都粗了,除了羡慕还是羡慕:“我辈当无愧于先祖!”

    不止是冉闵,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听得呼吸粗重,觉得要是能做到如先汉的祖宗那样的伟业,就算是死也值了。

    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多重要?先辈所做的事情就是最能激励人的其中之一,能鼓励后人不畏艰难,能驱使后人不断超越。这便是一个民族来自于历史的底蕴!

    先汉的汉人武勇到什么地步呢?还体现在天诛国贼的一些事情上,比如投降了匈奴的李陵和卫律,有太多不怕死的汉人一直是不畏艰辛,不怕路途之遥远和跋涉之艰难,前仆后继地要天诛这两个国贼,以至于两个汉奸一生就是活在被刺杀的阴影之下。

    当时的汉人会这样,最大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是儒家门徒,也就是儒家公羊学派的全面崛起,一种“大1复1仇1主1义”的深入人心。

    而儒家公羊学派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和记仇,为了崇高理想不怕死就不说了,自己报不了仇也会让子孙后代一定要报仇。谁要是惹了公羊学派的门徒,简直就是世世代代要活在有人会来报仇的惶恐中。

    不得不说的是,与公羊学派相比起来,不管是谷梁,还是鲁学,或是喜欢捏造和篡改历史的左传学派,后面这些同样是儒家的学派真的都是渣渣,别说后续出现的更多儒家学派更是连渣渣都不如。

    “孝武皇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正是因为汉室需要一个统一的声音,想要统一民心对匈奴开战,公羊学说正当合适。”

    刘彦人还没有进屋,声音就已经传了过来,那一刻屋内众人基本都是一惊,后面都是赶紧站起来准备迎接。

    不是又到了每年述职的季节了嘛?在外的将领只要不是大战当时都要回到中枢,郡守之类的高级文官也是需要踩着点回来。

    每一年的述职季节,都是各重臣难得能碰头的机会,互相串门,或是有谁发起聚会,一聚就是一大帮人。

    众人会惊,不是有太多的大将聚会,他们之前除了是内心没鬼之外,不止一次这样干过,一点屁事都没有,可这一次聚会真的是有些“鬼”了。

    刘彦迈步进入屋内,举目看去,扫了一圈发现几乎所有大将都在,微笑示意众人坐下。

    汉人讲礼仪尊卑,他们在向刘彦行礼之后谁都能屈膝跪坐而下,就是坐在首座的徐正需要挪位置。

    刘彦理所当然是去到首座,撩开衣摆,又将腰间佩剑放在案几,屈膝跪坐而下才看向众人的案几。

    屋内并没有伺候的仆从,众人的案几之上没有摆多少食物,倒是每人的蒲团边上都有小炉子在温着酒,以至于屋内也是有着浓郁的酒气。

    徐正不用亲手布置新的位置,自然有级别更低的人有眼色地从旁边抬来案几和蒲团,他刚坐下又立刻直立起腰杆拱手为礼,说道:“不知王上驾临,臣等未能迎接,实在惶恐。”

    有徐正带头,众人自然是要跟着一阵不是请罪的请罪,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他们最为紧张的是,聚会是为了商谈关于进军西域的事情。而所谓的商议是要怎么搞才能让刘彦下令进军西域,要说内心没有因为刘彦亲自过来感到发虚是假的。

    “你们这里一撮……”刘彦看了一眼很有眼色来更换案几餐具的李匡,又看了看满是尴尬表情的众人,说道:“丞相他们那边也是一撮。”

    不是只有武将喜欢聚会,其实文官也喜欢凑堆,很碰巧的是文官聚会场所就在这里没多远,刘彦其实是先过去纪昌等人那边逛了一圈才来到这里。

    要是换做其他朝代,臣子搞聚会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别说是好几个重臣私下凑堆,就是两个重臣私下聚会也属于犯忌,可在刘彦这一代那压根就不是事。

    刘彦是驱逐胡虏恢复华夏,又有再举汉旗的大义,不是内战获胜建国,更不是篡位得国。他在完成驱逐胡虏和再举汉旗之后,还在主导者诸夏向外开拓,为汉家苗裔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代表着“正朔”,能理直气壮地吼一嗓子“昭昭天命”啥的。

    诸夏看“大义”,有“大义”则代表民心所向,刘彦根本就不怕有谁串联谋国,更不怕谁叛乱会有人跟随,以至于对臣属的防备可以说是最轻的。

    好吧,其实是刘彦能够利用系统判别敌我,只要没有谁的倾向被系统判定为“红色”,他真不需要担忧。既然是这样,他何不干脆表现出一名王者该有的气度,好好地收割来自于追随者的忠心?

    “王上。”冉闵是等李匡忙碌完坐回去,在与徐正对视一眼后,说道:“臣等是在谋略西域来着。”

    那一刻,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呼吸一窒,都像是小媳妇一样眼巴巴地看着刘彦,不知道是该迎来雷霆还是雨露。

    “呃,是啊……”徐正讨好地笑了笑,才继续说:“有点说头,臣等就该立即文字成案,转呈王上了。”

    刘彦虽然能从系统判别敌我,该有自己的耳目还是需要,哪能不知道臣下在搞什么。

    很多时候知道了,还要让臣属知道已经知道。刘彦去文官那边之前,众文官正在商议怎么制止武将在这当口瞎搞,比如立即发动收复西域的战事,这一次文官可谓是空前的一致。他到了之后,坐下去的第一时间就有纪昌说出众人在干什么。他来到武将这边,也没等他开口问就有人出来坦白。

    刘彦不需要有太多的脸部表情,甚至不需要说一个字,只是适当地保持微笑就足够了。

    “明达。”徐正看向谢艾,说道:“赶紧说说西域往事。”

    谢艾完全知道徐正的意思,关于刘彦性格其实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刘彦完全就是一个大1汉1主1义1者,多说说汉人曾经的伟业总是没错的。

    刘彦听完了谢艾刚才为众人谈及的那些,深深地感概:“何其壮哉!”

    这一点,刘彦倒是和冉闵听后的态度一致。

    仅是四个字,屋内众武将都是轻松了下来,对于说服君王更有把握了。

第713章:朕的“美人”在哪里?() 
    现如今的汉国其实也需要有统一的声音,如汉孝武皇帝刘彻那般在与匈奴开战之前,使全国上下拥有相同的思想。

    刘彦之前的所作所为是在追随先汉的脚步,才有了恢复汉家旧土的口号。等待将汉家旧土渐渐收回之后,先前统一的“恢复汉土”呼声正在慢慢失去作用,那也是文武开始出现意见相左的原因之一。

    西域亦是汉家旧土之一,刘彦迟迟没有进军西域,除了忧虑会与中亚强国发生碰撞之外,多少是忧虑一旦连西域都收回来,国内失去了一致的目标会陷入迷茫期,介时是不是会向历朝历代那样陷入内部的消耗中去?

    “丞相,你知道那并不是寡人在庸人自扰。”

    旧长安的宫城仅是修复了很少的宫殿,除了议政殿之外就是属于后宫的一部分,算起来真的显得相当寒酸。

    对于统治广袤疆域的君王来说,真没有比刘彦更不会懂得享受的人了,很多朝代哪怕只是君王暂时的落脚地都要修得美轮美奂,刘彦暂时的落脚地不但修复的宫殿少,还看不到太过耗费的装饰。

    纪昌看着有些忧虑的刘彦,除了点头还能有什么表示呢?

    建国之后,中枢到地方的确都是抱着相同的思想在做事,目标便是向欺压过自己的胡虏进行复仇,再苦再穷的时候军队也没有短缺过物资。恰恰就是有这样的共识,官方在向世家和豪强动手的时候,就算是有世家和豪强要搞事也没能得到百姓的追随,使国家根本就乱不起来。

    对于当代人来说,向胡虏复仇便是“大义”,任何阻碍向胡虏复仇的人都将被大势所碾压成为渣渣,此便是所谓的大势所趋。

    汉人已经快要完成对胡虏复仇的大业,仅仅剩下彻底将龟缩到鲜卑草原的慕容残部和拓跋残部解决掉,高举复仇的旗帜眼见就要失去最大的效果了。

    当代的汉人需要复仇伟业完成之后的明确目标,不是泛泛而谈的大目标,是有计划又能经得起推敲的实质方案,无疑新一轮的扩张就是刘彦想要的。

    “寡人同意向笈多王朝开战,不止是因为能够从笈多王朝获得粮食。”

    “臣知晓。”

    “寡人也不是在助长武人的气焰,乃是大汉不能没有目标。”

    “臣晓得王上之忧,可大汉需要恢复内政”

    “内政是要恢复,武人却不可过份打压。”

    “臣从未有此念。”

    刘彦却是深深地看着纪昌。他有自己的耳目,有太多的人认为军方过于好战了,想着用建设内政的机会好好地止一止军方的好战情绪,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